理想的乌托邦世外的桃花源_第1页
理想的乌托邦世外的桃花源_第2页
理想的乌托邦世外的桃花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想的乌托邦,世外的桃花源 摘要:关键词:“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乌托邦人最看重的是来自心灵的愉悦,他们不肯放过任何来自精神的快乐,并且将精神的快乐看作是最大的快乐。” 一说到精神的寄托、心灵的休憩所,恐怕人们都会自然的想到一个地方,叫“世外桃源”。“桃花源”,语出东晋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渔人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过程。文中描述的桃花源,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战争,人人自得其乐、互帮互助,男女老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他们宁愿“与世隔绝”,也要避免当时社会上的黑暗势力,这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欺压百姓的嚣张气焰和官场黑暗腐败的丑陋嘴脸,也影射出百姓对和谐

2、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世外桃源”,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众望所归的理想胜地。它的涵义之广,早就超出了单纯文学意义上的范畴,不仅代表了那个与世无争的社会环境,也是人们寻求精神解脱的出口。这让我想到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刚接触到这个词,认为它是一个人们虚构出来的邦国,但却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框架的感觉。它不像桃花源,给人的感觉是浪漫、温馨的气氛,而是一种坚硬的、具体的,让人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敦厚。这是一个理想的王国,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他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呼唤,也许这个迷人世界在人看来更像是一场梦,但是梦醒之后,它的美好还会被记住么?还会期盼这样的梦想成真么?以美国

3、学派为代表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认为,比较文学在跨越国界的基础上,应该再进一步跨越学科的界线,来沟通本没有影响的各国之间的文学。它是与法国学派代表的影响研究一脉相承的,都要超出国界进行文学研究。平行研究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类型学是平行研究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它主要是研究世界文学发展中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对彼此之间并无实际联系,或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或隐的共通处的文学现象进行联类比照。受到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启发,不同

4、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找出这些相似点就更有价值了,不仅看到了那种共通的、重复出现的部分,还体现出了文学演进的规律性和实质性。那么就来将理想的乌托邦和世外的桃花源简单的做一下比较。从社会背景来看,当时的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他怀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苦于社会上的黑暗权势,只能选择退出这个污浊的社会避免同流合污。“桃花源”,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美好愿望,也是平民百姓的理想环境,可以说,这是他的一种美好的“乌托邦理想”。再看乌托邦,莫尔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局以严重的刑罚对待下层群众,盗窃犯

5、被处死的比比皆是,贪婪的贵族和乡绅通过发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来增加利润,“他们的羊曾经是那么顺服,那么容易喂饱,而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那么凶蛮,甚至于开始吃人。”这样的社会现状莫尔无法忍受,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这样看来,迫于无奈选择归隐的陶渊明和不甘压迫、心怀希望的莫尔都把自己和百姓的美好愿望寄托在了一个理想世界,在那里,他们构架了自己的理想国度。从描述内容来看,陶渊明的“桃花源”,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铺垫,引出一个自然质朴的世外胜地。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

6、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这样的精神世界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居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再看莫尔的乌托邦,在政治方面,它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在经济方面,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农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在科学文化方面,乌托邦人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将人们心智的发展作为目标;在社会生活方面,乌托邦人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间平等、互助、融洽、友爱;在宗教方面,乌托邦人可以自由的宣扬自己

7、的宗教;在对外关系方面,乌托邦人很重视与其它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综上二者的描写内容,可以看见中西方在这方面表达的异同。虽然都是寄希望于这个理想环境,但是在陶渊明的笔下,更倾向于表现平民百姓自己的幸福生活,与世隔绝,自给自足,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状态下,好像如果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他们也愿意,而没有在文化、科学等领域寻求发展;不同的是,在莫尔的乌托邦世界中,延续了欧洲原始的公有制度,人们生活在一个井井有条、和谐发展的社会里,在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追求更好的发展,与外界的友好交往,更给他们在追求理想的基础上提供了继续强大发展的平台,他们没有一味的追求与世隔绝,自

8、给自足,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上。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环境不同,在对待同一事物上好些时候都存在着差异。还拿中西方的理想主义的代表-“世外桃源”和“乌托邦”来说,虽然在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异质特点还很明显。中国的保守谨慎传统使得人们梦想自给自足就好,西方的开放民主制度使得人们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断发展壮大求新。当然,这样的理想社会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桃花源虽然和谐单纯,但是人们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在社会制度上寻找新的突破,只埋头在自己的满足里,不关心其它,社会如何前进发展,人们的思想如何更新进步。换一种说法,甚至是当时的人们选择逃避的一种手段,他们不

9、愿面对残酷的现实,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个世界里,只求眼前,没有将来。此外,乌托邦的世界也是有其局限性的。托马斯莫尔受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和他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书中虽然闪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但只是原始的、模糊的勾画出理想社会的轮廓。他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一种天真的、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信仰的基础上,期待贤明的国君来启迪人们的理性,唤起人们高尚的信仰。他将乌托邦的开国者乌托普国王视为伟大君主的典范。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无产者还没有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莫尔也没有指出实现理想的现实道路,总之,虽然莫尔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但它仍是水中月、镜中花。在类型学的研究领域中,有

10、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有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有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有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联类比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它们在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作品,虽然没有直接的历史接触,但在内容题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且都有理想主义的影响,把希望寄于理想世界中。正如题目所说,理想的乌托邦,世外的桃花源,它们都还没有存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早就把这种希望寄存在一个子虚乌有的状态下,不论中国还是欧洲,百姓都是期待和谐安稳的环境,追求幸福完整的生活。这个愿望会一代代传下去,即使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出现,人们还是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样,这个社会也能在这种积极力量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好,理想的世外世界也许不远。中西方的异质文化在比较的平台上总是能寻找到更好的出口。引证出处:陶渊明桃花源记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2008年,北京出版社第118页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57页参考文献:【1】陶渊明 桃花源记.【2】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北京出版社,2008年.【3】曹顺庆 比较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