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秦汉文献中的女性_第1页
浅论秦汉文献中的女性_第2页
浅论秦汉文献中的女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秦汉文献中的女性摘要:秦汉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女性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总体看来秦汉时期日益加强的封建化使得女性地位下降,是“男尊女卑”传统形成的初级阶段;秦汉时期封建礼制尚未完备,残存于世的氏族传统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起着规范性作用,女性所受封建礼教的羁缚较少。因此女性的地位又较前代有所提高。本文从秦汉文献为论述依据,对秦汉女性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深入的论述。关键词:文献;女性;社会地位自从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兴起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焦点。秦汉由于其独特性而成果颇多,尤其是对于汉代女性地位的研究。秦汉妇女的社会地位总体较高,这是多数秦汉妇

2、女史研究者的共识。一方面,妇女在社会中能广泛从事各种职业,她们的劳动是家庭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上的独立是其地位较高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汉代前中期还残留着远古时代的尊母遗风,束缚奴役妇女的理论和风气还未形成;最后,封建家长制不完备,妇女受宗族的管束和压迫较浅。【1】下面就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秦汉妇女社会生活状况是如何以及地位优势怎样的。 一、秦汉妇女再婚问题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从张家山汉简

3、中有关秦代法律的记载可以看出有“夫死而妻自嫁,取者勿罪”的规定。秦始皇“会稽刻石”的一句“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千百年来被看作是限制有子孀妇再嫁的规范,经现代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并非限制丧偶妇女,而是对未婚先孕作出否定性的评价【2】。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顺从、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班昭女诫中说:“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3】?以一个妇女的身份和口吻对同性的再嫁问题作出

4、了严格限制。两汉时的统治者也开始旌表守节孀妇,汉宣帝就曾于神爵四年(前58年)给颖川一带的“贞妇顺女”奖励布帛【4】。东汉以后,对烈女贞妇的表彰的行为变得更为频繁。 不过,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5】。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中的列女

5、传【6】。古诗孔雀东南飞叙述东汉建安年间的故事,刘兰芝不见容于婆母,其夫被迫出之,回到本家之后,马上就有众多提亲者找上门来,可见妇女再嫁、即使是被出妇女的再嫁,都不是羞耻之事。因此,秦汉时期对于妇女再婚的控制是相对宽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秦汉时期妇女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 二、 秦汉女性可以独立成户 秦汉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往往是评价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参考。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是西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施行的法律,是反映西汉初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最原始最真实的史料。从二年律令内容看,汉代存在着女子可以为户主,女子可以继承父亲、丈夫、儿子的爵位和财产等的法律规定,这直接体现在户律和置后律

6、中。汉初国家在“为人妻者不得为户”的律令前提下,又能够制定出详细的法规,来保护寡妇、女儿、母亲、女同产和祖母在财产继承和家庭控制方面的权益,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顺应时代社会要求的正常措施。 从二年律令中户律和置后律的相关法律规定看,汉初“女子”不仅拥有依照法律顺序继承家业的权利,而且还拥有继立成为户主并组建为国家法律所承认的正式编户中的一员“女户”的权利。同时,结合长沙走马楼吴简吏民田家莂中所反映的情况,嘉禾四年、五年租佃国有土地的“女户”竟然有86户之多,这反映以女子为户主的现象在孙吴初期的长沙郡临湘侯国中亦普遍存在着【7】。所以,从历史的延续性来看,从西汉初年到三国孙吴初年的400多年

7、中,“女户”普遍存在和保护“女子”继承权及家庭控制权方面的法规能长期实施,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 三、 秦汉妇女刑罚制度 汉律早已亡佚,所以很难在史料中找到关于妇女刑罚制度的资料。从出土汉简中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收录的二年律令和奏谳书,是以汉律为主的一批简文,有很多涉及到女性犯罪问题,这对汉代妇女犯罪研究和刑罚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有好处的。张家山汉简中所见的属于女性犯罪的罪名很多,如贼杀人、贼伤人、毁封、不孝、悍、略卖人、重婚、逃亡、诬告、奸、行赇等。 如:妇贼伤、殴詈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 也就是说只要妇女有杀伤、打骂丈夫的祖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的行为,便

8、视为不孝,而被弃市。这一处罚在汉代不是独有的,在秦律中对不孝罪的处罚也是很严重的。如:某里士五(伍)甲告曰:“甲亲子同里士五(伍)丙不孝,谒杀,敢告。”即令令史己往执。令史己爰书:与牢隶臣某执丙,得某室。丞某讯丙,辞曰:“甲亲子,诚不孝甲所,毋(无)它坐罪。”? 重婚,不仅影响家庭的稳定,也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因此,重婚罪是历代立法者都关注的对象。先秦时就有这方面的法律禁令。如七国考引法经:“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与现行法律不同的是,中国古代重婚罪的主体为男、女本人及主婚人。张家山汉简中此类型的简文只有一条:取(娶)人妻及亡人以为妻,及为亡人妻,取(娶)及所取(娶),为谋(媒)者,智(知

9、)其请(情),皆黥以为城旦舂。其真罪重,以匿罪人律论。弗智(知)者不。秦汉时期逃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法律中专门有亡律来规定逃亡的处置办法。而重婚罪总是伴随着逃亡罪,因此汉律将二者归于一条,秦律也是如此。 四、秦汉时期对女性的优抚政策 矜老恤幼是儒家的传统思想,表现在法律上就是对老幼孕残的宽宥及减免措施。周礼秋官司刺有三赦之说:“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而妇女历来被视为幼弱,成为法律体恤的对象之一。二年律令具律:有罪当黥,故黥者劓之,故劓者斩左止(趾),斩左止(趾)者斩右止(趾),斩右止(趾)者府(腐)之。女子当磔若要(腰)斩者,弃市。当斩为城旦者黥为舂,当赎斩者赎黥,当耐者赎

10、耐。如果妇女被判作磔刑,即肢解身体的酷刑,或腰斩时,以弃市处死。斩左趾或斩右趾为舂时,黥为舂。赎斩时赎黥。被判定耐刑,仅交纳一定的财物赎罪即可。这是在行刑上对女性的特殊照顾。除了行刑上的特殊规定外,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刑名,如女徒顾山。何谓顾山?“谓女徒论罪已定,并放归家,不亲役之,但令一月出钱三百,以顾人也。为此恩者,所以行太皇太后之德,施惠政于妇人。”从实质上来说,“女徒顾山”是一种赎刑,即以钱赎罪。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由于其时代的特殊性,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对比较高的。不论是财产继承,还是婚嫁方面,国家政策都是相对松弛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出土,使汉代法律的部分原始条文得以重现,从法律的

11、角度判别女性的社会地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史料缺乏而造成的偏颇。根据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可推论汉初女性虽然有部分的财产和身份继承权利,在人身安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性别关系上,女性已经对男性产生依从性,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相比唐代而言,汉初女性的社会空间也略显狭小。 参考文献: 【1】 施红:试论西汉前中期妇女地位载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2】?参见陶毅、明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248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 【3】?范晔:后汉书列女传所引女诫,2790页,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4】?班固:汉书宣帝纪,?2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5】?范晔:后汉书宋弘传,905页,北京:中华书局,19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