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导向研究_第1页
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导向研究_第2页
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导向研究_第3页
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导向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导向研究摘 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阅读领域掀起了巨大变革。本文从新媒体内涵入手,分析新媒体阅读生态特质,并结合新媒体受众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新媒体阅读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出阅读策略。关键词:新媒体;阅读导向;阅读机制阅读是人类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进入20世纪,人们的阅读方式伴随着阅读生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因新媒体的出现而日趋显著。互联网诞生以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e-book、电子期刊、手机等新媒体接踵而至,引起了阅读领域的巨大变革。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阅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下,如何充分

2、认识新媒体生态特质,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阅读机制,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一、新媒体阅读生态特质新媒体时代,个体不再仅仅作为信息接收者被动了解和接收信息,而是借助于网络传播的便利,同时作为信息的发布者。网页、博客等信息平台均允许读者跟帖评论,发表观点、发布信息,博客、微信、微博则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这些平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中心;。信息时代,每个掌握新媒体工具的生命个体都处在新媒体阅读生态环境系统中,因此了解这一生态特质是必须且必要的。(一)开放性与多样性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基本上是通过权威媒体发布而获得,而人们接收信息时也多半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受众群

3、体范围比较小。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是开放、多样的。大到大中小型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小到家庭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和传播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拥有和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人都是信息传播媒介。信息发布的内容既可以是国际国内大事,也可以是省市新闻,还可以是工作单位的信息,甚至可以是个人生活步履和轨迹,传播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视频和语音。(二)平等性与互动性在网页、博客等界面,作者和读者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完全可以实时进行沟通和对话,读者既可以与作者交流阅读的感受,也可以品评作品风格特色、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作者不再象以往一样高高在上、难以企及,与

4、读者保持着彼此的疏离,而是走下神坛,与读者平等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困惑和不满,解释行文意图,甚至还可以广泛征集读者意见,对自己的创作风格予以调整,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在微博、微信等界面,沟通不仅在于读者和作者之间,还在于粉丝和明星、学生和老师、员工和老板、同学之间、亲朋之间,借助网络平台,人们打破时空屏障,能够便利地彼此通报信息,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之间可以实时关注彼此,随时发表评论,同步进行回应。(三)即时性与共享性通过遍布全球的网络平台,借助社区群、朋友圈,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并即时共享。信息既可以是个人旅行路径,也可以是自然风光、特色美食

5、、人文景观,还可以是见闻、经历、偶感。这种即时性打破了时空距离和界限,实现了网络无间沟通,而信息的共享不仅使得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更趋频繁和密切,也使得一些原本闭塞角落里的信息能够得以广泛传播。比如通过微信、QQ出售农副产品无疑拓宽了销路,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增加了收入。(四)延展性与娱乐性电子媒介常常按主题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使受众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能够获得与其相关的很多有用信息,受众借助搜索引擎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相应的信息和相关的庞杂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受众信息需求。电子媒介因其图文音像并茂的优势,使得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带有一定娱乐性特征。信息发布者为了能够更广泛传播信息,也往往采用受众喜闻乐

6、见的方式,将信息剪辑整理成趣味性较强的形式。电子信息的延展性和娱乐性特征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有效满足了受众繁忙艰辛的学习工作之余对休闲的渴望。二、新媒体受众阅读状况调查分析2015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机构组织的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上一年上升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上一年上升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上一年上升2.0个百分点;新媒体阅读率为58.1%,较上一年上升8.0个百分点。从调查数据中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国民新媒体阅读数量、频率和时间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二,80后青年读者多半会选择新媒体介质阅

7、读;其三,选择手机阅读的人数逐年激增;其四,网络阅读以新闻居多。可见,新媒体阅读正在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一味围追堵截或完全听之任之都不是理想方案,当下,只有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出阅读策略才是最佳选择。新媒体阅读有其优势:首先,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其次因其图文音像并茂,有利于激发受众阅读兴趣;第三,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有利于加强受众的沟通与交流;第四,信息获取成本相对低廉。同时新媒体阅读亦有不足:首先,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纷繁复杂,难以正误优劣分辨;其次,新媒体阅读大多是短时进行,难免浅尝辄止,或流于快餐化、娱乐化。三、新媒体阅读应对策略(一)指导读者建立合理有效的阅读

8、机制1.整合阅读路径读者从纸质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两条路径出发,展开阅读,同步对文本、作者和读者建立关联。纸质阅读着重于作者与文本的关系,新媒体阅读则注重读者与文本的关系,如此以来,两者的结合,一方面实现了阅读系统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文本自身的重要性。2.确定阅读目标和方法传统纸质阅读环境中,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读者的阅读方式大体是尝试与作者进行沟通;新媒体阅读环境中,阅读的目标主要是快捷地获取信息,阅读过程中时常反思,是否已获得所需信息。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过程的展开效果。其间,传统阅读与新媒体阅读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某些信息。对于阅读者而言,模仿与简单创造的实现,是阅读中最重要的、甚至往往

9、是受益终身的收获,这些收获的累积必将推动阅读者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进而促使读者胜任社会上的普遍工作。伴随着阅读目标的不断推进,阅读者对作者的阅读不断实现模仿和简单创造,对文本的阅读不断实现思想的累积和再生产,对读者的阅读则不断形成精神领域的发现和再创造。此时,阅读的多元化、立体型景观得以形成。3.进行理性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对象丰富多彩,令读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文本、作者、读者交汇于同一社区中,作者的实时发言无疑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诱惑。若在阅读前和阅读过程中树立目标,如学习、积累和选择,则会极大程度的避免盲目和混乱。在阅读过程中应有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沟通、读者的反思和参与。4.形成立体化阅读

10、模态在传统纸质阅读和新媒体阅读的共同作用下,阅读结构正在悄然变化,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阅读行为,而此时,读者的阅读行为已然演化为多元化、立体性阅读模态。这种阅读机制的产生,一方面促进阅读者完成既定的阅读目标,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个体阅读者与作者、与阅读者社区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进而形成了社会思想系统和精神生活的再生产和再创造。这种阅读机制的形成,丰富并深化了人们对阅读本质的理解。阅读不再仅仅只是态度、方法和技能,更是观念的表达、理念的完善、精神的提升、思想的拓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阅读不再仅仅是阅读者个体的精神需求,更是繁荣社会文化景观的重要动因。(二)优化新

11、媒体阅读环境1.加强阅读生态建设加强阅读生态建设,首先表现为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加强监管力度,能够一定程度地确保网络信息的质量,净化网络环境。这对提高读者的阅读品味、提升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意义重大。加强阅读生态建设,还表现为媒体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生态氛围。当前,个别媒体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甚至采用传播不实信息、制造八卦新闻等方式夺人眼球,如此恶性竞争方式尽管容易获得眼前利益,长远来看却损害了整个媒体圈的利益。各媒体机构倘若结成联盟,将传播真善美作为己任,以科学严谨的风范,营造优良的生态氛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必将成就良好的阅读质量。2.营造健康阅读;良好氛围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级图

12、书馆为轴心,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阅读经典书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邀请作家、学者展开专题讲座研讨会,专题笔会、读书汇报会、读书研讨会;在社区、学校、单位间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这些举措都能够有效营造健康阅读的良好氛围。比如,十一期间开展爱国主题读书活动;三月、九月开学季开展勤学好问主题读书活动;四月、五月开展青春主题读书活动。3.推行深阅读、精阅读、学理性阅读社区、单位和各级图书馆应该经常开展读书讲座活动,以帮助读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有效阅读。对于读者而言,在纸质媒介与新媒体共存的情况下,首要问题是正确选择,以学术研究、增强素养为目的的阅读应更多采用纸质媒介,而如需快速查询以掌握大量信息的情况,适宜于新媒体阅读。再者,无论是纸质媒介还是新媒体,都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应注意选择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学养深厚的资料。最后,要坚持进行一定量的深层次、精细化、学理性阅读。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媒介,阅读时采用批注、摘录、撰写感悟等方式加深对作品的体悟和理解。注释: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刘彬.光明日报.2015年04月21日 09版杨卫民.读者的大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新阅读观,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16 韩银燕,聂英杰.E时代新媒体阅读应对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