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一、设计说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 “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 远,脍炙人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 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的确值得探讨研究。笔者以“文言相融相生” 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另辟一条文言教 学蹊径。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 言释文”)2 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 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3 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
2、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 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1 / 5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 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 “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 欣赏这篇文章。(二)审读课题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从文 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 故列叙时人。(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的区别;为下
3、文“兰亭集会”展开铺垫。)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是以作者的情感 为主线来建构的。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三种不同情感的。(1)第一部分提问: 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 最好用原文回答。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师生共同研习如下: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
4、月三。 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 种过兰花。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 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 暮。)2 / 5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解释词语并 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 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
5、朗而又生机盎然。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 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把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 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 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补充“滥觞”一词:江河发源处水浅,仅 能浮起酒杯。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出示“流觞曲水”图片: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作一段宴会场景描写,然后 与原文比较,从中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文化意味。明确:看到这幅图,我们仿佛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那些雅士们儒雅 的风度和诗意人生,他们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
6、三月三日,还有 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汇集此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洲。”只有春风才算得上惠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学生翻译此句,并分析“俯”“仰” 所指,同时体会这两个骈散结合的句子。)小结: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的确,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 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 情致化之景,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 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人的精神品格。(2)第二部分人们常说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天下没
7、有不散的筵席”。第一 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什么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3 / 5个字。明确:“痛”。那么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先不忙回答,看看作者因何而 痛?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 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其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提问: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譬如施展自己 的才华,到社
8、会上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明确: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 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 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 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 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重点研习以下语句,深度明确作者的“痛”是什么。“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 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 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 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是长还是 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自然是自在、自足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 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尽,而且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 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 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3)第三部分前面两部分分别讲到了“乐”和“痛”,那么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4 / 5
10、转变呢?请一位学生朗诵,师生一起感受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理清这部分思路。明确:首先,作者陈述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 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抒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随后 作者发出“后之视今”的感叹,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提问: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是不是真的“悲”呢? 重点研习下面几句:“每览”一句:每看到古人对死生发出感慨的原因都像符契那样相合,我就 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一死生”和“齐彭殇”句:这里“一”“齐”是同义词,都是“把什么 看做一样”的意思。 “彭祖”传说活到了 800 岁,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把他当 做长寿的代名词。“后之视今”句: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教师总结: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酷,人们便转向了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 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 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结构泡沫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环保染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碳九石油树脂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耐高温滤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通辽市中医院儿童心理疏导能力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放疗计划设计考核
- 2025年股东合作协议续约样本
- 2025第三人民医院病案质量检查考核
- 伊春市人民医院母乳喂养指导技术专项考核
- 基于教学能力大赛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核心素养的策略
- 森林康养疗愈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秋季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麻醉科急救处理演练考核答案及解析
- 华佗课件教学课件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电子版教材2025年课件讲义全套合集
- 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建设方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课件7-1 创业企业常见税种与税收优惠
- 2025年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2025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 高效能执行力课件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