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教程_第1页
液压控制教程_第2页
液压控制教程_第3页
液压控制教程_第4页
液压控制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lssclosed center load sensing system 闭式中心负荷传感系统闭式中心负荷传感系统 nclss功能与工作原理功能与工作原理 n主泵结构原理及功能主泵结构原理及功能 n主阀结构原理及功能主阀结构原理及功能 npls压力的产生压力的产生 nls阀、阀、pc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n压力补偿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压力补偿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n卸荷阀、溢流阀、旁通阀卸荷阀、溢流阀、旁通阀 n动臂、斗杆再生回路动臂、斗杆再生回路 n合流分流阀、合流分流阀、ls选择阀选择阀 nls-epc、pc-epc电磁阀电磁阀 (一)一)clss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的组成

2、、功能及工作原理 fclssclss由主泵、主阀、由主泵、主阀、 各执行元件(油缸等)组各执行元件(油缸等)组 成成 f功能功能1 1:实现对主泵的变量:实现对主泵的变量 控制,使液压系统的吸收控制,使液压系统的吸收 功率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功率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达到最佳匹配,以节省能达到最佳匹配,以节省能 量量 f功能功能2 2:操纵性能不受负载:操纵性能不受负载 影响,实现精确控制,使影响,实现精确控制,使 挖掘更平稳挖掘更平稳 f功能功能3 3:具有在复合操作时:具有在复合操作时 只是按照滑阀的开口面积只是按照滑阀的开口面积 决定流量分配的性能决定流量分配的性能 clss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3、(斜盘倾角的控制)(斜盘倾角的控制) flsls阀压差阀压差pls=pp-plspls=pp-pls;当当plspls大于大于lsls阀的设定压力时,阀的设定压力时, 伺服活塞向小端移动,主泵排量减小;当伺服活塞向小端移动,主泵排量减小;当plspls小于小于lsls阀的阀的 设定压力时,伺服活塞向大端移动,主泵排量增大设定压力时,伺服活塞向大端移动,主泵排量增大 clss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压力补偿控制)(压力补偿控制) f压力补偿阀安装在主控制阀的出口侧,用来平衡负载压力补偿阀安装在主控制阀的出口侧,用来平衡负载 f当两个执行元件一起动作时,通过压力补偿阀使每个滑阀入当两个执行元件一起动作时

4、,通过压力补偿阀使每个滑阀入 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压差相等,保证泵的流量按照每个阀的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压差相等,保证泵的流量按照每个阀的 开口面积成比例分配而不受不同负载的影响开口面积成比例分配而不受不同负载的影响 n主泵由两个变量斜盘柱塞泵、两个主泵由两个变量斜盘柱塞泵、两个pcpc阀、两个阀、两个lsls阀、一个阀、一个 ls-epcls-epc阀、一个阀、一个pc-epcpc-epc阀组成阀组成 (二)主泵二)主泵(1/3) 前泵前泵 后泵后泵 lsls阀阀 pcpc阀阀 ls-epcls-epc阀阀 pc-epcpc-epc阀阀 pdifpdif:泄油口泄油口 pafpaf:前泵输出油口

5、前泵输出油口 pfcpfc:前泵输出油压检测口前泵输出油压检测口 parpar:后泵输出油口后泵输出油口 penfpenf:前泵控制压力检测口前泵控制压力检测口 penrpenr:后泵控制压力检测口后泵控制压力检测口 prcprc:后泵输出油压检测口后泵输出油压检测口 pbfpbf:泵压力入口泵压力入口 主泵主泵(2/3) plsfplsf:前泵前泵lsls压力入口压力入口 plsrplsr:后泵后泵lsls压力入口压力入口 plsfcplsfc:前泵前泵lsls压力检测口压力检测口 plsrcplsrc:后泵后泵lsls压力检测口压力检测口 psps:主泵吸油口主泵吸油口 psigpsig:

6、ls-epcls-epc输出压检测口输出压检测口 pmpm:pc-epcpc-epc输出压检测口输出压检测口 pepcpepc:epcepc电磁阀输入油压电磁阀输入油压 imim:pc-epcpc-epc电源插头电源插头 isigisig:ls-epcls-epc电源插头电源插头 f主泵将发动机输出的主泵将发动机输出的 机械能吸收转变成为机械能吸收转变成为 液压能,按照负载大液压能,按照负载大 小输出压力油小输出压力油 f通过改变斜盘角度可通过改变斜盘角度可 改变压力油的输出量改变压力油的输出量 f改变操作手柄行程大改变操作手柄行程大 小,斜盘角度相应改小,斜盘角度相应改 变;手柄在中立位置变

7、;手柄在中立位置 时斜盘角度最小,主时斜盘角度最小,主 泵排量最小泵排量最小 f负载达到溢流压力时负载达到溢流压力时 主泵排量最小主泵排量最小 主泵主泵(3/3) 主泵主泵(pc60-7) pdapda:排气塞排气塞 pd1pd1:泵泄油口泵泄油口 papa:泵输出油口泵输出油口 pmpm:l l模式选择先导压入口模式选择先导压入口 pa2pa2:lsls压力入口压力入口 plspls: ls ls压力入口压力入口 psps:主泵吸油口主泵吸油口 f主泵由一个变量斜盘柱塞泵、主泵由一个变量斜盘柱塞泵、 一个一个pcpc阀、一个阀、一个lsls阀组成阀组成 主泵主泵(pc60-7) 轴轴 支座支

8、座 泵体泵体 变量斜盘变量斜盘 滑靴滑靴 柱塞柱塞 7.7.缸体缸体 8.8.配流盘配流盘 9.9.弹簧弹簧 10.10.伺服柱塞伺服柱塞 主泵主泵(pc60-7) 伺服柱塞伺服柱塞 拨叉拨叉 弹簧弹簧 柱塞柱塞 弹簧弹簧 弹簧座弹簧座 7.7.弹簧弹簧 8.8.pcpc阀阀芯阀阀芯 9.9.pcpc阀阀体阀阀体 10.10.柱塞柱塞 11.11.柱塞柱塞 12.12.调整螺塞调整螺塞 13. 13.lsls阀阀体阀阀体 14. 14.弹簧弹簧 15. 15.lsls阀阀芯阀阀芯 (三)主控制阀三)主控制阀(1/17) n主控制阀由整体式六联滑阀、合流分流阀、备用阀(可选件)、背压阀、主控制阀

9、由整体式六联滑阀、合流分流阀、备用阀(可选件)、背压阀、 动臂自然下降防止阀组成动臂自然下降防止阀组成 六联滑阀六联滑阀 端盖端盖 端盖端盖 合流分流阀合流分流阀 背压阀背压阀 动臂自然下降防止阀动臂自然下降防止阀 7 7、备用阀、备用阀 pls1pls1:至后泵至后泵lsls阀阀 pls2pls2:至前泵至前泵lsls阀阀 tsts:至油箱至油箱 a1a1:至铲斗油缸头至铲斗油缸头 a2a2:至左行走马达至左行走马达 a3a3:至动臂油缸底至动臂油缸底 a4a4:至回转马达至回转马达 a5a5:至右行走马达至右行走马达 a6a6:至斗杆油缸底至斗杆油缸底 b1b1:至铲斗油缸底至铲斗油缸底

10、b2b2:至左行走马达至左行走马达 b3b3:至动臂油缸头至动臂油缸头 b4b4:至回转马达至回转马达 b5b5:至右行走马达至右行走马达 b6b6:至斗杆油缸头至斗杆油缸头 bp1bp1:动臂提升动臂提升ppcppc输出压输出压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2/17) z向视图 px1px1:自自2 2级溢流电磁阀级溢流电磁阀 px2px2:自自2 2级溢流电磁阀级溢流电磁阀 p-1p-1:自备用自备用ppcppc阀阀 bp5bp5:自附件油路电磁阀自附件油路电磁阀 p1p1:自铲斗自铲斗ppcppc阀阀 p3p3:自左行走自左行走ppcppc阀阀 p5p5:自动臂自动臂ppcppc阀阀 p7p7:自

11、回转自回转ppcppc阀阀 p9p9:自右行走自右行走ppcppc阀阀 p11p11:自斗杆自斗杆ppcppc阀阀 sbsb:压力传感器安装口压力传感器安装口 tswtsw:至回转马达至回转马达 prpr:至电磁阀、至电磁阀、ppcppc、epcepc阀阀 pp2pp2:自前主泵自前主泵 pp1pp1:自后主泵自后主泵 t t:至油箱至油箱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3/17) pstpst:自行走连通阀电磁阀自行走连通阀电磁阀 psps:自合流分流电磁阀自合流分流电磁阀 p-2p-2:自备用自备用ppcppc阀阀 p2p2:自铲斗自铲斗ppcppc阀阀 p4p4:自左行走自左行走ppcppc阀阀 p

12、6p6:自动臂自动臂ppcppc阀阀 p8p8:自回转自回转ppcppc阀阀 p10p10:自右行走自右行走ppcppc阀阀 p12p12:自斗杆自斗杆ppcppc阀阀 sasa:压力传感器安装口压力传感器安装口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4/17) 1 1:卸荷阀:卸荷阀 2 2:压力补偿阀(斗杆卸载):压力补偿阀(斗杆卸载) 3 3:压力补偿阀(右行走后退):压力补偿阀(右行走后退) 4 4:压力补偿阀(左回转):压力补偿阀(左回转) 5 5:压力补偿阀(动臂提升):压力补偿阀(动臂提升) 6 6:压力补偿阀(左行走后退):压力补偿阀(左行走后退) 7 7:压力补偿阀(铲斗卸载):压力补偿阀(铲斗

13、卸载) 8 8:压力补偿阀(备用):压力补偿阀(备用) 9 9:压力补偿阀(备用)压力补偿阀(备用) 1010:压力补偿阀(铲斗挖掘):压力补偿阀(铲斗挖掘) 1111:压力补偿阀(左行走前进):压力补偿阀(左行走前进) 1212、压力补偿阀(动臂下降)、压力补偿阀(动臂下降) 1313、压力补偿阀(右回转)、压力补偿阀(右回转) 1414、压力补偿阀(右行走前进)、压力补偿阀(右行走前进) 1515、压力补偿阀(斗杆挖掘)、压力补偿阀(斗杆挖掘) 1616、主溢流阀、主溢流阀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5/17) 1 1:斗杆滑阀:斗杆滑阀 2 2:右行走滑阀:右行走滑阀 3 3:回转滑阀:回转滑阀

14、 4 4:动臂滑阀:动臂滑阀 5 5:左行走滑阀:左行走滑阀 6 6:铲斗滑阀铲斗滑阀 7 7:备用滑阀:备用滑阀 8 8:卸荷阀:卸荷阀 9 9:主溢流阀:主溢流阀 1010:滑阀回位弹簧:滑阀回位弹簧 1111、滑阀回位弹簧、滑阀回位弹簧 1212、滑阀回位弹簧、滑阀回位弹簧 1313、滑阀回位弹簧、滑阀回位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6/17) 1 1:安全吸油阀(斗杆卸载):安全吸油阀(斗杆卸载) 2 2:吸油阀(左行走后退):吸油阀(左行走后退) 3 3:吸油阀(动臂提升):吸油阀(动臂提升) 4 4:吸油阀(右行走后退):吸油阀(右行走后退) 5 5:安全吸油阀(铲斗卸载):安全吸油阀

15、(铲斗卸载) 6 6:安全吸油阀(备用):安全吸油阀(备用) 7 7:安全吸油阀(备用):安全吸油阀(备用) 8 8:安全吸油阀(铲斗挖掘):安全吸油阀(铲斗挖掘) 9 9:吸油阀(左行走前进)吸油阀(左行走前进) 1010:安全吸油阀(动臂下降):安全吸油阀(动臂下降) 1111:吸油阀(右行走前进):吸油阀(右行走前进) 1212:安全吸油阀(斗杆挖掘):安全吸油阀(斗杆挖掘)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7/17) 1313:lsls梭阀(斗杆)梭阀(斗杆) 1414:lsls梭阀(右行走)梭阀(右行走) 1515:lsls选择阀选择阀 1616:lsls梭阀(动臂)梭阀(动臂) 1717:lsl

16、s梭阀(左行走)梭阀(左行走) 1818:lsls梭阀(铲斗)梭阀(铲斗) 1919:lsls梭阀(备用)梭阀(备用) 2020:lsls单向阀单向阀 2121:压力释放塞:压力释放塞 2222:lsls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下端盖下端盖(8/17) 1 1、卸荷阀、卸荷阀 2 2、主溢流阀、主溢流阀 3 3、安全阀(动臂上升)、安全阀(动臂上升) 4 4、背压阀、背压阀 1818、弹簧、弹簧 1919、弹簧、弹簧 2020、弹簧、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斗杆控制阀斗杆控制阀(9/17) 5 5、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6 6、滑阀、滑阀 7 7、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8 8、

17、 lsls梭阀梭阀 9 9、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010、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1111、再生回路单向阀、再生回路单向阀 2121、阀弹簧、阀弹簧 2222、阀弹簧、阀弹簧 2323、阀弹簧、阀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右行走控制阀右行走控制阀(10/17) 1212、吸油阀、吸油阀 1313、滑阀、滑阀 1414、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515、 lsls梭阀梭阀 1616、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717、吸油阀、吸油阀 2424、阀弹簧、阀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铲斗控制阀铲斗控制阀(11/17) 1 1、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2 2、滑阀、滑阀 3 3、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4 4、

18、lsls梭阀梭阀 5 5、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6 6、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1313、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1414、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备用控制阀备用控制阀(12/17) 7 7、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8 8、滑阀、滑阀 9 9、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010、 lsls梭阀梭阀 1111、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212、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回转控制阀回转控制阀(13/17) 1 1、滑阀、滑阀 2 2、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3 3、 lsls梭阀梭阀 4 4、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2222、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424、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52

19、5、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动臂控制阀动臂控制阀(14/17) 5 5、吸油阀、吸油阀 6 6、滑阀、滑阀 7 7、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8 8、自然下降防止阀、自然下降防止阀 9 9、 lsls梭阀梭阀 1010、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111、安全吸油阀、安全吸油阀 1212、再生回路单向阀、再生回路单向阀 1313、合流分流阀(行走连、合流分流阀(行走连 通阀)通阀) 1414、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121、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222、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323、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626、2727、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左行走控制阀左行走控制阀(15

20、/17) 1515、吸油阀、吸油阀 1616、滑阀、滑阀 1717、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1818、 lsls梭阀梭阀 1919、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 2020、吸油阀、吸油阀 2323、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端盖与附件端盖与附件(16/17) 1 1、卸荷阀、卸荷阀 2 2、主溢流阀、主溢流阀 3 3、lsls旁通阀旁通阀 1010、调整螺钉、调整螺钉 1111、阀芯、阀芯 1212、先导减压弹簧、先导减压弹簧 1313、主减压弹簧、主减压弹簧 1414、减压阀芯、减压阀芯 1515、安全阀弹簧、安全阀弹簧 1616、钢球、钢球 1717、弹簧、弹簧 1818、弹簧、弹簧

21、1919、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弹簧 2424、减压弹簧、减压弹簧 主控制阀主控制阀端盖与附件端盖与附件(17/17) 3 3 3、合流分流阀(主)、合流分流阀(主) 4 4、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5 5、合流分流阀(、合流分流阀(lsls) 6 6、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7 7、顺序阀顺序阀 8 8、顺序阀弹簧、顺序阀弹簧 9 9、lsls旁通阀旁通阀 2020、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121、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2222、顺序阀弹簧、顺序阀弹簧 2323、回位弹簧、回位弹簧 自减压阀(自减压阀(1) f自减压阀由二位三通滑阀、安全阀、单向阀组成;其作用自减压阀由二位三通滑阀、安全阀、单向阀组成;其作用

22、 是降低主泵的输出压力,并把输出的油压作为先导控制压是降低主泵的输出压力,并把输出的油压作为先导控制压 力作用于电磁阀和力作用于电磁阀和ppcppc阀等。阀等。 自减压阀(自减压阀(2) f发动机停机状态:单向发动机停机状态:单向 阀(阀(1111)关闭油路)关闭油路 prtsprts;滑阀(滑阀(1414)被)被 推到左端,使油路推到左端,使油路 p2prp2pr接通;阀芯(接通;阀芯(7 7) 被推到左端,使油路被推到左端,使油路 p2a2p2a2关闭关闭 自减压阀(自减压阀(3) f当输出压力当输出压力prpr超过设定超过设定 压力时,针阀(压力时,针阀(1111)打)打 开,压力油经节

23、流孔开,压力油经节流孔aa 针阀开口针阀开口排油口排油口tsts, 使滑阀(使滑阀(1414)两端形成)两端形成 压力差而向右移动,油压力差而向右移动,油 路路p2prp2pr的开口减小,的开口减小, 节流增大,故使自减压节流增大,故使自减压 阀输出压力阀输出压力prpr被恒定控被恒定控 制在某一压力制在某一压力 f当泵压当泵压p2p2较高时,单向较高时,单向 阀(阀(7 7)被进一步打开,)被进一步打开, 使油路使油路p2a2p2a2开口量增开口量增 加加 自减压阀(自减压阀(4) f当系统出现异常高压当系统出现异常高压 时,较高的时,较高的prpr压力打压力打 开单向阀(开单向阀(1616

24、),连),连 通油路通油路prtsprts,故使故使 prpr压力降低,避免压力降低,避免ppcppc 阀、电磁阀等部件受阀、电磁阀等部件受 异常高压破坏异常高压破坏 自减压阀输出压力的测量自减压阀输出压力的测量 f测量时使用测量时使用6060kg/cm2kg/cm2量程量程 的压力表的压力表 f测量条件:油温测量条件:油温 4555 4555 操作方式操作方式a a 模式模式 燃油控制盘最大燃油控制盘最大 油门油门 f标准值:标准值:33332 2kg/cm2kg/cm2 f 自减压阀出口自减压阀出口 压力(压力(ppcppc先导先导 压力的检测口)压力的检测口) f ( (m10m10,o

25、 o形圈形圈) ) 行走连通阀行走连通阀 f 其作用是连通左右行走油其作用是连通左右行走油 路(路(lsls回路),使液压油回路),使液压油 平均分配到两个行走马达,平均分配到两个行走马达, 保证机器的直线行走性能;保证机器的直线行走性能; 机器转向时,通过先导压机器转向时,通过先导压 力将行走连通阀关闭力将行走连通阀关闭 f 直线行走时,行走连通电直线行走时,行走连通电 磁阀消磁,先导压力磁阀消磁,先导压力pstpst 为零,行走连通阀在弹簧为零,行走连通阀在弹簧 力作用下打开,连通左右力作用下打开,连通左右 行走油路行走油路 f 行走转向时,行走连通电行走转向时,行走连通电 磁阀励磁,先导

26、压力磁阀励磁,先导压力pstpst 克服弹簧力将行走连通阀克服弹簧力将行走连通阀 关闭,左右行走油路各自关闭,左右行走油路各自 独立独立 pls左右行走连通油路左右行走连通油路(pc60-7) f从右行走滑阀两从右行走滑阀两 端油路输出行走端油路输出行走 ppcppc先导控制压先导控制压 力信号,并将信力信号,并将信 号压力送至动臂、号压力送至动臂、 斗杆或铲斗滑阀斗杆或铲斗滑阀 端,当行走和工端,当行走和工 作装置同时动作作装置同时动作 时,限制工作装时,限制工作装 置油流量(通过置油流量(通过 限制滑阀行程),限制滑阀行程), 保证行走速度的保证行走速度的 稳定性稳定性 主阀体内部的行走主

27、阀体内部的行走 ppc先导控制油路先导控制油路 动臂自然下降保持阀动臂自然下降保持阀f 动臂下降防止阀由滑阀(动臂下降防止阀由滑阀(5 5) 和先导阀(和先导阀(2 2)组成)组成 f 操作杆中立时,滑阀(操作杆中立时,滑阀(5 5) 在弹簧(在弹簧(4 4)和)和b b腔油压作腔油压作 用下移到右端,关闭油路用下移到右端,关闭油路 b1a1b1a1,防止动臂油缸底防止动臂油缸底 部的油经主阀内部泄漏部的油经主阀内部泄漏 f 动臂提升操作时,从主阀动臂提升操作时,从主阀 出来的压力油进入出来的压力油进入a1a1口,口, 作用在滑阀(作用在滑阀(5 5)的环面)的环面a a 上,阀芯上,阀芯5

28、5左移,打开油路左移,打开油路 a1 b1a1 b1 f 动臂下降操作时,动臂下降操作时,ppcppc先导先导 压力推动滑阀压力推动滑阀2 2,使,使b b室压室压 力油经泄油口力油经泄油口c c排出,由于排出,由于 a a孔的节流作用,孔的节流作用,b b室仍为室仍为 低压,故滑阀低压,故滑阀5 5打开,接通打开,接通 油路油路b1a1b1a1 动臂自然下降保持阀动臂自然下降保持阀 f如果动臂油缸底部如果动臂油缸底部 的油路产生异常高的油路产生异常高 压时,油口压时,油口b b处的处的 高压油将会打开单高压油将会打开单 向阀向阀6 6,经主阀内,经主阀内 部油道打开安全阀部油道打开安全阀 3

29、 3,成为排泄油压,成为排泄油压 流回油箱;防止了流回油箱;防止了 异常高压的破坏异常高压的破坏 背压阀背压阀 f背压阀在主阀下端,设定背压阀在主阀下端,设定 在泄油回路回油箱之前;在泄油回路回油箱之前; 其作用是在泄油回路中建其作用是在泄油回路中建 立适当的油压,防止机器立适当的油压,防止机器 工作时液压装置(油缸、工作时液压装置(油缸、 马达等)产生负压或气穴马达等)产生负压或气穴 现象而引起的破坏现象而引起的破坏 f机器工作时,先导控制油机器工作时,先导控制油 压压prpr作用于作用于c c室推动阀芯室推动阀芯1 1 右移,阀芯右移,阀芯1 1处于平衡位处于平衡位 置时泄油回路背压的大小

30、置时泄油回路背压的大小 pa=pa=(ddpr + pr + 弹簧弹簧2 2的的 力)力)/ /d1d1 f 主控阀阀芯移动时,主泵压力通过输入孔主控阀阀芯移动时,主泵压力通过输入孔a a进入进入c c口,产生口,产生plspls油压通过油压通过 lsls梭阀被送进梭阀被送进lsls回路回路 f 输入孔输入孔a a直径较小,起着节流的作用直径较小,起着节流的作用 f plspls压力从主控滑阀节流取出,压力从主控滑阀节流取出,plspls大小反映了滑阀的位置状态,因此也大小反映了滑阀的位置状态,因此也 反映了操纵杆行程的大小反映了操纵杆行程的大小 f plspls油压的流向:流向压力补偿阀油压

31、的流向:流向压力补偿阀 流向主泵流向主泵lsls阀阀 流向卸荷阀流向卸荷阀 流向流向lsls旁通阀旁通阀 流向合流分流阀流向合流分流阀 (四)四)pls压力的产生压力的产生 pls压力的产生压力的产生(pc60-7) f 主阀芯主阀芯1 1右移右移负载压负载压 力经桥式回路力经桥式回路bb滑阀滑阀3 3 右移右移切口切口d d渐开渐开 f 泵压泵压pppp节流孔节流孔cc滑滑 阀阀3 3的切口的切口d d处节流处节流产产 生生plspls f 因面积因面积sa=slssa=sls, 所以在平衡时所以在平衡时 pls=papls=pa flsls阀感知负载及操作手柄阀感知负载及操作手柄 行程大小

32、,对主泵排量进行程大小,对主泵排量进 行控制行控制 flsls阀感知阀感知ls-epcls-epc电磁阀输电磁阀输 出压力,控制主泵排量,出压力,控制主泵排量, 实现微操作性能实现微操作性能 (五)五)ls阀的结构与功能阀的结构与功能 1 1、调整螺塞调整螺塞 2 2、锁紧螺母、锁紧螺母 3 3、阀体、阀体 4 4、弹簧、弹簧 5 5、弹簧座、弹簧座 6 6、滑阀、滑阀 7 7、拄塞、拄塞 8 8、阀体、阀体 pppp:自泵压入口自泵压入口 psigpsig:ls-epcls-epc电磁阀输出压电磁阀输出压 pdppdp:泄油口泄油口 pplppl:pcpc阀控制油压输入口阀控制油压输入口 p

33、lpplp:lsls阀信号压出口阀信号压出口 plspls:lsls压力输入口压力输入口 f pls=pp-plspls=pp-pls, lsls阀根据阀根据plspls 大小改变主泵大小改变主泵 斜盘倾角从而斜盘倾角从而 控制主泵排量控制主泵排量 f plspls减小,减小,lsls 阀芯右移阀芯右移d d口口 与与e e口接通口接通通通 过过pcpc阀连通泄阀连通泄 油口油口伺服活伺服活 塞大端油压减塞大端油压减 小小使斜盘倾使斜盘倾 角增大角增大排量排量 增大增大 f plspls增大,增大,lsls 阀芯左移阀芯左移d d口口 与与c c口接通口接通伺伺 服活塞大端油服活塞大端油 压增

34、大压增大使斜使斜 盘倾角减小盘倾角减小 排量减小排量减小 (六)六)ls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 1/3 ls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 2/3 f pls=pp-plspls=pp-pls, lsls阀根据阀根据plspls 大小改变主泵斜大小改变主泵斜 盘倾角从而控制盘倾角从而控制 主泵排量主泵排量 f plspls减小,减小,lsls 阀芯右移阀芯右移d d口口 与与e e口接通口接通通通 过过pcpc阀连通泄油阀连通泄油 口口伺服活塞大伺服活塞大 端油压减小端油压减小使使 斜盘倾角增大斜盘倾角增大 排量增大排量增大 f plspls增大,增大,lsls 阀芯左移阀芯左移d d口口 与与c

35、 c口接通口接通伺伺 服活塞大端油压服活塞大端油压 增大增大使斜盘倾使斜盘倾 角减小角减小排量减排量减 小小 ls阀原理阀原理(pc60-7) f当当a0a0pp=a1pp=a1penpen时,伺服时,伺服 活塞处于平衡位置,斜盘倾活塞处于平衡位置,斜盘倾 角保持不变,角保持不变,lsls阀芯停止在阀芯停止在 中位(即中位(即d d口到口到e e 口和口和d d口到口到c c 口的节流开度几乎相等)口的节流开度几乎相等) f伺服活塞平衡时,伺服活塞平衡时, pls=227kg/cm2pls=227kg/cm2, 与与ls-ls- epcepc输出压力输出压力 psig=030kg/cm2psi

36、g=030kg/cm2成比例变化成比例变化 ls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 3/3 (七)七)ls阀压差阀压差pls的测量及的测量及ls阀的调整阀的调整 1/3 名称名称零件号零件号备注备注 1压力表压力表799-101-5002600 kg/cm2 2压差表压差表799-401-1340(12v) 3接头接头799-101-5220101.25 f 测量时专用工具见上表测量时专用工具见上表 f 使用压力表使用压力表a a测量主泵压力测量主泵压力pppp,同时使用压力表同时使用压力表b b测量测量plspls压力,计算得出压力,计算得出 plspls(见下页图示)见下页图示) f 使用压差表可直

37、接测量使用压差表可直接测量plspls f 测量条件:测量条件: 油温油温4555 4555 操作方式操作方式a a模式模式 燃油控制盘最大燃油控制盘最大 油门油门 f 压差压差plspls标准值:标准值: 控制手柄中位时为控制手柄中位时为30301010kg/cm2kg/cm2; 在速度在速度hihi档行走空载并且行走控制手柄至半行程位置时为档行走空载并且行走控制手柄至半行程位置时为22221 1kg/cm2kg/cm2 f 若测量结果不在标准值范围时,应调整若测量结果不在标准值范围时,应调整lsls阀阀 ls阀压差阀压差pls的测量及的测量及ls阀的调整阀的调整 2/3 泵压力测量点泵压力

38、测量点 ls压力测量点压力测量点 f 松开锁紧螺母松开锁紧螺母8 8,通过,通过 旋转调整螺钉旋转调整螺钉9 9来调整来调整 lsls阀的压差阀的压差 f 调整螺钉每旋转调整螺钉每旋转1 1圈,圈, lsls压差的调整量为压差的调整量为 13.313.3kg/cm2kg/cm2 f 向右旋转时压差上升,向右旋转时压差上升, 向左旋转时压差下降向左旋转时压差下降 f 边测量压差,边进行调边测量压差,边进行调 整整 f 调整后将螺母锁紧调整后将螺母锁紧 (5.755.750.750.75kgmkgm) ls阀压差阀压差pls的测量及的测量及ls阀的调整阀的调整 3/3 f在主泵输出压力达到一定值时

39、,通在主泵输出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通 过过pcpc阀对主泵排量进行控制,使其阀对主泵排量进行控制,使其 在某一流量以内,保证主泵的吸收在某一流量以内,保证主泵的吸收 功率不超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功率不超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f在负载增加发动机转速下降时,通在负载增加发动机转速下降时,通 过改变过改变pc-epcpc-epc电磁阀的电流值,控电磁阀的电流值,控 制主泵排量制主泵排量 (八)八)pc阀的结构与功能阀的结构与功能 ptpt:卸油口卸油口 pplppl:pcpc阀信号压出口阀信号压出口 pp1pp1:自泵压入口自泵压入口 pp2pp2:另泵压入口另泵压入口 pmpm:pc-epcpc-epc

40、输出压入口输出压入口 plpplp:lsls阀信号压出口阀信号压出口 1 1、伺浮活塞总成伺浮活塞总成 2 2、螺塞、螺塞 3 3、销、销 4 4、阀芯、阀芯 5 5、保持架、保持架 6 6、阀座、阀座 7 7、端盖、端盖 8 8、o o形环形环 (九)九)pc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1/3 f pcpc阀阀芯(阀阀芯(3 3) 的移动取决于主的移动取决于主 泵压力泵压力pp1pp1(自自 泵压)泵压)+ +pp2pp2(另另 泵压)泵压)+ + pc-epcpc-epc 电磁阀输出压力电磁阀输出压力 的合力与弹簧的合力与弹簧 (4 4)、()、(6 6)压)压 缩压力的比较缩压力的比较 f

41、pc-epcpc-epc电磁阀输电磁阀输 出压力大小取决出压力大小取决 于作业模式选择、于作业模式选择、 作业内容、发动作业内容、发动 机转速的设定值机转速的设定值 与实际值与实际值 f 弹簧(弹簧(4 4)、()、(6 6) 压力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取决于 斜盘位置即伺服斜盘位置即伺服 活塞平衡的位置活塞平衡的位置 pc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2/3 f 当主泵压力较低时,当主泵压力较低时, 阀芯处于靠右端位置,阀芯处于靠右端位置, 使使c c口与口与d d口接通,从口接通,从 lsls阀来的压力油经阀来的压力油经c c 口口d d口口油箱油箱 f 当执行元件负荷较大,当执行元件负荷较大, 主

42、泵压力大于一定值主泵压力大于一定值 (1818mpmp)并使发动机并使发动机 转速降低时,阀芯往转速降低时,阀芯往 左端移动,使左端移动,使c c口与口与b b 口接通,高压油经口接通,高压油经b b口口 c c口口lsls阀阀伺服活伺服活 塞大端塞大端使斜盘倾角使斜盘倾角 减小减小排量减小排量减小 f 伺服活塞左移时,弹伺服活塞左移时,弹 簧(簧(4 4)、()、(6 6)被压)被压 缩,使阀芯(缩,使阀芯(3 3)被推)被推 回回 pc阀原理阀原理 (pc60-7) f pcpc阀阀芯(阀阀芯(8 8)的移动取决)的移动取决 于主泵压力于主泵压力pp pp + + 模式选择模式选择 电磁阀

43、输出压力的合力与电磁阀输出压力的合力与 弹簧(弹簧(5 5)、()、(7 7)压缩压)压缩压 力的比较力的比较 f 模式选择电磁阀输出压力模式选择电磁阀输出压力 大小取决于发动机转速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转速的 实际界定值(实际界定值(14001400rpmrpm) f 弹簧(弹簧(4 4)、()、(6 6)压力大)压力大 小取决于斜盘位置即伺服小取决于斜盘位置即伺服 活塞平衡的位置活塞平衡的位置 fpc-epcpc-epc电磁阀输出压力与电磁阀输出压力与 电流值大小成正比电流值大小成正比 f当负载增大,发动机转速当负载增大,发动机转速 下降时,输入电磁阀的电下降时,输入电磁阀的电 流增大,流增大

44、,pc-epcpc-epc输出压力输出压力 增大,使增大,使pcpc阀阀芯往左端阀阀芯往左端 移动,使移动,使c c口与口与b b口接通,口接通, 高压油经高压油经b b口口c c口口lsls阀阀 伺服活塞大端伺服活塞大端 penpen压压 力增大力增大使斜盘倾角减小使斜盘倾角减小 排量减小;反之,则排量减小;反之,则 penpen下降,排量增大下降,排量增大 f当泵控制器异常时,备用当泵控制器异常时,备用 开关打在开关打在o n o n ,恒定的电恒定的电 流输入电磁阀,使流输入电磁阀,使pc-epcpc-epc 输出压力成为定值输出压力成为定值 pc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工作原理3/3 发动机转

45、速操作杆位置 pc-epc输出 压力kg/cm2 低怠速中立30 高怠速中立0 f 使用压力表使用压力表a a测量压力测量压力penpen,同时使用同时使用 压力表压力表b b测量主泵压力测量主泵压力 f 测量条件:油温测量条件:油温4555 4555 回转回转 锁紧锁紧on on 作业模式作业模式a a模式模式 燃油燃油 盘油门最大盘油门最大 斗杆斗杆“挖掘挖掘”溢流溢流 f penpen标准参数值:伺服柱塞输入压力标准参数值:伺服柱塞输入压力 penpen约为主泵压力约为主泵压力pppp的的1/21/2 f 压力表压力表a a、b b:799-101-5002799-101-5002,量程

46、为量程为 600600kg/cm2kg/cm2 (十)压力十)压力pen的测量及的测量及pc阀的调整阀的调整1/2 泵压力泵压力pp测量点测量点 伺服柱塞大端伺服柱塞大端压力压力pen测量点测量点 f pcpc阀调整的判定条件:在阀调整的判定条件:在 负载增大时,如果发动机负载增大时,如果发动机 转速明显下降或工作装置转速明显下降或工作装置 速度明显降低,并经测量速度明显降低,并经测量 油泵输出压力和油泵输出压力和lsls压差正压差正 常时,应对常时,应对pcpc阀进行调整阀进行调整 f 调整时,松开锁紧螺母调整时,松开锁紧螺母8 8, 旋转调整螺钉旋转调整螺钉9 9 f 向右旋转调整螺钉,使

47、油向右旋转调整螺钉,使油 泵的吸收扭矩增大;向左泵的吸收扭矩增大;向左 旋转调整螺钉,使油泵的旋转调整螺钉,使油泵的 吸收扭矩减小吸收扭矩减小 f 调整螺钉的可调整范围:调整螺钉的可调整范围: 左转小于左转小于1 1圈;右转小于圈;右转小于 半圈半圈 f 调整后测量并确认调整后测量并确认penpen压压 力为正常;锁紧螺母拧紧力为正常;锁紧螺母拧紧 力矩力矩2.8 3.52.8 3.5kgmkgm 压力压力pen的测量及的测量及pc阀的调整阀的调整2/2 f 在单独作业时,压力补偿阀起单向阀的作用,防止负载高压逆流在单独作业时,压力补偿阀起单向阀的作用,防止负载高压逆流 f 在复合作业时,如果

48、负载压力低于其它工作装置压力,则其它工作装置在复合作业时,如果负载压力低于其它工作装置压力,则其它工作装置 较高的较高的plspls压力经过压力经过lsls梭阀进入压力补偿阀,推动柱塞左移使主阀出口梭阀进入压力补偿阀,推动柱塞左移使主阀出口 处压力被节流,并达到出口处压力被节流,并达到出口b b处压力与其它工作装置的最大压力相同,处压力与其它工作装置的最大压力相同, 保证滑阀进出口压差与正在操作的其它滑阀的压差相等,从而使泵的流保证滑阀进出口压差与正在操作的其它滑阀的压差相等,从而使泵的流 量根据主滑阀开口面积成比例分配量根据主滑阀开口面积成比例分配 (十一)压力补偿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十一)压

49、力补偿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f流量分配按照压力补偿流量分配按照压力补偿 阀阀a1a1部分和部分和a2a2部分面积部分面积 比而变化比而变化 f面积比面积比=1=1,则滑阀出口,则滑阀出口 压力压力= =最大负荷压力,最大负荷压力, 流量按滑阀开口面积成流量按滑阀开口面积成 比例分配比例分配 f面积比面积比1 1,则滑阀出,则滑阀出 口压力最大负荷压力,口压力最大负荷压力, 流量按小于滑阀开口面流量按小于滑阀开口面 积的比例分配积的比例分配 f面积比面积比1 1,则滑阀出,则滑阀出 口压力最大负荷压力,口压力最大负荷压力, 流量按大于滑阀开口面流量按大于滑阀开口面 积的比例分配积的比例分配 压力补

50、偿阀的面积比压力补偿阀的面积比 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pc60-7) f 补偿的结果,使滑阀两端的压力差补偿的结果,使滑阀两端的压力差ppa-pappa-pa相等相等 压力补偿阀面积比压力补偿阀面积比(pc60-7) s2s2:s1s1 备用备用0.98 0.98 左行走左行走1.001.00 铲斗铲斗0.980.98 右行走右行走1.001.00 斗杆斗杆0.96 0.96 回转回转0.980.98 动臂动臂0.96 0.96 推土铲推土铲1.001.00 (十二)卸荷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十二)卸荷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f操作手柄行程在中操作手柄行程在中 立位置时立位置时pls=0pls=0,

51、主泵油压克服弹簧主泵油压克服弹簧 设定压力值设定压力值 (404010kg/cm210kg/cm2) 使阀芯左移,经卸使阀芯左移,经卸 油口油口a a流回油箱,流回油箱, 此时主泵排量最小此时主泵排量最小 f操作手柄移动时,操作手柄移动时, 产生的产生的plspls油压经油压经b b 口进入阀芯左端,口进入阀芯左端, 使阀芯右移关闭卸使阀芯右移关闭卸 油口油口 (十三)主溢流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十三)主溢流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f当主泵压力达到弹簧当主泵压力达到弹簧 设定压力(设定压力(355355kg/cm2kg/cm2) 时,针阀打开,使主时,针阀打开,使主 阀芯两端形成压力差,阀芯两端形成压

52、力差, 主阀芯右移,油溢流主阀芯右移,油溢流 回油箱回油箱 f先导压力作用于活塞先导压力作用于活塞 上,便上升为二级溢上,便上升为二级溢 流压力(流压力(380380kg/cm2kg/cm2) f二级溢流压力执行条二级溢流压力执行条 件:车辆行走时件:车辆行走时 回转锁紧开关回转锁紧开关 on on 时时 微操作模式(微操作模式(l l) 时时 左操作手柄触左操作手柄触 式开关功能执行时式开关功能执行时 动臂下降时动臂下降时 (十四)旁通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十四)旁通阀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flsls回路中的回路中的plspls油油 压从压从a a孔和孔和b b孔溢出,孔溢出, 将将plspls油压的升压油压的升压 速度变缓,防止了速度变缓,防止了 油压的急剧变化油压的急剧变化 f在经主滑阀节流孔在经主滑阀节流孔 dlsdls梭阀梭阀lsls旁旁 通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