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 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目的】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 Q值)的影响; 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实验内容】采用点测法测量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幅度,并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实验准备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
2、按下模块上开关2K3,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单调谐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 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 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 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 性。步骤如下:2K1置“ off ”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 2R3。 2K2置“单调谐”位,此时 2C6被短 路,放大器为单调谐回路。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2P01)。示波器 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 2
3、TP01,示波器 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 2TP02, 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 200mv(示波器 CH1监测)。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 2C5,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 (示波器 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按照表 1-1 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 CH1监视),从示波器 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 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 1-1 。表 1-1 不接通 2R3输入信号频率 f(MHZ)输出电压幅值 U(mv)1000112012
4、40144016802000248033204760输入信号频率 f(MHZ)输出电压幅值 U(mv)612053604000300023601880156014001200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按照上述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测量接通 2R3 的幅频特性 曲线,读出不同频率下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填入表1-2 。表 1-2 接通 2R3输入信号频率 f(MHZ)输出电压幅值 U(mv)100011201240140016001880224026403120输入信号频率 f(MHZ)输出电压幅值 U(mv)34003280284023601960168
5、0148012801160有无负载的幅频特性曲线用扫频仪测出接通与不接通 1R3 的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将点测法得到的数据用 matlab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不接 2R3的幅频特性曲线接 2R3 的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不接 2R3 时,集电极负载增大,幅频特性幅值加大,曲线变“瘦”,Q值增高,带宽减小。而当接通 2R3 时,幅频特性幅值减小,曲线变“胖”, Q值降 低,带宽加大。双调谐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 的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双调谐回 路放大器的幅频
6、特性(如果有扫频仪,可直接测量其幅频特性曲线)。步骤如下:2K02置“双调谐”,接通 2C6, 2K1至“ OFF”。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用频率计测 量),幅度 200mv,然后用铆孔线接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 2P01)。示波器 CH1 接 2TP01,示波器 CH2接放大器的输出( 2TP02)端。调整双调谐放大器电容 2C5 和底 板上的“调谐”旋钮,使输出为最大值。按照表 1-3 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 峰值为 200mv(示波器 CH1监视),从示波器 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 放大器的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 1-3 。表 1-3 耦
7、合电容 2C06 为某一值时扫频曲线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放大器输出幅度 U (mv)20026032048096016002880480048004640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放大器输出幅度 U (mv)496049603740248016001200880720560480测出两峰之间凹陷点的大致频率是多少?凹陷点的大致频率是 。调整 2C6 的电容,按照上述方法测出改变耦合电容2C6 时幅频特性曲线 表 1-4 耦合电容减小时的扫频曲线放大器输入信号f(Mhz)频率放大器输出幅度U (mv)2403203203204806401040192035204160放大器输入信号
8、频率f(Mhz)放大器输出幅度U (mv)42404160304019201280880640480400320表 1-5 耦合电容增大时的扫频曲线放大器输入信号f(Mhz)频率放大器输出幅度U (mv)48080017605440352030402880304032003880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放大器输出幅度U (mv)49605600432030402160160012801040880720画出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下图为用扫频仪测得的不同 2C6 时的幅频特性曲线。将点测法得到的数据用 matlab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2K1“OFF”, 2K2
9、“单调谐”。高频信号源输出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2P01),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至谐振频率,幅度100mv。示波器 CH1接 2TP01,示波器 CH2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 2TP02)端。按照表 1-3 放大器输入幅度,改变高频信号源的 输出幅度(由 CH1监测)。从示波器 CH2读取出放大器输出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 1-3 ,且计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值。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 时,放大倍数开始下降,输出波形开始畸变(失真)。表 1-6 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量放大器输入 (mV)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放大器输出 (mV)88024
10、40580076007800780080008000800080008000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电压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matlab ):单双调谐比较图像 带宽优点缺点单调谐电路简单;容易做成频率可变谐振放大器频带较宽;选择性好,矩形系数较小;增 益带宽积比单选择性较差;增益和通频带的矛盾比较突出,矩形系数较大电路结构稍复杂,调整难度相对较大调谐放大器大2倍当放大器输入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当放大器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放大倍数开始下降,输出波形开始失真,因为趋于饱和。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广泛用作高频和中频放大器, 特别是用在通信接收端的前端电路, 其 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高频小信号进行放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按频谱宽度分为窄带放 大器和宽带放大器; 按电路形式分为单级放大器和级联放大器; 按照负载性质: 谐振放 大器和非谐振放大器。 其中谐振放大器的负载是采用谐振回路, 具有放大、 滤波和选频 的作用。非谐振放大器的负载由阻容放大器和各种滤波器组成,结构简单。实验中的遇到问题是刚连上电路发现波形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电工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金属材料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交安证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货币乘数 证券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护理抢救车管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科护理学题库按章节及答案解析
- 2025终止租房合同通知范本
- 2025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范本
- 期货从业考试期货基础及答案解析
- 车牌协议书合同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课件
- 物流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方案
- 幼儿创意玉米课件
- 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GGII高工咨询
- 冷却塔填料更换施工方案
- 运输公司环保措施方案(3篇)
- 2025安全月八大特殊作业竞赛题库及答案
- 医疗机构基孔肯雅热防控卫生监督检查表
- 刀具更换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