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 (一 )本文所论秦文化, 就其命名和界定的原则与史前以及商周时期的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并无区别, 亦是在一定时间、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一组具有自身特点的人类活动遗存, 由于这样一组遗存 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 “秦”有关,而用文献记载中的族名或国名为与这个族群或国家有关的 考古学文化命名, 亦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通例。 尽管将文献记载中的族群与实际发现的考古 学文化相对应, 是一件非常复杂而又极难操作的事情, 但在先秦考古学中对秦文化的界定已 基本取得共识。所以本文所涉及的秦文化,即是作者以往所表述的,为史载的 “嬴秦一族 在建立秦国前、 建立秦国后以及到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
2、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这一 历史时期内,在其活动所至范围里, 创造、使用、遗留至今并已被科学的考古工作所发现的 古代遗存。秦文化的考古学发现最早虽可追溯到三十年代北平研究院发掘宝鸡斗台 11 座屈肢葬墓,但 对于秦文化的起源进行系统的研究, 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 八十年代初, 始有考古学者涉及 对秦文化渊源的探索, 大多研究者着眼于东周时期秦墓中所特有的洞室墓、 屈肢葬和铲脚袋 足鬲等与中原地区迥然有异的文化特征,将其视为秦文化与西北地区古代文化的天然联系, 提出秦文化起源于西北地区的古代文化;八十年代中期在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确认的 “西周 时期 ”秦文化遗存,由于其表现出与关中地区西周文
3、化的相似性,又有研究者指出秦文化是 西周文化的一支地方类型; 还有研究者结合古文字、 文献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认为古文字 中的 “即”为秦族或其一支, 在周原地区发现的商代后期扶风壹家堡类型文化即为 “族”所遗留 的考古学文化, 亦即商时期的秦文化。 毛家坪遗址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确认了西周时期的秦 文化, 为探索秦文化起源提供了一个更早、 更可靠的基点, 并使大多数研究者把追溯秦文化 起源的目光指向了东方。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毛家坪遗址 “西周时期 ”的秦文 化遗存, 即早期秦文化遗存为切入点, 对秦文化起源以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而不涉 及该遗址东周时期的遗存。 一甘
4、谷毛家坪遗址发现于四十年代后期裴文中先生在渭河流域进 行的调查; 五十年代甘肃省文物工作部门对全省进行的文物古迹普查工作中, 又对该遗址进 行了复查; 1982 年和 1983 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 并将其中的 A组遗存认定为秦文化遗存,包括居址和墓葬两部分,共发现灰坑 37 个,房址 2 个,鬲棺葬 4 组,土坑墓 22 座。赵化成先生在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 )和甘肃东部秦和羌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下文简称探索 )中,都对甘谷毛家坪遗址秦文化遗存进行了分期和 绝对年代的推定, 其居址和墓葬分期的对应关系及绝对年代如表一。 表一甘谷毛家
5、坪遗址居 址及墓葬分期对应表 居址 (含鬲棺葬 )墓葬 (含居址内土坑墓 )绝对年代 一期 1 段( B、 H29、 H36)*缺西周早期二期2 段(H31、 LM7)一期 1 段(M1 、M2 、 M6、M10) 西周中期 2 段 (M4) 3段(A)二期 3 段(TM5、M3、M9)M9)西周晚期三期 4 段(H19、H21、 H27、LM6) 三期 4 段 (M14) 春秋时期 5 段(M8 、 M11 、M12) 四期 6 段(M5、TM9、TM10)五期 7 段(M6、M7、 M17、 M19、M20)四期 5 段(、LM4)8段(M13、M18)战国早期 (或可晚至战国中期 )6
6、段(H2、82H1)缺战国晚期据探索中对居址的分期,原属于第一期第1 段的还有 H32、H33;属于第二期的还有 H30、H35;属于第三期第 4 段的共有 层下的 17 个灰坑 (未注明 灰坑号 ),其出土的陶片相近,复原器较少;属于第四期第5 段的还有 LM3;属于第四期第6 段的单位还有 H3。表中所列仅为在报告中发表有器物者。上述对毛家坪遗址秦文化 遗存的居址和墓葬所作的分期在逻辑序列上是正确的, 遗址中东周时期的遗存与关中地区的 秦文化几无区别, 由于以往的秦文化研究多集中于东周时期, 所以在此基础上对该遗址东周 时期遗存年代的认定也是可靠的。 只是被认定为 “西周时期 ”的诸遗存中
7、, 个别单位的年代还 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划归居址第一期第 1 段的B 层和 H29,是目前所确认的最早的秦文化遗存, 因此对其年代 的推定于讨论秦文化的起源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和探索将其与沣西西周早期 遗址中出土的器物进行比较, 认为二者年代大体相当, 为西周早期。 但若把二地的同类陶器 进行形制上的比较, 就会发现, 它们在形态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八十年代中期,扶风壹 家堡、武功郑家坡等商代遗存的发现, 则提供了可与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进行对比的更理 想的资料 (图一 )。如图一所示,毛家坪 T1B :29(图一, 6),小口,最大腹径偏下,整体瘦 长,与壹家堡遗址四期 5段所出的
8、 B型鬲 T31 :86(图一, 11)形态接近,只是后者足跟略 长;毛家坪 H29:1、T1B:1(图一, 4、5)形态相近,均为长体筒状,宽沿外侈,腹部平 缓,绳纹细而乱,壹家堡遗址四期 5 段所出的 T31G:59( 图一, 10)以及与壹家堡遗址四期 年代相当的武功郑家坡遗址晚期所出的H4: 34(图一, 9),虽下部有残,但从其上部形态观察,与毛家坪 T1B :1、 H29:1 几多相近之处,而且这种长筒状、腹部平缓的瘪裆陶鬲, 在郑家坡遗址中并不少见,在其早、中期遗存中亦有出现,如H2:5、 H9: 16(图一, 13、14)等。毛家坪遗址出土的绳纹盆 T3B: 4(图一, 7),
9、深腹,其器高与最大径之比接近1,为 0.97,口微折, 肩部折曲, 肩以下饰绳纹, 亦与壹家堡四期 5 段之 T31C :49(图一, 12) 相近。而报告 和探索 中在确定年代时与之进行比较的沣西遗址属西周早期的H301式鬲(图一, 2)和 T174:4A式鬲,整体稍矮,腹部亦较圆鼓,更近于在天水董家坪遗址采 集到的同类型陶鬲 (图一, 1),而 H201式尊 (实为绳纹盆,图一, 3),腹部稍浅,其器高与 最大径之比为 0.81 。若考虑到此后西周时期的陶鬲大都表现出由高到矮, 盆亦由深腹到浅腹 的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应该是表现出了较早的特征。 另毛家坪出土的 圆腹罐
10、T1B :22(图一, 8),尽管有研究者指出其应属于巴蜀文化因素,但相类的器物在 壹家堡遗址一期中与商文化的假腹簋 (图一, 16、15)共存,亦从另一角度说明毛家坪一期秦 文化遗存的年代较早。 由此已发表的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的陶器均可在壹家堡遗址晚期阶 段甚至更早的遗存中以及与之年代相当的郑家坡遗址晚期遗存中找到形态相似者, 其年代亦 应相当。已有研究者指出, 壹家堡遗址四期遗存与郑家坡遗址晚期遗存年代相当, 大体在殷墟文化四 期前后; 其文化性质亦与之相同, 目前多将这一类遗存称为郑家坡类型, 是商代晚期的先周 文化。二先周文化这一概念自 60 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编写商周考古教材
11、时提出后, 一直是商周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先周文化的内涵、 来源、分期、年代等问题直到 现在尚有诸多不同的看法。 但分布于关中地区的郑家坡类型是先周文化, 其晚期阶段年代大 体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基本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如前所述以毛家坪遗址 B 和 H29 为代表的秦文化遗存,其文化面貌、年代基本同于郑家坡类型晚期阶段,因此了解 关中地区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郑家坡类型晚期遗存的分布格局及结构, 应是探索早期秦文化 起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所了解的郑家坡类型晚期遗存主要分布在西到宝鸡地区, 东至沣镐地区的范围里, 为研 究者所瞩目并具代表性的遗址有: 宝鸡斗鸡台、 凤翔西村、 扶
12、风北吕、 壹家堡、 岐山贺家村、 武功郑家坡、黄家河、岸底、丰镐遗址等。1、宝鸡斗鸡台 斗鸡台墓地发掘于三十年代,有 15 座墓年代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全部为长方形土 坑竖穴墓,无腰坑,南北向,均直肢葬,随葬陶器或一鬲一罐,或仅一鬲、仅一罐,除 K4 所出陶鬲为高领乳状袋足鬲外,其余均为联裆鬲。从K区内还有 K7、K9 等随葬联裆鬲的墓葬来看, 可知在斗鸡台墓地, 至少在 K区里, 随葬乳状袋足鬲和随葬联裆鬲的墓葬是同时存 在的。目前不了解与斗鸡台墓地同时期的居址的文化面貌, 但从墓地中随葬二种陶鬲的墓葬 共处的现象可以推定,在居址中亦是乳状袋足鬲和联裆鬲二种文化因素共存。2、凤翔西村
13、凤翔西村墓地共发掘先周中期到西周中期的墓葬 210 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或口底同 大,或口大底小, 有熟土二层台, 未见有腰坑, 均为直肢葬。 60%左右的墓仅随葬一件陶鬲, 37%左右的墓葬随葬一鬲一罐,另有少量的墓仅随葬一件陶罐或共出有簋。其中年代属于殷 墟四期到商周之际的墓葬中, 79M44 、M45 、M50 、M69 、M76 、80M2 、M18、M83、M87、 M131 、M147 、M148 等12 座墓出土斗鸡台类型乳状袋足鬲,虽然有二、三座相对集中的现 象,但从整体看,这些墓基本散见于墓地各处。没有发现与该墓地同时期的居址, 不过由于 墓地中随葬二种不同类型陶鬲的
14、墓交错分布,居址中亦应是二种文化因素共存。3、扶风北吕 北吕墓地包括北吕村北部的北山、 东山、 窑院三个地点, 共发掘出先周到西周中晚期的墓葬 283 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大部分墓口底相等,少数口小底大,多有熟土二层台,没 有发现腰坑,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其中42%的墓随葬陶器为一鬲, 33%的墓随葬一鬲一罐,4%的墓随葬一罐,另有少量墓共出有尊、簋和盂。北吕墓地从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的墓葬 中,仅有 BM21 随葬一件属于斗鸡台类型的乳状袋足鬲,并共出有尊、盂各 1 件,其余各墓 所出陶鬲均为联裆鬲, 共出的陶器有折肩罐和肩部有弦纹的圆肩罐。 因原简报未发表各地点 的墓葬分布图, 因而不能
15、确知 BM21 在墓地内的确切位置, 及与其他墓葬之间在平面上的关 系。但从简报所述该墓位于 “北山墓地最西 ”,至少可以确认 BM21 不是杂处于随葬联裆鬲的 墓葬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吕墓地应是一处表现出较单纯文化面貌的墓地。4、扶风壹家堡 壹家堡遗址包括居址、窑场和墓地几个部分, 1986 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所获资料主要是 来自居址。原报告将壹家堡遗址分为四期,并认为其中第二期和第四期遗存属郑家坡类型。 第四期遗存包括 4、5、6 三段,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三期末到殷墟文化四期,即商王文丁到 帝乙时期。据孙华扶风县壹家堡遗址分析一文,在壹家堡遗址四期遗存中,占主导地位 的为郑家坡类型文
16、化因素,同时共存有其他一些文化因素,如双耳乳状袋足鬲(H21:7)为典型的刘家文化因素,而三足蛋形瓮(T31 :41) 、素面圆肩罐 (T31B:47) 、素面折肩盆(T31 A:44)等,则或许是来自陕北、河套地区的古代文化因素。5、岐山贺家村 贺家村墓地自五十年代以来已经过多次发掘, 其中年代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或西周初 年的墓葬主要有 1963 年发掘的 54 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大多口小底大,或口底相等, 个别口大底小,多有熟土二层台,墓底无腰坑,均为直肢葬。随葬陶器以鬲、罐为主,仅个 别墓出有壶、缶、瓮等。随葬的陶鬲中有20%左右为高领乳袋足鬲,其余均为联裆鬲。从墓葬的平面分
17、布观察,随葬乳状袋足鬲的墓散见于墓地各处。6、武功郑家坡 郑家坡遗址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 但已发表的材料均来自居址。 因该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极 具特点的长筒形联裆鬲、 绳纹深腹盆、 绳纹折肩罐是同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者, 从而将这一 类遗存命名为郑家坡类型。原报告将其分为早、中、 晚三期,在其中期阶段已经出现的属斗 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 表明在郑家坡遗址的居址中, 至少有一段时间, 郑家坡类型与 斗鸡台类型是共存的。 不过在郑家坡遗址发现的基本与居址同时期的墓地中, 墓葬均为长方 形土坑竖穴,无腰坑,仰身直肢,随葬器物组合以一鬲或一鬲一罐为主,陶鬲均为联裆鬲, 表现出极为单纯的文化面貌。7
18、、武功黄家河 黄家河遗址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黄家河墓地共发现先周时期和西周中期的墓葬 49 座, 车马坑 2 座, 黄家河墓地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口略小于底,有生土或熟土二层台,未见腰坑,人骨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随葬陶器为一鬲或一鬲一罐。鬲均为联裆鬲,罐有绳纹折 肩罐和肩腹部有弦纹或方格纹的圆肩罐。 黄家河墓地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是代表了单纯的周 人文化,基本是商周考古研究者的共识。8、武功岸底 岸底遗址发掘于 90 年代初期,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已经报导的材料均来自居址。据发 掘简报,岸底遗址属于先周时期的遗存可分为早、 中、晚三期,后参加发掘者牛世山又将其 分为四期七段,其中第四期 (
19、含 6、7 两段 )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四期到商周之际,文化面 貌以郑家坡类型典型的联裆鬲、 深腹盆和绳纹折肩罐为主, 同时亦有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 袋足鬲,以及来自陕北、河套地区北方古代文化的三足蛋形瓮和来自商文化的折腹簋等。9、丰镐遗址自五十年代以来, 以探索西周文化为主要目的, 考古工作者在丰镐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发掘和 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居址和墓地。 丰镐地区发现的周文化墓葬可分为四期8 段,其中第一期第 1 段的年代为殷墟文化四期, 另在马王村发现的 H11,因其叠压在出有西周时期铸铜陶范 的 H10 之下,因此其年代也可早到先周时期。丰镐地区先周时期的周文化遗存,除了有大 量的联裆鬲、
20、 深腹盆等典型的郑家坡类型文化因素外, 不仅有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 还可见到商文化的强烈影响, 如墓葬有腰坑、 随葬铜器组合为爵和觯、 陶器中有殷墟文化常 见的折腹簋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面貌。宝鸡斗鸡台、凤翔西村、 岐山贺家村墓地,因没有发现与墓地同时期的居址材料, 不能确知 居址的文化结构, 但从这二个墓地中都是随葬联裆鬲和随葬高领乳状袋足鬲的墓杂处, 可以 推定居址中也应是二种类型的文化因素共存。 在武功黄家河和郑家坡遗址的墓地中, 既没有 发现同时随葬有联裆鬲和乳状袋足鬲的墓葬, 也没有发现随葬不同类型陶鬲的墓葬在墓地中 交错存在的现象, 都只是发现了随葬联裆鬲的墓葬, 应是
21、表现出非常单纯的郑家坡类型文化 面貌。 北吕墓地的情况应基本同于黄家河和郑家坡墓地。 扶风壹家堡、 武功岸底都只发表了 居址的材料, 文化结构较为复杂, 不能确知在与居址同时使用的墓地中, 是否有随葬不同文 化因素陶器的墓葬交错存在的现象。 丰镐遗址则不论在居址, 还是在墓葬中, 都表现出较为 复杂的文化面貌。上述各遗址就其文化结构, 大体可分为二大类。 第一类以郑家坡类型文化为主, 同时又包含 有斗鸡台类型或刘家文化的因素,主要有宝鸡斗鸡台、凤翔西村、 岐山贺家村等遗址; 或还 同时包含有其他文化因素,如扶风壹家堡、武功岸底、沣镐遗址等,分布于从宝鸡地区到沣 镐地区的关中平原中西部。 第二类
22、只包括了单纯的郑家坡类型文化, 有武功黄家河、 郑家坡 和扶风北吕墓地, 集中分布在周原地区。 尽管出现第一类遗址的原因可能会有多种, 但都表 明到了这一阶段, 郑家坡类型与斗鸡台类型、 刘家文化间有着广泛的共处, 亦有可能在某些 地点发生融合; 而第二类遗址的存在则表明, 尚有一部分使用郑家坡类型文化的人群尽管在 居址中可能与使用斗鸡台类型和刘家文化的人群共处, 但在埋入墓地时却与之分离并保持了 自己单纯的文化面貌。甘谷毛家坪属于先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只发表了居址的材料, 没有见到上述第一类遗址中常 见的斗鸡台类型、 刘家文化以至于商文化的因素, 毛家坪遗址进入西周时期以后的墓葬中也 没有见到上述外来文化因素, 因此可以推测与一期居址同时的墓地在文化结构上与居址相同。即毛家坪遗址不论在居址中还是在墓葬中, 都表现出比较单纯的与郑家坡类型相近的文化面 貌。表明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就其文化性质来说, 应属于郑家坡类型, 其源头亦应到郑家 坡类型中去寻找。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郑家坡类型在其早期阶段主要是分布在漆水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考核试卷
- 能源零售商的市场分析能力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估考核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新朝阳实验校2025届初三寒假自主学习综合练习英语试题含答案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信号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宁师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施工组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外国语大学《药学细胞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4388-1993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
- 二月份循证护理查房课件
- JJF(湘) 09-2018 纯水-超纯水系统监测仪表(电导率)计量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SJG 82-2020 政府投资学校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空气污染控制标准-高清现行
- 大一下【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2021)要点汇总
- 2004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报告(共23页)
- 肿瘤化学治疗
- 尾矿库筑坝施工组织方案
- 中药斗谱排序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