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基础知识_第1页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_第2页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_第3页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_第4页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在 ( ) 的 情 况 下 , 可 采 用 吸 附 再 生 活 性 污 泥 法 。 A废水中主要含溶解性有机物 B由于原有系统的污泥回流能力不足,影响了处理效率 C在不增大曝气池的情况下提高现有系统的处理能力 D废水水质波动较大 2下列关于气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浮法去除的对象是密度接近于1 的固体、液体颗粒B亲水性颗粒较疏水性颗粒易于去除C气浮分离的时间小于沉淀D浮选剂一般都具有两亲结构3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代表性活性基团有(),其 pH 值适用范围为( )。A 磺酸基, 114B磺酸基, 5 14C季氨基, 1 14D季氨基, 1 74砂子在沉砂池的沉淀接近()沉淀。A自由B

2、絮凝C拥挤D压缩5下列构筑物属于生物膜法的是()。A生物转盘B曝气池C化粪池)为宜。D离子交换器6一般城市污水在曝气池中正常运行,其(A SVI50BS0150)。D SVI 越小越好7混凝处理过程中,反应阶段所需时间大致为(A 20 30sB3 5minC1530min)。D12h8下列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不正确的是(A 长宽比以 1 3 为宜B 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 12hC沉淀池水平流速不大于 5mm/sD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为 13m3/(m2 h)9下列有关活性污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活性污泥系统中 BOD:N:P 应为 100:5:lB 曝气槽中溶氧至少应维持在 4mg

3、/L 以上C SVI 值小于 50 表示有污泥膨胀现象D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时间为12 24h10高负荷生物滤池具有()的特点。A 生物膜主要靠水力冲刷脱落,更新快B滤池更容易堵塞C滤料尺寸与普通生物滤池相当D同时具备硝化与反硝化功能11污泥含水率从(),体积减小约一半。A 98% 降至 95%B 96%降至 94%C 98%降至 94%D98% 降至 96%12下列关于离子交换法处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由树脂母体和具有活性的交换基团构成B阳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活性基团是酸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活性基团是碱性的C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处理含盐浓度较高的废水D交换和再生是离子交

4、换工艺流程的两个关键步骤13下列污染物处理,无法用混凝法处理的是()。A细小颗粒B色度、浊度CN、P 等污染物D酸碱污染物14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熟污泥是指()。A初沉池中所排出的污泥B二沉池中所排出的污泥C污泥消化池中所排出的污泥D经脱水及干化后的污泥15()不宜直接用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A 折点氯化法B气提法C吹脱法D A/0 法16下列废水适合用单一活性污泥法处理的是()。A镀铬废水B有机氯废水C食品生产废水D合成氨生产废水17电渗析透过膜的物质是()。A水B微粒C离子D溶解性气体),聚合盐为普通盐的 1/3 1/2,有机18一般混凝剂的投量范围是:普通的铁盐、铝盐为( 高分子混凝剂为(

5、 )。A 10 100mg/L ; 1 5mg/LB 1 5mg/L ; 10 100mg/LC110g/L;10100mg/LD10100mg/L;110g/L19活性炭对有机酸的吸附容量的次序是()。A甲酸 乙酸丙酸 丁酸B 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C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D无法判断20.电渗析不可用于()。A 重金属回收B有机物的分离C回收酸碱D苦咸水淡化21初沉池和二沉池存功能上最大的差异在于()。A 沉淀处理的对象不同B沉淀池的结构不同C沉淀池个数不同D沉淀池的处理效率不同22下列对厌氧生物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厌氧生物处理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而不适于处理城市污水B

6、厌氧生物处理的去除率高,出水水质优于好氧生物处理C厌氧反应器与好氧反应器一样,一般需连续运行D相比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小 23下列描述反应二沉池的是()。A 去除易沉物如砂粒B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对悬浮固体的初步处理C生物处理后用以分离生物膜、活性污泥等D污泥的进一步浓缩脱水24如果废水中各种有机物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ODCODBOD20B0D5BCODTODBOD20BOD5CBOD20TODCODBOD5DBOD5BOD20CODTOD25斜板沉淀池提高了沉淀效率,()不是其提高沉淀效率的原因。A斜板增加了沉淀面积B斜板降低了沉淀高度C斜

7、板使沉淀池水在层流条件下D斜板增加了沉淀颗粒的碰撞机会26下列水处理工艺不属生物膜法的是()。A 生物滤池B生物接触氧化C生物转盘DSBR27A/A/O(A2/O) 法中,第一个 A 段是指( ),其作用是( ),第二个 A 段是指( ), 其作用是( )。A厌氧段,释磷,缺氧段,脱氮B缺氧段,释磷,厌氧段,脱氮C厌氧段,脱氮,缺氧段,释磷D缺氧段,脱氮,厌氧段,释磷28有一含氰有机废水,最大流量为01m3/s, CCN=-10mg/L ,欲排人一条属于 V 类水体的可流,河水的最小流量为 09m3/s,则估计废水需处理 ()。(已知 V 类水体氰化物质量标准勾 02mg/L ,二级排放标准为

8、 0 5mg/L ,取混合系数 =0 75)A95%B97%C98%D995%29在城市污水处理厂里,常设置在泵站、沉淀池之前的处理设备有()。A格栅B筛网C沉砂池D上述三种30悬浮物在沉降过程中,质量、沉速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沉淀类型是()。A自由沉降B絮凝沉降C拥挤沉降D压缩沉降31铝盐和铁盐作为混凝剂在水处理中可发挥()。A脱稳凝聚作用B桥连絮凝作用C网捕絮凝作用D上述三种作用32能实现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以及泥水分离的设备是()。A竖流式沉淀池B斜板沉淀池C澄清池D二沉池33混合和絮凝过程中对搅拌的要求是()。A混合过程中剧烈,反应过程中适当B混合过程中适当,反应过程中剧烈C全过程剧烈

9、搅拌D与搅拌关系不大34()的效果可用 GT 表示。A过滤池B斜板沉淀池C澄清池D二沉池35我国目前的城市给水是用()方法消毒的。A氯消毒B紫外线C臭氧消毒DFe3+消毒36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机物,不经过()阶段。A吸附B氧化C絮凝D脱附37为了保持厌氧菌的浓度,厌氧消化设施一般不采用的措施是()。A形成颗料污泥B采用泥水分离装置C采用污泥回流措施D不断添加活性污泥38臭氧氧化处理的主要任务是()。A 杀菌消毒B去除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C去除溶解性无机物D去除重金属39.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下列关于排放控制标准的描述正 确的是( )。A 浓度标准可保证

10、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总量标准指标明确统一,方便执行B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的浓度限值,总量标准规定了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排放总量或可接纳 总量C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都可以通过稀释来达到相应标准D地方标准一般都是浓度标准,便于执行;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总量标准,便于控制流域水环境质 量40河流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向下游扩散时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水体自净作用中的生物进化是( )。A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B污染物质因为水中的生物活动,特别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C.污染物质因为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

11、过程D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41污水处理系统中设置格栅的主要作用是()。A拦截污水中较大颗粒尺寸的悬浮物和漂浮物B拦截污水中的无机颗粒C拦截污水中的有机颗粒D提高污水与空气接触面积,使有害气体挥发42厌氧消化是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很多因素影响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关于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烷化阶段适宜的 pH 值在 6872 之间B高温消化相对于中温消化,消化速度加快,产气量提高C厌氧消化微生物对基质同样有一定的营养要求,适宜C/N 为(10 20):1D消化池搅拌越强烈,混合效果越好,传质效率越高43曝气池混合液 S

12、Vl 指数是指( )。A曝气池混合液悬浮污泥浓度B曝气池混合液在 1000mL 量筒内静止沉淀 30min 后,活性污泥所占浓度C曝气池混合液静止沉淀 30min 后,每单位重量干泥形成湿污泥的体积D曝气池混合液中挥发性物质所占污泥量的比例44为保证好氧生物膜工艺在处理废水时能够稳定运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应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B应控制厌氧层的厚度,避免其过度生长C使整个反应器中的生物膜集中脱落D应加快好氧生物膜的更新45污泥进行机械脱水之前要进行预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下列方法中最常用的污泥预处理方法是( )。A化学调理法B热处理法C冷冻法D淘洗法46()不宜

13、直接用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A 折点氯化法B气提法C吹脱法D A/O 法47下列沉淀过程分别属于的沉淀类型为()。造纸废水处理的混凝沉淀过程:高浊度水源水的预沉处理过程。A絮凝沉淀、压缩沉淀B絮凝沉淀、拥挤沉淀C拥挤沉淀、絮凝沉淀D絮凝沉淀、压重沉淀48某地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水量为20000m3/d,原水 BOD5 为 300mg/L ,初次沉淀池 BOD5 去除率为 30%,要求处理后出水的 BOD5 为 20mg/L。a=05,b=006,C 10d, MLVSS=3500mg/L ,则曝气池容积及剩余污泥量分别为( )。A1697m3、11875KgVSS/dB1697m

14、3、2375KgVSS/dC3393m3、11875KgVSS/dD3393m3、2375KgVSS/d)。49在常温和低温浓度时,各种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50用 Ca(OH) 2处理含 Cd2+废水,欲将 C蠢抖降至 01mg/L ,需保证的 pH 值以及此时的 Ca2+ 浓度分别为()。(已知 Cd的原子量为 112,KCd(OH2)= 210 -14)A 8 7mol/L 、B8 7mol/L 、C9 2mol/L 、D9 2mol/L 、1110 -6mol/L 。2 510 -6mol/L 。1110 -6mol/L 。2 510-6mol/L1C。解析:吸附再生活性

15、污泥法的吸附池与沉淀池之和,仍小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容积; 反之如果池容不变,曝气量不变彰;话。可以提高处理能力。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含悬 浮物和胶体物较多的有机废水, 面对于溶解性有机物较多的废水不宜用此法。 处理效率不如普通活 性污泥法,因排除的活性污泥中含有许多尚未氧化的有机物。2B。解析:表述意思反了。3 A 。解析:注意各种类型的交换树脂的有效pH 值范围不同。4 A 。解析:一般情况,沉砂池中的沉淀为自由沉淀;给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池为絮凝沉淀;高浊 度水的沉淀为拥挤沉淀;污泥斗或沉泥浓缩池的沉淀为压缩沉淀。5A。解析: B项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 C项化粪池为沉淀和发酵作用

16、; D 项离子交换器为离子交 换作用。6B。7C。解析:混凝过程的水利条件要求为:混合阶段20 30s,最多不超过 2min 反应阶段一般为l5 30min,使小絮体继续长大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絮体。8 A 。解析:长宽比以 4 5 为宜。9A。解析: BOD 的范围应在 24mg/L 之间; SVI 值小于 50 表示污泥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 附能力, SVI 值大于 150 表示有污泥膨胀现象;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时间为4 8h,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时间为 20 48h。10A 。解析:高负荷生物滤池提高了滤池的负荷率,因此,微生物代谢速度加快,生物膜增长速度加快。 由于大大提

17、高了水力负荷, 对滤池的冲刷力加大, 使生物膜加快脱落, 减少了滤池的堵塞。 但产泥量也增加。11D。12 C。解析:离子交换法是处理硬水、除盐以及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的一种方法。C 项答案过于片面。13 D。解析: D 项应该用中和法处理。14C。解析:初次污泥、腐殖污泥和剩余污泥经过消化处理后,即为熟污泥或消化污泥。15 D。解析: A/O 法是以除磷为目的的工艺,严格控制好氧硝化的发生位置,保证磷的去除。所以高浓度氨氮废水在厌氧段是不会有任何去除,后续好氧段的硝化作用也有限。16C。解析:对于活性污泥法,铬、有机氯在好氧处理中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成为有毒 物质;合成氨废水中的营养物

18、质不够,可能会需要补充碳源或者磷、硫等其他营养物质。故而 C 正确。17C。18A 。解析: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混凝效果大大高于普通混凝剂,投药量相 对较少。有机物混凝剂应较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为普通盐的 1/31/2) 还要少。19B。解析:活性炭易吸附分子量较大的饱和化合物。20B。解析:电渗析利用的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发生迁移。而有 机物不是阴、阳离子,不能用电渗析处理。21A。22D。23C。24A。25D。26D。27A。28A。解析:二级排放标准为 05mg/L ,污水的浓度 CCN-=10mg/L ,则(1005) 100%/10=95% 。 注意此题与水体自净练习的区别。29D。30B。31D。32C。33A。34C。35A。36D。37D。38A。解析:臭氧氧化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脱除污水色度和杀菌消毒。39B。解析:浓度标准只是规定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而总量标准与水环境容量相关。40B。41A。解析:格栅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预处理方法,一般用来拦截污水中颗粒尺寸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42B。解析:正确的说法为高温消化相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