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先秦秦汉时期政治课件(共44张PPT)_第1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先秦秦汉时期政治课件(共44张PPT)_第2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先秦秦汉时期政治课件(共44张PPT)_第3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先秦秦汉时期政治课件(共44张PPT)_第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先秦秦汉时期政治课件(共4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题:主题: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特征 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目标目标:建立建立“时间廊时间廊”概念,准确概念,准确 理解阶段特征。理解阶段特征。 二轮通史复习二轮通史复习 专题一:古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专题一:古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专题专题二: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与世界;二: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与世界; 专题专题三:全球化多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三:全球化多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 专题一:古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专题一:古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

2、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先秦秦汉时期;(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先秦秦汉时期;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 (四)海洋文明:古希腊语古罗马文明;(四)海洋文明:古希腊语古罗马文明; 专题专题二: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与世界;二: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与世界; (一)工业文明的形成与纵深发展;(一)工业文明的形成与纵深发展; (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于转型(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于转型(1840-1895) (三)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三)近代中国的

3、觉醒与探索(1894-1919) (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1919-1949) 专题三:全球化多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专题三:全球化多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 (一)世界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一)世界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二)二战后的竞争与共存(二)二战后的竞争与共存(1945-至今)至今) (三)(三)1949-1978年间的中国年间的中国 (四)(四)1978年后的中国年后的中国 夏夏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2070年年- -前前16001600年年 商商 公元前公元前16001600年年- -前前10461046年年 周周 秦秦 公元前公元前221

4、221年年- -前前206206年年 汉汉 公元前公元前202202年年- -公元公元220220年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220589年年 隋隋 581581年年-618-618年年 唐唐 618618年年-907-907年年 五代辽宋夏五代辽宋夏金元金元 宋宋(960960年年12791279年年) 元(元(12711271年年-1368-1368年年 ) 明明 13681368年年-1644-1644年年 清清 16441644年年-1840-1840年年 古古 代代 中中 国国 朝朝 代代 的的 更更 替替 春秋春秋 战国战国 西周西周 东周东周 公元、世纪?公元

5、、世纪? 晚清(晚清(18401911)近代史)近代史 纵向线索:中华文明的演进纵向线索:中华文明的演进 1.1.先秦时期(远古先秦时期(远古-221BC-221BC): : 2.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221BC-AD220):221BC-AD220): 3.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220-589): 4.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1-907):(581-907): 5.5.宋元时期宋元时期(907-960-1368):(907-960-1368): 6.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1368-1840):(1368-1840): 奠基奠基 初步发展初步发展 融合融合

6、 成熟繁荣成熟繁荣 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辉煌和迟滞辉煌和迟滞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封建社会的繁荣封建社会的繁荣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 【三层精研明高考】【三层精研明高考】 考多少考多少考什么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考 全国卷选择题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近几年基本稳定,一般是全国卷选择题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近几年基本稳定,一般是4 4 个小题,集中在个小题,集中在2424272

7、7题上,分值稳定在题上,分值稳定在1616分。分。非选择题侧重于中非选择题侧重于中 国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古代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历程比较及历程比较及中西文化科技中西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的 横向比较,分值最低横向比较,分值最低12分,最高分,最高25分。分。 选择题常考区域选择题常考区域非选择题常考主题非选择题常考主题 (1)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秦汉宋元明清秦汉宋元明清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中央集权发展 (3)先秦秦汉先秦秦汉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4)宋土地宋土地政策和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政策和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5)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

8、南移 (6)先秦文化先秦文化 (7)儒学发展历程儒学发展历程 (8)明清文学艺术明清文学艺术 (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纵向发展和比较的纵向发展和比较 (2)明清人口膨胀和移明清人口膨胀和移 民问题民问题 (3)中西方思想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 科技、政治制度比较科技、政治制度比较 (4)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问题问题 专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专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 交相辉映交相辉映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先秦秦汉先秦秦汉时期时期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三)中华文明

9、的辉煌与危机并存:(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四)海洋文明:(四)海洋文明:古希腊语古罗马文明;古希腊语古罗马文明; 专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专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一)先秦秦汉时期(一)先秦秦汉时期 政治文明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集权制度 农业、手工业、商业、经农业、手工业、商业、经 济政策济政策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 科技与文化科技与文化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通史知识线索】【通史知识线索】 政治政治 经济经济思文科思文科

10、世袭制、分封制世袭制、分封制 宗法制、礼乐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宗法制崩溃分封宗法制崩溃 诸侯争霸诸侯争霸 井田制井田制 农:石器锄耕农:石器锄耕 手:工商食官手:工商食官 商:商人出现商:商人出现 甲骨文甲骨文 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 农:铁犁牛耕;提出农:铁犁牛耕;提出. 手:打破手:打破 商:商业繁荣商:商业繁荣 思:百家争鸣思:百家争鸣 文:文:诗诗、楚辞、散文、楚辞、散文 艺:凤鸟图艺:凤鸟图 科:司南、石、黄科:司南、石、黄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秦汉秦汉 政:政:血缘贵族政治,尚未集权血缘贵族政治,尚未集权 经:经:奴隶集体劳动、青铜时代奴隶集体劳

11、动、青铜时代 思文科:思文科:商甲骨文标志文字成熟商甲骨文标志文字成熟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 政:政:诸候争霸,分封制瓦解诸候争霸,分封制瓦解 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 经:经:铁铁出现;重出现;重提出;小提出;小形成形成 思文科:思文科:百家争鸣;科文初繁百家争鸣;科文初繁 【通史坐标】【通史坐标】 【秦汉通史坐标】【秦汉通史坐标】 先秦先秦 BC221 秦秦 汉汉 220 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思文科思文科 中央:中央:皇帝制、三公九皇帝制、三公九 卿制卿制 地方:地方:郡县制郡县制 中央:中央:中外朝制、中外朝制、 地方:地方:郡国并行、推恩选官:郡国并行、推恩选官: 察举制察举制 统一货币、统一

12、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修灵渠驰道修灵渠驰道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 统一文字统一文字 (小篆)(小篆)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农:农:代田法、耦犁、耧车代田法、耦犁、耧车 手:手:水排、青瓷水排、青瓷 商:商:盐铁专卖、丝绸之路盐铁专卖、丝绸之路 思: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文:汉赋汉赋 、隶书、隶书 科:科:造纸术、浑仪、造纸术、浑仪、九九伤伤 阶段阶段 行征行征 政:政: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经:经: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思文:思文:思想统一,文化专制,儒学成为正统,科技文化领思想统一,文

13、化专制,儒学成为正统,科技文化领 先世界。先世界。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1政治上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 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 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

14、 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 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 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文化上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儒到儒 学独尊的演变,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学独尊的演变,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奠定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 特色的实用性。特色的实用

15、性。 1 1、政治上政治上:夏朝:夏朝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代替禅让制, 并为历代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并为历代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 机器;西周确立了以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宗法制为核心,以井为核心,以井 田制为基础的田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分封制。 2 2、经济上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经三大经 济部门的形成济部门的形成。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 典型的典型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 3 3、文化上文化上:已有成熟的文字已有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 礼乐礼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商、西周的夏

16、、商、西周的阶段性阶段性特征:特征: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 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1.经济经济: 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 提高;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封提高;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封 建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逐步确立; 2.政治政治: 分封制、宗法分封制、宗法制制逐步逐步瓦解瓦解,周王室周王室 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各诸衰微,诸侯争霸和兼

17、并战争;各诸 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战国时期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战国时期封建封建 制度开始制度开始逐步逐步确立确立起来。起来。 3.文教:文教: 百家争鸣、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私学兴起。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文化专制专制;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统治思想;统治思想; 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 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确

18、立和巩固。 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经济:经济: 封建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发展发展; 奠定了奠定了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关系的关系的格局格局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文化:文化: 强化主干知识强化主干知识-先秦秦汉政治先秦秦汉政治 分封制分封制 宗法制宗法制 含义含义 目的目的 特点特点 又称封邦建国,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是在保证 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 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 地,广建封国地,广建封国的制度的制度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周王高高在上,邦国周王高高在上,邦国 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臣属于周王,

19、进而分封 属下,构成等级秩序。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邦国有同姓、异性之邦国有同姓、异性之 分。分。周王与封国通过周王与封国通过 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 系在一起。系在一起。 按照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 治权力,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维护政治联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确 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 是政治隶属关系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作用 两者两者 关系关系 巩固和扩大了西

20、周的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 疆域疆域,传播中原地区传播中原地区 先进的文化,带动了先进的文化,带动了 边远地区的进步。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但到 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 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 侯割据局面。侯割据局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有利于凝聚宗族,防 止内部纷争止内部纷争,保证贵,保证贵 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特权地位,利于统治利于统治 集团内部的稳定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和团 结,结,强化王权强化王权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互 为表里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

21、基础 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 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 和稳定实施。和稳定实施。 特点特点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子弟子弟)、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同姓王族同姓王族(子弟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 (3)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历史遗存影响历史遗存影响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为核心

22、的分封。为核心的分封。 (2)中国中国姓氏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陈等。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陈等。 (3)中国的中国的地名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山西省简称晋等。 分封制的特点、历史遗存影响分封制的特点、历史遗存影响 突破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0101 1封建政治:封建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 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23、等。的统治理念等。 3 3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 ,“忠忠”“孝孝”观念深入民心;观念深入民心;宗法观念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尊 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促使中华;促使中华 民族民族形成了形成了“国国”与与“家家”不可分的意识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 之士;宗法制本身倡导的之士;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男女不平等”“”“等级观等级观 念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

24、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 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 瓶颈;瓶颈;宗法意识使宗法意识使“国人国人”形成了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的盲 目排外心理目排外心理。 高频考点突破01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2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家谱修订、修订、宗祠家宗祠家 庙庙建立;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建立;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

25、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 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高频高频考点突破考点突破0101:全面理解全面理解“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 结构方面的共同性,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嫡长子世袭王 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 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家”是小是小“国国”,“国国”是大是大“家家”。 “家国同

26、构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 融合。融合。这种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的 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国家最高权力中心 强化主干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巩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巩固 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1) “三公三公” 的名称及职责?的名称及职责? (2)九卿:)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4)议政

27、:)议政:以以“朝议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等方式讨论国家军 政要务,以备皇帝裁决。政要务,以备皇帝裁决。 (3)任命:)任命: 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5)特点:)特点: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集权于皇帝。分工明确,相互牵制,集权于皇帝。 -27- 高频高频突破突破0202:例题:例题 1、秦汉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凡遇军国大事, 皇帝往往皇帝往往“下其议下其议”于群臣于群臣,议定的结果议定的结果,通常通常 由宰相领衔上奏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方能 施行。这一制度施行。这一制度 ( () A.表明军国大事

28、最终由朝臣议定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郡县制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行了郡、县等新的行 政区划;政区划;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 制;制;后世继承并发展。后世继承并发展。 (1)沿革:)沿革: (2)特点: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守和县令

29、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3)影响:影响: 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稳定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稳定; 官僚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奠定制度格局、后世沿用奠定制度格局、后世沿用 汉代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代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1)1)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汉初实行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汉武,汉武 帝颁布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设立解决王国问题,并设立 刺史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2)(2)加强皇权:加强皇权:汉承秦制,沿袭了皇帝制度、汉承秦制,沿袭了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等,并发展形成三公九卿制等,并

30、发展形成“中外朝中外朝”制制 度。度。 (3)(3)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实行实行察举制察举制及举孝廉制等,及举孝廉制等, 推动了社会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 例题2:(1)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 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 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 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 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 -30- 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的中央官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本题考查汉代的中央官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丞相位高

31、权 重重,汉初承袭秦制。材料所述现象即汉初承袭秦制。材料所述现象即“中朝中朝”的设置的设置,其目的是以中朝制其目的是以中朝制 约丞相约丞相,故故B项正确项正确;中朝的设置并非以道德学问为标准中朝的设置并非以道德学问为标准,故故A项不符合题项不符合题 意意;中朝的设置是中央官制的调整中朝的设置是中央官制的调整,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故排除C 项项;D项仅反映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项仅反映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对立,特征是皇帝专与民主政体对立,特征是皇帝专 断独裁,皇权至上。断独裁,皇权

32、至上。 历史解释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制而言,古代的分封建制和相对于地方分权制而言,古代的分封建制和 现代的联邦制度都是地方分权的制度。现代的联邦制度都是地方分权的制度。 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 郡国、郡县无立法权。郡国、郡县无立法权。 人事权都归中央政府;人事权都归中央政府; 司法、财政、军事各方面,地方都无自主权。司法、财政、军事各方面,地方都无自主权。 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基础_地域 传承制度世袭(嫡长子继承)_ 物质基础土地 人口 物资 武装_ 官员职权拥有政、财、军大权_机构 与中央关 系 承

33、认权威,承担义务; 具有较强性。 听命于_,随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_势力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基础 共同点 目的上, 性质上, 作用上, 血缘血缘 中央任命中央任命 有俸禄无封地有俸禄无封地 地方行政地方行政 中央中央 独立独立 割据割据 郡县制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维护了国家统一。 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02 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0202: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 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 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未集

34、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皇帝制”。 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 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由商周时期 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 政治。政治。 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 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 -34- 高频高频突破突破0202:例题:例题3 3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

35、 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 的是() A.“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A 解析: 根据材料“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可知其描述的 政治转型与秦汉时期相关,而由“通判”“行中书省”“殿阁大学士”即可判 断B、C、D三项分别与宋、元、明相关,故排除。“兼天下,建皇帝之号, 立百官之职”说明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与材料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相符,故A项正确。 高频

36、高频考点突破考点突破02:阶段特征变化阶段特征变化 选官体制选官体制地方体制地方体制中央体制中央体制时期时期 首创察举制,首创察举制, 有利于人才选有利于人才选 拔,但也存在拔,但也存在 一定问题一定问题 由郡国并行到由郡国并行到“ 推恩令推恩令”;专业专业 的文官构成统治的文官构成统治 机构的主体机构的主体 首创在正式行政体首创在正式行政体 制之外另设机构,制之外另设机构, 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西汉西汉 推行军功爵制推行军功爵制 ;秦朝以吏为;秦朝以吏为 师师 创立郡县制创立郡县制,用,用 封建封建官僚政治取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代贵族政治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于

37、上、行政体制分于上、行政体制分 权于下的体制权于下的体制 秦朝秦朝 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 中央官员的中央官员的职职 权分工不明确权分工不明确 内外服制度和分内外服制度和分 封制封制;地方具有地方具有 较强独立性较强独立性 家国一体,最高执家国一体,最高执 政集团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尚未实现权 力高度集中力高度集中 西周西周 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02:各朝代政治演进:各朝代政治演进 例题例题4.4.以上为不同史籍关于以上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的历史叙述。据 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38、.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汉书汉书武帝纪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 各一人。各一人。 后汉书后汉书左雄列左雄列 传传 雄又上言: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请自今孝廉年不满 四十,不得察举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帝从之。 三国志三国志魏书魏书武武 帝纪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 侠放荡,不治行业侠放

39、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年二十,举孝 廉为郎。廉为郎。 不符唯一不符唯一 不符贵族政治不符贵族政治 不断松驰不断松驰 权数、任侠权数、任侠 D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一为 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 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中国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 思想。思想。 灭六国统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设郡治理。灭六国统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设郡治理。 皇帝制、

40、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度 与少数民族战争、和亲、通使、建制等,进行有效管理。与少数民族战争、和亲、通使、建制等,进行有效管理。 董仲董仲舒新儒学舒新儒学 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初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初 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民族之抟成:中国民族之抟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拓展视野拓展视野

41、拓展视野拓展视野 拓展视野拓展视野 1.(2017天津卷)天津卷)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 是因君主是因君主私天下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 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哑谜。事实上,。事实上, 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 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高考链接高考链接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解析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材料关键信息“是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是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 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 效效” 。由此可见君主制度的存在有及其复杂的特定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