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_第1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_第2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_第3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_第4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计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摘要:没有食品添加荆,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辅料,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品质,以及延长食品的贮存期。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现状,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措施,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理,降低其毒性作用,提高食用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现状分析 管理对策食品添加剂是当今食品工的“秘密武器”,是食品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质改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

2、心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健康、安全。食品添加剂已全面进人我们的生活,并被人们了解和接受,特别是由于饮食结构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营养的变化,人们更加关注了自己的饮食卫生、安全。因此,科学公正地看待食品添加剂的种种问题,自然成了人们在饮食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认真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的原因,研究探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应用和管理,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就此问题浅谈一些看法,以供参阅。1、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分析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辅料,它对于改良食品色、香、味、形,提高食品营养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有

3、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 000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案可查为22个品类1500多种。有了食品添加剂才有了色香味俱全的丰富多彩的食品,它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丁业。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2004-2006年度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共发生24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中2004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阜阳奶粉事件、四川彭州毒泡菜、广州毒酒事件、陈化粮事件;2005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全球查处“苏丹红一号”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光明回奶事件、哈根达斯脏厨房事件、啤酒甲醛风波、孔雀石

4、绿现身水产、三鹿爆出“早产奶”、“果冻”杀人、pvc保鲜膜引争议、禽流感卷土重来;2006年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福寿螺致病、人造蜂蜜事件、毒猪油事件、“口水油”沸腾鱼、“瘦肉精”中毒、大闸蟹致癌、“苏丹红”鸭蛋、“嗑药”多宝鱼、有毒桂花鱼、陈化粮事件。其中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安全事件有2起(碘超标、甲醛),被误认为是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安全事件有4起(苏丹红、多宝鱼、瘦肉精、孔雀石绿),但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超限量使用)和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以及产品标签上标注含糊不清等问题时有发生。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正确、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

5、养价值,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滋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同时能控制食品自身的老熟、氧化变质,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其中功不可没;在食品行业中,咸式食品从食盐呈味发展到味精呈鲜,以至现在鸡精等复合调味品的出现,可以说是“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可满足消费者的味觉和健康的需要,改变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指标。由于食品加工过程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容易使食品褪色、变色、香气散失等,因此,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同时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从健康的角

6、度来讲,在食品中适当添加一些营养素,可明显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此外,一些食品防腐剂和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便于长途运输和储藏。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或违规使用添加剂会影响食品的安全。3、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由于其功能和作用,在日益发展的食品生产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可否认,社会上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档次不一的食品几乎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成份。但是,由于社会上出现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于是许多人误解,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太安全,食用后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其实,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检验,并

7、且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毒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在确认对身体没有安全隐患后才可以被批准使用,确保人体食用的安全性。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相应规定范围的食品加工应用和安全使用量、质量标准和鉴别方法。所以,食品添加剂其使用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是绝对安全的。认为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就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这种观点是纯属片面的。正确、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决不会对食品造成安全隐患。4、食品添加剂的毒性4.1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的命脉。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使用的安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

8、理学评价基础上的。中国卫生部于1985年9月23日公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199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01994,从1994年8月10日开始实施。该评价程序参照国际上的通用法则,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ld50,联合急性毒性。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一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并规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可有选择地进行某些阶段或全部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在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是adi、ld50、和gras。4.2 日许量(ad

9、i)日许量是每日允许摄人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s,adi)的简称;单位为每天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简写mgkg。据jecfa对adi的定义:依据人体体重,终生摄人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人估计值,用mgkgbw 表示。系根据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长期毒性试验中所求得的最大无作用量(mnl),取其11001500作为adi值。所以仅以取11001500作为人的安全率,这是考虑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感受不同;人类中有病人和幼弱者等耐力低下者;某些食品添加剂之间在毒性方面也有相加甚至相乘作用等因素制定的。即对动物的mnl值,应不同于对人的ad

10、i值,并根据经验数据取11001500作为安全率。4.3 数致死量(ld50)ld50与毒性强度的关系毒性强度ld50(大鼠,经口,mg/kg)对人的推断致死量极大大中小极小基本无害11-5050-500500-50005000-1500015000约50mg510mg20-30mg200-300mg500mg500mgld50是判断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第二种常用指标,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的指标。4.4 般公认为安全者(gras)按美国fda规定,凡属gras者,均应符合下述一种或数种范畴:(1)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者。(2)已知其在人体内极易代谢(一般

11、常量范围者)。(3)其化学结构与某一已知安全的物质非常近似者。(4)在广大范围内证实已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者(即在某些国家已安全使用3o年以上者)或者符合下列(第5条)者。(5)同时具备下列各条件者:a在某一国家最近已使用1o年以上者;b在任一最终食品中的平均最高用量不超过1010 者;c全国(指美国)的年消费量低于454kg(1000磅)者;d从化学结构、成分或实际应用中均证明添加剂安全性是无问题的。5、目前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41 食品添加剂加工情况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每年为国家创汇数百亿元人民币。我国相当部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除香精类制定

12、有食品用香精工行业标准(gbt15o51992)及食品添加剂乳化香精国家标准(gb1o3551989)外。其它产品标准基本由企业自行制定,其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1)技术含量:a 标准技术要求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主要特性;b标准制定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c标准试验方法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影响产品检测;d产品生产脱离企业标准;e标准长期使用,未按规定进行复审和备案,标准内容滞后甚至失效6。(2)厂房设施:a个别企业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非法生产经营;b部分企业达到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要求,工艺流程不尽合理,生产用房面积不足,缺乏相应的卫生设施,原料索证不齐全,产品检验流于形式;c个别企业生产食

13、品级与工业级食品添加剂使用同一条生产线。5.2 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为了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国食品卫生法第11条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食品加工厂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禁用、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5.2.1 禁使用;辣椒酱及其制品、肯德基等食品中发现苏丹红一号;工业用火碱、过氧化氢和甲醛处理水发食品 ;工业级碳酸氢铵作食品疏松剂;工业用吊白块用于面粉漂白;火腿和咸鱼食品中检测出敌敌畏农药;2006年在输日的熟制禽肉产品中检测出若丹明b(俗称花红粉、蔷薇红或玫瑰精),它是一种红色碱性荧光染料,有鲜明的色彩和良好的光稳定性,主要用于

14、染色羊毛、丝织品和荧光棒等。5.2.2 范围使用:如温州苍南将焦糖色素用于乡巴佬鸡翅等熟鸡肉制品;在本地区,监督检查发现有用焦糖色素、食盐和水勾兑而成的所谓“食用酱油”,当场予与销毁和取缔,一些不法罐头加工厂生产的高温灭菌果蔬类罐头加入糖精和苯甲酸钠被媒体暴光;据文献报道南通地区在粉丝中检测到亮蓝、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4种人工合成色素,以不同的比例充当红薯粉条和绿豆粉丝;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果冻等食品中添加色素。5.2.3 量使用: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食品添加剂为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在规定使用量内是安全的;超量对人体健康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重复使用食品添加剂。复合型食品添加剂就

15、是将几种单一的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标一个新的名称,在配料表上只标出几个无关紧要的原料,为了产品配方保密,真实成分不标。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单一的食品添加剂再加复合型食品添加剂。6、对策6.1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专业性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管理,不仅能促进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卫生及安全。目前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以及相关法规制定和管理,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迫在眉睫。6.2 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食品

16、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1)严把许可关,严格执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审批及发放卫生许可证程序,(2)设立市场的准人机制。(3)从添加剂生产到使用各环节,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品种与卫生许可项目不相一致、超许可范围生产、生产食品级与工业级产品使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条件不符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要求、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原料索证不齐全、产品检验流于形式、产品标识项目不全等不合法行为的查处力度。6.3 强在食品中严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非食品添加剂是指已被证实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却可以对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某一工业所用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

17、或很大的危害。6.4 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的宣传力度6.5 强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改进必须加快研制兼顾“便于携带、容易掌握、灵敏度达标”的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6.6 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讲座和网络等宣传形式,开展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性宣传。参考文献:1 叶永茂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问题j药品评价,2005,2(2):81 882 林太清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现状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2);11233 孙效晖,刘丰东试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利用中国食品卫生监督,2006(4);2852874 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em3北京;中国标

18、准出版社,19965 宋萍,马彦芳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ej3食品与药品,2006,8(8):68 696 毛新武食品添加剂企业产品标准中的卫生安全隐患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2004,16(3):2502537 唐正群,姜淑玲,徐敏水产品浸泡液中甲醛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08 赵明,邵明洋,马骏出口食品中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国境卫生检验,2006,29(4);2282299 魏要武南通市2002 2004年市售食品中使用添加剂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22(4):26826910 周兆群,赵青艳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34511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6):28012 王竹天,蒋定国,杨大进,等2003年2004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与分析中国食品卫生,2006,18(2):9910313 董淑琴,张绍勇,孙淼,等食品添加剂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2):13613714 李晓瑜,王茂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