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乐器_第1页
中国传统元素——乐器_第2页
中国传统元素——乐器_第3页
中国传统元素——乐器_第4页
中国传统元素——乐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器乐器 musical instruments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人类制造的任何发声物都可称为乐器乐器,所有乐器都有 “特定音色,或发出一种声音,或某一确定音高的若干声 音,或至少是提供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出噪声”。这 一定义列出了音色、音高和节奏参数,表明可研究所有 “日常的音乐工具” ,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使用方法有 何不同,历史、地理、文化起源多么不同。 乐器的功能和概念在各种民族文化中,各个时期中都不 相同,如各种工具、武器、容器以及其他器皿在节日仪式 中皆可用作节奏乐器。这就是“广义乐器广义乐器”,也称非艺术 领域的响器,由学术界所界定,在中国的广义乐器如:塔 上的悬铃、铎,

2、商贩叫卖时摇的拨浪鼓,打更报时用的柝, 狩猎用的牛角号,军阵中用的铜角等,常被称为信号乐器。 此外,玩具、餐具、器皿等,如抖空竹、响陀螺、鸽哨、 缶、瓯、碟、盆等;“狭义乐器狭义乐器”则通常指用于音乐表演 艺术的乐器。 乐器的发展:乐器的发展: 乐器是人类很早就拥 有的精神财产,并随着 人类的进步而不断丰富。 从考古发掘和壁画、崖 画中,都可以看到狩猎 围捕、信号传递、祭天 祷神、战斗助威或庆典 舞蹈等都和发音工具或 节奏音响紧紧相连。 l我国民族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已 陆续出现了打击乐磬、鼓、钟,吹管乐器皿、笙等。 历史记载,在周代就有民族乐器近七十多种,并按其 制作材料分成

3、八类,叫做八音八音,即:金、石、土、 木、 革、丝、竹、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族乐器经 过劳动人们不断创造、改革,得到很大的发展,直到 现在仍流传的有战国、秦、汉至隋、唐间出现的筝、 笛、琵琶、管子、方响、锣、钹等;宋代以后出现的 唢呐、云锣、 三弦、扬琴、胡琴、坠琴等。 吹管乐器:吹管乐器: l 在四千年前的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的管子编排 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龠(yu)。人们吹起这种乐编 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龠(yu)。人们吹起这种乐 器,伴歌伴舞,以表示战胜洪水的喜悦。在孔子编的 包括风、雅、颂三类歌曲的诗经 在孔子编的包括 风、雅、颂三类歌曲的诗经 中,曾用到箫、管、 龠(yu)、

4、埙、篪(ch)、笙等中,曾用到箫、管、 龠(yu)、埙、篪(ch)、笙等乐器,以后的雅乐 也大致沿用这些吹管乐器。秦汉时期兴起的鼓吹乐如: 鼓吹、横吹、骑吹等,是以排箫、 笳、角、笛等为主 要乐器的常在军队进行时用作仪仗之乐,或在宴会上 演奏和作其,他娱乐之用。唢呐出现较晚,约在明代 开始有所记载。 唢呐唢呐 l唢呐原是波斯(现伊朗)、 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两个字 就是波斯名surn的音两个字 就是波斯名surn的音译。流 传在各地的唢呐有大有小, 有的粗犷、有的柔和,种类 很多。唢呐的音量很大,出 音高亢有力,适宜和锣鼓结 合,或与整个乐队抗衡,表 现热烈的气氛、雄伟的气魄 以及欢乐的场面等等

5、,在乐 队中非常突出。 埙埙 l 埙埙在“八音”中分属 “土”。各时期 的埙形 态不完全相同,有橄榄 形、圆形、椭 圆形、鱼 形等。主要 用于历代雅 乐,民间也有流传。 拉弦乐器拉弦乐器 : l在我国音乐史上,拉弦乐器的出现比吹管、在我国音 乐史上,拉弦乐器的出现比吹管、打击、弹拔等乐器 晚一些,宋代陈旸乐书打击、弹拔等乐器晚一些, 宋代陈旸乐书提到的唐代奚琴算是最早的拉弦乐 器。提到的唐代奚琴算是最早的拉弦乐器。多少年来, 胡琴” 多少年来,“胡琴”这个名称几乎成了拉 弦 乐器的统称。江南丝竹、广乐音乐、弦乐器的统称。 江南丝竹、广乐音乐、河南板 头曲、福建南乐等民间 乐种中,头曲、福建南乐

6、等民间乐种中,拉弦乐器也 都 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胡琴 演奏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演奏 经验。艺术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演奏经验。 二胡二胡 l 二胡在拉弦乐器中流行最广, 最有代表性。它的构造分琴 筒、琴杆、轸子、琴弦、千 金及弓子等几个部分。二胡 音色柔美,善于表现抒情, 歌唱性旋律,在乐队中占有 重要位置。 l以二胡为基础发展的一套拉 弦乐器组, 二胡为基础发展 的一套拉弦乐器组,成为民 族 管弦乐队中人数最多,管 弦乐队中人数最多,最富于 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弹拔乐器弹拔乐器 : l弹拔乐器是用手指、 弹拔乐器是用手指 、 拔 子或用琴扦击弦而发音的

7、乐器总称。根据乐器 的形制、 性能和演奏方法, 的乐器总称 。根 据乐器的形制 、性能和演奏方法 ,弹拔乐器 可分为:以古琴为代表,包括瑟、筝等乐器 ; 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 乐器 ;扬琴。 琵琶 l琵琶琵琶 约在公元350 年前后, 约 在公元 350年前后 , 通过印度 传至中国的一种琵琶,梨形音 箱、传至中国的一种琵琶,梨 形音箱、曲颈、四条弦,曲颈、 四条弦,叫“曲颈琵琶”,曲 颈琵琶” 就是现代琵琶的前身。 琵琶形如纵截的长梨,装有四 根弦,除作为独奏、重奏、合 奏等纯器乐的形式出现外,在 戏曲、曲艺、杂技、歌唱等的 伴奏乐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它既可表达文静细腻

8、、美妙的 情趣,又能表现雄建豪放的气 概。 民族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 : l打击乐器由敲击而发音,打击乐器由敲击而发音,在 一些地方戏曲中 渲染戏剧情节和气氛,刻划人物性格, 渲染戏剧情节和气氛,刻划人物性格,配合角 色动作 或为唱腔伴奏,是相当重要的一组乐器。色动作或为 唱腔伴奏,是相当重要的一组乐器。 秧歌、龙船、花 鼓、腰鼓、狮舞、 秧歌、龙船、花鼓、腰鼓、狮舞、 龙舞等民间的各种游艺无不采用打击乐器来烘托气氛, 的各种游艺无不采用打击乐器来烘托气氛,每 当节日 和欢庆胜利的时候,当节日和欢庆胜利的时候,人民 群众也总是喜欢敲锣打鼓来表达欢乐的心情。 欢敲锣 打鼓来表达欢乐的心情。 民族

9、打击乐器分为:民族打击乐器分为: l板类: 南梆子、木鱼、梆子、竹板等; l鼓类: 堂鼓、手鼓、排鼓、铜鼓等 ; l钹类 :小钹、中钹、水钹、大钹、碰铃等 ; l锣类: 小锣、大锣、云锣、包锣等 ; 编钟编钟 l编钟 “八音”之首“金” 的代表乐器。湖北随县 出土的2400多年前县出 土的2400多年前的曾侯 乙编钟是目前规模最大 的编钟,共64件分三层 悬挂,工64件分三层悬 挂,工艺精美,无与伦 比,被称为世界八大奇 观之一。 铜鼓铜鼓 l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鼓面 和鼓心形成共振腔,鼓心和 鼓边厚度有显著的差异,所 以敲击铜鼓的鼓面中心和鼓 面边缘,可以发出2个不同的 音。 l铜鼓的设计可

10、以正置于地, 可以侧置于台,用绳索系住 铜鼓的一只耳或相邻的两只 耳,还可以悬于架上进行演 秦,小巧的铜鼓还可以挂在 身上,不同的置鼓方式又可 以配合不同的舞姿,使得音乐 和舞蹈融为一体,欣赏性极 强。 铜鼓在工业产品中的运用铜鼓在工业产品中的运用 l铜鼓戒指,铜鼓欢袖扣,就是用铜鼓的鼓面作为元素形成图案装饰在戒指和 扣子的表面上,把铜鼓的纹饰美运用于首饰设计上,显得既别致又独特。当 然,铜鼓平面装饰法还可以运用到许多领域,比如海报招贴、服装图案、产 品表面装饰、包装标贴设计等。平面装饰法是对铜鼓造型和纹饰的一种运用 和传承,特别是对纹饰的运用,对研究铜鼓纹饰所隐喻的意义以及构成原理 有很重要

11、的意义。如今,已经有很多关于铜鼓造型的工业产品问世,但仍然 有很多领域有待开发。这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思维和目光,才能让传统文化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普及得以实现。 铜鼓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铜鼓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l 铜鼓博物馆铜鼓博物馆的造型灵感来自铜 鼓,向心的体量来源于天坛和 壮族鼓楼,以体 现一种神圣感, 符合铜鼓馆的建筑个性,建筑 形态让人联想起很多广西元素: 铜铜 鼓鼓。铜鼓博物馆自身犹如工 艺品一般精美。铜鼓博物馆顶 部采用现代化车辐式悬索结构 的圆形天窗, 体现了铜鼓文化 中 的太阳崇拜,阳光从中庭洒 下,营造出神圣、静谧的氛围。 顶窗位置和形态与铜 鼓中央的 太阳图案不谋而合。 广

12、西铜鼓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以简洁 的几何形体、抽象的铜鼓造型 来产生 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形 态。 二胡设计应用二胡设计应用 l分析二胡乐器的特征和 构造,选取一些有代表 性的元素,例如琴筒、 琴头、弓等较有特点的 器身构造,作为递进分 析设计的基础。 l对所选取乐器元素进行 发展和改造,联系与乐 器原始元素在形态、意 向上有关联性的其它题 材进行发散性思考 l这把椅子设计以江南丝 竹乐器二胡做源,椅身 侧旁为二胡琴筒的框格 结构结合以古典园林花 窗艺术形式;椅背形体 弯曲,弧线流畅,取意 于曲水流觞的园林理水 法则,总体设计传递给 人们现代设计与传统元 素相融汇的意向,意在 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新 生活的结合 。 二胡 的改变 简单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