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8章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_第1页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8章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_第2页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8章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_第3页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8章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_第4页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件 第8章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结构与设备 第八章第八章 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船舶抗沉结构与堵漏 第一节 船舶分舱和破舱稳 对客船、100m及以上货船、油船、散装 化学品船、液化气船、近海供应船和特 殊用途船等有假定破损及相应的分舱和 破损稳性的要求。 一、有关概念 1分舱载重线:用以决定船舶分舱的水线。 其中相应于适用的分舱要求所允许的最大吃水 的水线称为最深分舱载重线。 2限界线:在舷侧低于舱壁甲板上表面至少 76mm(3in)处所绘的线。 船舶残存能力要求,船舶的装载状态使吃水达到分 舱载重线时,当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船舶横倾和 下沉的最终平衡水线不致淹没限界线。 一、有关概念 3舱壁甲板:横向水密舱壁

2、所达到的最高一 层甲板。舱壁甲板或其上一层甲板应为风雨密 (在任何海况下,水不会渗入船内)。 4渗透率:某一处所的渗透率系指该处所能 被水浸占的百分比。即某舱实际能被水浸占的 容积占该舱的空舱理论总容积的百分比。 船舶各处所的渗透率不同,空舱取98%,乘客处所、 起居处所取95%,机舱取85%,装载一般货物、煤 或物料储藏专用处所取60%,装载钢铁等重货的货 舱取80%。 一、有关概念 5客船可浸长度:在船长中某一点的可浸长度,对有 连续舱壁甲板的船舶,是以该点为中心的最大限度的 一段船长,按照有关渗透率等规定的假设条件下,在 该范围内破损进水后,船舶下沉不致淹过限界线。可 浸长度应由计及该船

3、船型、吃水及其他特征的计算方 法来确定。 业务衡准数Cs:是表示船舶营运特征或船舶业务 性质(即船舶预定用途)的一个参数,即表示船舶是以货 运为主,还是客运为主,或是客货合运。其大小与机 器处所的容积及限界线以下乘客处的总容积对限界线 以下的船舶总容积的比值有关。 一、有关概念 分舱因数F:以船长中任何点为中心 的最大许可舱长,以可浸长度乘以某一 适当的因数求得,此因数称之为分舱因 数。 分舱因数由船舶的长度和业务性质(预定的 用途)决定,根据船长L和业务衡准数Cs计 算或查表选取。当船长增加,或业务性质从 适用于运货为主变化至适用于载客为主时, 应顺次连续递减。 一、有关概念 许可舱长:允许

4、的两水密横舱壁的间距, 即: 许可舱长 = 可浸长度lF 分舱因数 船舶应按其预定的用途尽可能作有效的分舱,分 舱的程度应视船舶的长度与业务而变化,以载客为 主的船舶,其船长愈大则分舱程度愈高。 船舶分舱长度(L s)系指船舶处于最深分 舱载重线时限制垂向浸水范围的甲板及其以下 部分最大投影型长度。 二、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 求 法定规则以及SOLAS公约第1章 B部分或IMO决议A.265()对客船的分舱 与破损稳性作了规定 1客船的分舱要求 舱的长度可超过许可舱长,但该舱与其相邻的前舱或 后舱加在一起的总长不应超过可浸长度或许可长度的 两倍,取较小者。长度为l00m及以上的船舶,其首尖

5、舱以后的主横舱壁之一应设置在距首垂线不大于许可 舱长之处。当所要求的分舱因数为0.50 或小于0.50 时 ,任何相邻两舱的总长不应超过可浸长度。 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求 2客船的破损稳性要求 (1)在所有营运状态下,船舶应具有足够的完整 稳性,以能支持其任一不超过可浸长度的舱浸 水至最后阶段。 (2)如所要求的分舱因数为0.50 或小于0.50,但 大于0.33 时,其完整稳性应足以支持任意相邻 两主舱的浸水。如所要求的分舱因数为0.33 或 小于0.33 时,其完整稳性应足以支持任意相邻 三主舱的浸水。 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求 (3)船舶在破损后和经平衡后(若有平衡装置), 最终状态的

6、稳性要求如下: 剩余复原力臂曲线在平衡角以外应有一个最 少15的正值范围; 从平衡角量到发生继续浸水的角度或22(一 舱浸水时)或27(两舱或两舱以上相邻舱室同 时浸水时)中较小者之间的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 积应至少为0.015mrad; 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求 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求 (4)在浸水后但尚未达到平衡前的最大横倾角应不超过15。 (5)船舶破损以及不对称浸水情况下经采取平衡措施后,其最 终状态如下: 在对称浸水情况下,当采用固定排水量法计算时,剩余初 稳心高度不小于50mm; 在不对称浸水情况下,一舱浸水的横倾角不超过7。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邻舱同时浸水,允许横倾不超过12; 在

7、任何情况下,船舶浸水的最终阶段不应淹没限界线。 客船的分舱和破损稳性要求 3IMO A.265()决议的等效要求 1973年通过的IMO A.265()决议“作为1960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章B部分等效 的客船分舱与稳性规则”对基于概率方法的客 船分舱与稳性衡准的部分要求如下: AR 三、货船分舱和破损稳性 现行SOLAS-章B-1部分“货船分舱和破损稳性”对船长() 超过100m的货船(不包括液体散货船、近海供应船、特殊用途船 )的分舱与破损稳性作了规定,以下是其部分要求。 要求满足:达到的分舱指数A 要求的分舱指数R 要求的分舱指数 R=(0.002+0.0009LS)1/3 达到的

8、分舱指数A 式中:i所考虑的每一个舱或舱组; Pi所考虑的舱或舱组可能浸水的概率,按规定方法计算; Si 所考虑的舱或舱组浸水后生存概率,按规定方法计算。 ii SPA 四、液体散货船分舱和破舱稳 性 油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的分舱和破舱稳性分别应 符合MARPOL73/78公约附则I、IBC Code和IGC Code 的有关要求。 对油船根据船长不同提出在船长不同范围内假定船侧 或船底损坏之后,分舱和破舱稳性衡准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考虑到下沉、横倾和纵倾的最后水线,应在可能发生继续浸水 的任何开口的下缘以下。这种开口应包括空气管和以风雨密门或 风雨密舱盖关闭的开口,但以水密人孔盖与

9、平舱口盖、保持甲板 高度完整性的小水密货油舱口盖、遥控水密滑动门以及永闭式舷 窗等关闭的开口,可以除外。 四、液体散货船分舱和破舱稳 性 (2) 在浸水的最后阶段,不对称浸水所产生横 倾角不得超过25,但如甲板边缘无浸没现象 ,则这一角度最大可增至30。 (3) 对浸水最后阶段,复原力臂曲线在平衡点 以外的范围至少为20,相应的最大剩余复原 力臂,在20范围内至少为0.1m,且在此范围 内曲线下的面积应不少于0.0175m.rad。 液体散货船分舱和破舱稳性 五、稳性资料与破损控制图 1稳性资料 每艘客船,不论其大小,以及按现行国际 载重线公约规定的船长24m及以上的每艘 货船,应在完工时作倾

10、斜试验,并确定其稳 性要素。应将这些资料提供给船长,以便使 他能用迅速而简便的方法获得有关各种营运 状态下船舶稳性的正确指导。 稳性资料 对船舶的改建以致对供给船长的稳性资料有实 质性影响时,应提供经修正的稳性资料。对所 有客船,定期间隔不超过5年,应进行空船重 量检验,以核查空船排水量和重心纵向位置的 任何变化。与认可的稳性资料相比较,如果空 船排水量的偏差超过2,或重心纵向位置的 偏差超过lL,则该船应重做倾斜试验。 五、稳性资料与破损控制图 2破损控制图 为了指导高级船员,客船上应有永久性固定显示的控制 图,在干货船的驾驶室内应有固定显示的或可随时使用 的控制图。该图清晰地标明各层甲板及

11、货舱的水密舱, 限界上的开口及其关闭设施和控制位置,以及扶正由于 浸水产生的横倾的装置。此外,还应给高级船员提供包 括上述资料的小册子。 水密舱壁上的所有滑动门和铰链门都应设有指示器。应 在驾驶室内显示这些门的开和关状态。舷门或认为任其 开启或未能适当紧固会导致严重浸水的其他开口,也应 设此类指示器。 船体开口处的水密装置及要求 对水密舱壁设置的要求 1所有船舶至少应设有以下水密舱壁: (1)一道防撞舱壁; (2)一道尾尖舱舱壁; (3)机器处所每端一道舱壁。 客船和货船的水密舱壁的数量及沿船长的分布还应符 合关于分舱与稳性的要求。对载重量600t及以上的油 船,水密舱壁的数量及沿船长的分布还

12、应按照 MARPOL73/78公约附则I的有关要求。 水密舱壁的数量 水密舱壁的总数不少于表8.1的规定。对于船长 大于190m的船舶,应按有关要求由直接计算确 定。 L60 60 L85 85 L105 105 L125 125 L145 145 L165 165 L190 中机 型 4456789 尾机 型 3456678 水密舱壁的要求 (1)客船的防撞舱壁、尾尖舱舱壁和机器处所的舱壁应水 密延伸到舱壁甲板,当首部设有长的上层建筑时,防撞 舱壁应风雨密延伸到舱壁甲板的上一层完整甲板。 (2)货船的防撞舱壁、尾尖舱舱壁和机器处所的舱壁应水 密延伸到干舷甲板,当首部设有长的上层建筑时,防撞

13、舱壁应风雨密延伸到干舷甲板上一层的甲板。 (3)除防撞舱壁和尾尖舱壁外, 其余水密舱壁均应通至舱 壁甲板。 水密舱壁的要求 (4)防撞舱壁的位置: 对于客船,应位于距首垂线不小于船长的5而不大于3m加船 长的5处。 对于货船,应位于距离首垂线不小于船长的5或10m,取较 小者;但经允许,可不大于船长的8。对球鼻首,上述距离 的量取另有规定。 (5)舱壁布置应注意合理均匀。当舱长大于30m时,应 有保证船体横向强度的措施。 水密舱壁和内部甲板上的开口和水密性 水密舱壁上开口的数量应在适应船舶设计及船舶正常 作业的情况下减至最少,这些开口均应设有可靠的关 闭设备。 出入、管路、通风、电缆等需要而穿

14、过水密舱壁和内 部甲板时,须设有保持水密完整性的装置。 客船舱壁甲板以下和货船干舷甲板以下的防撞舱壁, 不应设置门、人孔、通风管道或其他开口。 水密舱壁和内部甲板上的开口和水密性 在限界线以下的防撞舱壁上仅可通过1根管子(如首尖 舱分隔成用来装载两种不同的液体,可允许2根),以 处理首尖舱内的液体。 穿过防撞舱壁的管子应装有能在干舷甲板以上(对货 船)或舱壁甲板以上(对客船)操作的适当的截止阀 ,其阀体应安装在首尖舱内的舱壁上。阀体也可有条 件地设于防撞舱壁的后侧。 水密舱壁和内部甲板上的开口和水密性 水密通风管道及围壁通道在客船上应至少向上延伸到 舱壁甲板,在货船上应至少向上延伸到干舷甲板。

15、 在客船和货船上,每扇水密门应作水头分别高达舱壁 甲板或干舷甲板的水压试验。 舱壁上的门 门的类型位置门开闭状态 滑动式门铰链式门 滚动式 (甲板 处所间 的货物) 驾驶室 遥控操 纵指示 驾驶室 指示器 仅就地 操纵 驾驶室 遥控操 纵指示 驾 驶 室 指 示器 仅就地 操纵 水密 干舷甲板 / 舱 壁 甲 板以下 海上打开X 通常关闭XX 保持关闭XXX 风雨密/水密 干舷甲板 / 舱 壁 甲 板以上 海上打开X 通常关闭XX 保持关闭X 在最后进水阶段平衡水线以下位置需设置水密门;其他位置可设置风雨密门。 在门的两面均应张贴“在海上时保持关闭”的告示。 对货船,船长150m 及以上的A

16、型船舶和减少干舷的B 型船舶,在机舱和操舵装置处所之间可设置 铰链式水密门,但该门门槛应高于夏季载重水线。 开航前该门应关闭。 如该门在航行时可进入,则应设置防止擅自打开的装置。 水密舱壁上的水密门 认可的水密门可分为一级(铰链门)、二级(手动滑动门)和三 级(动力兼手动滑动门)。 铰链门(一级): 应装有从舱壁两侧都能操纵的速闭装置,诸如门扣之类。 手动滑动门(二级): 可为横动式或竖动式 应能在门所在处的两侧操纵; 能在淹没限界线上方可到达之处用曲柄全周旋转动作或认可的动作 方式来进行操纵; 当船舶在正浮位置时,用手动装置将门完全关闭所需的时间应不超 过90s。 水密舱壁上的水密门 动力滑

17、动水密门(三级): 能从驾驶室遥控关闭,也能从舱壁的每一边就地操纵; 在控制位置应装设显示门是开启或关闭的指示器,并且在门关闭时 发出声响报警; 在主动力失灵时,动力、控制和指示器应能工作; 每一个动力操纵的滑动水密门应有一个独立的手动机械操纵装置, 该装置应能从门的任一边用手开启和关闭该门。 任何水密门的操纵装置,无论是否动力操纵,均须于船舶向左或 向右倾斜至15时能将门关闭。 船舶的排水设备 舱底总管的直径d 每一舱底泵的排量Q应不小于 )(68. 125DBLd 32 1066. 5 dQ 第三节 船舶漏损后的措施 一、探明漏损情况和危险性 1探明漏损情况 2分析船舶抗沉能力 3估算进水

18、量和排水能力 Q进水量(m3s ) 流量系数,一般取0.6 F破洞面积(m2 ) H破洞中心在水面下的深度(m ) h破洞中心在舱内水面下深度,如舱内水面未上升到破洞则该值为0 (m ) hHFhHgFQ43. 4)(2 估算进水量和排水能力 、破口的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估算 (1)总水压力 破口堵住后,破口的静水压力 HF gHFgHFFgHgHFFvgHFPPP DS 81. 92 )2( 2 1 2 1 2 HFP S 81. 9 二、保持船体平衡 移载法: 将进水一侧油水舱内的油水移至另一侧,从而产生力矩,以 抵消由于进水产生的倾侧力矩。 不影响船舶的浮力,但要考虑勿重心提高以免影响稳性

19、,且 可供调驳的数量有限, 作用有限。 二、保持船体平衡 2排出法: 也称卸载法,即排出进水一侧的油、水,以达到船舶平衡。 可以增加储备浮力,但需要较大的动力。 排油、水时应先排上层舱柜和自由液面大的舱柜,以降低重 心和减少自由液面的影响。 二、保持船体平衡 3对称灌注法: 向进水的对称一侧的舱室内灌注舷外水,以恢复平衡; 效果较快,但损失储备浮力; 主要适用于水密舱室多的船舶(如客船、军舰等)发生不对 称浸水,一般货船要谨慎行事; 灌注时应选位置低的、尺度小的舱柜,以减少自由液面和避 免重心高度提高。 船舶漏损后的措施 四、采取迅速有效的堵漏措施 五、加强舱壁局部强度 支撑时应注意: 支撑点

20、的位置应位于距进水水位高度的l3l2高度处,撑 脚应选择在船体的骨架处。由于受力很大,木楔两端应用木顶顶 住。 支撑点应加垫木,以分散应力。 支撑力或其合力应垂直于舱壁。支柱应结实,其横截面应不少 于100mm100mm。支柱应用木楔打紧,并用马钉固定。 若舱壁已变形,不能用千斤顶进行矫正,以防破裂。 堵漏器材与堵漏方法 1堵漏毯(collision mat or anti-flooding blanket) 种类:有轻型和重型两种。 形状、规格:呈方形,规格有2m2m、 2.5m2.5m、3m3m、3.5m3.5m、4m4m 等。 轻型堵漏毯 一面缝有麻绒,堵漏时应将此面朝向破口,靠水压将

21、堵漏毯压紧在船壳板上,堵住破口。 堵漏毯(collision mat or anti-flooding blanket) 重型堵漏毯 用镀锌钢索编成网眼大小约30mm的 网格,四周镶有钢丝绳,网; 两面各贴以双层防水厚帆布; 每个方形网眼内垫以几层小块厚帆布 ,缝合在两层帆布中间。四角和边上 装有眼环 堵漏毯(collision mat or anti-flooding blanket)堵漏 堵漏毯的索具 每张堵漏毯配有2根顶索,前后张索各1根,2根底 索,8只卸扣和4只导索滑车等。 堵漏毯的使用方法 堵漏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菱形挂法和方形挂法两种 。菱形挂法使用底索和管制索各一根,张索两根, 适用于平直和一般弯曲处;方形挂法使用二根过底 索、一根管制索及两根张索,适用于水线附近及水 线下较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