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_第1页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_第2页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_第3页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_第4页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述概述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技术实验技术 气相色谱固定相气相色谱固定相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第三章第三章 气相气相 色谱法色谱法 检测器检测器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及流程一、气相色谱分离原理及流程 气固色谱:气固色谱:多孔性固体为固定相,分离对多孔性固体为固定相,分离对 象主要是一些永久性的气体和低沸点的化象主要是一些永久性的气体和低沸点的化 合物。合物。 气液色谱:气液色谱:固定相是将高沸点的有机物涂固定相是将高沸点的有机物涂 渍在惰性担体上。渍在惰性担体上。 1、气相色谱分离原理、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当试样

2、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 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 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 中挥发或脱附,中挥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 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 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 复地进行。复地进行。 2 2、气相色谱流程、气相色谱流程 1-载气钢瓶;2-减压阀; 3-净化干燥管;4-针形 阀;5-流量计;6-压力表;

3、 4-针形阀;5-流量计;6- 压力表;9-热导检测器; 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 器;12-记录仪;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 温控系统 双气路仪器:双气路仪器: 载气经过稳压后分成两路载气经过稳压后分成两路 可用于补偿由于固定液流失和载体流量不可用于补偿由于固定液流失和载体流量不 稳定等因素造成的检测器和基线漂移,适稳定等因素造成的检测器和基线漂移,适 用于程序升温分析。用于程序升温分析。 3 3、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 1 1)气路系统)气路系统 常用的载气有: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氢气、氮气、氦气; 净化器:净化器: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等杂质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

4、等杂质 (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 气体流速控制装置:气体流速控制装置:压力表、流量计、针压力表、流量计、针 形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速恒定。形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速恒定。 测量装置:测量装置:转子流量计和皂膜流量计测量。转子流量计和皂膜流量计测量。 2 2)进样系统)进样系统 气体进样器(六通阀):推拉式和旋转气体进样器(六通阀):推拉式和旋转 式两种。式两种。 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 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 液体进样器液体进样器: 不同规格的专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不同规格

5、的专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 1010l l;毛细管色谱常用;毛细管色谱常用1 1l l;新型仪器带有全;新型仪器带有全 自动液体进样器,清洗、润冲、取样、进样、自动液体进样器,清洗、润冲、取样、进样、 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 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 化的装置,无催化作用。化的装置,无催化作用。 分离系统分离系统 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填充柱:填充柱: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径2-32-3毫毫 米。长米。长1-10m1-10m,形状,形状U U

6、型和螺旋型。型和螺旋型。 毛细管柱:毛细管柱:填充型和开管型填充型和开管型 开管型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开管型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 涂壁开管柱:涂壁开管柱:将固定液直接涂敷在管内壁上。将固定液直接涂敷在管内壁上。 多孔层开管柱:多孔层开管柱:在管壁上涂敷一层多孔性吸附剂固在管壁上涂敷一层多孔性吸附剂固 体微粒,不再涂固定液。体微粒,不再涂固定液。 载体涂渍开管柱:载体涂渍开管柱:将非常细的担体微粒粘接在管壁将非常细的担体微粒粘接在管壁 上,再涂固定液。柱效较上,再涂固定液。柱效较WCOTWCOT柱高。柱高。 交联型开管柱:交联型开管柱:采用交联引发剂,在高温处理下,采用交联引发剂,在高温处理下, 把

7、固定液交联到毛细管内壁上。把固定液交联到毛细管内壁上。 化学键合成化学键合成:将固定液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在管壁上:将固定液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在管壁上。 4 4)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 气化室、分离室、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气化室、分离室、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 制温度;制温度; 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 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 分离室: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当试样复杂时,分离室: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

8、当试样复杂时, 分离室温度需要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各组分分离室温度需要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各组分 在最佳温度下分离。在最佳温度下分离。 5 5)检测系统)检测系统 色谱仪的眼睛,通常由检测器、放大器、记录仪三部色谱仪的眼睛,通常由检测器、放大器、记录仪三部 分组成;分组成; 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 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 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 检测器:广谱型检测器:广谱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 专属型专属型

9、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 毛细管柱结构流程毛细管柱结构流程 具有分流和尾吹装置具有分流和尾吹装置 二、气相色谱的特点二、气相色谱的特点 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 灵敏度高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选择性好 分析速度快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 第二节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气相色谱固定相 1. 固体固定相固体固定相 2. 液体固定相液体固定相 3. 合成固定相合成固定相 一、固体固定相一、固体固定相 一般采用固体吸附剂,主要用于分离和分一般采用固体吸附剂,主要用于分离和分 析永久性气体及气态烃类物质。析永久性气体及气态烃类物质。 1.1. 强极性的硅胶强极性的硅胶 2.2. 弱

10、极性的氧化铝弱极性的氧化铝 3.3. 非极性的活性炭非极性的活性炭 4.4. 特殊吸附作用的分子筛:碱及碱土金属的特殊吸附作用的分子筛:碱及碱土金属的 硅铝酸盐(沸石),多孔性。硅铝酸盐(沸石),多孔性。 二、液体固定相二、液体固定相 由固定液和担体(载体)组成。由固定液和担体(载体)组成。 1 1、担体:、担体: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 1 1)作为担体使用的物质应满足的条件)作为担体使用的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 化学惰性,表面无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与化学惰性,表面无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与 被分离组份不起反应;被分离

11、组份不起反应;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易破碎;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颗粒大小均匀、适度。一般常用颗粒大小均匀、适度。一般常用6060-80-80目、目、 8080-100-100目。目。 2 2)担体的类型)担体的类型 硅藻土担体:硅藻土担体:由单细胞海藻骨架组成,主要成由单细胞海藻骨架组成,主要成 分为二氧化硅和少量无机盐分为二氧化硅和少量无机盐 红色担体:红色担体:硅藻土和黏合剂在硅藻土和黏合剂在900900煅烧后,破煅烧后,破 碎过筛而得,因含有氧化铁呈红色。碎过筛而得,因含有氧化铁呈红色。 白色担体:白色担体:将硅藻土和碳酸钠(助溶剂)混合将硅藻土和碳酸钠

12、(助溶剂)混合 煅烧而成,呈白色。煅烧而成,呈白色。 非硅藻土载体:非硅藻土载体:有机玻璃微球载体、氟载体、高有机玻璃微球载体、氟载体、高 分子多孔微球等。分子多孔微球等。 2 2、固定液、固定液 固定液一般为高沸点有机物,均匀涂在担体固定液一般为高沸点有机物,均匀涂在担体 表面,呈液膜状态。表面,呈液膜状态。 1)对固定液的要求)对固定液的要求 选择性好:填充柱:选择性好:填充柱:r2,11.15,毛细管柱,毛细管柱r2,11.08 热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 化学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 黏度低、凝固点低黏度低、凝固点低 2 2)固定液分类方

13、法)固定液分类方法 大多按固定液的极性和化学类型进行分类。大多按固定液的极性和化学类型进行分类。 固定液的极性可用固定液的极性可用 相对极性相对极性 麦氏常数麦氏常数 相对极性:鲨烷(异三十烷)的相对极性相对极性:鲨烷(异三十烷)的相对极性 为零,为零,,氧二丙睛的相对极性为氧二丙睛的相对极性为 100100。选择一对物质如正丁烷。选择一对物质如正丁烷- -丁二烯或环丁二烯或环 己烷己烷- -苯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在氧二苯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在氧二 丙腈、角鲨烷以及欲测固定液的色谱柱上丙腈、角鲨烷以及欲测固定液的色谱柱上 的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后,得:的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后,得:

14、 非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非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0 0+1+1 弱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弱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2+2 中等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中等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3+3 强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强极性固定液:相对极性在+4+4+5+5 相对极性不能全面反映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相对极性不能全面反映组分与固定液分子 间的全部作用力。间的全部作用力。 麦氏常数以麦氏常数以KovatsKovats指数(指数()为基础,是)为基础,是 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 分子中碳

15、原子个数乘以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100100(如正己烷的保(如正己烷的保 留指数为留指数为600600)。)。 选用苯、正丁醇、选用苯、正丁醇、2-2-戊酮、戊酮、1-1-硝基丙烷和吡啶作为标准硝基丙烷和吡啶作为标准 物质,在柱温物质,在柱温120120下,分别测定它们在下,分别测定它们在226226种固定液和角种固定液和角 鲨烷上的鲨烷上的I I值,并把值,并把5 5项的总和称为总极性。项的总和称为总极性。 3 3)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 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的基本原则: “ “相似相溶相似相溶” 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此时,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此时,

16、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 如果非极性混合物中含有极性组分,当沸点相近如果非极性混合物中含有极性组分,当沸点相近 时,时,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组分先出峰。 分离极性物质,选择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物质,选择极性固定液。极性小的先流极性小的先流 出。出。 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 液。液。非极性组分先流出。非极性组分先流出。 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 氢键型固定液。氢键型固定液。最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 对于复

17、杂难分离物质,则可选用两种或两对于复杂难分离物质,则可选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样品极性未知时,采用几种常用的固定液样品极性未知时,采用几种常用的固定液 做实验。做实验。 还可以根据还可以根据官能团相似和差别官能团相似和差别进行选择。进行选择。 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的沸点分别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的沸点分别为- - 6.76.7、7.4 7.4 、3.5 3.5 试推测它们的混合试推测它们的混合 物在角鲨烷柱和三乙醇胺柱上各组分的流物在角鲨烷柱和三乙醇胺柱上各组分的流 出顺序。出顺序。 三、合成固定相三、合成固定相 合成固定相又称聚合物固定相,包括高分合成固定相又

18、称聚合物固定相,包括高分 子多孔微球和键合固定相。子多孔微球和键合固定相。 高分子多孔微球高分子多孔微球 非极性: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而成。非极性: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而成。 极性:聚合时引入不同极性的基团,可得极性:聚合时引入不同极性的基团,可得 到不同极性的聚合物。到不同极性的聚合物。 第三节第三节 检测器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 热导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火焰光度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都是微分型检测器,被测组分不在检测器中都是微分型检测器,被测组分不在检测器中 积累,色谱流出曲线呈峰型,峰面积或峰积累,色谱流出曲线呈

19、峰型,峰面积或峰 高与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呈正比。高与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呈正比。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分为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分为 浓度型检测器: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浓度型检测器: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 变化。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变化。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 的速度变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的速度变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 光度检测器等。光度检测器等。 通用性检测器:通用性检测器:热导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择性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电子捕获和火焰光度检测电子捕获和火焰光度检测 器。器。

20、 一、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一、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1、灵敏度、灵敏度 单位浓度(或质量)的组分通过检测器时单位浓度(或质量)的组分通过检测器时 所产生的信号大小,称为该检测器对该组所产生的信号大小,称为该检测器对该组 分的灵敏度,用分的灵敏度,用S S表示。表示。 S=S=R/R/Q Q 2 2、检出限、检出限 检出限又称为敏感度,指当检测器恰能产检出限又称为敏感度,指当检测器恰能产 生和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在单位体积和生和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在单位体积和 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器的组分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器的组分的物质量 (或浓度),用(或浓度),用D D表示。表示。 D=3RD=3

21、RN N/S/S 3 3、最小检测量、最小检测量 最小检测量是指检测器能产生最小检测量是指检测器能产生3 3倍于噪声的倍于噪声的 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最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最 小浓度),用小浓度),用Q Q0 0表示。表示。 对于浓度型检测器,最小检测量为对于浓度型检测器,最小检测量为 Q0=1.065W1/2F0D 对于质量型检测器,最小检测量为对于质量型检测器,最小检测量为 Q0=1.065W1/2D 4 4、线性范围、线性范围 指检测器信号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呈线性指检测器信号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呈线性 关系的范围,通常用线性范围内最大进样关系的范围,通常用线性范

22、围内最大进样 量(量(QmaxQmax)和()和(QminQmin)之比来表示。)之比来表示。 5 5、响应时间、响应时间 指进入检测器的某一组分的输出信号达到指进入检测器的某一组分的输出信号达到 其值的其值的63%63%时所需的时间。时所需的时间。 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指(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指( ) A.A. 标准曲线中信号与进样量成正比的数量范标准曲线中信号与进样量成正比的数量范 围围 B.B. 检测器成直线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检测器成直线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 C.C. 检测器成直线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差检测器成直线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差 D.D. 最大允许进样量和最小检测量之差最大允许

23、进样量和最小检测量之差 一个性能优良的检测器应具备(一个性能优良的检测器应具备( )。)。 A.A. 死体积小死体积小 B.B. 响应时间长响应时间长 C.C. 灵敏度低灵敏度低 D.D. 线性范围小线性范围小 二、热导检测器二、热导检测器 结构简单、性能温度结构简单、性能温度 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响应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响应 线性范围宽且不破块样品线性范围宽且不破块样品 灵敏度较低灵敏度较低 1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热导池由热导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有双热导池由热导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有双 臂和四臂热导池两种类型。臂和四臂热导池两种类型。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基于

24、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 导系数,通过测量参比池和测量池中发热导系数,通过测量参比池和测量池中发热 体热量损失的比率,即可测量气体的组成体热量损失的比率,即可测量气体的组成 和含量。和含量。 2 2、影响、影响TCDTCD灵敏度的因素灵敏度的因素 桥电池桥电池 池体温度池体温度 载气种类载气种类 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死体积小、响应快、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死体积小、响应快、 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只对有机物产生信号只对有机物产生信号 对样品具有破坏性对样品具有破坏性 1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FID FID以氢气和空气燃烧

25、的火焰作为能源,利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作为能源,利 用含碳有机物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离子,在用含碳有机物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离子,在 外加的电场作用下,使离子形成离子流,外加的电场作用下,使离子形成离子流, 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 谱柱分离出的组分。谱柱分离出的组分。 FID FID的主要部件是离子室,由石英喷嘴、极的主要部件是离子室,由石英喷嘴、极 化极、收集极、气体入口和外罩组成。化极、收集极、气体入口和外罩组成。 在离子室下部,载气携带组分流出色谱柱在离子室下部,载气携带组分流出色谱柱 后,在喷嘴前与氢气混合,空气由一侧引后,在喷嘴前与氢气混合

26、,空气由一侧引 入。喷嘴用于点燃氢气火焰,在火焰上方入。喷嘴用于点燃氢气火焰,在火焰上方 筒状收集器(作正极)和下方圆环形极化筒状收集器(作正极)和下方圆环形极化 极(作负极)间施加恒定的直流电压,形极(作负极)间施加恒定的直流电压,形 成一个静电场。被测组分随载气进入火焰,成一个静电场。被测组分随载气进入火焰, 发生离子化反应,燃烧生成的正离子、电发生离子化反应,燃烧生成的正离子、电 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极化极和收集极作定向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极化极和收集极作定向 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流经放大,由记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流经放大,由记 录仪记录为色谱图。录仪记录为色谱图。 2 2、影响、影响FID

27、FID灵敏度的因素灵敏度的因素 氢氮比氢氮比 空气流量空气流量 极化电压极化电压 电子捕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火焰光度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原子发射检测器原子发射检测器 热离子化检测器热离子化检测器 第四节第四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是在汽化室温度下能成为气态的分析对象是在汽化室温度下能成为气态的 物质,大多数物质要进行预处理物质,大多数物质要进行预处理 水、乙醇或能被强烈吸收的物质水、乙醇或能被强烈吸收的物质 极性很强、挥发性很低而热稳定性又差极性很强、挥发性很低而热稳定性又差 一、定性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 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1 1、用

28、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 保留值法:同一条件下,待测物质与已知保留值法:同一条件下,待测物质与已知 物质分别进样。物质分别进样。 相对保留值法:找一个基准物质,比较带相对保留值法:找一个基准物质,比较带 侧组分与基准物的调整保留值。侧组分与基准物的调整保留值。 加入已知纯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进样,加入已知纯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进样, 对比已知物添加前后的色谱峰对比已知物添加前后的色谱峰 根据根据t tR R定性定性 2 2、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进行定性分析、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进行定性分析 保留指数定性: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保留指数定性: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 对照对照 碳数

29、规律:推知同系物中其他组分的调整碳数规律:推知同系物中其他组分的调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根据同族同数碳链异构体中几个已知组分根据同族同数碳链异构体中几个已知组分 的保留时间,利用沸点规律可求得同族中的保留时间,利用沸点规律可求得同族中 具有相同碳数的其他异构体的调整保留时具有相同碳数的其他异构体的调整保留时 间。间。 3 3、联用技术、联用技术 气相与质谱气相与质谱 气相与红外光谱气相与红外光谱 气相与发射光谱气相与发射光谱 二、定量分析方法二、定量分析方法 分析依据:分析依据:一定操作条件下,待测组分的质一定操作条件下,待测组分的质 量量mi与检测器产生的信号(峰面积与检测器产生的信号(峰面

30、积Ai或峰或峰 高高hi)成正比。)成正比。 mi=fiAi 或或mi=fiAi fi、 、fi为峰面积或峰高定量校正因子。 为峰面积或峰高定量校正因子。 对于对称峰形:对于对称峰形:A=1.065A=1.065h hW W1/2 1/2 对于对称峰形很窄或交叠在半峰宽以上的对于对称峰形很窄或交叠在半峰宽以上的 峰:峰:A=1.065A=1.065h h( W W0.15 0.15 +W +W0.85 0.85) ) 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处理 1 1、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校正因子 1 1)绝对校正因子)绝对校正因子ffI I 原因:原因: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于不同物质

31、具有不同的 响应值,两个相等量的不同物质得不出相同的峰响应值,两个相等量的不同物质得不出相同的峰 面积,或者说相同的峰面积并不意味着相同物质面积,或者说相同的峰面积并不意味着相同物质 的量。的量。 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所相当的组分量,又称绝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所相当的组分量,又称绝 对校正因子对校正因子 ffi i=m=mi i/A/Ai i fi=mi/Ai 2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 fi i 样品中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与标准物的样品中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与标准物的 定量校正因子之比称为相对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校正因子之比称为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 fi i。 2 2、相对校正因

32、子的测量、相对校正因子的测量 方法:准确称量纯被测组分和标准物质,方法:准确称量纯被测组分和标准物质, 混合均匀后,在实验条件下进样分析,分混合均匀后,在实验条件下进样分析,分 别测量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然后通过公别测量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然后通过公 式计算相对校正因子。式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热导池检测器标准物:苯热导池检测器标准物:苯 火焰离子检测器:正庚烷火焰离子检测器:正庚烷 2、定量计算方法、定量计算方法 1 1)归一化法)归一化法 将所有出峰组分的含量之和按将所有出峰组分的含量之和按100%100%计算的计算的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 2 2)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标准曲

33、线法) 把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把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 系列,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别向色谱柱中系列,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别向色谱柱中 注入相同体积的标准样品,测得各峰的峰注入相同体积的标准样品,测得各峰的峰 面积或峰高,绘制面积或峰高,绘制A-cA-c或或h-ch-c的标准曲线。的标准曲线。 单点校正法单点校正法 0 5 10 20 cx 30 40 1.6 1.2 1.0 0.8 0.6 0.4 0.2 0 浓度浓度 c c (mmol/L)mmol/L) S 3 3)内标法)内标法 方法:方法:在一定量在一定量(m)(m)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 (ms)ms)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 峰面积及内标物质量计算待测组分质量峰面积及内标物质量计算待测组分质量(m(mi i) ) 的方法。的方法。 0 5 10 20 cx 30 40 1.6 1.2 1.0 0.8 0.6 0.4 0.2 0 浓度浓度 c c (mmol/L)mmol/L) Ai/As 内标物质应满足的条件内标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应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稳定易得的纯物质应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稳定易得的纯物质 内标峰应在各待测组分之间或与之相近内标峰应在各待测组分之间或与之相近 能与样品互溶但无化学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