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滑动轴承_第1页
第7章_滑动轴承_第2页
第7章_滑动轴承_第3页
第7章_滑动轴承_第4页
第7章_滑动轴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特点及轴瓦的材料和选用原则。 2、非液体摩擦和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方 法。 3、液体摩擦动压润滑单油楔径向滑动轴承的参数对轴承承载 能力的影响。 第七章第七章 滑动轴承设计滑动轴承设计 重点重点 1、轴瓦材料及其应用。 2、轴承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3、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4、液体摩擦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及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滑动轴承的类型及其结构型式一、滑动轴承的类型及其结构型式 1. 类型类型 按承载方向分按承载方向分 按摩擦状态分按摩擦状态分 向心滑动轴承向心滑动轴承 推力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液体

2、摩擦滑动轴承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动压轴承动压轴承 静压轴承静压轴承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 向心轴承向心轴承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 和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高、抗振性好,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和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高、抗振性好,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 寿命长等优点,它广泛用于内燃机、轧钢机、大型电机及仪表、雷达、天文望远寿命长等优点,它广泛用于内燃机、轧钢机、大型电机及仪表、雷达、天文望远 镜等方面。镜等方面。 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 完全液体摩擦完全液体摩擦 边界摩擦边界摩擦 干摩擦干摩擦 润滑油膜将摩擦表面完全隔开,只存润滑油膜将摩擦表面完

3、全隔开,只存 在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在液体分子间的摩擦 润滑油膜部分地将摩擦表面隔开,部润滑油膜部分地将摩擦表面隔开,部 分摩擦表面仍可直接接触分摩擦表面仍可直接接触 摩擦表面间没有任何物质的摩擦摩擦表面间没有任何物质的摩擦 008. 0001. 0f 边界摩擦常与半液体摩擦、半干摩擦并边界摩擦常与半液体摩擦、半干摩擦并 存,通称非液体摩擦存,通称非液体摩擦 1 . 001. 0f 2. 结构型式结构型式 向心轴承向心轴承 剖分式剖分式 整体式整体式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安装困难安装困难 间隙不可调间隙不可调 结构较繁结构较繁 间隙可调间隙可调广泛采用广泛采用 水平剖分 斜剖分 间隙可调式间隙可调式 自

4、动调心式自动调心式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 实心式实心式 空心式空心式 单环式单环式多环式多环式 中间比压大中间比压大 对于尺寸较大的平面推力轴承,为了改善 轴承的性能,便于形成液体摩擦状态。可 设计成多油楔形状结构 多油楔推力轴承多油楔推力轴承 二、轴瓦的材料和结构二、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1. 轴瓦的材料轴瓦的材料 (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耐磨性耐磨性磨损少磨损少 减摩性减摩性摩擦系数小摩擦系数小 其他要求:其他要求: 抗胶合性抗胶合性跑合性跑合性耐腐蚀性耐腐蚀性强度强度 (2) 常用材料常用材料 铸铁铸铁轻载、低速的轴瓦材料轻载、低速的轴瓦材料 轴承合金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巴氏合金) 锡基锡基

5、铅基铅基 锑、铜硷金属硬粒锑、铜硷金属硬粒 锡基体或铅基体锡基体或铅基体 综合性能好综合性能好 机械强度较低机械强度较低 价昂价昂 轴承合金浇铸在钢或轴承合金浇铸在钢或 铸铁的轴瓦基体上铸铁的轴瓦基体上 铜合金铜合金 锡青铜锡青铜 中速、中载或重载中速、中载或重载 铝青铜铝青铜 低速重载低速重载 铅青铜铅青铜 高速重载高速重载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铁或铜粉末混入石墨压制烧结而成铁或铜粉末混入石墨压制烧结而成 多孔性存油多孔性存油 用于载荷平稳、低速和加油不便场合用于载荷平稳、低速和加油不便场合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尼龙等塑料、橡胶、尼龙等 摩擦系数小、耐磨、耐腐蚀、承载低、热变形大摩擦

6、系数小、耐磨、耐腐蚀、承载低、热变形大 2. 轴瓦的结构轴瓦的结构 (1) 轴瓦的结构要素轴瓦的结构要素 油孔油孔 油沟油沟 壁厚壁厚定位唇定位唇 油室油室 定位唇:防止轴瓦在轴承中移动定位唇:防止轴瓦在轴承中移动 壁厚壁厚 油孔和油沟:将油引入轴承油孔和油沟:将油引入轴承 油室:存油油室:存油 (2) 结构型式结构型式 整体式整体式 剖分式剖分式 为了使滑动轴承获得良好的润滑,轴瓦或轴颈上需开设油孔及 油沟,油孔用于供应润滑油,油沟用于输送和分布润滑油。其位置 和形状对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寿命影响很大。通常,油孔应设置在油 膜压力最小的地方;油沟应开在轴承不受力或油膜压力较小的区域, 要求既便于

7、供油又不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图8-11为油孔和油沟对 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图8-12为几种常见的油沟,油孔和油沟均位 于轴承的非承载区,油沟的长度均较轴承宽度短。 a b 三三 润滑剂和润滑装置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1 润滑剂润滑剂 润滑剂的功用润滑剂的功用 :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冷却、吸振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冷却、吸振 和防锈等。和防锈等。 润滑剂分类:润滑剂分类: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润滑油、半固体润滑剂润滑油、半固体润滑剂 润滑脂和固体润滑剂等。润滑脂和固体润滑剂等。 润滑油润滑油 粘度粘度表征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它是液体流动时内表征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它是液体流动时内 摩擦阻力的

8、量度。润滑油的粘度越大,内摩擦阻力越大,流摩擦阻力的量度。润滑油的粘度越大,内摩擦阻力越大,流 动性越差,因此,在压力作用下,油不易被挤出,易形成油动性越差,因此,在压力作用下,油不易被挤出,易形成油 膜,承载能力强,但摩擦系数大,效率较低。膜,承载能力强,但摩擦系数大,效率较低。 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粘度,以流体内摩擦阻力表示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粘度,以流体内摩擦阻力表示 平行板间油的层流流动平行板间油的层流流动 贴近静止扳的油层速度贴近静止扳的油层速度0u 各油层以不同速度各油层以不同速度移动移动 u dy du 贴近移动扳的油层速度贴近移动扳的油层速度 vu dy du 油层间剪应力

9、油层间剪应力与油层速度梯度与油层速度梯度成正比成正比 ( 粘性流体粘性定律粘性流体粘性定律) 比例常数,即动力粘度比例常数,即动力粘度 设长宽高各为设长宽高各为 1m 的流体,若上下的流体,若上下 两面发生两面发生 1m/s 的相对滑动,所需的相对滑动,所需 施加的力为施加的力为 1N 时,时, 则该流体的则该流体的 粘度为粘度为 1 个国际单位制的动力粘度个国际单位制的动力粘度 记为记为 Pa.s 2 /11msNsPa ( 用于流体动力学计算用于流体动力学计算 )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 smStcSt/10101 262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的比值的比值 (润滑

10、油的粘度润滑油的粘度)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 sm / 2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 scm / 2 物理单位物理单位称为称为 St (斯斯) smm / 2 常用单位常用单位cSt(厘斯厘斯) 运动粘度运动粘度 cSt100St1/scm1 2 = 粘粘- -温曲线:温曲线:润滑油的粘度随着润滑油的粘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润滑油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润滑油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 大,但压力不太高时(小于大,但压力不太高时(小于10 MPa),), 变化极小,可忽略不计。变化极小,可忽略不计。 温度温度 压力压力粘度粘度 粘度粘度 粘度温度曲线粘度温度曲线 c cS St

11、t C C 0 0 牌号:牌号:我国的石油产品是用运动粘度(我国的石油产品是用运动粘度(cStcSt)标定的,)标定的,GB443 89规定采用润滑油在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C40C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牌号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选用润滑油的原则选用润滑油的原则 外载大外载大 难形成油膜难形成油膜 选粘度高的油选粘度高的油 速度高速度高 摩擦大摩擦大 选粘度低的油选粘度低的油 温度高温度高 油变稀油变稀 选粘度高的油选粘度高的油 比压大比压大 油易挤出油易挤出 选粘度高的油选粘度高的油 润滑脂润滑脂 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密封简单,不需经常添加,不易流失,所以在垂密封简单

12、,不需经常添加,不易流失,所以在垂 直的摩擦表面上也可以应用。润滑脂对载荷和速度的变化有较大直的摩擦表面上也可以应用。润滑脂对载荷和速度的变化有较大 的适应范围,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但摩擦功耗较大,机械效率较的适应范围,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但摩擦功耗较大,机械效率较 低,故不宜用于高速。因此润滑脂主要用于低速或带有冲击的机低,故不宜用于高速。因此润滑脂主要用于低速或带有冲击的机 器。器。 由润滑油和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铝、锂等金属皂)混合由润滑油和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铝、锂等金属皂)混合 稠化而成。稠化而成。 分类:分类: 1 1)钙基润滑脂)钙基润滑脂 具有耐水性,常用于具有耐水性,常用于6

13、0C以下的各种机器中以下的各种机器中 的轴承润滑,是目前使用最多一种润滑脂。的轴承润滑,是目前使用最多一种润滑脂。 2 2)钠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 可用于可用于115115145145C C以下,但不耐水。以下,但不耐水。 3 3)锂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 性能优良,耐水,适用在性能优良,耐水,适用在- -2020150150C C范围内范围内 工作,并可代替钙基、钠基润滑脂。工作,并可代替钙基、钠基润滑脂。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 分类:分类: 1 1)石墨)石墨 性能稳定,在性能稳定,在350C C以上才开始氧化,并可在水中工以上才开始氧化,并可在水中工 作。作。 2 2)聚四氟乙稀)聚四氟乙

14、稀 摩擦系数低,只有石墨的一半。摩擦系数低,只有石墨的一半。 3 3)二硫化钼)二硫化钼 与金属表面吸附性强,摩擦系数低,使用温度与金属表面吸附性强,摩擦系数低,使用温度 范围也广范围也广(-60300C),),但遇水则性能下降。但遇水则性能下降。 应用:应用:一般在超出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范围才使用。常将固体一般在超出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范围才使用。常将固体 润滑剂调合在润滑油中使用,也可以涂覆、烧结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剂调合在润滑油中使用,也可以涂覆、烧结在摩擦表面形成 覆盖膜,或者用固结成型的固体润滑剂嵌装在轴承中使用,或者覆盖膜,或者用固结成型的固体润滑剂嵌装在轴承中使用,或者 混入金属或塑

15、料粉末中烧结成型。混入金属或塑料粉末中烧结成型。 2 润滑装置润滑装置 间歇润滑间歇润滑 可用于小型、低速或间歇运动的轴承。对于重要的轴承,必须可用于小型、低速或间歇运动的轴承。对于重要的轴承,必须 采用连续供油的方法。采用连续供油的方法。 1 1)压配式注油杯)压配式注油杯 2 2)旋套式注油杯)旋套式注油杯 3 3)旋盖式油脂杯)旋盖式油脂杯 连续润滑连续润滑 1 1)滴油润滑)滴油润滑 针阀油杯;针阀油杯;油芯油杯油芯油杯 2 2)油环润滑)油环润滑 rpm 000 25001rpm10060 n 3 3)飞溅润滑)飞溅润滑 4 4)压力循环润滑)压力循环润滑 四、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

16、计四、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 1. 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设计准则设计准则失效形式失效形式 磨损磨损防止过度磨损防止过度磨损 发热引起胶合发热引起胶合防止胶合防止胶合 ppvv pvpv pv f dl fFv 单位面积摩擦功率单位面积摩擦功率 p 比压比压小、油难挤出、润滑好小、油难挤出、润滑好 v 速度速度大、磨损大大、磨损大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工作时,因其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只能形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工作时,因其摩擦表面不能被润滑油完全隔开,只能形 成边界油膜,存在局部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因此,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和因边成边界油膜,存在局部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因此

17、,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和因边 界油膜的破裂导致的工作表面胶合或烧瓦是其主要失效形式。设计时,约束条件界油膜的破裂导致的工作表面胶合或烧瓦是其主要失效形式。设计时,约束条件 是: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是: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 压强压强 dl F p r 向心轴承向心轴承 kddz F p a )( 4 2 2 2 1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 速度速度 100060 dn v 向心轴承向心轴承 100060 ) 2 ( 21 n dd vm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 油沟引起接触油沟引起接触 面积减小系数面积减小系数 2. 设计步骤设计步骤 (1) 选择轴承结构型式及材料选择轴承结构型式及材料 (2) 初定轴承

18、基本型式和参数初定轴承基本型式和参数 选择宽径比选择宽径比5 . 15 . 0 d l d l承载承载 散热性散热性油温油温 (3) 校核计算校核计算 (4) 选择轴承的配合选择轴承的配合 (5) 选择润滑剂和润滑装置选择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液体摩擦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五、液体摩擦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 1. 压力油膜形成的原理压力油膜形成的原理 轴颈和轴瓦同心时轴颈和轴瓦同心时两平行板的摩擦状况两平行板的摩擦状况 轴颈和轴瓦偏心时轴颈和轴瓦偏心时两倾斜板的摩擦状况两倾斜板的摩擦状况 (1) 两平行板两平行板 (2) 两倾斜板两倾斜板 层与层间靠内摩擦阻力层与层间靠内摩擦阻力(粘性粘性)带

19、动前进带动前进 油层间压力无变化,平行板间润滑油不产生压力油层间压力无变化,平行板间润滑油不产生压力 vy 沿沿方向按线性变化方向按线性变化 vhQQ OUTIN 2 1 vabQ IN 2 1 vcdQ OUT 2 1 OUTIN QQ 润滑油不可压缩润滑油不可压缩 “拥挤拥挤”形成压力形成压力 油的粘性和压力的油的粘性和压力的 作用,改变了油层作用,改变了油层 速度变化规律速度变化规律 2.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pdydzdydzdpp)( dxdz dxdzd )( dy d dx dp dy du 2 2 dy ud dx dp 21 2 2 1 CyCy d

20、x dp u ouhy vuoy )()( 2 1 yh h v yhy dx dp u 对对 y 积分:积分: 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假设假设油按层状流动油按层状流动 忽略压力、温度的影响忽略压力、温度的影响 油不可压缩油不可压缩 油层在油层在Z Z方向无流动方向无流动 h X h v h dx dp udyq 0 3 212 1 0max 2 1 vhqX maxXX qq 任意截面上单位宽度任意截面上单位宽度( z方向方向)的流量的流量 0 dx dp 设油膜压力最大处设油膜压力最大处( 此截面此截面 )的间隙为的间隙为 0 h 则则 流体是连续的流体是连续的 3 0 6 h hh v

21、dx dp 一维雷诺方程一维雷诺方程 )()( 2 1 yh h v yhy dx dp u 讨论之一:讨论之一: 2 2 dy ud dx dp 由由 油膜压力沿油膜压力沿 x 方向变化规律方向变化规律 对平行板对平行板 对倾斜板对倾斜板 kyu 0 2 2 dy ud 0 2 2 dy ud 0 2 2 dy ud 0 dx dp 0 dx dp 0 dx dp 平行板间油膜压力沿平行板间油膜压力沿 x 方向无变化,方向无变化, 等于入口处压力等于入口处压力 (压力为压力为 0) 入口处速度图形为凹形入口处速度图形为凹形 出口处速度图形为凸形出口处速度图形为凸形 在在0 dx dp 处处

22、0 h 油膜厚度为油膜厚度为 u 沿沿 y 方向线性分布方向线性分布 max p 油膜压力达油膜压力达 )()( 2 1 yh h v yhy dx dp u 讨论之二:讨论之二: 液体摩擦形成的条件液体摩擦形成的条件 由由 3 0 6 h hh v dx dp (1) 两工作表面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两工作表面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 (2) 两工作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两工作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 且且 v 方向是从大口道小口方向是从大口道小口 (3) 间隙中必须连续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间隙中必须连续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 0 hh若若0 dx dp 则则 无粘度无粘度各油层无

23、速度各油层无速度 两板间油无流动两板间油无流动 不能形成油膜压力不能形成油膜压力 讨论之三:讨论之三: 向心滑动轴承动压油膜形成过程向心滑动轴承动压油膜形成过程 (1) 停车停车(2) 启动启动 0n0n 金属直接金属直接 接触接触 摩擦力使摩擦力使 轴颈右移轴颈右移 油膜压力将轴油膜压力将轴 颈托起颈托起 其合力将轴颈其合力将轴颈 左推左推 n(3) 随着随着 油膜压力将轴油膜压力将轴 颈完全托起颈完全托起 其合力与外载其合力与外载 平衡平衡 (4)n为工作转速为工作转速 n 油膜压力油膜压力 偏心距偏心距 e 3. 承载能力计算承载能力计算 (1) 转换为极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 eOO 2

24、1rR r rR e )cos1 (cos )180cos(cos 0 22 e erR NONCMOh )1 ( min h drdx )cos1 ( 00 h 取取连线为极坐标轴连线为极坐标轴 21O O 偏心距偏心距 间隙间隙 相对间隙相对间隙偏心率偏心率 任意任意 处处( M 点点 )的油膜厚度的油膜厚度 )(最小油膜厚度最小油膜厚度 )( 0 最大油膜压力处的厚度最大油膜压力处的厚度 (2) 承载能力的推导过程承载能力的推导过程 代入雷诺方程代入雷诺方程 3 0 6 h hh v dx dp 承载区任意点承载区任意点 M 的油膜压力的油膜压力 1 dp 沿沿 y 方向的分压力方向的分

25、压力)(180cos 0 ay pp 沿沿 z 方向单位宽度上油膜压力的合力方向单位宽度上油膜压力的合力 2 1 dpp yy 考虑端泄考虑端泄 2 ) 2 1 ( l z kpp byy 油膜总压力与外载油膜总压力与外载 F 平衡平衡 2 2 l l y dzpF P C lv F 2 2 研究点研究点 M 承载量系数承载量系数 采用国际单位:采用国际单位: NF sPa smv ml . / 2 当轴承结构当轴承结构确定确定),(vld P Cd l 由由 则可计算承受多大的则可计算承受多大的 径向载荷径向载荷 F F l v CP 2 2 计算计算 P C d l 由由 P P C C

26、f f C C 承载量系数承载量系数 P C lv F 2 2 公式公式的用途的用途 则可计算承受外载则可计算承受外载 F 时要多大的时要多大的 )1 ( min rh 动压润滑条件:动压润滑条件: min hh )(32 ( 21ZZ RRh 轴瓦表面粗糙度轴瓦表面粗糙度 轴颈表面粗糙度轴颈表面粗糙度 4. 主要参数的选择主要参数的选择 承载承载回转精度回转精度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温度温度 轴承宽度轴承宽度 油膜压力油膜压力承载承载 散热散热温升温升 承载承载 端泄端泄温升温升 选轴承配合选轴承配合 r rR (1) 相对间隙相对间隙P C vl F 2 2 的选择:的选择: 载荷大、载荷大、

27、应取小一些,提高承载能力应取小一些,提高承载能力 速度大、速度大、应取大一些,减少发热应取大一些,减少发热 4 3 10)0 . 16 . 0(v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 计算计算 d l (2) 宽径比宽径比 d l d l 轴颈中心与轴承中心接近重合轴颈中心与轴承中心接近重合 反之,接近于反之,接近于 1 受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误差、轴变形、安装误差受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误差、轴变形、安装误差 等的限制等的限制 轴承表面粗糙度轴承表面粗糙度 轴颈表面粗糙度轴颈表面粗糙度 转速转速 载荷载荷 油膜压力油膜压力承载承载 rR e (3) 偏心率偏心率 值越趋向于 值越趋向于 0 95. 05 . 0

28、 一般:一般: )1 ()1 ( min rh (4) 最小油膜厚度最小油膜厚度 min h(即(即 ) 不可能无限小不可能无限小 min h 一般:一般: 动压润滑条件动压润滑条件 )(32( 21minZZ RRh hh min 5. 热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 (1) 温升公式温升公式 tAtQcvFf S 摩擦发热量摩擦发热量 流动油带走的热量流动油带走的热量 轴承散热量轴承散热量 v Cc ld F C t S Q f 温升温升 CkgJc 0 ./21001680比热比热 3 /900850mkg 密度密度 CsmJ S 02 . ./140,80,50散热系数散热系数 P P C C

29、f f C C 摩擦特性系数摩擦特性系数 Q Q C C 流量系数流量系数 (2) 热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 初定初定 计算计算 左右左右Ctm 0 50 初定值与计算值相差初定值与计算值相差 大于大于 5C 时,时, 必须改必须改 变参数重新计算变参数重新计算 不得超过不得超过 30C 2 1 t ttm 定得过高、粘度下降定得过高、粘度下降 Ctm 0 75 Ct 0 1 4535 定得过低、外部冷却难定得过低、外部冷却难 v Cc ld F C t S Q f 左右左右Ct 0 1 40 8 已知润滑油牌号已知润滑油牌号 L-AN32 7 选轴瓦材料选轴瓦材料 ZSnSb11Ch6 p=25

30、、v=80、pv=100 6 pv值值(Mpa.m/s) 63.74 51.03 5 速度速度(m/s) 31.4 4 压强压强(MPa) 2.03 1.625 3 轴承宽度轴承宽度(m) 0.16 0.2 2 选取宽径比选取宽径比 0.8 1.0 1 选结构型式选结构型式 正剖分轴承、剖分面两侧供油、包角为正剖分轴承、剖分面两侧供油、包角为 180 9 初定平均温度初定平均温度(C) 50 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 已知:已知:d=200mm、F=65000N、n=3000r/min、要求轴承剖分、要求轴承剖分、L-AN32润滑油润滑油 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方案方案 1方案方案 2方案方案 3序号序号 10 查运动粘度查运动粘度(mm2/s) 20 11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Pa.s) 0.018 12 选择相对间隙选择相对间隙 0.00145 0.0019 0.0023 13 选择轴颈表面粗糙度选择轴颈表面粗糙度(m) 1.6 14 选择轴瓦表面粗糙度选择轴瓦表面粗糙度(m) 3.2 15 承载量系数承载量系数 0.756 1.297 1.52 16 查偏心率查偏心率 0.5 0.66 0.625 17 最小油膜厚度最小油膜厚度(mm) 0.0725 0.0646 0.08625 18 计算计算(23)(Rz1+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