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_第1页
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_第2页
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_第3页
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_第4页
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 指导老师姓名: 专 业 名 称:电气自动化技术班 级 学 号: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年 月 日11摘要:本文介绍的是一种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的双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它采用场效应晶体管(FET)脉宽调制(PWM),这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它可以方便的控制其通断。因此它组成的调速系统除结构简单外,更具有开关频率高、主电路脉动成分小、低速运行性能好。本设计的意义在于运用PWM原理能有效地提高装置的功率因素,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谐波。从而达到节约能量,经济高效的效果。关键词:脉冲宽度调制,直流调速系统,结构简单Abstract: The te

2、xt is about a inverted double-circle direct-current system that is controlled by 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 It adopts FET-PWM. It is a new kind of controlling system. It is convenient to control its working or not. Besides its simple structure, it also has the high switch frequency, low pulse floa

3、t in the power circuit and excellent low speed function. The significance designing that originally depends on the principle wielding PWM can improve the device power factor effectively, controls and removes a harmonic effectively. Reach the economy energy, economy high-effect effect thereby.KEYWORD

4、:pulse width modulation,direct-current system ,simple structure目录绪论1第一章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控制概述21.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21.2PWM控制技术的应用21.2.1PWM在直流调速中的应用21.2.2 PWM相关概念31.2.3PWM控制电机转速的原理31.3设计目标4第二章元器件应用介绍52.1 二极管52.1.1 整流二极管62.1.2 稳压二极管62.1.3 续流二极管62.2 整流桥堆72.3 三端稳压器72.2.1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72.3 运算放大器82.3.1 LM324运算放大器82.4 电压比较器92

5、.4.1 LM393比较器102.5 三极管112.5.1 NPN型、PNP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112.5.2 NPN型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112.5.3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122.6 场效应管132.6.1 场效应管的作用与特点132.6.2 场效应管的分类132.6.4 关于MOSFETIRF740142.7 光电耦合器14第三章电路设计163.1 直流电源163.1.1 12V直流稳压电源163.1.2 为直流电机供电的+36V直流电压183.1.3 为H型桥式驱动电路上桥和下桥供电的+12V和-5V直流电压183.2 三角波电路203.2.1三角波电路工作原理203.2.2 参数计

6、算213.2.2 元器件参数选择213.3 方波输出223.4 H桥驱动电路233.4.1 H桥驱动电路原理233.5 单双极性可逆变换器比较243.4.2 PWM控制H桥功率驱动电路253.4.3 PWM控制H桥功率驱动电路工作原理263.4.4 H桥驱动电路器件27第四章总结28致谢29参考文献30附表A31附表B32附表C33附表D34毕业设计论文 直流电机的PWM调速控制器绪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电子科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并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进步,自动化控制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自动调速系统。直流电机由于具有速度控制容易,启、制动性能良好,且在脉宽

7、范围内平滑调速等特点而在冶金、机械制造、轻工等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电动机转速的控制方法可分为两类,即励磁控制法与电枢电压控制法。励磁控制法控制磁通,其控制功率虽然小,但低速时受到磁饱和的限制,高速时受到换向火花和换向器结构强度的限制;而且由于励磁线圈电感较大,动态响应较差。所以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改变电枢端电压调速的电枢电压控制法。调节电阻R即可改变端电压,达到调速目的。但这种传统的调压调速方法效率低。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关速度更快、控制更容易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GTR、MOSFET、IGBT、PIC)逐渐成为主流,由他们组成的各种功率变换装置也随之发展,从而使直流电动机调速

8、装置的种类不断拓展,性能不断提高。其中PWM(脉宽调制)是常用的一种调速方法。PWM(脉宽调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主电路简单,需要的功率器件少:开关频率高,快速响应性好,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极损耗及发热都较小;波形系数好,对电网功率因数高;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可达1:10000左右。若与快速响应的电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扰能力强;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当时,开关损耗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较高。本设计采用PWM技术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与一般直流调速相比,既减少了对电源的污染,而且使控制过程更简单方便,又因为线路的简单化、功率器件需

9、用的减少,使系统的维护、维修变得更加简单,同时动、静态性能却提高了。第一章 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控制概述1.1 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当改变励磁电流时,可以改变磁通量的大小,从而达到变磁通调速的目的。但由于励磁线圈发热和电动机磁饱和的限制,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磁通量只能在低于其额定值的范围内调节,故只能弱磁调速。而对于调节电枢外加电阻R时,会使机械特性变软,导致电机带负载能力减弱。当改变电枢电压理想空载转速随电枢电压升降而发生相应的升降变化。不同电枢电压的机械特性曲线相互平行,说明硬度不随电枢电压的变化而改变,电机带负载能力恒定。当我们平滑调节他励直流电机电枢两端电压时,可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1

10、.2 PWM控制技术的应用PWM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即脉冲宽度调制,是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调速可分为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尽管直流电机比交流电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保养贵,但是其调速性能好,所以在调速传动领域中一直占主导地位。1.2.1 PWM在直流调速中的应用PWM广泛应用于直流调速系统,例如,以往普遍应用的晶闸管相控整流直流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现在也发展了全波步控整流PWM斩波直流电压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动机也是有直流斩波器供电的。PWM控制技术是利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序列,

11、并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或周期以达到变压目的,或者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序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目的的一种控制技术。直流电动机转速n的表达式为: n= Ua-IaRaCe(r/min) (11)式中,Ua为电枢端电压(V),Ia为电枢电流(),Ra为电枢电路总电阻(),为每级磁通量(Wb),Ce为与电机结构有关的常数。 由式11可知,直流电动机转速n的控制方法可分为两类,即励磁控制法与电枢电压控制法。励磁控制法控制励磁通,其控制功率虽然小,但低速时受到磁极饱和的限制,高速时受到换向火花和换向器结构强度的限制。而且由于励磁线圈电感较大,动态响应较差。所以常用的是电枢电压控制法。Ua=Ud-IaR,

12、虽然调节电阻R即可改变端电压达到调速目的,但这种方法效率很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可由PWM斩波器进行斩波调压。本文主要介绍PWM实现的直流调速系统。1.2.2 PWM相关概念占空比:就是输出的PWM中,高电平保持的时间与该PWM的时钟周期的时间 之比。如图11所示,占空比D关系式:D=t/T 图11 占空比图例图12所示为PWM矩形波,PWM调速就是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D=t/T)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ut3T2TTtO图12 PWM波1.2.3 PWM控制电机转速的原理PWM是通过控制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开关频率,从而改变负载两端的电压,进而达到

13、控制要求的一种电压调整方法。PWM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电机调速、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在PWM驱动控制的调整系统中,按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接通和断开电源,并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在脉冲作用下,当电机通电时,速度增加;电机断电时,速度逐渐减少。只要按一定规律,改变通、断电的时间,即可让电机转速得到控制。设电机始终接通电源时,电机转速最大为V ,当我们改变占空比D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电机平均速度 ,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严格地讲,平均速度与占空比D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在一般的应用中,可以将

14、其近似地看成线性关系。1.3 设计目标本设计需要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双向转动,同时能够实现电机的调速。要使电机能够正、反转双向转动可以通过使用4个场效应管组成的H桥电路实现,而电机的调速则可通过使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开关元件实现PWM(脉冲宽度调制)调速。第二章 元器件应用介绍2.1 二极管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diode)。它只往一个方向传送电流,我们称之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它具有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使电流流动或不流动的性质。电路中,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P区的载流子是空穴,N区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在靠近交界处,P区出现带负电的粒子区,N区出现带正电的粒子区,于

15、是产生了内部电场。当电源正极接P端且负极接N端时,称PN结外加正向电压。此时外电场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使空间电荷区变窄,多数载流子就能越过空间电荷区形成电流。此时PN结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加在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很小时,二极管仍不能导通,通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十分微弱。只有当正向电压达到门槛电压(鍺管约为0.3V,硅管约为0.6V)以后二极管才能真正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两端电压基本不变(鍺管约为0.3V,硅管约为0.6V),称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若PN结外加反向电压,此时外电场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同,则使内电场增强。使空间电荷区变宽,有利于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的进行,形成漂移电流即反

16、向电流。但少数载流子很少,故反向电流很小。通常可认为PN结处于反向偏置时不导电。此时PN结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时,任然会有微弱的电流通过二极管,成为漏电流。当二极管两端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大,二极管将失去单向导电性,这种状态称为二极管的击穿。二极管的应用主要有:整流二极管、开关元件、限幅元件、继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变容二极管、显示元件和稳压二极管。图21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2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2.1.1 整流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把方向交替变化的交流电变换成方向单一的脉动直流电。通常它包含一个PN结,有阳极和阴极两个端子。其结

17、构如图22所示。 图22 整流二极管结构2.1.2 稳压二极管稳压管的结构同整流二极管一样。当加在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将可能有大量载流子隧穿伪结的位垒,形成大的反向电流,此时电压基本不变,称为隧道击穿。当反向电压比较高时,在位垒区内将可能产生大量载流子,受强电场作用形成大的反向电流,而此时电压亦基本不变。因此,反向电压临近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迅速增加,而反向电压几乎不变。此时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图23为稳压二极管的电路符号。 图23 稳压二极管电路符号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

18、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2.1.3 续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在电路中一般用来保护元件不被感应电压击穿或烧坏,以并联的方式接到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元件两端,并与其形成回路,使其产生的高电动势在回路以续电流方式消耗,从而起到保护电路中的元件不被损坏。续流二极管都是并联在线圈的两端,线圈在通过电流时,会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当电流消失时,其感应电动势会对电路中的元件产生反向电压。当反向电压高于元件的反向击穿电压时,会使元件如三极管、晶闸管等造成损坏。续流二极管并联在线两端,当流过线圈中的电流消失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二极管和线圈构成的回路做功而消耗掉。从而保护了电路

19、中的其它原件的安全。 续流二极管在电路中反向并联在继电器或电感线圈的两端,当电感线圈断电时其两端的电动势并不立即消失,此时残余电动势通过二极管释放。2.2 整流桥堆整流桥是将整流管封在一个壳内的器件。分为全桥和半桥。全桥是由四只整流二极管按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形式连接并封装为一体构成的。半桥是将两个二极管按桥式整流半波整流电路的形式封装在一起的。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整流二极管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包括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以及桥式整流等。本设计中使用的KBP307整流桥,就是将桥式整流的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只引出四个引脚。四个引脚中,两个直流输出端标有或,两个交流输入端有标记。一般整流桥命名中有3个

20、数字,第一个数字代表额定电流A;后两个数字代表额电压(数字*100),V 。如:KBL410 即4A,1000V RS507 即5A,700V 本设计中选用的整流桥型号为KBP307,其额定电流为3A,额定电压为700V。2.3 三端稳压器三端稳压器的内部集成了一个串联型稳压电路,引入了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性能,如提高温度稳定性、稳压系数、过流及过压保护等。三端稳压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输出电压为固定的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另一种输出电压是可调的可调输出三端稳压器,其基本原理相同,均采用串联型稳压电路。在线性集成稳压器中,由于三端稳压器只有三个引出端子,具有外接元件少,使

21、用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2.2.1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本设计中使用的是固定三端稳压器,其通用产品有78系列(正电源)和79系列(负电源),输出电压由具体型号中的后面两个数字代表,有5V,6V,8V,9V,12V,15V,18V,24V等档次。输出电流以78(或79)后面加字母来区分L表示0.1;AM表示0.5A,无字母表示1.5A,如78L05表求5V 0.1A。根据设计要求,电源电路要求输出稳定的12V直流电,以驱动后面的三角波电路,以及PWM电路,三端稳压器选择7812和7912作为正负电流电路稳压器。7812为正三端稳压,1脚输入,2脚接地,3脚输出,输入电压接

22、+12V。7912为负三端稳压,2脚输入,1脚接地,3脚输出,输入电压接-12V。两者在电路中的接法如下图24、图25所示。 图24 7806电路连接图 图2-5 7906电路连接图2.3 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一般可将运放简单地视为:具有一个信号输出端口(Out)和同相、反相两个高阻抗输入端的高增益直接耦合电压放大单元,因此可采用运放制作同相、反相及差分放大器。运放的供电方式分双电源供电与单电源供电两种。对于双电源供电运放,其输出可在零电压两侧变化。采用单电源供电的运放,输出在电源与地之间的某一范围变

23、化。本设计中使用的运放LM324的供电方式即为双电源供电。2.3.1 LM324运算放大器LM324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由于LM324四运放电路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路中。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图26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信号输出端。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

24、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同相输入端输出反相输入端 图26 运算放大器LM324内部由四个独立的运算放大器组成,共同用同一个驱动电源12V电源LM324的内部结构见图27,引脚排列图见图28。 图27 LM324内部结构图 图28 LM324引脚排列图2.4 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是将一个模拟量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如图29所示。(1)当UiUR时,运放输出高电平,稳压管Dz反向稳压工作。输出端电位被其箝位在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即UoUz。(2)当UiUR时,运放输出低电平,Dz正向导通,输出电压等于稳压管的

25、正向压降UD,即UoUD。 图29 电压比较器电路图因此,以UR为界,当输入电压Ui变化时,输出端分别反映出高电位和低电位。2.4.1 LM393比较器LM393 是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其内部结构如图210所示。 图210 LM393内部结构图LM393主要功能是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用输出电压的高或低电平,表示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关系): 当“”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 当“”输入端电压低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LM393管脚排列如图211所示,各引脚功能如表21所示。 表 21 LM393管脚功能表管脚序号符号功能1OUT 1输出A2IN 1-反相

26、输入A3IN 1+同相输入A4GND接地端5IN 2+同相输入B6IN 2-反相输入B7OUT 2输出B8VCC电源电压 图211 LM393管脚排列图 LM393具有以下特点:内部含有两个比较器,工作温度范围:070;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双电源均可工作,单电源:236V,双电源:118V;消耗电流小,Icc=0.8mA;输入失调电压小,VIO=2mV;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Vic=0Vcc-1.5V;输出与TTL,DTL,MOS,CMOS 等兼容;输出可以用开路集电极连接“或”门。2.5 三极管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是构成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原件,其作用是

27、把微弱信号放大成辐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三极管的分类有很多,按结构可分为NPN和PNP型两类。目前生产的硅管多为NPN型,鍺管多为PNP型,其中硅管的使用率远大于鍺管。三极管除了有对电流放大作用外,还有开关作用(即通、断作用),当基极加上正偏压时,NPN型三极管即导通处于饱和状态反之,三极管就不导通。本设计中使用的三极管为S9014,其为NPN型硅管,在本设计中具有开关作用。2.5.1 NPN型、PNP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NPN型三极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在N型半导体的基片上通过杂质补偿,在中间长生一个很薄的P型层,并与两端的N型半导体紧密结合而构成的管子。整个三极管是有两个PN结构

28、成的三层半导体,中间一层称为基区,两边分别称为发射区和集电区。从这三个区引出的电极分别称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发射区和基区之间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Je,基区和集电区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Jc。图212为NPN型三极管的电路符号,其中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正偏是发射极电流的实际方向。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PNP型三极管的结构与PNP型相似,也是有两个PN结构成的三层半导体,不过这种管子是在P型半导体的基片上通过杂质补偿在中间产生一个很薄的N型层,并与两端的P型半导体紧密结合而构成的管子,图213为PNP型三极管的电路符号,箭头方向与NPN型相反,但意义相同。 图2

29、12 NPN型三极管符号 图213 PNP型三极管符号2.5.2 NPN型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 Ie=Ib+Ic (21a)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 1=Ic/Ib (21b)式中1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Ib之比为: = Ic/Ib (21c)式中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1和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

30、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2.5.3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图214为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由图分析可知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图214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1)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且呈高阻状态,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2)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

31、放大倍数Ic/Ib,这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3)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而电流却较大,三极管呈现低阻状态,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三极管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2.6 场效应管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一般的晶体管是由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即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称为双极型晶体管。而FET仅

32、是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2.6.1 场效应管的作用与特点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元件,这一点类似于电子管的三极管,但它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和电子管是截然不同的,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如下特点: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UGS来控制ID; (2)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电流极小,因此它的输入电阻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因此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好; (4)它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电压

33、放大系数要小于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 (5)场效应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6)由于不存在杂乱运动的少子扩散引起的散粒噪声,所以噪声低。功率场效应管是根据三极管的原理开发出的新一代放大元件,有3个极性,栅极,漏极,源极,它的作用如下: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3、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4、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2.6.2 场效应管的分类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MOS)两大类。按沟道材料型和绝缘栅型各分N沟道和P沟

34、道两种;按导电方式: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场效应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而MOS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N沟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如下表所示: 表22 场效应管分类2.6.4 关于MOSFETIRF740由于MOSFET的栅极与源极、漏极都是绝缘的,故又称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的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是用二氧化硅作为金属(铝)栅极和半导体之间的绝缘层,由于这种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是由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和半导体(semiconductor)组成的,所以称为MOSFET,简称

35、MOS管。MOS管也有N沟道和P沟道两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本设计中使用的MOS管IRF740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当UGS=0时,没有导电沟道。不论UDS大小多少,均有ID=0,只有当UGS0时才可能出现导电沟道。2.7 光电耦合器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是将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6、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加电信号使发光二极管发光,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光敏三极管上后,因光电效应而产生了光电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电一光一电的转换。其内部结构如图215所示图215 光电耦合器内部结构第三章 电路设计3.1

37、 直流电源3.1.1 12V直流稳压电源本次设计要求,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将变压器T1和T2输出的交流12V电流变化成直流12V电源,之后运用三端稳压器7812、7912输出电压稳定的直流12V电压,其原理图如图3-1所示。图3-1 12V直流稳压电源1)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正负变化的交流电压变为单向脉动电压的电路。在交流电源的作用下,整流二极管周期性地导通和截止,使负载得到脉动直流电。在电源的正半周,二级管导通,使负载上的电流与电压波形形状完全相同;在电源电压的负半周,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承受电源负半周电压,负载电压几乎为零。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工程上最常用的单相整流

38、电路,如图32所示。整流电路在工作时,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都是作为开关运用,根据图3-2的电路图可知:图3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当交流电源电压进入正半周时,二极管VD1、VD3导通,VD2、VD4均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阻断状态。由于二极管导通时管压降可视为零,则负载两端的整流电压等于交流输入电压,当电源电压降到零时,VD1、VD3截止。所以在交流电源电压处于正半周时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正半周;当交流电源电压进入负半周时,二极管VD2、VD4导通, VD1、TVD3均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阻断状态截止。所以在交流电源电压处于负半周时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正半周;所以,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里,VD1

39、、VD3和VD2、VD4轮流导通,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工作波形图如图33所示。 图3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压波形(3-1)根据图3-3可知,输出电压是单相脉动电压,通常用它的平均值与直流电压等效。其输出平均电压为(3-2)流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3-3)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2) 12V三端稳压器直流稳压电路如图34所示为本设计中使用的12V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其中A、B、C分别为桥式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源AC 图34 三端稳压电路正常工作时,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电压差为23V。电路中接入C1、C2和C7、C8是电解电容,在电路中起滤波作用,以减小稳压电源输出端有输入电源引入的低频干扰。电容C3、

40、C5和C4、C6用来实现频率补偿,防止稳压器产生高频自激震荡并抑制电路引入高频干扰。3.1.2 为直流电机供电的+36V直流电压36V图3-5 直流电机供电的+36V直流电压图3-5为直流电机供电的+36V直流电压,也为桥式整流电路。电容起滤波作用,电阻为负载。3.1.3 为H型桥式驱动电路上桥和下桥供电的+12V和-5V直流电压本次设计采用变压器供电如图3-6所示驱动电源。半波整流电路为上桥电源,下桥电路在工作中必有一个场效应管任意一个都会导通,所以采用全桥整流,提供足够的电压。图3-6 H桥上桥和下桥供电的+12V和-5V直流电压本次设计中用到的单向半波整流电路,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整流电路,

41、通过电源变压器Tr将原边的单相220 V交流电压变换成所需要的副边电压u,二极管D是整流元件,RL是负载电阻。单向半波整流电路如图37所示。图37单相半波整流电路(3-4)在半波整流电路中,输出平均电压值(3-5)流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3-6)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如图38所示图38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3.2 三角波电路在本次设计中为了实现PWM调速变化,以LM324运放电路为基础,设计三角波发生电路,其原理图如下图3-9所示。0.002uf 图39 三角波发生电路3.2.1三角波电路工作原理 控制电路是由LM324集成运放组成的三角波发生

42、电路如图3-10所示。由于采用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因此可以实现恒流充电,使三角波线性大大改善。U5A的电路为积分电路,电阻和为比较电路中的比较电阻,U5A集成块的1脚输出脉冲经过和形成正反馈回到U5A形成稳定的脉冲,在Uo处形成方波脉冲经过U5B积分电路形成三角波,图中U5B的1脚经过形成正反馈以及C9充放电为三角波提供频率脉冲,电路中D9和D10两个对接稳压二极管为积分电路提供稳定的正负脉冲电压。则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积分可得三角波,图3-10为三角波发生器输出波形。图3-10 三角波发生器输出波形3.2.2 参数计算 电路震荡频率(3-7)(3-8)方波幅值式中,UZ为DZ的导通电压。

43、三角波幅值 (3-9)调节RP1可以改变震荡频率,改变比值R1/R2可调节三角波的幅值。图3-10为三角波发生器输出波形。3.2.2 元器件参数选择在三角波电路中主要运用器件LM324为运放,完成发生三角波的功能。直流12V电压经过LM324芯片中的第一组运放,在上图3-9中处产生一个方波,其频率由电阻和得阻值大小决定。方波电压经过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后经过LM324内第二组运放积分后得到了三角波,在输出的三角波其频率因为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有分压的作用,从而达到可调的效果,本次设计中要求的PWM波形的频率高于2kHz。此次课题设计所需要的三角波发生电路能够产生频率高于2kHz的三角波形,幅度可调,

44、根据公式计算后选用下表3-1的各个元器件,来完成电路。 表3-1 三角波电路元器件清单名称元器件型号名称元器件型号R110KC90.022uFR220KRP147KR32KU5LM324R42.7K控制电路图3-9为三角波发生电路,由电源电路提供稳定的12V电压来驱动运放器LM324的U5A输出方波,经LM324的U5B积分得到三角波,其频率由R1、R2、R4、Rp以及C9的取值决定,经公式(3-3a)计算得: (3-10) 3.3 方波输出如图311所示,此电路中的方波是通过电压比较器产生的。它是通过比较“+”“”输入端的电压信号从而得到PWM所需的方波。当“”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电

45、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 当“”输入端电压低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图311 方波输出电路该电路中“+”输入端为三角波发生电路中的三角波模拟信号,“”输入端为一可调的参考电压(电压范围:12V+12V)。本实验中方波输出的完整电路如图附录A所示,器件列表见附表C。3.4 H桥驱动电路图312中所示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注意:图312及随后的图都只是示意图,而不是完整的电路图,其中MOS管的驱动电路没有画出来)。如图所示,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包括4个MOS管和一个电机。要使电机运转,必须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MOS管。根据不同MOS管对的导通情况,电流可能会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

46、流过电机,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向。 图 312 H桥驱动电路3.4.1 H桥驱动电路原理要使电机运转,必须使对角线上的一对MOS管导通。例如,如图313所示,当TV1管和TV3管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正极经TV1从左至右穿过电机,然后再经TV3回到电源负极。按图中电流箭头所示,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当MOS管TV1和TV3导通时,电流将从左至右流过电机,从而驱动电机按特定方向转动(电机周围的箭头指示为顺时针方向)。 图313 H桥电路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图314所示为另一对MOS管TV2和TV4导通的情况,电流将从右至左流过电机。当MOS管TV2和TV4导通时,电流将从右至左流过电机,从而

47、驱动电机沿另一方向转动(电机周围的箭头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图314 H桥电路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驱动电机时,保证H桥上两个同侧的MOS管不会同时导通非常重要。如果MOS管TV1和TV4同时导通,那么电流就会从正极穿过两个MOS管直接回到负极。此时,电路中除了MOS管外没有其他任何负载,因此电路上的电流就可能达到最大值(该电流仅受电源性能限制),甚至烧坏MOS管。本设计中H桥驱动电路是由四个MOS管IRF740组成的,为了防止H桥上同侧的MOS管导通使MOS管烧坏,电路中使用三极管和光耦合器控制四个MOS管的导通。3.5 单双极性可逆变换器比较(1)双极式可逆变换器双极式工作制的特点是:四个功率开

48、关管的控制极的驱动电压分为两组,图3-13中的VT1和VT3为一组同时导通和关断,其驱动电压Ug1=Ug3;VT2和VT4为另一组导通和关断,Ug2=Ug4=-Ug1。双极式工作制时,电动机电枢两端平均电压用公式表示为 (3-11)仍以来定义PWM电压的占空比,则Ud与Us的关系为 (3-12)调速时,的变化范围变成01。当为大于0.5时,Ud为正,电动机正转;为小于0.5时,Ud为负,电动机反转;=0.5时,Ud为0V。电动机停转。在=0.5,Ud为0V时,虽然电动机不动,电枢两端的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却都不是零,而且是交变的,这个交变电流的平均值为零,不产生平均转矩,但增加电动机的损耗。图3

49、-15双极型电压PWM控制方式。双极式工作制的优点是:电流一定连续;电动机可在四个象限中运行;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能消除静摩擦死区;低速时,每个功率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仍较宽,有利于保证功率开关管可靠导通。其缺点是:在工作过程中,四个功率开关管都处于开关状态,开关损耗大,而且容易发生上、下两管直通的事故,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 图3-15双极型电压PWM控制方式(2)单极式可逆变换器单极式PWM变换器主电路和双极式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脉冲信号。在单极式工作制中,左边两个管VT1和VT4的驱动脉冲Ug1=-Ug4,与双极式一样的正负交替的脉冲波形。右边两个管子VT2和VT3的驱动信号因电动机的转

50、向施加不同的直流控制信号。当电动机正转时,控制信号Ug3恒为正,使VT3常通,而Ug2恒为负,则VT2截止。单极式工作制时,电动机电枢两端平均电压用公式表示为 (3-13) 来定义PWM电压的占空比,则Ud与Us的关系为 (3-14)调速时,的变化范围变成01,当=0时, Ud=0,电机停转。当 =1时,Ud=Us,电机以满电压运转。图3-16为单极型电压PWM控制方式波行图。当负载较重而电流方向连续不变时各管的开关状态和电枢电压变化情况列于表3-2,同时列出双极式工作制的情况进行比较。表中单极式工作制的一栏表明,在电动机朝一方向旋转时,变化器只在一个阶段中输出某一极性的脉冲电压,在另一阶段中

51、=0,这时称为“单极性”工作制的原因。图3-16单极型电压PWM控制方式表3-2 单极式和双极式可逆PWM变换器工作情况(负载较重时)表 控制方式电动机转向0tt1t1tt2占空比调节范围开关状态UAB开关状态UAB单极式正转VT1,VT3导通VT2,VT4截止+UsVT3导通,VT4续流VT1,VT2截止VT4不通001反转VT2导通,VT1续流VT4,VT3截止VT1不通0VT1,VT3截止VT2,VT4导通-Us-10双极式正转VT1,VT3导通VT2,VT4截止+UsVT4,VD2续流VT1,VT3截止-Us0.51反转VT2,VT4续流VT1,VT3截止+UsVT1,VT3截止VT2,VT4导通-Us00.5由于单极式工作制中,电动机运行时,功率管VT2和VT3两者之中总有一个常通,一个常截止,因此管的开关损耗可以减少,装置可靠性有所提高。综合上述,因为本设计中制作的PWM波可正可负,故本设计决定采用双极式工作制的H桥控制电路,来完成此次直流电动机PWM速度调制设计课题。3.4.4 H桥驱动电路器件在课题设计中,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采用H桥功率驱动电路,由四个MOS管IRF740组成,其元器件列表见附表1第四章 总结PWM控制技术在逆变电路中应用最广,应用的逆变电路绝大部分是PWM型,PWM控制技术正是有赖于在逆变电路中的应用,才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