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相分析 (1)_第1页
测井沉积相分析 (1)_第2页
测井沉积相分析 (1)_第3页
测井沉积相分析 (1)_第4页
测井沉积相分析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一、概论一、概论 分单元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吸水剖面分析 油水井注采反应分析 计算机绘制单元沉积相带图 单元划相结果入库 作连井拉平沉积纵.横剖面图 岩相研究岩相研究 层次界面分析 沉积体系分析 沉积旋回分析 沉积构造研究 粒度分析 指相矿物分析 岩相模式 沉积韵律分析 测井相研究测井相研究 单井综合划相 岩电关系研究 测井曲线相分析 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 与研究区沉积 环境类比 卫星照片解译 野外实际调查 建立现代沉积洲 储层知识库 现代沉积研究现代沉积研

2、究 地震相平面组合 单砂体平面展布图 地震相研究地震相研究 层序地层分析 时频分析 地震地层分析 井震关系研究 建立地震相模式 地震剖面划相 单井分单元划分 开发动态相研究开发动态相研究 含水率分析 产液剖面分析 脉冲试井分析 水淹层分析 示踪剂资料分析 一、概论一、概论 1 1、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 “测井相”或“电相”(Electrofacies)是在197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能 反映某一沉积物特征,并能使这个沉积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组测井响 应(参数)。 测井沉积相研究就是应用各种测井信息来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沉积相由特定的相标志表示,而测井相是由

3、特定的测井响应代表。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 井响应不同,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就构成了该地质相的映象,测井系统 愈完善,反映实际地质相的映象就愈好。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电相对应一个沉积相, 也可能一个电相对应几个沉积相。 因此,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一、概论一、概论 2 2、工作方法、工作方法 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若干种“测井相”; 将这些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所得到的“岩相”进行相关对比,利用测井信息 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及相互关系的曲线组合类型,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 然后,反过来在没有取

4、芯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从而进行正确 的地质解释和恢复沉积环境,确定相标志,推断水体深度,搬运介质能量、 沉积物粗细、物源供应、气候条件等标志。 一、概论一、概论 3 3、研究特点:、研究特点: )利用高密度井网资料进行单元划分与对比,以目的层顶标准层拉平 恢复古地貌,作连井沉积剖面图,绘制单砂体平面等厚图,进行古地貌、 水系展布及砂体形态分析。 )依靠大量的测井曲线所能反映的沉积层序、旋回特性、砂层韵律性 、岩性组合、接触关系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特征为细分沉积相的主要指标 ,解剖单砂体,进行沉积微相划分。 )现代沉积研究,搞清井间砂体分布特征,作为准确划分相带界线和 砂体尖灭位置的主要

5、依据。 )在岩相划分上,从岩心资料上所能获得的划相指标的应用与常规方 法相同。重点加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一、概论一、概论 4 4、注意的问题、注意的问题 测量环境:测量环境:测井资料除反映原状地层信息外,还受测量环境(如井眼形 状及大小、温度、泥浆性能、井斜、泥饼等)的影响。虽然在测井处理和解 释前都进行过环境校正,但是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难以校正到反映真地 层的状态。因此,在用测井曲线进行相分析时,应充分认识到测井曲线的局 限性, 岩石固有性质:岩石固有性质:如SP曲线“平直”未必表示无砂岩或渗透性不好,而可 能是砂岩被完全胶结或钻井泥浆滤液电阻率与渗透层内流体的电阻率几乎相 等。在

6、一般砂岩中,自然伽马读数低,在泥岩中读数高,但如果砂岩中存在 其它放射性矿物(如海绿石、云母、锆石等),则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 各种测井均受井眼条件的影响。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不同井网(一般有基础井网、一次加密、 二次加密和(或)三次加密)测井年代和仪器的差别,往往造成同一沉积地 层特征其曲线特征却差别较大。 流体性质:流体性质:注水开发油田由于不同次测井地层水矿化度在不断发生变化 也会造成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的假象。 因此,在测井划相中应慎重利用,灵活掌握。因此,在测井划相中应慎重利用,灵活掌握。 一、概论一、概论 总之,各种测井曲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环境信息,也都存

7、在多解性, 因而综合应用测井曲线判断亚相及其微相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作法是,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幅度、顶底面接触关系特征, 参考自然伽马曲线次一级形态标志来判断亚相及层序特征,判断它是前积、 加积或侧积层序,再依据电阻率曲线,参考微电极确定韵律特点。在均质砂 岩中,还可以依据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曲线判断粒度特征。例如箱形的 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反映小层为加积特点,据深侧向或其它视电阻率曲线又知 道向上电阻率减小显示正韵律特点时,则可定为河道。 一、概论一、概论 5 5、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测井相分析源于50年代,是由美国SHELLPECTEN公司的工程师在研 究密西西比三角洲时提出的,主要

8、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进行相分析。从此,自 然电位测井曲线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中得到逐步推广,并由自然电位测井扩 展到其它测井。 OSerra(1970)首先正式提出电相(Electrofacies)的概念,定义为: 确定某一部分沉积岩并区别于周围岩体的一组测井的原始或分析数据。目前 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它起到了测井测量和沉积相分析之间的桥梁作用。 测井资料是一种间接的地下地质资料,测井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离地质解释之 间的距离较大,有些地质信息测井反映不出来(如颜色、化石等),测井 相分析需用岩相成果进行刻度才能扩大测井分析结果,还原出更多的地质信 息。测井相常通过形状图(曲线形状、参数谱相图、交会图

9、)以及由测井资 料演绎出的测井相图来表示。 目前,测井相研究随着测井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如高分辨率成像测井和 地层倾角测井),已逐步向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岩石学( 颗粒、基质和胶结物)、沉积构造(层理、层面)、局部特征分析(团块、 结核、虫孔、黄铁矿等)、分层处理、薄层分析等领域的资料提取和分析方 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概论一、概论 6 6、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目前,沉积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与其它学科(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 、古生物、大地构造等)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现代沉积学以研究沉积过 程为特征,提供了人们认识地质体的大量知识,按照本体论的思想,沉积学 研究的目的是缩小

10、现代沉积过程和古代沉积岩特性认识和解释之间的距离, 重建古代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变化规律。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在钻井数 较少以及取心不连续等条件下,测井资料显示了较强的优势。 除上述经常使用的常规测井、倾角测井和主要的成像测井技术以外,对 于测井沉积学研究而言,一些新的测井技术正在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如 阵列感应测井仪(AIT)可探测不同深度感应曲线,反映了地层层理和侵入 特性等信息;自然伽玛和能谱伽玛测井可用于泥质含量和粒径分析,从而分 析古代沉积环境;能谱测井(70年代出现)主要用于粘土矿物和氧化还原环 境分析;地球化学测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大洋钻探计划(ODP)中,分析火 成岩和变质岩的

11、演化及分布规律。此外,核测井的使用使测井地质应用进一 步得到发展,核测井可测量大量矿物和地球化学信息,根据元素分析结果可 计算矿物类型及进行成岩作用研究。尽管目前核测井应用范围还较小,但通 过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进行标定后,核测井的应用前途是光明的。 一、概论一、概论 因此,测井沉积学研究是和测井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现代的测井解释需综合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及不同尺度的定量和定 性的信息,特别是成像技术的出现在油藏描述领域产生了质的突破。测井信 息是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反映,岩石物理性质控制流体性质,而流体性质又 信赖于沉积物沉积后的成岩和沉积相特征,这就使测井和沉积学之间建立了

12、 联系。第五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这种特征分析的基础,通过穿过地 层的井壁成像资料的形状、平整度、粗糙度、延伸性、角度关系、电阻率差 异等因素的分析,就可对地层的非均质性作出精细的解释并通过不同的测井 技术实现对其认识和标定。 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研究是测井资料地质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它综合 利用了丰富的测井信息,在沉积学领域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丰富了沉积 学的研究手段。从测井沉积学研究的背景看,单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 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沉积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沉积特征 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响应),同时参考野外露头测量、岩心测井和 地震分析的结果,选取适应地质特点

13、的数学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测井沉积学才能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学, 关键是方法的使用和模型的建立,同时必须根据研究地区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使这些方法和模型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测井信息实际上是地下地层各种特性和物理量(它括岩性、成份、 沉积结构、构造、地球化学及化石和古水流等)通过各种测井曲线综 合反映的数据谱。每一组测井响应都可看作反映许多岩石特征和岩相 组合的一种谱。例如,电

14、阻率测井反映地层中流体性质、渗透性、胶 结程度、曲折度和泥质含量及粒度韵律性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反 映铀、钍、钾的含量;自然电位曲线反映地层的渗透性和粒度的大小、 分选性等。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1 1、测井曲线能干什么?、测井曲线能干什么? 反映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成份和流体性质等 1.矿物成分 对于一个油田而言,大多数沉积物的矿物成分仅限于少数几种矿物, 应用一组反映岩性与孔隙度的测井曲线就可以确定其矿物成分和孔隙的相 对体积。典型的测井方法包括FDC(补偿地层密度)或LDT(岩性密度)、 CN(补偿中子、BHC(井眼补偿声波)和GR(自然伽马)。通过自然伽马

15、能谱方法的应用,提高了用测井资料确定粘土类型的能力。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2.2.岩石结构岩石结构 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大小、颗粒的分选性、磨园度和粒度的分布 、骨架、胶结等。岩石结构直接控制着如孔隙度、渗透率和曲折度这 样一些性质。在各种测井响应和地层的同一物理特征之间有着直接的 关系。粒度的变化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斜坡,它常在每个韵律的开始 和末尾有突然的变化。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3.3.沉积构造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是通过沉积单元的几何形态、厚度、成层的程度等来了解的。 一般利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认识层理构造、沉积旋回和沉积方向等。有 时,

16、常规测井曲线也能较好地指示沉积构造特征,如河道的冲刷、充填构造 和砾石冲刷面在地层电阻率曲线上砂岩底部特征明显。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三、岩电关系研究三、岩电关系研究 岩性在电性上的特征研究 各类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华东石油学院, 沉积岩 ,1997) 类别 岩性 电阻率 (M) 自然电位SP (mV) 微电极 (M) 自然伽玛射线强度 (脉冲/min) 中子伽玛射线强度 (脉冲/min) 声波时差t (s/m) 钻时 (min/m) 井径 泥岩一般 110

17、,在特殊情 况下,如陆相淡水泥 岩,钙质泥岩可高达 2030 正值,颗粒越细,泥 质越纯, 偏正越多(地 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 矿化度时则为负值) 微电极曲线上为低值,并 近于真电阻。微电位与微 梯度曲线读数相近,无幅 度差 强度高,颗粒愈 细,沉强度愈大, 深海沉积和含沥青 的泥岩强度很高 低,颗粒愈细含水 越多则强度愈低 时差高,岩 石致密者变 低 低或中等大于钻头直径 页岩530,炭质页岩和油 页岩较大,其大小取决 于碳化程度和含油率 正值。颗粒愈细,岩 石愈致密则偏正愈多 与泥岩相似。变质较深的 页岩微电极曲线读数增大 强度高,与泥岩相 似 中等低或中等大于或等于钻头 直径 砂岩0.31

18、0000,其数值大 小决定于空隙中流体性 质及矿化度,含高矿化 度水者电阻率低,反之 高 负值。含泥质及其它 胶结物愈少,则偏负 愈大 电阻率值不高,微电位与 微梯度曲线有较大的正幅 度差。致密的钙质砂岩在 微电极曲线上显示尖峰, 但幅度差不明显 强度低,含泥愈少 则愈低,泥质砂岩 及含独居石,海绿 石或火山灰的砂岩 则强度高 低高,砂岩中含 水愈多,泥质含量 愈高则强度愈低, 在致密的砂岩中, 强度高 中等及高, 胶结程度越 差,时差越 高 低高, 疏松砂岩 钻时低, 致密者高 小于或等于钻头 直径,随渗透性 增加,泥饼加厚 而减少 砾岩与砂岩类似,变化范围 大,泥质砾岩电阻率较 小,钙质及

19、硅质胶结的 和含较大砾石的砾岩电 阻率高 负值。与砂岩相似较细的砾岩与砂岩相似, 胶结紧密的砾岩,微电极 的读数较高,但没有幅度 差 中等。在泥质砂岩 中强度高 中等,含大砾石越 多则强度越高 中 等 及 高,含大 砾石越多 钻时越高 与钻头直径近 似,在泥质砾岩 中大于钻头直径 泥灰岩电阻率随岩石密度及钙 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松散者可低到 57,致 密者可高达几百至几千 正值,与泥岩相似, 当含大量碳酸盐时, 自然电位变小 在微电极曲线上以正幅度 出现,但无幅度差或很小 高,在白云岩化的 泥灰岩中强度低 中等时差高,随 其密度增大 而变低 中高, 随致密程 度增加而 变高 与钻头直径相近

20、石灰岩和 白云岩 110000,电阻率与岩 石的孔隙性和结构有 关。含有高矿化度水的 高孔隙性的碳酸盐岩, 其电阻率较低 负值。纯者为负值, 含泥质者可见到正 值。 在微电极曲线上,视电阻 率值最高,没有大的幅度 差 低,在泥质石灰岩 中强度高,在含油 的石灰岩中强度很 高。 中等及高,随含气 量、孔隙度,泥质 含量的增加强度变 低 低,随孔隙、 裂缝的增加 而增大 中 等 及 高,随孔 隙度的减 小而增高 小于或等于钻头 直径,随着渗透 性的增加,而减 小 石膏、盐 岩等化学 岩 大于1000小的负值,含泥质者 为正值 在微电极曲线上,盐岩由 于井径扩大,出现低值, 含硬石膏白云岩的井径约

21、等于钻头直径,故出现高 值 低及高,在钾盐中 强度高 低及高,石膏强度 低,无水石膏及氯 化物强度高 低及中等易形成空洞者井 径很大 煤层无烟煤电阻率很低,烟 煤电阻率很高 负的,有时也出现正 值 低的低的高的,烟煤 更高 低或中等大于钻头直径, 很不规则 三、岩电关系研究三、岩电关系研究 A灰白色砂岩 灰色粉砂岩 灰色钙质粉砂岩 灰绿色泥质粉砂岩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 黑色泥岩 太190区块葡I油层岩电特征图 三、岩电关系研究三、岩电关系研究 三、岩电关系研究三、岩电关系研究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

22、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从测井响应所提供的电相标志看,测井相分析的相标志主要反映在曲 线的幅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组合包络线和 形态组合方式七要素方面。这些要素可以定性地反映岩层的岩性、粒度和 泥质含量的变化及垂向演化序列。常用的测井划相曲线有自然电位、自然 伽马、电阻率等,其中自然电位曲线最常用。 以下重点阐述自然电位曲线的七种要素: 1、幅度 2、形态 3、接触关系 4、齿中线 5、光滑程度 6、包络线 7、形态组合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1 1、幅

23、度、幅度 曲线幅度是指层中点自然电位值与纯泥岩基线的差值(SP)。一般分为高幅 (SP/h2)、中幅(1SP/h2、和低幅(SP/h1三种。井下自然电 位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对于油(气)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由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之间离子的浓度差,引起离子的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对离 子的吸附作用,由此而产生扩散吸附电势;另一方面,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 不同时,在地层孔隙中产生过滤作用,而产生过滤电位,这种电位在测井时由于已 形成泥饼,而在油(气)层中显示一般很小,常忽略不计。影响曲线幅度的因素很 多,除上述地层水与泥浆滤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地层厚度(小于3.5m)、饱和流体 性质

24、及高阻层会使幅度变化外,沉积岩石的颗粒大小、颗粒的分选和岩石中泥质含 量的多少等都与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密切相关,而岩石的颗粒、分选、磨园、泥质含 量是受古沉积环境和古水流能量制约的,因此,自然电位的幅度变化主要反映沉积 特征。 在砂泥岩剖面上,一般泥质含量少、孔隙半径大、粒度粗、分选性好和渗透性 好的砂岩,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高,反映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反之亦然。中低阻砂 泥岩沉积拉平剖面中,单层厚度大于3.5m的砂岩,在相邻井段中幅度的相对变化反 映了物源供应和水流能量双重因素。一般来说,河流的水流冲刷能力强,物源丰富 ,分选性中等,以中幅为主;滩砂或砂坝砂物源少,水流冲刷淘选再搬运和簸选能 力强

25、,改选彻底,分选性好,磨园度高,以高幅为主;漫滩相沉积则因物源细少, 水流能量弱,以低幅为主。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2 2、形态、形态 1)箱形 2)钟形 (1)光滑钟形 (2)齿化钟形 3)漏斗形 4)齿形 5)指形 6)复合形 7)线形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3、接触关系、接触关系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4、齿中线、齿中线 dhu u h d u h d u h h d d h d h 单齿模式 网状河曲流河分支河河口砂坝前缘砂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5、光滑程度、光滑程度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

26、素分析 6.6.包络线包络线 多层曲线幅度的包络线形态可反映较大层段内垂向层序的特征,反映多 期沉积砂岩在沉积过程中水动能的变化及其变化速度。包络线的形态可分为 加积式、后积式和前积式三种(图49)。后积式与前积式又可分为加速、 匀速和减速式三个亚类,以反映相同环境下的多层砂体沉积速率的变化。 利用多层砂岩组合包络线形态特征进行相分析,更利于使用各种已建立 的标准相模式,比仅依据单层形态更可靠,更利于进行井间对比。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7.7.形态组合形态组合 曲线的形态组合特征是指一种沉积环境中有其特殊的岩性层序组合。因 此,不同区块、不同环境下沉积的砂泥岩剖面在测井曲

27、线上也反映出特定的 形态组合方式。利用这种标志可以在区域上及剖面上研究相带的分布,并借 以确定层段位置,帮助进行单元细分与对比工作。 从以上七种曲线形态相分析可以看出,曲线形态主要是由以下三种环境 因素决定的:水体深度的逐渐变化;搬运能量的变化;沉积物源供应 的变化。可能导致这些物理因素变化的条件是:盆地或大陆架的上升或下 沉;海平面的变化;气候条件;河流废弃改道等等。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1 1、三角洲、三角洲 1)三角

28、洲内前缘亚相测井相模式 (1)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 箱形 钟形 单指形 多指形 A.高幅光滑箱形(葡127井,葡I81单元) B.中高幅钟形(葡115井,葡I81单元) 葡北油田葡I组油层三角洲内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测井相模式 C.高幅光滑对称指形(葡114井,葡I52单元) D.齿状中高幅多指形(葡147井,葡I51单元)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2 2)内前缘水下分流浅滩微相)内前缘水下分流浅滩微相 单指形:一般表现为中 低幅齿状不对称指形和对 称指形,薄层,0.2-1.5m厚 。 多指形:中低幅齿状不 对称多指形和双指形,薄 层,0.5-2.0m厚。 A.中低幅齿状不

29、对称指形(葡139井,葡I81单元) D.中低幅齿状双指形(葡25井,葡I82单元) 葡北油田葡I组油层三角洲内前缘 水下分流浅滩井相模式 B.中低幅齿状不对称多指形(葡108井,葡I51+2单元) C.中低幅齿状对称指形(葡114井,葡I72单元)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3)内前缘透镜状砂沉积微相 单指形:中 低幅,薄层, 0.5-2.0m厚。 多指形:中 低 幅 , 薄 层 , 0.5-3.0m厚。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4)内前缘水下分流间泥质微相 光 滑 线 形:岩性为 灰 黑 色 纯 泥岩。 齿 化 线 形:以粉砂 质 泥 岩 为 主。 五、测井曲

30、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2 2)外前缘亚相)外前缘亚相 (1)外前缘主体席状砂和条带 状砂微相测井相模式 中幅齿化漏斗形 中幅齿化箱形 中幅齿化钟形 中幅齿化指形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2 2)外前缘非主体席状)外前缘非主体席状 砂测井相模式砂测井相模式 低幅多指形中低幅光 滑,0.5-3.5m 中-低幅对称指形中 低幅,0.5-2.0m。 低幅不对称指形光滑中 低幅0.5-2.0m。 低幅双指形 三角洲外前缘非主体席状沙测井相模式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3 3)外前缘透镜状砂测井相模式)外前缘透镜状砂测井相模式 低幅不对称单 指形中低幅, 0.2-1.

31、5m。 低幅不对称双 指形低幅,0.2- 1.5m。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4 4)外前缘泥质微相测井相模式)外前缘泥质微相测井相模式 齿化线形 1126-1134m 光滑线形 985-990m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3 3、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 1)河床体系微相 中幅箱形(X13-D1-P331,32b)高幅箱形(X13-11-140,33a)低幅箱形(X13-D2-F38,33a) 中幅钟形(X13-2-32,32b)高幅钟形(X13-D2-30,31) 钟形锯齿(X13-44-41,32a) 漏斗形(X13-D5-139,33b

32、) 钟形微齿(X13-D2-36,33a) 高幅指形(X13-D3-34,33a) 分流主河道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低幅钟形(X13-D2-40,33a) 高幅指形(X13-D2-32,32a)低幅漏斗形(X13-44-135,32b) 钟形齿化(X13-D2-32,32b) 钟形微齿(X13-22-31,32a) 低幅箱形(X13-4-32,32a) 3 3、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 1)河床体系微相分流浅河道分流浅河道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3 3、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 1 1)河床体系微相)河床体系微相 废

33、弃河道-b(X13-D5-37 3 )2b 废弃河道-d(X13-D3-030 3 )2b 废弃河道-e(X13-D2-40 3 )3a废弃河道-f(X13-44-34 3 )3b 废弃河道-a(X13-44-233 3 )1 废弃河道-c(X13-22-236 3 )2b 废弃河道-g(X13-D1-229 3 )2b废弃河道-h(X13-D2-232 3 ) 废弃河道-i(X13-22-232 3 ) 废弃河道废弃河道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3 3、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杏十三区测井曲线相模式 2)分流间微相类型 多指形(X13-44-31 3 ) 不对称单指形(X13-

34、22-39 3 ) 泥岩中钙尖(X13-D2-40 3 ) 光滑线形(X13-D2-40 3 ) 对称单指形(X13-D5-234 3 ) 双指形(X13-55-29 3 ) 2a 3a 3a 2b 2a 2b 齿化线形(X13-D5-32 3 )3a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目目 录录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一)、沉积旋回(一)、沉积旋回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A.正韵律(62-39井,葡I4) B.正韵律迭加(68-35井,葡I10层) C.迭加砂复合韵律(62-31

35、井,葡I8) D.迭加砂反韵律(62-31井,葡I2) 太190区块葡I油层沉积韵律类型曲线特征 SPPLLDRLLS (二)、沉积韵律(二)、沉积韵律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太190区块葡I油组钙质分布典型测井曲线响应 D.砂层底部钙质胶结层(58-30井,葡I8) A.泥岩中钙质胶结层(62-29井,葡I7) B.砂层顶部钙质胶结层(62-29井,葡I4) C.砂层中部钙质胶结层(58-33井,葡I5) SPACRLLDRLLS (三)、指相矿物(三)、指相矿物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均一叠加型河道砂电测曲线台阶(X13-33-236 3 ) 2a 钙质层(X13-D2-232 3 )2b 泥质夹层及过渡性岩性 (X13-44-34 3 )2b (四)、(四)、识别沉积间歇面识别沉积间歇面 沉积间歇面是指 在纵向沉积层序 中一期连续稳定 沉积结束到下一 期连续稳定沉积 开始之间形成的 有别于上下邻层 的特征岩性。 六、单井划相六、单井划相 冲刷面-b(X13-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