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显微外科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显微外科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显微外科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显微外科的历史与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世纪40年代开始 一、疼痛 手术疼痛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1846年美国Morton首先采用乙醚麻醉 1892年德国Schleich首先用可卡因做局麻, 但副作用较大,后改用普鲁卡因 二感染 伤口化脓是外科医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截肢死亡率高达4050% 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提出用漂白粉洗 手,使产妇死亡率自10%降至1%,这是抗 菌技术的开端 二感染 1867年英国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用石炭 酸溶液浸湿的纱布覆盖伤口,截肢的死亡率自46%降至 15%,奠定了抗菌术的原则 1877年德国Bergmann提出不能将所有伤口视为感染的, 而不让伤口再被沾

2、污更为重要,他采用了蒸汽灭菌,并研 究了布单、敷料、手术器械等的灭菌措施,在现代外科学 中建立了无菌术 1889年德国Frbringer提出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国 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这就使无菌术臻于完善 二感染 1929年英国Fleming发现青霉素,1935年 德国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类药), 为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三、止血、出血 手术出血是妨碍外科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 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1873年德国Esmarch在 截肢时使用止血带,他们是解决手术出血的创始 者。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从此输血 用来补偿手术时的

3、失血 外科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60年代,推动了创伤、整 复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进。 一、什么是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学放大, 即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材,应 用显微外科缝合针线,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 的学科。 它是一种专门的外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手 术学科的各个专业,如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 等,成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在手术野放大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操作 可以超越人类具有的视力限制,从宏观进 入微观,使手术者大大提高对人体细微解 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以及对各种正常组织 与病理组织的鉴别水平,从而使

4、手术进行 得更加精确细致,降低了组织损伤,有利 于组织愈合。 二、发展史 1921年瑞典耳科医师Nylen耳硬化症。目前,全世界 耳科医师仍在应用此技术进行内耳和中耳的各种手术,不 断提高耳科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 过去大口径血管病变的切除和修补,以及血管移植等 手术,都早在各国进行,手术在肉眼下操作,成功率也高, 但对于口径在1-2mm的细小血管的吻合往往失败。原因: 肉眼下进行很难达到无创伤程度,吻合口也不易精确对和。 术后血栓形成失败 二、发展史 1960年美国Jacobson及Suarez首先指出显微血管外科 的实用价值,报道了应用显微技术于1.63.2mm的小动 脉吻合,临床上和动物实

5、验获成功,这是现代显微外科技术 发展的第一个信号。从此显微外科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 Lee(1961)在鼠身上进行门腔静脉分流术获得成功 Gonzales(1962)在小动物进行肾移植手术 Abbor(1962)成功进行鼠的心脏移植 二、发展史 1963年1 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陈中伟(1929- 2004.03.23)等肉眼下为工人王存柏右前臂完全离断再植 成功,同年10月发表。 1964年美国Malt报道1962年5月一例12岁男孩上臂断 离再植成功。 1966年1月上海六院与九院合作,第一次在6倍手术放大 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成功。 二、发展史 1965年美国Kleinert

6、应用放大镜接通了手指血管。 Buncke成功进 行兔耳再植和猴拇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外科领域真正进入一个迅速发展阶段还是从70 年代开始的。 整形外科医师在进行皮瓣移植时,都需要一个带蒂的过程,这就需 要进行多次带蒂移植术和一定位置的肢体固定,给病人带来较多痛苦, 住院时间较长。 19641965张涤生兔耳移植及小白鼠后腿移植到颈部的动物实验, 在狗身上进行吻合腹壁浅动静脉的游离腹壁皮瓣原位再植和左右肾异 位移植成功。 二、发展史 日本Harii(1972)将一侧头皮皮瓣通过吻合血管移植 到对侧,修复秃发畸形。1973年Daniel和杨东岳 (19291981)同一时间报道应用下腹壁皮

7、瓣游离移植 成功。很快显微血管外科吻合技术在整形外科和创伤修复 外科领域快速发展。 二、发展史 1966年以来,在杨东岳和顾玉东领导下,成功开展第二 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Cbbect(1968)首次报道拇指 再造。 1980年杨果凡成功进行了前臂皮瓣移植,称为“中国皮 瓣” 1986年于仲嘉应用多趾移植再造全手缺失,称为“中国 手” 1987年陆裕朴完成世界第一例十指完全断离再植成功, 现世界上报道27例,中国完成18例。 2000年裴国献完成亚洲第一、二例、世界第三、四例异 体手移植。 三、现状 1、断指(肢)再植 多指、小儿、多节多段、旋转撕脱、寄生 成活成功 三、现状 2、组织移植 7

8、0年代开创期 80年代发展期 90年代提高期 三、现状 3、修复与再造 修饰性再造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四、对传统外科技术的促进和影响 1、使组织缺损的修复及重建达到了新的高度 2、为器官的修复、替代及再造开辟了新的途径 3、推进了肿瘤治疗学的进展 4、促进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 5、促进了淋巴管损伤、疾病修复的研究 6、促进了与外科相关学科的发展 五、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1、断指(肢)再植 2、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 3、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 4、吻合血管的空肠移植重建食管 5、周围神经显微修复 6、显微淋巴管外科 7、小管道显微外科 8、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 手 1、

9、功能 2、解剖 皮肤 神经 血管 肌腱 骨与关节 三、止血、出血 手术出血是妨碍外科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 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1873年德国Esmarch在 截肢时使用止血带,他们是解决手术出血的创始 者。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从此输血 用来补偿手术时的失血 外科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60年代,推动了创伤、整 复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进。 一、什么是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学放大, 即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材,应 用显微外科缝合针线,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 的学科。 它是一种专门的外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手 术学科的各个专业,如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 等,成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二、发展史 日本Harii(1972)将一侧头皮皮瓣通过吻合血管移植 到对侧,修复秃发畸形。1973年D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