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诊治_第1页
眩晕的中医诊治_第2页
眩晕的中医诊治_第3页
眩晕的中医诊治_第4页
眩晕的中医诊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眩晕的中医诊治 张勤修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概概 述述 眩:眼花或眼前发黑;眩: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晕: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 外界景物旋转。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 “眩晕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 呕吐、汗出,甚则晕倒。呕吐、汗出,甚则晕倒。 源源 流流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认为眩晕 的发生是与肝有关,病因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 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素 问问六源正纪大论六源正纪大论

2、:“木郁之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甚则耳鸣旋 转转”与肝有关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气血亏虚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头眩头眩“无痰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痰浊 明代,张景岳“下虚作眩”肾阴虚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也 后代医家瘀血有关 分 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 种疾病。 u周围性眩晕(内耳病变,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 聋、前庭神经元炎、膜迷路积水等) u中枢性眩晕(中枢病变,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 ) u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性、内分泌及代谢 疾病等) 病因病机 1、情志不遂 2、饮食不节 忧思恼怒 肝气郁结 郁而化火 肝阴耗伤 风阳上扰 嗜酒或过食肥甘厚腻 脾失健运 水

3、湿内聚成痰 痰阻中焦 清阳不升 清窍失养 气血不生 眩晕 3、年高肾亏 年高体弱 体虚多病 房劳过度 肾精亏虚 肾阴素亏 髓海不足 水不涵木 脑失所养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眩晕 4、病后体虚 久病体虚 忧思劳倦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 气虚血虚失血之后 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眩晕 5、跌扑损伤,瘀血内阻 跌扑损伤 瘀血内阻 经脉阻滞 气血不能上荣清窍 眩晕 病机 眩晕 虚实 髓海不足气血亏虚风火痰瘀 肾脾肝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u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 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u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 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u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

4、不节、跌仆 损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相同相同 头晕仆倒头晕仆倒 不同不同 无半身不遂无半身不遂 伴半身不遂伴半身不遂 无不省人事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有不省人事 无口眼喎斜无口眼喎斜 伴口眼喎斜伴口眼喎斜 无舌强语塞无舌强语塞 伴舌强语塞伴舌强语塞 眩晕眩晕中风中风 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相同相同 头晕仆倒头晕仆倒 不同不同 无不省人事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醒后无后遗症 眩晕眩晕 厥证厥证 临床检查 u测血压、查心电图、超声心动、眼底、肾功能,明 确诊断高血压病和低血压。 u查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5、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必要时作CT及核磁共振。 u听力学、前庭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眼球震颤、 ENG检查)以及颞骨X线检查等,了解中耳、内耳道 及颅内情况。 u检查血常规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u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u 虚者: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填 精生髓。 u 实者: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 痰行瘀。 治疗原则 一、肝阳上亢证 主 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每遇烦劳郁怒加 重,颜面潮红,失眠多梦,甚则肢麻震颤。 u舌 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u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u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u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证治分类 舌红苔黄 天麻钩藤饮 u 天麻钩藤石决膝,杜寄黄栀

6、夜神益。 u 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u 臣:石决明咸寒质重 平肝潜阳 除热明目 川牛膝 引血下行并活血利水。 u 佐:杜仲 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 栀子 黄芩清肝降火 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 夜交藤 朱茯神 宁心安神 u 诸药同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之剂 加减变化 u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丹皮、 夏枯草清肝泻火。 u肝肾阴虚较甚,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者,加枸杞, 生地、麦冬、玄参。 u若目赤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u眩晕,兼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全 蝎、蜈蚣等镇肝熄风,清热止痉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乏力,倦怠 懒言,唇甲色淡,

7、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u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u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u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u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二、气血亏虚证 舌淡苔薄白 归 脾 汤 归脾汤:归脾四君黄芪当,酸远龙眼木枣姜 参芪术草补脾益气以生血,气旺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血; 茯苓(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 姜、枣调润脾胃,以资化源; 十二味共凑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加减变化 u兼气短乏力,便溏下坠,脉象无力,合用补中益气汤。 u兼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芪,加浮小麦益气固 表敛汗。 u兼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加薏苡仁、 炒扁豆等。

8、 u兼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加桂枝、干姜以温中 助阳。 u兼心悸、怔忡、少寐健忘,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 藤养心安神。 主症: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 u兼症: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u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脉弱尺甚。 u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u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u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肾精不足证 舌红少苔 六味地黄丸 u六味地黄茱萸山,三补泄泽茯丹。 u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山萸肉补养肝肾,涩精 山 药补益脾阴,固肾 佐:泽泻利尿渗湿而泄肾浊,

9、减地黄之滋腻 茯苓渗淡利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丹皮清泄虚热,制山萸肉之温涩 六味共用,三补三泄,且补药用量重于“泻药”以补 肾为主。 加减变化 u若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弦细数 等阴虚生内热者,可加炙鳖甲、知母、青蒿等滋阴清 热; u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鸡子黄、 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u若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可加清肝、平肝、镇肝之 品,如龙胆草、天麻等。 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 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 u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u病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u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u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10、加减。 四、痰湿中阻证 舌 淡 苔 白 腻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姜枣调和二陈尝。 u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 u臣: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 u佐:桔子理气化痰,气顺则痰消 u使:甘草调和诸药 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治半夏之毒 药物加减 u 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 竹茹、生姜、旋覆花镇逆止呕。 u 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 u 兼耳鸣重听,可加郁金、菖蒲、葱白、白芷以通 阳开窍。 u 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者,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主症: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

11、 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u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u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u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u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五、瘀血阻窍证 舌暗瘀斑 通窍活血汤 u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 窍止痛。 u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 u当归养血活血。 u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药物加减 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加黄芪、党参益气行 血; 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 预防调护 保持心情开朗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有节,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烟 酒、油腻、辛 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 。 患者病室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 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养生,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 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 重病情。 结结 语语 u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 u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年高、跌打损伤等 因素。病机乃肝阳上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