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_第1页
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_第2页
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_第3页
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_第4页
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摘 要众多美术教育研究和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12年级所接受的美术教育对其一生的审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更自由地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成效。笔者在深入领会新课标四大学习领域和各学段内容标准的前提下,拟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探讨“泼洒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可行性分析,厘清“泼洒画”资源优势,及其与小学美术教学的适应性,依据新课标教学建议,设计小学低年段“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依据“泼洒画”的随意性、实验性和愉悦性等特点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设计“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与学习方式;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根据学生的身

2、心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小学低年段,即12年级的“泼洒画”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教学策略;泼洒画技法.I AbstractAbstractNumerous art education studies and child psycholog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rt education that individuals receive in grades 1 to 2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ir lifetime aesthetic development.Under

3、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eachers can more freely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enrich art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 teaching. The autho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plashing painting”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t

4、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four major learning area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 standards of each school segment.in the low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premise of thoroughly understanding the four major learning area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 s

5、tandards of each school segment. Through feasibility analysis, clarify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splash painting” and its adaptability to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plans for “splash painting” in the low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

6、ng recommend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x, experimentation and pleasure,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esign the “spattering painting”learn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n form a complete teaching design pla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physica

7、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and orderly design, the “sloppy painting” teaching courses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namely grades 1 and 2, will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s

8、; art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sloppy painting techniques.II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一章 前 言1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1二、 研究现状评述1三、 研究方法2第二章“泼洒画”的美术教育资源优势4一、“泼洒画”概述4二、“泼洒画”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资源优势4(一)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4(二) 创新思维5(三) 动态审美5三、“泼洒画”教学的基本理念6(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6(二) 分年级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6第三章 “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8一、“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编制原则8(一)直观

9、性原则8(二)适龄性原则8(三)人文性原则8二、一年级“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9(一)分析学生特征9(二)教学内容9三、二年级“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10(一)学生特征分析10(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11第四章“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与学习方式13一、 “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13(一) 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个别学习为辅13(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对话型学习形态13二、“泼洒画”学习方式14(一)自主学习14(二)合作学习14(三)探究学习15三、低年段(1、2年级)教学课程设计15(一)一年级教学课程设计15(二)二年级教学课程分析17结 语19致 谢20参 考 文 献21 IV第一章 前

10、 言第一章 前 言1、 选题目的和意义“良好的美术教育应该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术。”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分为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三个学段,小学低年段(12年级)学生年龄一般为78岁,他们活泼好动,不喜欢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泼洒”活动恰似为其量身定做一般,能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艺术体验。“泼洒画”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在画面上会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效果,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化莫测,同学们可以根据泼洒出的图案外形进行图像联想和想象

11、,通过一些勾画涂染等技法让图像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将其应用于12年级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学生图像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作画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甩、点、喷、洒、滴等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泼洒画”技法还可以丰富和活跃其他领域的美术教学,将吹、滴、喷、点、泼等方式灵活运用,激发创意。另外,“泼洒画”教学往往以学生相互合作学习为主,有利于在低年段就培养和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本文是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泼洒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希望学生在小学低年段就接触学习与平时不同的绘画方法“泼洒画”基本方法,并且运用

12、到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最后,将美术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2、 研究现状评述国内外对“泼洒”技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较为丰富,但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目前与本文研究对象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探讨和开发的空间,本论文研究以新课标为依据,基于小学低年段的美术教学;基于国内外“泼洒画”资源、开发与利用,围绕“泼洒画”教学展开探讨,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泼洒画”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是行为泼彩的代表,运用了“泼洒”独创的技法,创作出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被认为是“泼彩学校”的创始者。非画的天才-

13、波洛克滴洒技法研究一书中中肯地评价了波洛克创作的滴画法:在画布上随意涂上颜料,通过身体的作用控制绘画动作,在画布上综合体现多种绘画元素,以表现视觉强烈的图像符号。消除传统绘画中非遗迹的表达方式、等级和视觉上的高度紧张 杨杨.非画的天才-波洛克滴洒技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5年11期。其实在笔者看来,西方绘画中的这种“滴洒画法”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泼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水墨画发展历程中,也有很多画家擅于运用泼洒技法,古有明代徐渭,近代有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等为代表的泼墨泼彩画家。现当代画家吴冠中更是别出一格,他在绘画创作中大量运用泼洒技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颇具创新。为此,殊途

14、同归波洛克与吴冠中抽象艺术研究一文中评价说,吴冠中和波洛克都是现代美术大师,在处理绘画形态和质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抛开了特定物体的边缘和轮廓表现,使用了点、线、色和表面等简单而自由的形态。语言创造一种具有独特美学的抽象形式。它是一种非常主观的、随机的,并且能使图像重拾意义的艺术形式。 张丹丹.殊途同归-波洛克与吴冠中抽象艺术研究D.聊城大学:2014“泼洒画法”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有极高的表现力,在美术教育上,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具有很大的意义。王春红在幼儿美术滴洒画法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表述作者在学习中总结了儿童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概括了“泼洒画”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价值和教学经验 王春红.幼

15、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验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年27期。基于此类教学经验的启发与笔者日常学习、实习,以及生活经验地体验与体悟,本论文是以新课标为依据,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泼洒画”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围绕“泼洒画”教学展开探讨。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围绕“泼洒画”教学资源和小学低年段美术教育的教学研究需要,利用图书馆、中国知网、超星电子书等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各种各类有关“泼洒画”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和提炼,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调查记录法。本文是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泼洒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深入小学低年段美术课堂,实际了解

16、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和实践需要;也可以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发放关于“泼洒画”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程度的问卷调查表;或者直接请教相关美术教育的一线教师,对于“泼洒画”技法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必要性的看法等。11第二章“泼洒画”的美术教育资源优势 第二章“泼洒画”的美术教育资源优势一、“泼洒画”概述本文所论的“泼洒画”由“泼撒”延伸而来,指将液态颜料或水墨通过甩、点、喷、洒、滴、吹等方法呈现在画纸或画布上。“泼洒画”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不是指某一个画家或者某个画派的代表画法,而是对具有“泼洒”表现的国内外不同时期画家的绘画技法的概括。众多学者认为,最早具有泼洒画特征的画法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纽约,是冲动

17、、不加控制地把颜料淋或洒在画布上的绘画表现技法的概称。然而事实上,中国画虽不叫“泼洒画”,却早有“泼墨画”泼墨画是基于画家的审美情趣,将情感付之笔端,借助于娴熟的笔墨控制技巧,经由宣纸和水墨相互渗化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泼墨技法是利用水墨在生宣纸上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结构,继而不断整理、丰富、完善的笔墨技法。唐朝名画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06)中记载:泼墨技法是指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流动、晕染和渗化的特殊性能表现,形成画面的框架结构,进而不断整理、丰富、完善的笔墨技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为“泼墨”

18、。由此可见,中国式“泼洒画”远早于西方“泼洒画”。换言之,西方“泼洒画”的由来可能与中国泼墨画不无关系。具体是何关系,有待后续研究专门加以探讨。本文的“泼洒画”就是在中国泼墨画和西方“泼洒画”技法的共通之处探讨“泼洒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引申开。二、“泼洒画”基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资源优势(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人发展认识的前提是感觉,我们需要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认识这个世界。在视觉感知部分,色彩感知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视觉感知常见的还包括对形体、结构、造型、空间的感知。对于色彩有较强的感知力,在美术学习中是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并且能够

19、明确区分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度和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泼洒画”教学资源恰恰在增强色彩感知力和游戏体验性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基本颜色,并且尝试调制水粉颜料,鼓励学生大胆地把颜料淋或洒在画纸上,从视觉上感受不同的色彩自行渗化、调和、对比等,体验无穷乐趣。杰克逊.波洛克曾说过:“我觉得作者的任务是表现内心世界、表现活力、运动和其他内心力量。 艾伦H约翰逊(美)编 姚宏翔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M.鸿,译.上海:上海民美术出版社,1992(02)”在“泼洒画”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像波洛克那样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画笔和工具,用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用

20、滴、喷、洒等方式用不同的色彩在画纸上自由的作画,表达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2) 创新思维在“泼洒画”的作画过程中需要作画者有很多肢体上的配合,因此,身心和思维状态极为放达、舒散。运用泼洒技法所表现的画面往往具有偶然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创作者以高度的专注力和极具发散性的联想和想象活动,探寻“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周金环 马钟元译. 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进行彼此关联的直接感悟,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取得“完形” 鲁道夫.阿恩海姆,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在泼洒画的作画过程中,往往易于创造出形态迥异的抽象艺术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

21、途径、多角度、多领域引导学生根据绘画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随机的、动态的形式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并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各种创意想法。比如以想象中的形、色、物为对象的“心像”的表现;再比如以形状、色彩、感觉为对象的抽象表现;或者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对象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探究联想的无限可能,增强创新体验性。(3) 动态审美在小学低年段“泼洒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感受与建立动态审美和静态审美 张洪.绘画过程中的偶然因素的激活与审美运筹J.四川大学:2006.。两相辩证与融合的立体审美架构。笔者通过长期地观察与记录发现: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性格

22、活泼,在行为上喜欢无拘无束,擅长在游戏情景中找到美术创造的兴趣点。“泼洒画”的动态审美功能,与该阶段的心理特点极为契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或演示带领学生欣赏或创作有趣的“泼洒画”,或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作画,教师从旁协助,以多种方式变更动态审美的体验样式,让这种审美活动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 三、“泼洒画”教学的基本理念(1) 尊重学生的个性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大概在7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同时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把握。所以在“泼洒画”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尝试与创作。留意观察在尝试与创作过程中学生所展现的个性特点,有针对

23、性地进行鼓励和启发式教学。按照课程内容安排组织所有的学生一起尝试、体验、探索,让他们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学安排上,帮助同学们从简到难逐步体会“泼洒画”的技能,提高美术学习兴趣。个体的兴趣和个性都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加入学生的兴趣元素,增加学生的喜爱程度,从而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像游戏一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与探索,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分年级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段的“泼洒画”教学课程主

24、要安排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模块。例如,我的独特书签和多样的小笔筒两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用“泼洒画”表现手法设计书签和变化多样的小笔筒。就可以以“泼洒画”技法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师生共同的“泼洒画”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进行大胆、自由地设计和制作。 “泼洒画”课程分年段设计教学内容,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还给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内涵。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增添新的绘画方法。本文的教学案例中的绘画游戏这一课,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学。以游戏为主题,学生有意识地在画纸上进行自由的“泼洒”,得出或许抽象的图案,

25、最后根据绘画主题和画面整体表现的需求,添加点、线、色块等装饰性元素,使之成为直观、具体的图像和画面。第三章 “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第三章 “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一、“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编制原则(一)直观性原则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荀子.荀子M.杨倞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2014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闻更要多见、多尝试和实践,才能算得上是见多识广而不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认识。中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尽可能不要替代物体本身,而是让学生们实际得看、摸、听、闻、等。” 大教学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夸美纽斯, 2014在“泼洒画”教学中

26、,善于充分利用具体实物、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步骤图、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等直观的可视、可触、可听、伸着可闻的教学资源,将视觉艺术的直观性特点发挥到极致。(二)适龄性原则教学要客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善于抓住学习的关键期。根据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本论文的“泼洒画”教学主要针对低年段即(12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色彩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人文性原则

27、在伟大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非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泼洒画”教学可以融入经典的传统元素。比如,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泼墨法”、当代“新水墨”的“泼墨泼彩法”,以及彩墨画以 “泼彩”为基础的综合材料运用等技法广泛而大量的加以创造性应用,或者将民间、民族美术中的色彩象征性和对比组合原理应用于色彩调和,借助小学低年段78岁学生独有的游戏体验方式,毫无违和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情感,将美术欣赏与人文背景相结合,灵活充分地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具地方特色。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国外优秀作

28、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新课标下美术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二、一年级“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一)分析学生特征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小学和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都有很多大的差别,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宽松、融洽、自由、愉悦的情境创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有利于克服孩子对美术课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每件事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明亮、简洁、色彩丰富的活动和经验。他们是本

29、能的设计师和创造者,喜欢奇妙的、虚构的事物,喜欢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李蒙丝,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二)教学内容1、认识常见色彩在“泼洒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别一般的色彩,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等,并且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相应颜色的物品。2、尝试不同的表现技法学生可以大胆体验多种方式进行“泼洒画”的尝试,比如把调好的颜料用水粉笔、小棒、勺子滴洒或者甩在画纸上,或者把调好的颜料装进塑料瓶或者喷壶里,通过挤压或喷洒的形式作画,辅以嘴吹、晃动或者竖立画纸等方式让颜料“动起来”、“活起来”,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创意体验中制造

30、出自然流动的痕迹效果。3、根据“泼洒”痕迹进行创作学生把调制好的颜料通过“泼洒”技法自由的泼洒,尝试不同的“泼洒”技法,过程中观察感受“泼洒”痕迹的晕染效果和变化,对“泼洒”痕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装饰元素,使画面更加具体有趣。4、展示与评价作品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够简洁明了的介绍绘画过程中选用的色彩、形状、泼洒方法等。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要注意多用简单的词汇概括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成果表示赞赏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绘画建议。三、二年级“泼洒画”教学活动计划(一)学生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学习集中力不持久,注意力广度大。学生在教育

31、过程中通过喷、吹、滴、摇等其他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手脑调整能力,引导学生练习、发现和认识。他们在美术表达上有一定理解和表现力,更喜欢用感情、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例如:将蘑菇画成房子、把云朵画成摇篮、把大树当作去往云朵的楼梯等,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泼洒”。(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1、体验材料二年级学生对美术也有了最基础的一些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他们可以尝试更加丰富的技法运用更多的材料,比如:水彩颜料、墨水、水彩纸、宣纸、盐、棉线、酒精、保鲜膜、肥皂水、蜡烛等,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特征以及运用他们制作出来的效果。同学们需要初步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绘制出有特色的画面。引

32、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泼洒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2、创作画稿用“泼洒画”的方法对画面进行装饰的前提,是要首先学会在画纸上画出想要的造型图案。比如,要画一个笔筒,首先要观察笔筒,大概理解笔筒的外形特点,领会立体造型的特征和构造情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用故事、比喻、自编口诀、自制小视频等灵活恰当的方式让他们懂得诸如色彩的和谐、物体的对称、点线面的结合等基本的搭配常识,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一定审美水平的“泼洒画”画稿。3、学习立体造型 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引导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方形、圆柱体或者一些花瓶和罐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

33、结构物品。在制作中鼓励运用折、卷曲、剪、贴等多种手工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乐于思考,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比如,制作一些造型美观独特的手工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4、展示和评价作品 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介绍本小组的创作思路、运用的材料以及创作过程的分工,分析本组和其他组作品在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不同,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评价中教师应该保证客观和积极,比如,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做事认知仔细等,肯定学生个人在团队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第四章“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与学习方式第四章“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

34、与学习方式1、 “泼洒画”学习活动形态(1) 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个别学习为辅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杨长英.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1.启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重要性。在“泼洒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地学习形态。合作学习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与战略体系。在”泼洒画”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地学习形态。比如在学习画地毯一课时,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地毯的局部画面,最后将各小组的作品拼接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幅独特的地毯画。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设计绘画结构和样式,在不断的沟

35、通和交流中,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出小组认同的创作方案。正如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所界定的那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并根据小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学习技能。” 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 罗伯特E斯莱文,王红宇.料.1993(01)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摘录)J.教育仪器备.2001(03)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科学分配合作时间、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注

36、重学生感受和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对话型学习形态在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美术教学中,要贯彻好“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的地位”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环境。尤其低年段的美术教学,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学会”到“我会用”的转变。“泼洒画”最难的不是技法,而是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建立在此二者基础之上的情感体验性和深层的文化理解与兴趣。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老师可以教得少一些,但为了让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尽量少喧嚣、厌恶、无用的劳力,” 大教学论M

37、.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夸美纽斯, 2014的思想,要打破单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模式,最大限度地运用多种多媒体教育技术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实现。二、“泼洒画”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类的需求有无穷大,那就是希望我为一个发现者、研究员和探险家等。” 为儿童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也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J.乌云特娜.中国德育.2007(03)营造一种轻松好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是一种优质教育的表现。在学生自身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38、知欲。比如,学习颜色的深浅只需要给学生提供色环,让学生自己发现颜色的深浅度,找出最浅、最深、最亮、最暗的颜色,发现颜色深浅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有益于发散拓展思维,加深学习印象。这样不仅能有效的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顾晓红.偶遇那片青草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J.才智,2019(31):3.“泼洒画”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学习习惯,还能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二)合作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常佩雨.论上博简孔子言论的文学价值J.文艺评论,2014(10):4-9.告诉我们要重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39、。学会合作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甚至鼓励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甩、点、喷、洒等多种方法的尝试。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情况不同,技法掌握不同,联想和想象更不同,因此更易于呈现出不同的泼洒效果,最终集众人之所长共同完成一幅超乎个体预期的“泼洒画”作品,获得更饱满的审美体验和个体成就感,从而易于形成主动而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比如花地毯这一课,可以分小组完成,每组尝试不一样的“泼洒画”技法,有的可以尝试“泼彩”、有的可以尝试“流痕”、有的可以尝试“滴洒”。小组同学分工明确,有的负

40、责泼洒,有的负责图案联想、有的负责构图最后将每组的作品都拼接在一起展示,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并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三)探究学习个体成长过程中,都有“探究的需要、认同和感谢的需要、责任的需要” 陈火青. 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D.西南大学,2012.等种种内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认知能力的水平,设置探究性学习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假象,运用已有的科学经验进行探究创作。比如绘画游戏这一课以图像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运用相关表现技法创作出独特的画作。神奇的肌理往往以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泼洒技法创作出新的肌理效果;多样的

41、笔筒这一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三、低年段(1、2年级)教学课程设计(一)一年级教学课程设计l 课程名称:我的独特书签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颜色,感受水粉颜料和泼洒画工具的特点,认识了解各种书签形状。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泼洒”方法装饰、设计和绘制书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加学生对手工作品的了解,增强创作兴趣。教学难点:根据泼洒产生的痕迹,通过联想和想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书签。教学用具:水彩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喷壶、瓶盖有小孔的塑料瓶、剪刀、彩带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实物展示) a是泼洒出的图片 b是制作的菠萝书签 图片来源:网络师:同学们,你们能猜一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吗?生:学生猜想作答(书签、画)师:同学们太棒了,很多同学都猜到了是不同形状的书签。师:再来考考大家,这个书签要怎么做呢?生:先剪出一个形状然后在上面涂上颜色。师:对了,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和总结方法、过程和特征,了不起。而且还看到了老师的书签有不同的形状和丰富的色彩。 师:我们先来看老师手里的这盒水粉颜料都有什么颜色?谁能说说生活中的什么东西也是这个颜色呢?生:学生回答。(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红色的有西瓜、黄色的香蕉)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