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科学的实践观 第二节 人对世界本质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节 科学的实践观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 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 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 在方式。在方式。 1、实践及其构成要素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的主体 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 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 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主性、能
2、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 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3.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 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 和社会主体。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客体 v主体实践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v具有客观性的特征 v客体和主体一样也 是历史的范畴 v自然客体、社会客 体、精神客体 是指实践主体在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活是指实践主体在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活 动动 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以及运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以及运用、 操作这操作这 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手段实践手段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实践特征 1、实践及其构成要素 实践的客观性实践的客观性
3、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现实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客体 实践 工具 客观现实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 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无以应 实践的基本特征 愚公移山 自觉能动性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历史性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 人类最基本的实人类最基本的实 践活动践活动 3 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 处理社会关系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在阶级的实践,在阶级 社会中,这种实社会中,这种实 践主要表现为阶践主要表现为阶 级
4、斗争。级斗争。 3 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 鸦片战争 科学试验科学试验 3 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 4、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一,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第一,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 第二,优化主体的功能。第二,优化主体的功能。 二、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二、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 1.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首先: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世界首先: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世界 之间的物质、能力、信息的交换过程。之间的物质、能力、信息的交换过程。 其次: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其次: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自
5、 身被改造的过程。身被改造的过程。 最后:实践是能动的改造过程。实践是人与世最后:实践是能动的改造过程。实践是人与世 界相互作用和相互过渡的唯一中介。界相互作用和相互过渡的唯一中介。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 它是指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从空间上看,它是指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从空间上看, 它属于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类它属于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类 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 成的人类社会以及成的人类社会以及“人化人化”了的自然界。二
6、了的自然界。二 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在自在 世界世界 人类人类 世界世界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的联系 自在 世界 人类 世界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物质世界 实践物质世界 产生 推动 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 实践 人与自然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 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 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 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 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 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 规律性
7、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实践的运行机制 确立目 的方案 实施实 践方案 对照检 验评价 进行反 馈调节 3.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 首先,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使主体与首先,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使主体与 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 其次,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其次,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 最后,这不仅造就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最后,这不仅造就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还建构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价认识关系,还建构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价 值关系。值关系。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
8、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 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 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 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 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 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本身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二 元 论 笛卡儿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 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 质和精神。 笛卡儿(1596-1660)(Descartes,Ren), 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 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
9、 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 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一 元 论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士: “从泰勒士起,我们才从泰勒士起,我们才 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 史史” 黑格尔黑格尔 阿那克西曼德:基是 “无限者” ”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万物的始基是“ “空气” ” 赫拉克利特:“ “火” ”
10、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德谟克利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五行五行” 说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 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阴阳说”和 “八卦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 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 “五行五行”说说 阴阳、八卦说阴阳、八卦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于是有地震” 伯阳父伯阳父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负阴而抱阳” 老子老子 “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传易传 “五行五行”说说 西
11、游记西游记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 行者窃人参行者窃人参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 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 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行者道: “跷蹊!跷蹊!想是有脚的会走,就走也跳不出 墙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园中土地不许老孙偷他 果子,他收了去也。”他就捻着诀,念一口“唵” 字咒,拘得那花园土地前来,对行者施礼道: “大圣,呼唤小神,有何吩咐?” 土地道:“这宝贝三千 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 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 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 十个。有缘的,闻一闻, 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 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12、 却是只与五行相畏。” 行者道:“怎么与五行 相畏?”土地道: “这果子遇金而落,遇 木而枯,遇水而化,遇 火而焦,遇土而入。敲 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 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 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 器,就枯了,就吃也不 得延寿。吃他须用磁器, 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 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 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 即钻下土去了。 这个土有四万七千 年,就是钢钻钻他 也钻不动些须,比 生铁也还硬三四分, 人若吃了,所以长 生。大圣不信时, 可把这地下打打儿 看。”行者即掣金 箍棒筑了一下,响 一声迸起棒来,土 上更无痕迹。行者 道:“果然!果然!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13、1、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 洛克洛克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 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 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基本观点 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 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 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 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 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 基本观点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1、物质范畴的含义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实物、物质无非 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 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 恩格斯 物质范畴的含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14、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范畴的含义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二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物质范畴的意义 物质=物质 的具体形态 物质=原子 物质=客 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的意义 可知论 反映论 不可知论 先验论 物质范畴的意义 2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 哲学范畴。哲学范畴。 运动运动, ,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 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
15、来说, 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 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假设是以静止方式存在的,会 导致什 么后果? 牛顿的第一推动力 上帝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 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如割裂两者的关系会导致如下错误 观点 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静止 1、涵义 2、静止的相对性表现 A 、性质未变 B 、位移未变 第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第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 件,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件,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 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对于认识和
16、改造世界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 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第一,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 样性。样性。 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的统一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的统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运动中有静止 B、静止中有运动 C、如果割裂两者的关系,则导致形而 上学与相对主义、诡辩论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判断:运动就是物 体在某一瞬间在某 一
17、地点,在接着而 来的另一瞬间则在 另一地点。 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 动者恒动,静者恒动者恒动,静者恒 静。外力,只有外力才静。外力,只有外力才 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 唯一原因。唯一原因。 牛顿牛顿 v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 v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 道之大出于道之大出于 天,天不变,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董仲舒 方生方死,方死方方生方死,方死方 生,方可方不可,生,方可方不可, 方不可方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庄子 v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 人连一人连一 次也不能踏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进同一条河 流。流。
18、克鲁底诺克鲁底诺 v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 动中有静、 静中有运 中国古代的阴静阳动理论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 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周敦颐 3、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 物质的存在方式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时间及其特点、时间及其特点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是一维性, ,即不可逆性。即不可逆性。 1秒钟 地球公转30千米; 光波传播30万千米; 2)、空
19、间及其特点 Altitude(海拔) Latitude(纬度) Longitude(经度)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Y Y X X Z Z O P P(X X1 1,Y Y1 1,Z Z1 1) X X1 1 Y Y1 1 Z Z1 1 长长 高高 宽宽 四维空间 3).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A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 B 、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 任何物质粒任何物质粒 子都相当于子都相当于 一定的能量,一定的能量, 能量的大小能量的大小 等于等于 该物质的质该物质的质 量与光速的量与光
20、速的 平方之积平方之积。 2 2 0 1 C V M M =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 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时空的特征: 时空是绝对性、相对性的统一 时空相对性的表现 1、时空特性随着物 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而不同 2、时空随着物体形 态的不同而不同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欧几里德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几何学和黎曼黎曼 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几何学,它们分别
21、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 形态的空间特性。形态的空间特性。 欧几里德 罗巴切夫斯基 黎曼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 黎曼几何黎曼几何椭圆几何椭圆几何 一条也一条也 作不出作不出 180180 罗巴切夫罗巴切夫 斯基几何斯基几何 双曲几何双曲几何 可以作可以作 无数条无数条 180180 欧几里欧几里 德几何德几何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 只能作只能作 出一条出一条 180180 几何名称几何名称几何性质几何性质 过直线外过直线外 一点作平一点作平 行线情况行线情况 三角形三角形 内角和内角和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广义相广义相 对论认为,重力场的对论认为,重力场
22、的 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 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分物质的质量愈大、分 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布愈密、重力场愈强, 则空间的则空间的“ “曲率曲率” ”就愈就愈 大、时间的流逝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 慢。慢。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尺缩钟慢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 不竭
23、。不竭。” ” 5 5)、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辩证关系)、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辩证关系 1/21/21/41/41/81/8 赤壁赋 客曰: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 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在哉?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 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25、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物质世界的层次与人的活动物质世界的层次与人的活动 以人的活动作以人的活动作 为参照系数可以把为参照系数可以把 物质世界划分为:物质世界划分为: 内部世界和外部世内部世界和外部世 界。外部世界又可界。外部世界又可 以划分为五个不同以划分为五个不同 层次:层次: 未认识的外部世界未认识的外部世界 有所认识的外部世界有所认识的外部世界 人迹所到的外部世界人迹所到的外部世界 人化的外部世界人化的外部世界 人造的外部世界人造的外部世界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 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
26、样性、变动性中的统一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三生万物。 老子老子 上帝在哪里呢?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宏 观 宇 宙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微 观 领 域 核酸 DN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 生 命 世 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 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 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 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 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 证明的。证
27、明的。”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世界物质世界 生命特性生命特性 无机物无机物 有机物有机物 存在方式存在方式 固态固态 液态液态 气态气态 等离子态等离子态 超密态超密态 共性特点共性特点 实体实体 场 场 现代自然科学有力地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现代自然科学有力地证明了世界是物质 形态多样性的统一的世界。世界是形态多样性的统一的世界。世界是“一一” 和和“多多”的统一。的统一。 物质多样性的统一性物质多样性的统一性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第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三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1、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
28、最高产物 “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 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 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在这 件事情发生之处是一步一步地 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 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 质的本性,因而这是在具备了 条件的任何情况下都必然 要发生的” 。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 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 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 乎逻辑的” 。 反应特性 机 械 反 应 反应特性 物 理 反 应 太阳晒石头热 反应特性 化 学 反 应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1、意识的起源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
29、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1、意识的起源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人类意识 物质与物质的反应形式 自然界的进化 反应形式的进化 感觉、心理 人类意识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 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 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 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 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 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 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 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 学会了发出一个
30、个清晰的 音节”。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 下,猿脑变成了人脑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人脑重量大,比重高 动物脑重(克)比重 鼠 猫 猴 大猩猩 现代人 海豚 鲸 1.6 31 89 540 1500 1600 9000 1:90 1:500 1:40 1:100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产生意识的原因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 “观念的东西不外 是移入人的头脑并 在人的头脑中改造 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 。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 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 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 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 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 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 而已” 。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1、意识的结构 二、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意识的对象不同,可以把 意识分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根据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 意识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意识的结构 根据意识的水平不同,可以把 意识分为潜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姜堰二中入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山西体重管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肠道菌群失调研究-洞察与解读
- 2025零售药店培训试题库及答案
- 低功耗广域通信-第3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计算机类)-2025年春季试题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旅游类)真题模拟解析试题
- 2025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电子商务类综合能力测试真题模拟解析
- 美术基础 课件全套 第1-5章 美术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
- 2025年青少年法制知识竞赛题库
- 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记录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竞业限制培训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衢州学院十五五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