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权变动的物权变动的含义含义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动态现象,即物权产生、变更及消灭的运动形态。 物权法第二章规定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规定的就是物 权变动规则。 第第六六章章 物权物权的变动物权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第一节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含义、原因和意义含义、原因和意义 物权变动的基本形态包括:物权的产生、物权的变更、物权的消灭物权变动的基本形态包括:物权的产生、物权的变更、物权的消灭 (一)事件(一)事件 (二)事实行为(二)事实行为 作用于作用于客体客体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 (三)法律行为(三)法律行为作用于作用于权利权利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 1、单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 核心:
2、核心:权利人的意志权利人的意志 2、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核心:核心:合意合意 物权变动的原因物权变动的原因 (一)物权产生(一)物权产生 物权的产生,即物权人取得了物权,它在特定的权利主体与不物权的产生,即物权人取得了物权,它在特定的权利主体与不 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形成了物权法律关系,并使特定的物与物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形成了物权法律关系,并使特定的物与物 权人相结合。权人相结合。 产产 生生 原始取得 继受取得 无原权利人 有原权利人有原权利人 基于原权利人 意思 基于法律规定 有原权利人有原权利人 买卖(互易)合同买卖(互易)合同 赠与合同赠与合同 转让他物权的合同转让他物权的合同 遗
3、嘱继承、遗赠遗嘱继承、遗赠 设立他物权设立他物权 取得取得 投资、劳动生产投资、劳动生产 收取孳息、先占收取孳息、先占 取得时效、拾得遗失物等取得时效、拾得遗失物等 添附、强制执行、征、没收添附、强制执行、征、没收 标的物丧失、混同、继承标的物丧失、混同、继承 法定期间届满、法律规定法定期间届满、法律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 非民事法律行为 (二)物权的变更(二)物权的变更 物权关系的变更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变更,是指物权的标的、内容等部分的改变。 广义的变更,是指物权的主体、标的或内容发生改变。 主体的变更或标的、内容的彻底改变,结果是发生物 权的取得或消灭,故应从物权的取得或终止的角度来
4、理解。 因此,物权的变更主要指狭义的变更。 物权的消灭,即物权的丧失,可以分为绝对的物权的消灭,即物权的丧失,可以分为绝对的 消灭与相对消灭。严格的说,物权的相对消灭并非消灭与相对消灭。严格的说,物权的相对消灭并非 物权消灭的问题,而是应当属于物权的继受取得或物权消灭的问题,而是应当属于物权的继受取得或 主体变更的问题。主体变更的问题。 抛弃抛弃 遗嘱遗嘱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解除合同解除 撤销权的行使撤销权的行使 标的物灭失标的物灭失 主体消灭主体消灭 非民事法律行为非民事法律行为 法定期间届满法定期间届满 抵销抵销 混同混同 消灭的原因消灭的原因 第第二节二节 物权变动的物权变动
5、的规范模式规范模式 一、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一、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 1.债权意思主义债权意思主义:合同生效则物权变动,但不交付或不登:合同生效则物权变动,但不交付或不登 记不能对抗第三人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合意合意 物权变动的对抗效力物权变动的对抗效力公示公示 甲甲乙乙 出卖出卖 不动产不动产A (未登记)(未登记) 何时取得物权?何时取得物权? 可否对抗丙?可否对抗丙? 丙丙 (登记)(登记) 出卖出卖 缺陷缺陷 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又称债权意思主 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指仅凭借当事人的 意思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而无须借助其他 形式的模式。 特点 : (
6、1)物权变动本身仅为当事人之间 的意思,不需任何外在形式;(2)登记和 交付仅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3)物权 变动为债权行为的当然后果,不承认独立 的物权行为。 第三编第三编 物权物权 2.物权物权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债权合同生效只产生请求权,只有在物权合同(本质,要债权合同生效只产生请求权,只有在物权合同(本质,要 式行为式行为)和公示(形式、须交付或登记)同时具备,才能产生物权变动和公示(形式、须交付或登记)同时具备,才能产生物权变动.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债权合意债权合意【物权合意物权合意公示公示】 乙乙 出卖出卖 甲甲 不动产不动产A 登记登记 债权合意债权合意 物权合意物权合意 物权形式
7、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1)债权的意思表示(如,买卖合同),仅产生 使双方当事人享有债权和负担债务的效力,即只是 产生债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却不直接发生物权 的变动; 要使物权发生变动,必须有独立于债权 契约以外的,旨在使物权发生变动的物权合意; (2)登记和交付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件而非对抗 要件; (3)物权行为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 物权行为 的成立和有效不受债权行为的影响。 第三编第三编 物权物权 3.债权形式主义,又称折衷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又称折衷主义:合合同生效只产生请求权,只有交付同生效只产生请求权,只有交付 或登记以后才能产生物权变动或登记以后才能产生物权变
8、动.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合意公示合意公示 甲甲乙乙 出卖出卖 不动产不动产A 何时取得物权?何时取得物权? (未登记)(未登记) 丙丙 (登记)(登记) 出卖出卖 是否有是否有“对抗对抗”的问题?的问题? 物权破除债权物权破除债权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1)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指物权因法 律行为发生变动,当事人之间除债权合意(原因 性法律事实)外,还应践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 式(结果性法律事实); (2)不承认独立的物权行为,而是将物权行为包 含在债权合同中,当事人之间为一定的债权行为, 并完成公示原则规定的不动产登记或者动产交付 法定形式,就可以发生物权变动; (3)不承认物权
9、行为的无因性,债权行为是标的 物所有权转移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是物权变 动的主要生效要件,当债权行为无效时,物权的 变动当然不发生。 二、物权行为理论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看教材 (二)物权行为概念及其内容 1.概念 (1)物权意思表示说 (2)物权的意思表示与形式结合说 2.物权行为的内容物权行为的内容 (1)分离原则(区分原则),指物权变动)分离原则(区分原则),指物权变动 和债权变动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处理的原则。和债权变动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处理的原则。 债权合意债权合意(物权合意(物权合意交付、交付、 登记)登记) 要式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 物权行为物权行为 物权行为的物权行为的 “
10、独立性独立性” (成立要件)(成立要件) (2)无因性原则,又称抽象原则,指物权行为在)无因性原则,又称抽象原则,指物权行为在 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 因行为的无效或者撤销不能导致物权行为的当然无因行为的无效或者撤销不能导致物权行为的当然无 效或撤销。效或撤销。 债权合意债权合意 物权变动物权变动 不受不受影响影响 + 物权合意物权合意 完成完成 无因性无因性 =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及当事人之间的 权利义务关系 (1)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前提)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前提物权行为的有效物权行为的有效 成立成立 (2)有因主义与无因主义)有因主
11、义与无因主义 1有因主义:物权行为的效力为其原因行为有因主义:物权行为的效力为其原因行为 (债权行为)所决定,即债权行为的不成立、不生(债权行为)所决定,即债权行为的不成立、不生 效力、被撤销或无效的,物权行为与之相同命运。效力、被撤销或无效的,物权行为与之相同命运。 2无因主义:物权行为的效力不为其原因行为无因主义:物权行为的效力不为其原因行为 (债权行为)所决定,债权行为的不成立、不生效(债权行为)所决定,债权行为的不成立、不生效 力、被撤销或无效的,物权行为不受影响,仍然发力、被撤销或无效的,物权行为不受影响,仍然发 生物权变动的效果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3)无因性对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的影
12、响)无因性对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的影响 无因性对相对人利益的影响 案情案情对相对人的影响对相对人的影响 甲甲出售钢材出售钢材 给给乙乙,依据,依据 让与合同交让与合同交 付后,发现付后,发现 买卖合同不买卖合同不 成立,因意成立,因意 思表示错误思表示错误 被撤销,或被撤销,或 违反违反法律规法律规 定定无效;无效; 有因主义有因主义无因主义无因主义 (1)物权行为同命运)物权行为同命运 (2)乙乙不能取得所有权不能取得所有权 (3)乙乙为无权占有为无权占有 (4)甲甲可基于所有权主张可基于所有权主张 返还(物权请求权)返还(物权请求权) 甲甲: (1)破产时的)破产时的别除别除权权 (2)强制
13、执行时,可提出)强制执行时,可提出 执行异议执行异议 (3)乙无过失也不能免责)乙无过失也不能免责 (1) 乙乙取得所有权取得所有权 (2)甲甲基于不当得基于不当得 利请求利请求 甲甲: (1)破产时的只能)破产时的只能 参加分配;参加分配; (2)强制执行时,)强制执行时, 不能提出执行异议不能提出执行异议 (3)乙无过失免责)乙无过失免责 甲甲 动产动产A 买卖合同买卖合同 乙乙 返还财产返还财产 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 甲的甲的 甲的甲的无因无因 性性 (1)债权行为无效时的财产返还问题)债权行为无效时的财产返还问题 A 返还财产返还财产 无因性对第三人利益的影响 案
14、情案情对第三人的影响对第三人的影响 甲出售钢材给 乙,依据让与 合同交付后, 发现买卖合同 不成立,或因 意思表示错误 被撤销,或违 反法律规定无 效;乙将该钢 材让与丙。 有因主义无因主义 (1)乙不能取得 所有权,为无权处 分; (2)丙原始取得 所有权善意取 得。 (1)乙取得所有 权,有权处分; (2)丙继受取得 所有权 物权行为理论独立性及无因性的评价 1、物权行为之利 法律关系明确,易于判断 有助交易安全 物权行为的必要性:抵押权的设定等行为发生 之际,即已为权利的实现,无所谓履行问题,与债 权行为完全不同;从负担行为(债权行为)与处分 行为(含物权行为)看物权行为存在的必要性 民
15、法的高度技术性、体系性,及非法律人平行 评价; 大陆法系立法例的普遍性 物权行为之弊 过分技术性,难于理解过分技术性,难于理解 如,一如,一 个买卖关系,有债权个买卖关系,有债权和物权两个契约关系;和物权两个契约关系; 物物权请求权人沦为债权请求权人,对权请求权人沦为债权请求权人,对 出卖人的保护失衡;出卖人的保护失衡; 承认独立性及无承认独立性及无 因性,则买卖合同未成立、无效或撤销,因性,则买卖合同未成立、无效或撤销, 卖方沦为债权人。卖方沦为债权人。 善意取得制度足以保护交易安全,以善意取得制度足以保护交易安全,以 物权行为物权行为保护交易安全,似乎多余保护交易安全,似乎多余。 (3)形
16、式主义原则 形式主义原则是指物权变动的独立意思必 须依据客观上能够使外界认定的公示方式 加以确定的原则。 三、效力区分原则 又称区分原则,是指在发生物权变动时, 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 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应区分开来,它们成立 或生效的法律根据亦应区分对待。物权 法第15条。 效力区分原则的内容 原因行为不一定引起物权变动的结果,因 为可能存在一定的原因致使物权变动的结 果不会发生,但是原因行为本身却应根据 自身成立和生效的要件进行判断;而不是 以物权变动是否成立为判断标准。 物权法物权法 第第9 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
17、让和消灭,经依法 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 除外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15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 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 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物权法第14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依照法律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物权法第23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 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第2424条条
18、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 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可见,我国物权法采取了区分原则:可见,我国物权法采取了区分原则: 采纳物权行为理论,讲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相区别,但是没 有采取传统物权行为中的物权合同加公示的形式,而是实行 “债权合同原因物权公示变动”模式。 No Image 第三节第三节 物权物权变动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的公示、公信原则 一、一、物权公示原则物权公示原则 (一)公示原则的含义(一)公示原则的含义 指物权的存在和变动必须以一定形式公开表现出来,并能被特定指物权
19、的存在和变动必须以一定形式公开表现出来,并能被特定 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所知悉。换句话说,是指物权享有的可取信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所知悉。换句话说,是指物权享有的可取信 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 公示公示的对象:的对象: 1.权利公示说权利公示说 2.行为公示说行为公示说 3.统一说统一说 No Image (二)公示的效力(二)公示的效力 1.内涵和立法模式内涵和立法模式 物权的存续与变更满足了公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后物权的存续与变更满足了公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后 果,这就是公示的效力。果,这就是公示的效力。 A、公示对抗主义、公示对抗主义 B、公
20、示成立主义、公示成立主义 物权公示原则的物权公示原则的意义:物权的排他性决定了物权的变动会产生排意义:物权的排他性决定了物权的变动会产生排 他的效果,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有他的效果,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有 必要对物权的变动规定公开的行为方式。必要对物权的变动规定公开的行为方式。 公示的效力公示的效力 (1)公示成立:)公示成立:合意公示物权变动合意公示物权变动 物权法物权法 甲甲乙乙 出卖出卖 A 何时取得物权?何时取得物权? 动产动产 不动产不动产 (2)公示对抗:)公示对抗:合意物权变动;公示对抗第三人合意物权变动;公示对抗第三人 甲甲乙乙
21、出卖出卖 动产动产A (占有改定)(占有改定) 何时取得物权?何时取得物权? A 可否对抗丙?可否对抗丙? 丙丙 出卖出卖 动产动产 我国物权法关于公示原则的规定 物权法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 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 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公示的内容和方法: 不动产登记(9,31,129,139,155, 169;187) 一般动产交付( 23,2527,212, 230) 特殊动产与登记(24、188 ) 权利(质权)与登记( 224,226,227, 228 ) No Image 二、物权变动的公信原则二、物权变动的公信原则 (一)含义:公信力
22、原则,指依据公示外观(登记或占有)所(一)含义:公信力原则,指依据公示外观(登记或占有)所 表现的物权即使不存在或内容有差异,但对于信赖该外观而为表现的物权即使不存在或内容有差异,但对于信赖该外观而为 物权交易的人,物权法保护基于公示外观而产生的合理信赖。物权交易的人,物权法保护基于公示外观而产生的合理信赖。 公信原则的理由:公信原则的理由: 1.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 2.保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的效率;保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的效率; 3.真实物权人的过失使其应当承受由此而来的风险。真实物权人的过失使其应当承受由此而来的风险。 (二)公信原则的内容(二)公信原则的
23、内容 公信原则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不动产登记的公公信原则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不动产登记的公 信力和动产交付的公信力。信力和动产交付的公信力。 1.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 定义:登记的公信力是保护不动产物权取得人堆登记信赖定义:登记的公信力是保护不动产物权取得人堆登记信赖 利益的法律效力。利益的法律效力。 效力:即使登记有误,与登记名义人(登记簿上记载的物效力:即使登记有误,与登记名义人(登记簿上记载的物 权人)进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其所得利益仍受法律保护。权人)进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其所得利益仍受法律保护。 该第三人,包括自登记名义人取得物权的人和向名义人履该第三人,包括自登
24、记名义人取得物权的人和向名义人履 行义务的人。非登记于登记簿,对物权的任何限制不影响行义务的人。非登记于登记簿,对物权的任何限制不影响 善意第三人利益状况。善意第三人利益状况。 条件:须登记错误不能从登记簿上发现;须第三人为善意;条件:须登记错误不能从登记簿上发现;须第三人为善意; 须第三人取得权利系基于有效之法律行为;须无异议登记须第三人取得权利系基于有效之法律行为;须无异议登记 存在。存在。 No Image 受登记公信力的保护,需具备以下要件:受登记公信力的保护,需具备以下要件: 登记内容与实际权利关系不一致登记内容与实际权利关系不一致 当事人基于有效的法律行为而为处分当事人基于有效的法
25、律行为而为处分 取得人已完成物权变动登记取得人已完成物权变动登记 取得人主观上为善意。取得人主观上为善意。 2.动产占有公信力动产占有公信力 物权的公示,具有物权的公示,具有“物权外观物权外观”的法律意义。善意第三人依据此外观所的法律意义。善意第三人依据此外观所 实施的法律行为,即使在实施的法律行为,即使在“物权外观物权外观”与与“物权物权”不相符的情况下,仍然受不相符的情况下,仍然受 到到 法律的保护。即公示具有法律的保护。即公示具有“可兹信赖可兹信赖”的效力。的效力。 物权与物权的外观物权与物权的外观 甲甲乙乙 出租出租 动产动产A A (1)A的所有权是谁的?的所有权是谁的? (2)A的
26、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的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 甲甲乙乙 出卖出卖 不动产不动产A 丙丙 登记错误登记错误 (1)A的所有权是谁的?的所有权是谁的? (2)A的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的所有权外观(看起来)是谁的? 物权外观的可兹信赖的效力物权外观的可兹信赖的效力 甲甲乙乙 出租出租 动产动产A 动产动产A 甲甲乙乙 出卖出卖 不动产不动产A 丙丙 登记错误登记错误 可否取得?可否取得? 可否取得?可否取得? 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 善意第善意第 三人三人 法律法律 行为行为 第四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一、不动产登记一、不动产登记 (一)概念和意义(一)概念和
27、意义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指不动产行政管理机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指不动产行政管理机 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将不动产物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将不动产物 权设立、变更、消灭等情况依法记载于其权设立、变更、消灭等情况依法记载于其 专门设置的登记簿上。专门设置的登记簿上。 在我国,对不动产物权登记享有职权的行在我国,对不动产物权登记享有职权的行 政机关有土地管理机关、房产管理机关、政机关有土地管理机关、房产管理机关、 矿产管理机关、水行政机关、渔政管理机矿产管理机关、水行政机关、渔政管理机 关、林业管理机关等。关、林业管理机关等。 1.根据权利性质的不同,分为实体权利登记 与程序权利登记 (二)不
28、动产登记的基本分类 2.以登记的效力为标准,不动产登记可分为本登记与以登记的效力为标准,不动产登记可分为本登记与 预备登记预备登记 本登记又称终局登记,是与预备登记相对应的一种登本登记又称终局登记,是与预备登记相对应的一种登 记,指将不动产物权的移转、设定、分割、合并、增记,指将不动产物权的移转、设定、分割、合并、增 减及消灭记入登记薄中,有确定的、终局的效力。包减及消灭记入登记薄中,有确定的、终局的效力。包 括:括: (1)总登记:是指登记机关为确立不动产管理秩序,)总登记:是指登记机关为确立不动产管理秩序, 在对不动产进行清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全面登记。在对不动产进行清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
29、全面登记。 (2)变动登记:也叫做变更登记或者动态登记,是)变动登记:也叫做变更登记或者动态登记,是 指登记机关就不动产物权变动所进行的登记。指登记机关就不动产物权变动所进行的登记。 (3)更正登记:是指已经完成的登记,由于当初登)更正登记:是指已经完成的登记,由于当初登 记手续的错误或者遗漏,致使登记与原始登记的实体记手续的错误或者遗漏,致使登记与原始登记的实体 权利关系不一致,为消除这种不一致的状态,对既存权利关系不一致,为消除这种不一致的状态,对既存 的登记内容进行修正、补充的登记。的登记内容进行修正、补充的登记。 更正登记更正登记 (1)更正登记的申请)更正登记的申请:权利人、利害关系
30、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 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 申请更正登记。申请更正登记。 (2)更正登记的条件)更正登记的条件: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 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 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 (3)更正登记的作用)更正登记的作用:是对原登记权利的涂:是对原登记权利的涂 销登记和对真正权利的初始登记。销登记和对真正权利的初始登记。 本登记本登记 4)回复登记)回复登记 (5)涂销登记)涂销登记 (6)灭失登记)灭失登记 预备登记 预备登
31、记:是为了保障登记请求权而为的一预备登记:是为了保障登记请求权而为的一 种登记,种登记, 预告登记:是指为了保全债权的时限、保全预告登记:是指为了保全债权的时限、保全 物权的顺位请求权等而进行的提前登记。物权的顺位请求权等而进行的提前登记。 物权法第二十条: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物权法第二十条: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 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 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处分该不动
32、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 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 登记失效。登记失效。 预告登记 (1)适用情形:)适用情形: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 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 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 告登记。告登记。 (2)预告登记的作用:)预告登记的作用:预告登记后,未预告登记后,未 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 的,不发
33、生物权效力。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3)预告登记的失效:)预告登记的失效:预告登记后,债预告登记后,债 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 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异议登记异议登记 (1)适用情形:)适用情形: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 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2)异议登记的作用:)异议登记的作用: 对登记记载的权利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对登记记载的权利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 限制其按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去行使权利;限制
34、其按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去行使权利; 对第三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排除第三人对第三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排除第三人 依据登记簿的公信力以取得物权。依据登记簿的公信力以取得物权。 (3)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失效: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 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4)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 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按照不动产物权的类型标准,不动产物权 登记分为不动产所有权登记与不动产他物 权登记。 设权登记和宣示登记 设权登记是
35、指创设物权效力的登记;设权登记是指创设物权效力的登记; 宣示登记是指已经成立的物权变动,昭示宣示登记是指已经成立的物权变动,昭示 于人的登记。这种登记并没有创设物权的于人的登记。这种登记并没有创设物权的 效力,因为在登记之前物权变动的效力已效力,因为在登记之前物权变动的效力已 经发生,不过非经宣示登记,当事人不得经发生,不过非经宣示登记,当事人不得 处分其物权。处分其物权。 宣示登记的目的在于贯彻不动产物权变动宣示登记的目的在于贯彻不动产物权变动 的公示规则,以维护交易安全。的公示规则,以维护交易安全。 各国法上的不动产登记的立法例 登记公示主义:又称契据登记制度或法国法模式, 为法国、意大利
36、、比利时、西班牙、美国多数州 及南美一些国家所采用,我国香港地区也采用这 种制度。该制度的特点在于登记机关对于其所应 登记的房地产物权变动没有实质的审查权限,即 进行形式审查主义;登记没有公信力,当登记事 项在实体法上不成立或无效时,可以对抗善意的 第三人;实行人的编成主义;登记的是不动产权 利动的状态;法律不强制登记。 登记要件主义:又称权利登记制度或德国 法模式,为德国、瑞士、荷兰、奥地利、 埃及等国所采用。这种模式与前者相反, 在这种被称为真正的地权注册制度下,登 记是房地产物权变动的生效条件,登记机 关对地权变动有实质审查的权限,登记具 有公信力;实行物的编成主义;登记不动 产权利静的
37、状态;采强制登记主义。 地券交付主义:托伦斯(RobertTorrens)模 式,该模式是由澳大利亚的托伦斯爵士设 计提出的,于1858年1月27 日经南澳州议 会通过并于7月施行。采用这一制度的国 家主要有澳大利亚、 英国、加拿大、菲律 宾、马来西亚以及美国的若干州,我国台 湾地区也采用这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 登记采任意登记 登记具有公信力 采实质审查主义 交付不动产权利证书 设立负担登记制度 设置赔偿金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登记制度 物权法第9条规定的登记原则上是生效要件, 第12条规定登记采实质审查模式,第13条 规定登记的行政管理性,第16条和第106条 规定的登记的公信力等都表明,我
38、国的不 动产登记与权利登记制度非常相近。 而第17条规定的颁发权利证书则与地券交 付主义相同。 因此,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登记制度。 (四)登记请求权 1.含义:是指登记权利人对于登记义务人, 请求为协助登记的权利。 2.适用范围 移转物权 设定他物权 涂销登记 更正(回复)登记 顺位变动登记 (四)登记请求权 3.性质 物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 4.我国物权法关于登记请求权的解释和适用 (五)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统一化 物权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 现实情况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物权法第十六条物权法第十六条 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 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
39、理。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第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第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 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 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 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因此,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包括:因此,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包括: 1.物权公示;物权公示; 2.物权变动的根据;物权变动的根据; 3.权力正确性的推定;权力正确性的推定; 4.善意保护;善意保护; 5.警示效力
40、。警示效力。 不动产登记制度 二、动产物权的公示二、动产物权的公示占有和交付占有和交付 动产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以占有与交付为其公示动产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以占有与交付为其公示 方法。方法。 这里所称法律另有规定者,包括以民用航空器、船舶、这里所称法律另有规定者,包括以民用航空器、船舶、 机动车辆为客体的物权、动产抵押权和某些权利质权。机动车辆为客体的物权、动产抵押权和某些权利质权。 按照法律规定,这此动产物权不以占有与交付为其公示按照法律规定,这此动产物权不以占有与交付为其公示 方法,而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但这些动产物权登记的方法,而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但这些动产物权登记的 效力,立
41、法上一般采取对抗要件主义。效力,立法上一般采取对抗要件主义。 我国我国海商法海商法第第9 9条规定: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 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 得对抗第三人。得对抗第三人。”第第1313条规定:条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设定船舶抵押权,由 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 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 占有和交付占有和交付 占有:占有:是在物权的是在物权的静态静态情况下公示占有人权利情况
42、下公示占有人权利 的存在;的存在; 交付:交付:是在物权的是在物权的动态动态情况下公示物权的变动。情况下公示物权的变动。 占有占有 直接占有直接占有 间接占有间接占有 占有人占有人 意思意思 自主占有自主占有 他主占有他主占有 所有权所有权 他物权他物权 或债权或债权 交付的公示意义交付的公示意义 交付是让与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交付是让与动产物权公示方法。 交付即转移占有,包括移转物的直接占有与间交付即转移占有,包括移转物的直接占有与间 接占有。接占有。 单纯的交付只能表示物的占有的转移,不能表单纯的交付只能表示物的占有的转移,不能表 示物权的让与,因此交付作为动产物权让与的示物权的让与,因此交付作为动产物权让与的 公示方法,须以交付人让与动产物权的意思为公示方法,须以交付人让与动产物权的意思为 前提。前提。 交付成立的要件:将占有移转给受让人;占有交付成立的要件:将占有移转给受让人;占有 移转明确可见;一次性、全部的占有移转。移转明确可见;一次性、全部的占有移转。 交付的方式交付的方式 现实交付。这是通常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电工程培训课件下载
- 肾内科饮食护理宣教
- 爱护眼睛健康小班教育指南
- 大班学校安全教育
- 气血淤积健康指导
- 2025年5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预防网恋主题班会课件
- 预防梅毒的课件模板
- 外科急腹症患者术后护理
- 顾客管理课件
- 2025济宁市泗水县泗河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初二化学全套试题及答案
- 融资代建合同模板5篇
- 甲方工期回复函
- 直播肖像权使用合同协议
- 2024年山东滕州市属国有企业第三批次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科曙光2025测评
- 货场租赁协议
- 儿科换错药护理不良事件
- 英语四六级资料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全部词汇
- 创业支持体系提升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