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年级:姓名:17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课内知识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1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埋怨(mi) 倡女(chng) 呦呦鹿鸣(yu) 遒劲有力(qi) b. 罅隙(ju) 商贾(g) 木直中绳(zhng) 沁人心脾(qn) c. 故垒(li) 还酹(li) 绕树三匝(z) 响遏行云() d. 哺育(b) 楔入(q
2、i) 金石可镂(lu) 殷岩泉(yn) 2.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2 分) 列缺霹雳 樯橹灰飞烟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梦啼妆泪红阑干 a. b. c. d.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下列例句中加点字与对应成语加点字相比较,意思均相近的一项是( )(2 分)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口雌黄 信言不美 信而好古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3、 b.赢得仓皇北顾 顾影自怜 瞻前顾后 鹰视狼顾 顾左右而言他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行将就木 按部就班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d.圣人无常师 喜怒无常 三纲五常 非常之谋 老生常谈 5.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策之不以其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b. c. d.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两句,一仰视一俯视,写出了山的奇峭高峻,写出了江的
4、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乱、穿、卷”写形,“惊、拍”写声,“雪”写色,有静有动,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将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在一起。 b.酒,在中华文化里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意象。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均借助酒的意象表达了人生惆怅的主 旨。c.对比论证是重要的说理方法。师说中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然后将人们对孩子与对自己的不同要求对比,指出其行为自相矛盾,最后将“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指出
5、“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d.拿来主义中作者要提倡“拿来主义”,却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有破有立,破立结合。近代的“闭关主义”导致了“送去主义”,而“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故不积跬步”中,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因此“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跬步”合用则常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或数量极少;而当“步”表度量时,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b.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来也指远离皇
6、帝,远离官府的地方,或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c.左迁:降低官职的调动。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迁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陟:降低官职的处罚。黜:废掉官职。 d.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二、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小题。 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
7、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九七四年三月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
8、化过程。9.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6 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
9、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
10、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
11、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
12、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
13、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这可以称之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14、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
15、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
16、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
17、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1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 b. 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 1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
18、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b.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d.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13.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14.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 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
19、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20、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
21、,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注】挈挈:急切的样子。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苏轼
22、的赤壁赋。 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 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
23、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颖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5 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 分) 19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0-21 小题。(9 分)南 征 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
24、,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 769 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写了景,但作用不同,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21本诗尾联说“百年
25、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登高中最后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 (3)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
26、行中 “_,_”两句异曲同工。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题。 唐人的古诗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体裁上也有明显改进。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_。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_。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
27、;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_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_,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唐代诗人从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b. 唐代诗人在
28、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力,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c. 唐代诗人从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力,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d. 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2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观察 泾渭分明 发扬蹈厉 轻重缓急 b. 观察 大相径庭 厉兵秣马 抑扬顿挫 c. 体察 泾渭分明 厉兵秣马 轻重缓急 d. 体察 大相径庭 发扬蹈厉 抑扬顿挫 25.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29、一项是( )(3 分) a. 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 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的缘故 d.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的缘故 六、作文(60 分) 26.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 分) 费
30、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入选 2020 秋季部编版教材,乡土文化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90 后女孩李子柒制作的乡土美食、传统工艺视频,引发了网民极大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令人忧虑,著名作家冯骥才感叹: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认真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乡土文化”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 c ( a 项“埋”应为 mn;b 项“罅”应为 xi ;d
31、 项“楔”应为 xi。) 2. d ( “列”通“裂” “知”通“智” “生”通“性” “有”通“又” “受”通“授”) 3.b ( 舟楫,泛指船只。a 项“因为”,古:于是创作。今:表因果的关联词。c 项“寄托”,古:寄身,藏身。今: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d 项“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教育的一个学段。) 4.b (a 项,信,确实,实在。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
32、。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信:信实的人。b 项,顾,回头望。顾影自怜,顾:回头看,泛指看;怜:怜惜,爱恋。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鹰视狼顾,意思是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出自三国演义)顾:回头看。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顾:回头看,泛指看。c 项,就,接近,靠近。行将就木,行将:将要。就,接近,靠近。木:指
33、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按部就班,部:门类。就:靠近,走近,趋向。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一蹴而就,意思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就:成功。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d 项,常,固定的。喜怒无常,常:一定,固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纲,原意是大的绳索,在鱼网上,以纲为主,
34、其他绳索附属于纲,故有纲举目张一词,这里就是按主次讲。常,是指固定的,不变的,是原则,是规范。非常之谋,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老生常谈,意思是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 5.a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和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判断句 状语后置) 6.b (“均借助酒的意象表达了人生惆怅的主旨”有误。短歌行中“忧”本是人生常态,而酒是生命恣意慷慨的载体,进而表达了渴慕贤才的主旨;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的主要是人生豁达。) 7.c ( 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5、)8. d (d 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9. 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3 分)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3 分)(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亦可) (物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
36、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 10.a (b 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 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d 曲解概念,似是而非。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 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或社会网络状况”。) 11.b (b 无中生有,“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 12.c (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
37、点。) 13.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人,逻辑性强;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可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来分析。) 14. 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突破狭险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 。(每点 2 分,
38、共 6 分) (从“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这些句子里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5.a (大意是: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吠噬”与“狂走”是“数州之犬”发出的动作,排除 bd;“累日”表示时间,意思是好几天;“至无雪”意思是到没有雪的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排除 c。经过分
39、析,断句如下: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6.b (“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不一样。)17. b (“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 18.(1)译文: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5 分) (得分点:以是,因此;暇,空闲;东,向东奔去。) (2)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与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5 分) (得分点:齿,并列、排列;乃,竟、反而;及
40、,赶不上。) 19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3 分) (“蜀犬吠日”是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越犬吠雪”是说越地很少下雪,所以一下雪,越地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例子,来批判当时耻于 从师的社会流弊,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他用类比手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并表达了对世俗的愤懑。) 参考译文: 一.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
41、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群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
42、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二.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 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乐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长沙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城口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广东省考结构化面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教师职称考试(理论知识)在线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6年宣城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贺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锂电池pack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超市周转筐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数学活动自然数被3整除的规律
- TCNAS49-2025成人泌尿造口护理学习解读课件附送标准全文可编辑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酒店收益优化解决方案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69-3-3101-002WKB产品判定准则-外发
-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树立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教育模板课件
- 电烙铁使用详解课件
- 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规范课件
- (新)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指导教学公开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