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泰安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3、日还。”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哈尔滨(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

4、、一扇、一抚尽而已。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0(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8(2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 (2)名:说出9(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10(2分)简单 高超湛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夫环而攻之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6、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18c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20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恩施(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7、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8、文八年级下)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1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18(2分)假:借(0.5分);叩:请教(0.5分);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0.5分);支:通“肢”,肢体 (0.5分)。19(2分)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1分)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

9、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1分)20(2分)学习的刻苦(0.5分);从师的艰难(0.5分);求学的艰苦(1分)三个方面。或:勤且艰若此(2分)。21(2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北京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有教材不分段。 有教材为“辩”。 有教材为逗

10、号。 有教材为叹号。 有教材为逗号。 有教材为逗号。 有教材为“乡”。 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孝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文后

11、提出的问题。(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

12、以当世之事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

13、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7.d(2分)8.c(2分)9.d(3分)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

14、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天津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1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

16、 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d.陈胜王 王:称王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9.b 10.a 11.c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17、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

18、者胜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7(3分)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8(3分)d(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5分)(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宴酣”1分,“丝”“竹” 1分,句子不

19、通顺酌情扣分)(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10(3分)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绍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20、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答: 衢州(二)(9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21、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因屏人

22、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受地于先王 d、而智术浅短 学而不思则罔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18、d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三)(7分)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

23、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24、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2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分)x ; su 8(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分)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德州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2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11.答案示例:参与猪牛羊等祭品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

27、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2010年珠海(一)(8分)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28、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9、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0、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11、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邵阳(四

29、)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

30、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31、(1)驰然而卧 (2)苛政猛于虎 (3)故为之说 (4)但惜夏日长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3. 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乡 邻 之 生 日 蹙24. 阅读上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6.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都的 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b.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事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c.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d. 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5. 比

32、较捕蛇者说与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铜仁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33、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b、临表涕零(涕:鼻涕)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先自

34、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b、第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c、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8、b 9、a 10、d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荆州 三、(12分)古诗

35、文阅读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36、,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2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奉命于危难之间 12.

37、(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2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8.b 9.c 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直挂云帆/济沧海奉命于/危难之间 1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襄阳(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玢)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

39、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上海(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殚(d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

40、,饥渴而顿踣(b),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也。曩(n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n xn)而起,视其缶(f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谨食之,时而献焉。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41、分)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9、捕蛇者说 唐朝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11、d唐山三(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42、有于我哉!”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8.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

43、译成白话文。(2分)19.用原文填空。(2分)(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20.相关内容链接。(4分)(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15分)1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16.b 17a 18.聪明并且

44、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略。20.(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台州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固不可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19.用现

45、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甚矣,汝之不惠!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二)18通,变通 穷尽 愁 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20 d 评分标准:共3分。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日照(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