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第三章_第1页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_第2页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_第3页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_第4页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第3章章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 3.1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及计算公式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及计算公式: 0 )(CKHC a 0 )(CKOHC b 盐 酸 C C KHC a )( 盐 碱 C C KOHC b )( 2 一元酸一元酸 设其总浓度为设其总浓度为C, 平衡时平衡时: 溶液中某酸碱组分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称为溶液中某酸碱组分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称为 分布分数分布分数或摩尔分数以或摩尔分数以 i 表示。表示。 C HAc HAc 3.2 3.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2、3.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HAc溶液中以溶液中以HAc、H+、 Ac-形式存在形式存在 C = HAc + Ac- 为组分平衡浓度。为组分平衡浓度。 3 C HAc HAc HAc AcH Ka 同理同理: HAc = H + Ac - 3.2 3.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a a HAc KH H H K 1 1 a a Ac KH K C Ac 1 Ac HAc AcHAc HAc 1 1 HAc Ac 4 a KH H C HAc a a KH K C Ac 当当H+ =

3、Ka 时时(pH=pKa)溶液中溶液中 HAc和和Ac-含量各占含量各占50% pH 100% 4.75 50 Ac- HAc 当当pH = 3 时:时:HAc % 1 Ac-% 10-2 当当pH = 7 时时: HAc % 10-2 Ac-% 1 3.2 3.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3 7 二元酸二元酸 以以H2CO3为例,设其总浓度为为例,设其总浓度为 C。 C = H2CO3 + HCO3- + CO32- 32 3 1 COH HCOH K 3 2 3 2 HCO COH K 32 2 3 2 21 COH COH KK H2

4、CO3 = H+ + HCO3- HCO3- = H+ + CO32- 6 2 3332 3232 COHCOCOH COH C COH 1 1 32 2 3 32 3 COH CO COH HCO 3.2 3.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211 2 2 KKHKH H 2 211 1 1 H KK H K 32 3 1 COH HCOH K 3 2 3 2 HCO COH K 7 2 3332 33 COHCOCOH HCO C HCO 1 1 1 1 2 13 2 3 3 32 H K K H HCO CO HCO COH 3.2 3.

5、2 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酸碱平衡中弱酸(碱)的各种型体分布计算 211 2 1 KKHKH HK 211 2 21 2 3 KKHKH KK C CO 8 100% 50 4 pH 8956710 1112 ado eb 3 HCO 2 3 CO H2CO3 a. pH = 4.5 d. pH = 6.4 o. pH = 8.3 e. pH = 10.3 b. pH = 12 以不同以不同pH值下的各组分的分布分数作图值下的各组分的分布分数作图 P65 9 3.4.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P78 HIn -表示指示剂表示指示剂 In -表示指示剂的共轭碱

6、 表示指示剂的共轭碱 HIn = In- + H+ (酸色(酸色) (碱色碱色)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3.4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10 例例: 酚酞酚酞是二元酸是二元酸(H2In),其显色原理是,其显色原理是: H2In (无色无色) = H+ + HIn- (无色无色) HIn- (无色无色) = H+ + In- (红色红色) 酚酞酚酞适合适合碱碱滴定滴定酸酸时用来作指示剂,时用来作指示剂, 变色:无色变色:无色 红色红色 3.4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11 例例:甲基橙的显色原理甲基橙的显色原理: HIn = H+ + In- (橙色橙色)(黄色黄色) 3.4

7、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适合甲基橙适合酸酸滴定滴定碱碱时用来作指示剂。时用来作指示剂。 溶液由溶液由 (黄色黄色)(橙色橙色) 3.4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3.4.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P79 HIn = H+ + In HIn InH K HIn HIn In H K HIn 10 1 HIn In 主要为酸色主要为酸色 1 10 HIn In 主要为碱色主要为碱色 酸色酸色碱色碱色 HIn In 10 1 1 10 13 . In HIn KH HIn 3.4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指示剂变色范围的: pH = pK

8、HIn1 HIn InH K HIn HIn In 10 1 1 10 H K HIn 10 1 1 10 P81表表 3.3 14 8 10 酚酞酚酞 变色区变色区 红色区红色区 无色区无色区 pH 甲基橙甲基橙 pH 3.14.4 红色区红色区黄色区黄色区变色区变色区 习题习题:P113 2、3 3.4 3.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15 3.5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Kt 强酸强碱的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OH- + H+ = H2O 614 1010 1 1 w t KOHH K 所以强酸强碱的滴定其反应进行的所以强酸强碱的滴定其

9、反应进行的相当彻底相当彻底。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6 2.5.1 强碱强酸的滴定曲线强碱强酸的滴定曲线 P83 以以0.1000 mol/LNaOH滴定滴定20.00ml 0.1000 mol/LHCl为例为例 (1) 滴定前滴定前H+ = 0.10 mol/L (2) 当加入当加入18.00 mL NaOH 溶液时溶液时: H+= (20.000.100018.000.1000)/(20.00+18.00) = 5.3 10 3mol/L pH = 2.30 (3) 当加入当加入19.80 mLNaOH溶液时溶液时 H+= 5.03 10 4 mol/

10、L pH = 3.30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pH =1.00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 当加入当加入19.98 mLNaOH 溶液时溶液时 H+ = 5.0 10 5 mol/L pH = 4.3 (5) 当加入当加入20.00 mL NaOH 溶液时溶液时pH = 7.0 (6) 当加入当加入20.02 ml NaOH 溶液时溶液时 OH- = 5.0 10 5 mol/L pOH = 4.3 pH = 9.7 (7) 当加入当加入20.20 ml NaOH 溶液时溶液时 OH- = 5.0 10 4 mol/L

11、pOH = 3.3 pH = 10.7 18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P84 表表 3.5 NaOH 加入量加入量(mL) pH 0.00 18.00 19.96 1.00 2.28 4.00 19.98 20.00 20.02 4.30 7.00 9.70 20.04 20.20 22.00 10.00 10.70 11.70 增加增加19.96 mLpH改变改变4个单位个单位 增加增加0.04mL pH改变改变5.4个单位个单位 增加增加2.04mL pH改变改变1.7个单位个单位 以以0.1000 mol/L的的NaOH滴定滴定20.00ml 0.100

12、0 mol/L HCl 19 0.1000 mo/L的的NaOH滴定滴定20.00mL 0.10 mol/L HCl NaOH的加入量的加入量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突跃范围突跃范围 20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NaOH滴定不同浓度滴定不同浓度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溶液的滴定曲线 21 HCl滴定滴定NaOH滴定曲线滴定曲线 盐酸的加入量盐酸的加入量 pH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2 0 2 4 6 8 10 12 14 0510152025303540 甲基橙甲基橙 酚酞酚酞 3.5

13、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选择原则指示剂选择原则 23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1) 滴定反应常数滴定反应常数 Kt 强酸强碱的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OH- + H+ = H2O 614 1010 1 1 w t KOHH K BOHOHHB 2 W a t K K H H OHHB B K 例例: HAc + OH- = H2O + Ac 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弱酸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4 BHHB

14、W b t K K OH OH HB BH K 例例: H+ + NH3 = NH4+ 强酸滴定弱碱强酸滴定弱碱 弱酸和弱碱的相互滴定弱酸和弱碱的相互滴定 例例: HAc + NH3 = NH4+ + Ac- W ab t K KK H H OH OH NHHAc AcNH K 3 4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5 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弱酸 W a t K K K 强酸滴定弱碱强酸滴定弱碱 W b t K K K 弱酸和弱碱的相互滴定弱酸和弱碱的相互滴定 W ab t K KK K 强酸强碱的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 14 10 1 w t K K 所以所以只有强碱

15、强酸只有强碱强酸的相互滴定,平衡常数较的相互滴定,平衡常数较 大,其它滴定常数由弱酸弱碱的大,其它滴定常数由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解离常数决定。决定。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6 (2)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曲线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曲线 P86 以以0.1000 mol/LNaOH滴定滴定20.00mL0.1000 mol/L HAc为例为例 (1) 滴定前滴定前 pH = 2.87 (2) 当加入当加入19.98mLNaOH溶液时溶液时 NaAc=19.98 0.1000/(20.00+19.98)=0.05000 mol/L HAc=(20.000.100019

16、.980.1000)/(20.00+19.98) = 0.00005000 mol/L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0 CKH a 27 (3) 化学计量点化学计量点= 5.20 10-6 mol/L pOH = 5.28pH = 8.27 (4) 当当NaOH过量过量0.02mL时时,即加入即加入20.00mL时时 OH- = (0.02 0.1000)/20.02+20.00 = 5.00010-5mol/L pOH = 4.3pH = 9.7 (2) 当加入当加入19.98mLNaOH溶液时溶液时 盐 酸 C C KH a pH = 7.74 3.5 3.5

17、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盐 C K K OH a W 28 pH NaOH 加入量加入量(mL) pH 0.00 18.00 19.96 1.00 2.28 4.00 7.74 8.72 9.70 19.98 20.00 20.02 4.30 7.00 9.70 20.04 20.20 22.00 10.00 10.70 11.70 pH改变改变5.4个单位个单位pH改变改变1.96个单位个单位 滴定滴定HAc滴定滴定HCl NaOH滴定滴定HCl从从19.98mL 20.02mL时时, pH改变改变 5.4个单位个单位 NaOH滴定滴定HAc从从19.98mL 20.02

18、mL时时, pH改变改变1.96个单位个单位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9 0.1000 mol/L的的NaOH滴定滴定20.00mL0.10 mol/LHAc及及HCl 0 2 4 6 8 10 12 14 01020304050 HCl HAc 甲基橙甲基橙 酚酞酚酞 pH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0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NaOH滴定不同强度的酸滴定曲线滴定不同强度的酸滴定曲线 31 关于滴定曲线的几点讨论关于滴定曲线的几点讨论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

19、理 强酸强碱滴定的突跃与强酸强碱滴定的突跃与酸碱的浓度酸碱的浓度有关有关 强碱滴定弱酸的突跃与强碱滴定弱酸的突跃与酸碱的浓度酸碱的浓度和弱酸的和弱酸的电离常电离常 数数有关。有关。P89 图图3.7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定要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定要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 只有当弱酸或弱碱的只有当弱酸或弱碱的 C0Ka(b)10-8时时, 其滴定突跃可其滴定突跃可 0.2pH单位单位, 才能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进行滴定。才能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进行滴定。P113习题习题 4 32 思考题思考题 1、准确量取、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 的仪器是的仪器是

20、A. 50 mL量筒量筒 B. 25 mL量筒量筒 C. 25 mL移液管移液管 D. 50 mL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2、常用滴定管的容积一般为、常用滴定管的容积一般为25或或50 mL,它们的最,它们的最 小刻度为小刻度为 mL,读数可估计到,读数可估计到 mL。 3、简述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简述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 4、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3 1) 有机络合剂强化弱酸的滴定有机络合剂强化弱酸的滴定 H3BO3 在在H2O中的离解中的离解: H3BO3 + H2O = H+ + H4BO4- Ka = 5

21、.8 10-10 H3BO3 在在甘露醇甘露醇中的离解中的离解: Ka= 8.4 10-6 可以用可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标准溶液滴定 见见P91 图图3.8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对对弱酸弱酸(弱碱弱碱)强化的办法强化的办法 P90 HOHRBRBOH 2233 3)(2 34 2) 金属离子强化弱酸的滴定 金属离子强化弱酸的滴定 P90 氨基乙酸氨基乙酸H2NCH2COOH 的的 Ka = 1.7 10-10 , 在在Cu2+ 的存在下的存在下 Ka可加大到可加大到 5.01 10-8 + 2H+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

22、基本原理 H2C C O Cu H2 N N H2 C C O O O Cu2+ NH2CHCOOH 35 3) 沉淀反应强化弱酸的滴定 沉淀反应强化弱酸的滴定 P91 H3PO4的的 Ka1 = 7.5 10-3 Ka2 = 6.3 10-8 Ka2 = 4.4 10-13 不可以用不可以用NaOH实现三级准确的滴定。实现三级准确的滴定。 如果加入足够如果加入足够的的CaCl2 , 可发生如下反应将可发生如下反应将H+全部解离全部解离: 2H3PO4 + 3Ca2+ = Ca3(PO4)2 + 3H+ 此时可用此时可用NaOH 实现三级准确的滴定实现三级准确的滴定 , 即即H3PO4可可 按

23、三元酸被滴定。按三元酸被滴定。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6 3.5.3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 P91 以以HCl滴定滴定Na2CO3为例讨论为例讨论:P95 323 3 2 3 COHHHCO HCOHCO 32 3 1 COH HCOH K 3 2 3 2 HCO COH K 第一个化学计量点第一个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的计算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H+ = CO32- H2CO3 2 332 COCOHH 32 1 3 H HCOK K HCOH H 37 K1H+2 + H+2HCO3- = K

24、1K2HCO3- H+2 (K1+HCO3- ) = K1K2HCO3- H+2 = K1K2 HCO3-/(K1+HCO3- ) K1较小较小, 可以不计可以不计 pH = 8.31 两边同乘两边同乘 K1H+ 得得: LmolKKH/109 . 4106 . 5102 . 4 9117 21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2 1 3 H HCOK K HCOH H 38 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计算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计算 K1 K2 二级电离可不计二级电离可不计 LmolCKH/1030. 104. 0102 . 4 47 1 pH = 3.89 2 6 10 酚酞

25、酚酞 甲基橙甲基橙 HCl(mL) pH 3.5 3.5 酸碱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23 3 2 3 COHHHCO HCOHCO 39 3.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起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起误差。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1 P97 利用滴定终点时加入滴定剂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利用滴定终点时加入滴定剂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 量点时消耗滴定剂的物质的量之差量点时消耗滴定剂的物质的量之差 , 占计量点时需滴定占计量点时需滴定 剂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求得终点误差。用剂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求得终点误差。用TE%表示。表示。 %100 sp s

26、pep CV CVCV TE 3.6 3.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终点误差TE: 40 %100 sp spep CV CVCV TE Vep -滴定终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滴定终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Vsp-化学计量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化学计量点时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C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的浓度(mol/L) C0-被测物质的浓度被测物质的浓度(mol/L) %100 00 00 VC VCCVep 实际计算终点误差实际计算终点误差 100%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点时应加入的 过量加入酸碱物质的量 TE 3.6 3.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27、 41 P98例例3.12 解解: 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 pH = 9.0 H+ = 10-9 mol/L 终点时过量的碱为终点时过量的碱为 OH- = 10-5 mol/L 过量碱物质的量为过量碱物质的量为10-5 mol/L 40.00 10-3 终点应加入碱的物质的量为终点应加入碱的物质的量为0.1000 20.00 10-3 %02. 0 00.201000. 0 00.4010 % 5 TE 3.6 3.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00%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点时应加入的 过量加入酸碱物质的量 TE 42 例:例:用用0.1000 mol/L

28、 NaOH 溶液滴定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HCl 溶液时溶液时,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滴定到黄色滴定到黄色(pH = 4.0)时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时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 解解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 pH=4.0 H+ = 10-4 mol/L %2 . 0100 00.201000. 0 00.4010 4 3.6 3.6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00% 碱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点时应加入的 过量加入碱物质的量 TE 水的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是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

29、 水的酸度水的酸度:是指水中所含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是指水中所含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 主要讨论天然水的五种碱度主要讨论天然水的五种碱度: 2 3 COOH 2 3 CO 3 HCO 2 3 CO+ 3 HCO 3.7.1 碱度碱度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OH OH 2 3 CO 2 3 CO 2 3 CO 3 HCO 3 HCO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OH- 44 若用若用HCl连续滴定法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设:测碱度,设: 酚酞酚酞作指示剂时消耗作指示剂时消耗HCl 的量为的量为 P (mL) 甲基橙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消耗的量为作指示剂时消耗的量

30、为 M (mL)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pH = 8.31 pH = 3.89 pH 4.3 9.7 甲基橙甲基橙 酚酞酚酞 45 若有若有 ,若有因生成,若有因生成HCO-3,pH =8.3 甲基橙应显甲基橙应显 橙色橙色 碱度 2 3 CO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1. 单独单独OH-碱度碱度 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由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由 pH 8.3 黄色黄色 消耗消耗 HCl 的体积为的体积为 P ,再加入甲基橙后溶液为再加入甲基橙后溶液为 2. OH-和和CO32-碱度碱度 用盐酸滴定时用盐酸滴定时酚酞酚酞指示终点指示终点:消耗盐酸量

31、为消耗盐酸量为 P mL 3 2 3 HCOHCO OH- + H+ = H2O 加入加入甲基橙甲基橙溶液为溶液为黄色黄色,证明有,证明有碳酸盐碳酸盐碱度,用盐碱度,用盐 酸继续滴定溶液由酸继续滴定溶液由黄色黄色橙色橙色 消耗盐酸的量为消耗盐酸的量为 M mL 氢氧化物碱度氢氧化物碱度消耗盐酸的量消耗盐酸的量 = PM 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消耗盐酸的量消耗盐酸的量 = 2MP M 47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3. 碳酸盐与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与重碳酸盐碱度)( 3 2 3 HCOCO 2 3 CO碱度碱度 盐酸的用量盐酸的用量 = 2P 3 HCO碱度碱度 盐酸的用量盐酸

32、的用量 = MP M P 酚酞酚酞指示剂终点,消耗盐酸量为指示剂终点,消耗盐酸量为 P mL 甲基橙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消耗的量为作指示剂时消耗的量为 M (mL) 48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4. 单独碳酸盐碱度单独碳酸盐碱度 用盐酸滴定用盐酸滴定,当当 P = M 时时,可证明只有单独碳酸盐碱度。可证明只有单独碳酸盐碱度。 例题:例题:P114 习题习题11 M(Na2CO3 ) = 106.0 g/mol M(K2CO3 ) = 138.2 g/mol 解解: n(Na2CO3 ) + n(K2CO3 ) = 1/2CHClVHCl = 0.007500mol m(N

33、a2CO3 ) + m(K2CO3 ) = 1.000 49 n(Na2CO3 ) = 1.036 10-3 mol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000. 1)007500. 0(2 .1380 .106 3232 CONaCONa nn Na2CO3 % = m(Na2CO3 )/W 100 = (1.13610-3106.0/1.000 ) 100 = 12.03 K2CO3 % = (100 12.03) = 87.97 50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5 . 单独重碳酸盐碱度单独重碳酸盐碱度 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无色,无色,即即

34、 P = 0 甲基橙指示终点,消耗盐酸的量为甲基橙指示终点,消耗盐酸的量为M 水中碱度的测定水中碱度的测定 2 6 10 酚酞酚酞 甲基橙甲基橙 HCl(mL) pH 连续滴定法连续滴定法 52 3.7 3.7 水中碱度和酸度水中碱度和酸度 例题例题 称取一混合碱称取一混合碱(Na2CO3和和NaOH或或Na2CO3和和 NaHCO3)试样试样1.2000g,溶于水,用,溶于水,用0.5000mol/L HCl溶溶 液滴定至酚酞变色,用去液滴定至酚酞变色,用去30.00mL,而后用甲基橙为指,而后用甲基橙为指 示剂继续用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呈现橙色,又用去溶液滴定至呈现橙色,又用去5.00mL。 问:试样中含有何种碱组分?其百分含量为多少?问: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