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三)_第1页
散文阅读(三)_第2页
散文阅读(三)_第3页
散文阅读(三)_第4页
散文阅读(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三) 1理解标题含义理解标题含义,分析标题作用。分析标题作用。 2根据文意拟写标题。根据文意拟写标题。 3辨析段落作用。辨析段落作用。 一、标题 1理解标题含义。 (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 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 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 或一句话。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标题运用 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

2、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如心声的标题一语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 层意思是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好,家庭温暖, 渴望亲情和友情。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题,象征勇敢坚强、 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2分析标题作用。分析标题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 (3)交代行文线索交代行文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4)运用修辞运用修辞,形

3、象而又有诗意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揭示比喻义、象征义。揭示比喻义、象征义。 (6)奠定感情基调。奠定感情基调。 (7)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点明中心事件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3拟写标题。拟写标题。 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字数限制有字数限制)。 (1)找文章线索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以线索为题。 (2)明确中心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

4、为题。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 (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用其关键短语为题。 (4)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选择重要短语为题。 (5)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 题。题。 (6)把握作者情感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 二、辨析段落作用二、辨析段落作用 1首段作用。首段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渲染气氛,引出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

5、做为下文情节发展做 铺垫。铺垫。 (2)非环境描写:开篇点题非环境描写: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点明中心,总领全文总领全文,引出引出 下文;设置悬念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等。 2尾段作用。尾段作用。 (1)内容方面:揭示道理内容方面:揭示道理,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感情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中心,升升 华感情;蕴含深

6、意华感情;蕴含深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 引发读者深思。引发读者深思。 (2)结构方面:解开悬念结构方面:解开悬念,照应开头照应开头(前文前文),使全文首尾圆合使全文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结构完整。 3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转换表达方式或转换记叙方法;衬托铺 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等。 4议论段的作用: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点明或深化主题,在文 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段的作用。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方式。二 是

7、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 的抒情方式。抒情段抒发对人或物的情感,点明或深化主旨,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 的作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2015山西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描花的日子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 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 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 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

8、最高 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 冰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 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 高兴、幸福的事。 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 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 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

9、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 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 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 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 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 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 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 的活儿。” 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

10、亲 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 ,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 的柳木炭。” 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 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 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 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 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1、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结合上文内容,说说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_ 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_ 3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_ 【思路点拨】第1题:第段开篇一句“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接下来写了在春、夏、秋三季中各自高兴的事儿,自然而然让读者急于知道在这滴 水成冰、大雪封路的冬天会有什么样的喜事,为下文写“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 一起”描花做了铺垫。同时,通过写三个季节高兴的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高兴。 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段有如下作用:(1)直接点题,揭示中心;(2)为下文铺垫蓄 势;(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等;(

12、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2题: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 相关描写,来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世界,然后用通顺简洁的 语言概括出来。就本文而言,文中写“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描出一截弯曲的 、粗糙的树枝”体现了外祖母 的心灵手巧;“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体现了外祖母的和蔼可亲 、宽容厚道;“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 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体现了外祖母的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 第3题: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就本题而言,“描花 的日子”表面是指描花的这一段时间,实际是指一家人和睦融

13、洽、幸福美满的生活 。全文围绕“描花的日子”写了“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为描花,父亲承担做家 务”“父亲参与描花”“小猫无意中也参与到描花中”“描花的日子”既是全 文的线索,又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参考答案】1.第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 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描花 做了铺垫。 2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3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7预测)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

14、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 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 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 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 ,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 ,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 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 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 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

15、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 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 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 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 ”,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 ,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

16、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 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 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 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 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 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 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 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 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

17、“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 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 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 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 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 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 沙尘暴? 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 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 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 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 进行概括。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