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_第1页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_第2页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_第3页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_第4页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3节节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 第第1课时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R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 生的原因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学习重点 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课标要求 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学习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 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

2、饮料 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 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 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 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 压计等压计等. 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叫叫_,简称,简称_. 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 _;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_ _,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测出的大气压相

3、当于_m高的水银柱高的水银柱 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_ _.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_Pa. 预习检测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大气压大气压 马德堡半马德堡半 球实验球实验托里拆托里拆 利实验利实验0.76 大气压大气压 标准标准 105 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 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空气也能流动,我们 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你能举出一些实验或实例,证明你的观点吗?你能举出一些实验或实

4、例,证明你的观点吗?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实验一实验一 玻璃杯覆水实验玻璃杯覆水实验 实验二实验二 用吸管吸取优酸乳纸盒中的空气,发现纸用吸管吸取优酸乳纸盒中的空气,发现纸 盒变瘪了盒变瘪了. 实验三实验三 塑料挂衣钩吸盘挤压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塑料挂衣钩吸盘挤压在光滑的瓷砖上,用 力下拉,挂衣钩吸盘静止贴在瓷砖上且拉力下拉,挂衣钩吸盘静止贴在瓷砖上且拉 不开不开.然后用针将吸盘扎一小孔,发现挂然后用针将吸盘扎一小孔,发现挂 衣钩下落,根本不需要用力衣钩下落,根本不需要用力. 大气压强的确存在. 大气压强简称为简称为 大气压大气压 或或 气压气压 最先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是最先证实大气压强

5、存在的典型实验是马德堡马德堡 半球实验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 知识点二 1.大气压的粗略测量大气压的粗略测量 大气压大气压究竟有多大?能否设计一个实验粗究竟有多大?能否设计一个实验粗 略测量出来?略测量出来? 方案一方案一 将两个塑料挂衣钩吸盘正对,然后挤出将两个塑料挂衣钩吸盘正对,然后挤出 里面的空气,用测力计测量出刚好拉开里面的空气,用测力计测量出刚好拉开 吸盘所用的力,根据二力平衡,拉力与吸盘所用的力,根据二力平衡,拉力与 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相等,然后测出吸盘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相等,然后测出吸盘 的面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面积,计算出大气压强. . 方案二方案二 将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压

6、在平玻璃板上,测出将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平玻璃板上,测出 塑料挂衣钩的直径塑料挂衣钩的直径D,计算出塑料挂衣钩的表,计算出塑料挂衣钩的表 面积面积S,用测力计测量出塑料挂衣钩刚好被拉下,用测力计测量出塑料挂衣钩刚好被拉下 的拉力的拉力F,利用公式,利用公式p=4F/(D2)计算出大气计算出大气 压强压强. 方案三方案三 将注射器针筒内的空气排空,然后用橡皮帽堵住,将注射器针筒内的空气排空,然后用橡皮帽堵住, 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针筒下面挂钩码,记录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针筒下面挂钩码,记录 当活塞刚好开始下滑时钩码的总重力当活塞刚好开始下滑时钩码的总重力F,估测针,估测针 筒的横截面积筒的

7、横截面积S,利用,利用p=F/S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 上述方案哪些环节可能产生误差?上述方案哪些环节可能产生误差? 2.大气压的精确测量大气压的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埃万杰利斯塔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托里拆利 (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 世界上第一个最先较精确测量出大气 压值的科学家. 托里拆利演示实验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

8、有空气? (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760mm 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 p0 = gh =1.36104kg/m39.8N/kg0.76m =1.013105Pa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 压可取为105 Pa 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是不同的 3.气压计气压计 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 (1) )水银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构造原理构造原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特点特点:测量结果准确测量结果准确,但携

9、带不但携带不 方便方便. ( (2)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气压计表盘 真空金属盒 传动装置 无液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随堂演练 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 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 测量结果偏小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 能是下面的(能是下面的( ) 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 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 D

10、.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 B 2. 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 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 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 A.保持不变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稍微下降一些 B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测量 (1).粗略测

11、量粗略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气压计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可取为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5 Pa 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 的高度为的高度为75cm,如图所示,设实验过程中管口不,如图所示,设实验过程中管口不 离开水银面,试回答:(离开水银面,试回答:(g=10N/kg) ( (1) )此时此地的大气压的值为此时此地的大气压的值为_mm 高水银柱,合高水银柱,合_Pa. ( (2) )将玻璃管向上提将玻璃管向上提1cm(不离开水银(不离开水银 槽里的水银面),此时管内的水银柱槽里的水银面),此时管内的水银柱 高为高为_cm. 75

12、0 1.02105 75 ( (3) )如果实验时少量的空气不慎进入管中,则如果实验时少量的空气不慎进入管中,则 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将_(填(填“增加增加”、 “减少减少”或或“不变不变”) ( (4) )若在管的顶部开一个小孔,则根据若在管的顶部开一个小孔,则根据_ 原理可知,管中的水银原理可知,管中的水银_喷出喷出, ,而是水银而是水银 柱柱_相平为止相平为止. . ( (5) )若要求降低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正确的若要求降低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正确的 操作方法是操作方法是_ _._. 减少减少 连通器连通器 不会不会 下降至与水银槽液面下降至与水银槽液面 提高实验装置的高

13、度(将装置由提高实验装置的高度(将装置由 山脚移向山顶)山脚移向山顶)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 是教学的主体放在第一位是教学的主体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设计和组因此,在设计和组 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和实验探究为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活动和实验探究为 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来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来 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搜集证据,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 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14、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 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 的刺激作用,在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将学生的思维和 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情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情 感感.比如:让学生拉吸盘感受大气压强的确存比如:让学生拉吸盘感受大气压强的确存 在而且很大;在做塑料挂衣钩的实验中,有在而且

15、很大;在做塑料挂衣钩的实验中,有 意安排学生用细针扎个小孔来进一步体验大意安排学生用细针扎个小孔来进一步体验大 气压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气压强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 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 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又使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快主动性,又使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快 速进入探究的课题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学生实验探究后发表各自学生实验探究后发表各自 的看法,并进行交流、评估的看法,并进行交流、评估,这样不仅营造了这样不仅营造了 宽松的学习

16、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 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见教材(见教材P43) 动手动脑学物 理 1. 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 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 解答:解答:健康成人的收缩压为健康成人的收缩压为90140mmHg(12 18.6kPa),舒张压为),舒张压为6090mmHg(811.9kPa). 2. 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 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17、.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 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当两侧的马匹达到当两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 的响声的响声.图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cm的压力锅代替空的压力锅代替空 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他们将压力锅拉开他们将压力锅拉开 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 说出你的理由说出你的理由. 解答:解答

18、:由由p=F/S可得可得 F=pS=1053.14(0.13)2N5.31103N. 实际用力小于计算结果,因为压力锅内可能还实际用力小于计算结果,因为压力锅内可能还 有少许空气,实际用力可能为大气压力减去压有少许空气,实际用力可能为大气压力减去压 力锅内气体压力的差力锅内气体压力的差. 3. 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如图 9.3-10,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 刚刚被水浸没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 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 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这样 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请问:是什么请问:是什么 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解答:解答:每次瓶内放出水后,对瓶口而言,瓶内每次瓶内放出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