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理念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_第1页
文化认同理念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_第2页
文化认同理念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文化认同理念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那、儒佛文化和华人文化是中国与东盟多国共具的文化认同理念,蕴藏了巨大的文化产业资源,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认同;中国东盟;广西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样与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亚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绚丽景观。由于民族起源、迁徙、习俗影响和文化交流等原因,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跨国界多民族所共具的文化形态与文化认同理念,其中涉及国别和人口较多、影响较大,与中国又有较密切联系的,有那文化、儒佛文化、华人文化三种。文化认同指的是民族、

2、国家或区域范围内的共同的文化心态。这是一种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状态,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它通过、文字、服饰、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体现出来。文化认同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区域合作尤其是跨的区域经济合作的“黏合剂”。它以丰富的内涵,在人们的交流中引发共识,在人类的相互沟通中引起共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发和聚集起强烈的情感和力量。 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的那文化、儒佛文化和华人文化,具有中国与东盟多国共具的文化认同理念,蕴藏了巨大的文化产业资源,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石。 一、中国与东盟多国共具的三大文化 (一)具有

3、上万年历史以生物人种基因和稻作生产机制建构的那文化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与中国傣族、布依族和越南侬族、泰国泰族等东南亚民族具有人种学意义上的胞亲关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物基因。远古时代生活在泛北部湾区域的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的骆越人,是这些民族的共同祖先。据范宏贵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4个国家以及印度共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的关系最为密切,属亲兄弟关系,与其他15个民族,属堂兄弟关系。“那”(或“纳”),在这些民族的语言中是“水田”的意思。他们以在水田中耕种水稻为生,由此形成了“那”文化,又称稻作文化。

4、那文化体现在泛北部湾区域多国多民族长期形成的生产制度、家庭制度、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语言、地名等多方面,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包含跨国界多民族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生态圈。 (二)具有上千年历史以历史基因建构的儒佛文化 儒佛文化可细分为文化和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东南亚、东北亚以及华人聚居较多的国家,如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越南在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乃至制度等方面受中国的影响很深,越南文化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由于其国内有众多的华人,他们对儒学文化传统特别是推崇备至,作

5、为其遵循的道德准则。这构成了亚洲东部由北到南一条极长的跨国界多民族的文化带。佛教文化以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为代表,公元纪年前后传入中国,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2000年来,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以后又传入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多国。传入东南亚的地域以中南半岛5国和新加坡为主。佛教文化是东南亚主要文化形态之一。 (三)具有上百年历史以民族心理结构建构的华人文化 华人离开中国大陆迁徙东南亚的时间主要在19和20世纪,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构成了独特的华人文化。华人文化以汉字、饮食习惯、节庆民俗、宗亲乡谊为其内容和特征,与中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三大文化构成巨大的文化产业资源库和经营

6、空间 (一)覆盖宽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并正孕育成 那文化的人文分布十分广泛。据广西民族大学翟鹏玉的介绍,仅以“那”字地名界定,那文化的地域,北界可以定在云南宣威的那乐冲,北纬26度;南界是老挝沙湾省的那鲁,北纬16度;东界是广东珠海的那州,东经113.5度;西界是缅甸掸邦的那龙,东经97.5度。实际涵盖地域应当更广,包括中国的广西、云南的大部,广东、湖南、贵州、海南的一部分,东南亚中南半岛5国。涉及人口约1亿。 儒佛文化的分布更为广泛,中国,东北亚日、韩、朝3国,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6国以及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均可归入儒佛文化的覆盖之下,涉及人口16亿左右。 华人文化分布在东南

7、亚大部分国家。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也最多的地区,有2000万人以上。华人文化以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较为集中和更有影响。 宽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孕育着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和消费群,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诱人。 (二)蕴涵宽阔的文化产业经营空间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等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日本、韩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从总体上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发达。东南亚各国之间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贸易只是刚刚起步,国别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大致是处于资源开发和战略规划阶段。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开发、整合。2006年9月1819日在中国南宁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

8、产业论坛”,来自中国和东盟10个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各方表示,要将论坛打造成为本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的综合平台。在论坛闭幕式上,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南宁宣言。宣言认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这是各国合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此次论坛,建立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产业对话机制,为本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对于“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达成了普遍共识。中国与东盟10国孕育了巨大的产业经营空间。 (三)容纳丰富的文化产业项目 开发三大文化资源,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产业项目。如那文化中的远古骆越人遗址和崖画、铜鼓等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民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