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第篇梁板结构设计_第1页
设计第篇梁板结构设计_第2页
设计第篇梁板结构设计_第3页
设计第篇梁板结构设计_第4页
设计第篇梁板结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1概述 1.1 1.1 楼盖的结构类型楼盖的结构类型 按楼盖的外形和力学特征 肋形楼盖 井式楼盖(特例:双向板密肋 楼盖) 无梁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2.1 2.1 概述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楼盖的结构类型 按施工方法 现浇楼盖现浇楼盖: 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 预制板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现浇(或预制)梁。 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 刚性面层:刚性面层: 40 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 按施工图绑扎好梁和板的钢筋,再支模,最后浇按施工

2、图绑扎好梁和板的钢筋,再支模,最后浇 注并振捣混凝土注并振捣混凝土.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楼梯楼梯 雨蓬雨蓬 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 挡土墙挡土墙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主要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主要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称为称为单向板单向板。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悬臂板;对边支承板;两相邻边支承板、三边支 承板及四边支承板。 在工程中,对于四边支承的矩形板,当其长边l2和短边l1之比较大时,板上 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而沿长边传递的荷载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主 要沿单方向(短向)传递荷载,产生单向弯曲的板,称为单向板。 单向板和双向板单向板和双向板

3、纵横两个方向的受力都不能忽略的板,纵横两个方向的受力都不能忽略的板,称为称为双向板双向板。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邻边支承。 在工程中,对于四边支承的矩形板,当其长边l2和短边l1的比值较接近时, 板在两个方向都传递荷载,这种沿两个方向传递荷载,产生双向弯曲的板, 称为双向板。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板上荷载板上荷载传力方式:传力方式: 次梁次梁主梁主梁墙、柱墙、柱基础基

4、础 次梁次梁 主梁主梁 单向板肋梁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 l2 / l1 3时按单向板设计时按单向板设计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 2.1概述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 荷载两向传递。荷载两向传递。 l2 / l1 2时按双向板设计时按双向板设计 板上荷载板上荷载传力方式:传力方式: 两个方向梁两个方向梁墙、柱墙、柱基础基础 2l2 / l1 700mm, 50mm 悬悬 臂臂 板板1/12 板的悬臂长度板的悬臂长度500mm, 60mm 板的悬臂长度板的悬臂长度500mm, 80mm 无梁楼板无梁楼板

5、 无柱帽无柱帽 有柱帽有柱帽 1/30 1/35 h150mm 梁、板截面的常用尺寸梁、板截面的常用尺寸 b /h l /h l /h l /b h h h h h h h h h h l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梁板结构设计内容与步骤梁板结构设计内容与步骤 1 1)结构平面布置,确定板厚和主、次梁截面尺寸)结构平面布置,确定板厚和主、次梁截面尺寸 2)确定板和主、次梁的计算简图确定板和主、次梁的计算简图 3)荷载和内力计算荷载和内力计算 4)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有时需变形和裂缝验算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有时需变形和裂缝验算 5)绘制施工图绘制施工图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

6、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2.2 2.2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结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原则 、梁格布置应尽量简单、整齐、统一;、梁格布置应尽量简单、整齐、统一; 、有隔墙时应在相应位置设梁;、有隔墙时应在相应位置设梁; 、楼板上开较大洞口时,应四周设小梁;、楼板上开较大洞口时,应四周设小梁; 、梁格布置尽可能等跨,使梁截面尺寸、种类减少,方、梁格布置尽可能等跨,使梁截面尺寸、种类减少,方 便施工;便施工; 、主梁跨内次梁的根数宜多于一根,使主梁受力均匀。、主梁跨内次梁的根数宜多于一根,使主梁受力均匀。 一、结构布置及梁、板基本尺寸确定一、结构布置

7、及梁、板基本尺寸确定 l2 / l1 3时按单向板设计时按单向板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结构布置方案结构布置方案 (a) 主梁横向布置主梁横向布置 (b) 主梁纵向布置主梁纵向布置 (c) 只布置次梁只布置次梁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板板跨跨 1 2.0 3.0ml 次次梁梁 2 4 6ml 2 hl=(1/121/18)=(1/121/18) bh=(1/21/3)=(1/21/3) 主主梁梁 3 5 8ml 3 hl=(1/81/14)=(1/81/14) bh=(1/21/3)=(1/21/3) 构件常用跨度及截面尺寸构

8、件常用跨度及截面尺寸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计算单元计算单元 支承条件支承条件 计算跨数计算跨数 计算跨度计算跨度 二、内力计算方法二、内力计算方法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计算单元的确定计算单元的确定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支承条件支承条件 墙支承墙支承 梁支承梁支承 相邻两跨跨长相差相邻两跨跨长相差1010时,按等跨计算。时,按等跨计算。 柱支承柱支承当当i梁 梁/ i柱柱4时, 时, 当当i

9、梁 梁/ i柱柱4时, 时,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计算跨数计算跨数 对于承受对于承受均布荷载均布荷载的的等跨等跨连续板和梁,除距端部连续板和梁,除距端部 的两边跨外,所有中间跨的内力都是十分接近的。为简的两边跨外,所有中间跨的内力都是十分接近的。为简 化计算,可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表,因此:化计算,可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表,因此: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少于五跨按实际 多于五跨按五跨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0c ll 中中 间间 跨跨 对多跨连续梁板对多跨连续梁板 0n 22 ab ll,且且 0n ( 2

10、2 hb ll板板) 0n 1.025 2 b ll (梁梁) 边边 跨跨 计算跨度计算跨度 相邻两跨跨长相差相邻两跨跨长相差1010时,按等跨计算。时,按等跨计算。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荷载、荷载 (1) 恒载:自重、粉灰重等。恒载:自重、粉灰重等。 恒载标准值体积恒载标准值体积材料自重材料自重 (2) 活荷载:人群、家具等。活荷载:人群、家具等。 民用建筑楼面活载标准值见荷载规范。民用建筑楼面活载标准值见荷载规

11、范。 板和次梁一般以均布荷载为主。板和次梁一般以均布荷载为主。 承载力计算时,荷载用设计值,即将荷载承载力计算时,荷载用设计值,即将荷载 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G 或或Q 。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3) 折算荷载折算荷载 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影响。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影响。 板板 次梁次梁 11 22 ggqqq 13 44 ggqqq 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按实际恒载和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按实际恒载和 实际活载计算。实际活载计算。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

12、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ABCDEF 12345 ABCDEF 12345 ABCDEF 12345 ABCDEF 12345 ABCDEF 12345 ABCDEF 12345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恒载一次布置,活载分跨 布置再组合布置再组合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M1max、 M3max、 、 M2min 、VAmax M2max

13、、 M1min 、 、M3min MBmax、 VBlmax、 VBrmax MCmax、 VClmax、 VCrmax MDmax、 VDlmax、 VDrmax MEmax、 VElmax、 VErmax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内力计算(查表法)、内力计算(查表法) 22 12 Mk glk ql 34 Vk glk ql 56 Mk Glk Pl 78 Vk Gk P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5、内力包络图、内力包络图 将恒荷载作用下各截面产生的内力和相应截面最不利将恒荷载作用下各截面产生的内

14、力和相应截面最不利 活荷载布置下所产生的内力叠加,便得出截面可能出活荷载布置下所产生的内力叠加,便得出截面可能出 现的最不利内力,现的最不利内力,各截面最不利内力的连线称为内力各截面最不利内力的连线称为内力 包络图包络图。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内力包络图内力包络图 恒恒 + 可能活可能活1 可能活可能活2 可能活可能活3 = 内力叠合图内力叠合图 可能活可能活n 内力包络图内力包络图 外包线 剪力包络图剪力包络图 弯矩包络图弯矩包络图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2m2m2m2m2m2m 第第2篇篇 梁

15、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2m 2m 2m 2m 2m 2m 80 40 120 40 80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2m 2m 2m 2m 2m 2m 90 30 90 30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2m 2m 2m 2m 2m 2m 90 90 30 30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16、 2m 2m 2m 2m 2m 2m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2m 2m 2m 2m 2m 2m GG= =3 30 0k kN N QQ= =3 30 0k kN N 2m 2m 2m 2m 2m 2m 120 90 40 40 90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6、结构计算内力取值、结构计算内力取值 0 2 b MMV 边边中中 () 2 b VVgq 边边中中 控制截面:对受力钢筋计算起控制作用的截面控制截面:对受力钢筋计算起控制作用的截面 梁跨以内:包络图中正弯矩最大值(配正钢筋)梁跨以内:包络图中正弯矩最大值(配正钢筋) 负弯

17、矩绝对值最大值负弯矩绝对值最大值 (配负钢筋)(配负钢筋) 支支 座座 :支座:支座边缘处边缘处负弯矩最大值、剪力最大值负弯矩最大值、剪力最大值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塑性理论计算方法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1 1、塑性铰、塑性铰 受拉钢筋屈服后,截受拉钢筋屈服后,截 面在弯矩值基本不变面在弯矩值基本不变 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幅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幅 度的转动,犹如形成度的转动,犹如形成 了一个了一个“铰铰”,此种,此种 转动是材料塑性变形转动是材料塑性变形 及混凝土裂缝开展的及混凝土裂缝开

18、展的 表现,称为表现,称为“塑性塑性 铰铰”。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P My Mu fy fu-fy P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塑性铰可分为塑性铰可分为钢筋铰钢筋铰(受拉钢筋先屈服)和(受拉钢筋先屈服)和混凝土铰混凝土铰 (受拉钢筋不屈服),钢筋铰转动量大于混凝土铰。(受拉钢筋不屈服),钢筋铰转动量大于混凝土铰。 式中,式中, 为极限曲率;为极限曲率; 为屈服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 p p为塑性铰的转角为塑性铰的转角。 理想铰与塑性铰的理想铰与塑性铰的区别是:区别是: 理想铰不能承受任何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基本不变的弯理想铰

19、不能承受任何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基本不变的弯 矩矩 ; 理想铰为点铰,而理想铰为点铰,而塑性铰为区域铰;塑性铰为区域铰; 理想铰可在两个方向作无限的转动,而理想铰可在两个方向作无限的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方塑性铰只能在弯矩方 向作有限的转动。向作有限的转动。 puyp ()l u y (M My y M Mu u)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0、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 由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非弹性性质而引起的各截面内由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非弹性性质而引起的各截面内 力之间关系不再遵循线弹性关系的现象,称为力之间关系不再遵循线弹性关系的现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塑性内力重分 布。布。 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现象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现象

21、 u钢筋混凝土为钢筋混凝土为弹塑性材料;弹塑性材料; u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塑性铰出现后,结构计算简图改变,塑性铰出现后,结构计算简图改变,内内 力分布规律不同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力分布规律不同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 u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非弹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非弹 性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钢筋锚固滑移以及性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钢筋锚固滑移以及塑性铰的形成和转塑性铰的形成和转 动动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结构构件的刚度在各受力阶段不断发生变化;结构构件的刚度在各受力阶段不断发生变化; u超静定结构

22、构件的内力与构件刚度有关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内力与构件刚度有关,刚度的变化意味着截面,刚度的变化意味着截面 内力分布会不同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内力分布会不同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两个过程:塑性内力重分布的两个过程: 第一过程发生第一过程发生在受拉混凝土开裂到第一个塑性铰形成之前,在受拉混凝土开裂到第一个塑性铰形成之前, 第二过程第二过程发生于第一个塑性铰形成以后直到形成破坏机构发生于第一个塑性铰形成以后直到形成破坏机构 主要是主要是由于结构各由于结构各 部分弯曲刚度比

23、值的改变而引起部分弯曲刚度比值的改变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的内力重分布; ,由于结构计算简由于结构计算简 图的改变而引起图的改变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的内力重分布。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非弹性性质,使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再服由于钢筋混凝土的非弹性性质,使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再服 从线弹性分布规律的现象,称为从线弹性分布规律的现象,称为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 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都有应力重分布现象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都有应力重分布现象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塑性铰塑性铰总

24、结:总结: u超静定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一个截超静定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一个截 面达到屈服,而是出现面达到屈服,而是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足够多的塑性铰,使结构形成破,使结构形成破 坏机构;坏机构; u超静定结构出现第一个塑性铰后,结构中的内力分布超静定结构出现第一个塑性铰后,结构中的内力分布 不再服从弹性分析结果,与弹性内力结果存在差别的现不再服从弹性分析结果,与弹性内力结果存在差别的现 象,称为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 u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更符合实际内力分布规律;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更符合实际内力分布规律; u按塑性理论计算承载力按塑性理论计算承

25、载力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 力,因此力,因此按按弹性理论弹性理论分析方法是分析方法是偏于安全偏于安全的,按的,按塑性理塑性理 论论分析方法是分析方法是经济合理经济合理的。的。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 u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主要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材的品种和混凝土主要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材的品种和混凝土 的极限压应变值。的极限压应变值。 u正常使用条件正常使用条件 如塑性铰转动幅度过大,其附近截面将产生过宽裂缝如塑性铰转动幅度过大,其附近截面将产

26、生过宽裂缝 及过大的结构挠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及过大的结构挠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u斜截面承载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 为保证连续梁内力重分布能充分发展,结构构件必须为保证连续梁内力重分布能充分发展,结构构件必须 要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要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不能用塑性理论进行设计的情况不能用塑性理论进行设计的情况 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是以形成塑性铰为前提的,因此下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是以形成塑性铰为前提的,因此下 列情况不宜采用:列情况不宜采用: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易发生脆断直接承受

27、动荷载作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易发生脆断 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不具备发生内力重分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不具备发生内力重分 布的条布的条 件。件。 对处于重要地位而又要求有较高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对处于重要地位而又要求有较高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我国行业标准我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 程程(CECS 5193)主要推荐用)主要推荐用弯矩调幅法弯矩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 梁、板和框架的内力梁、板和框架的内力 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 塑性铰法塑性铰法 弯矩调幅

28、法弯矩调幅法 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 5、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6、连续梁、板内力重分布的实用计算方法弯矩调幅法、连续梁、板内力重分布的实用计算方法弯矩调幅法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 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 程程(CECS51:93) 规定:调幅系数规定:调幅系数一般为一般为 0.2,且不宜超过,且不宜超过0.25。 即:根据设计需要,降低和调整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某些截面的最即:根据设计需要,降低和

29、调整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某些截面的最 大弯矩值。大弯矩值。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具体分析步骤(弯矩调幅法)具体分析步骤(弯矩调幅法) i. 按弹性方法计算在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下结构支座截面按弹性方法计算在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下结构支座截面Me; ii.采用调幅系数采用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一般不宜超过0.25)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即弯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即弯 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Ma=(1-)Me iii.结构的跨中弯矩值应取弹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弯矩和按下式计结构的跨中弯矩值应取弹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弯矩和按下式计 算值中的较大值算

30、值中的较大值 iv.校核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不宜小于校核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不宜小于M0的的1/3,以,以 控制调幅程度;控制调幅程度; v.按最不利荷载布置的弹性分析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平衡条件按最不利荷载布置的弹性分析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平衡条件 求得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取较大值。求得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取较大值。 2 02. 1 0 rl MM MM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1)纵筋:纵筋:宜宜选用选用HPB300HPB300、HRB335HRB335、HRB400HRB400;混凝土:;混凝土:宜宜选用选用C20C20C45C45 (2) 一般一般不

31、宜不宜超过超过0.250.25 (3) 不应不应超过超过 ,不宜不宜小于小于 (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不宜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1/3 0.100.35 AB 0 () 1.02 2 l MM MM 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 (5)应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 受剪配箍率:(防斜拉)受剪配箍率:(防斜拉) (6)在正常使用阶段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应不应出现塑性铰,且变形及裂缝宽度

32、出现塑性铰,且变形及裂缝宽度必须必须满足满足 规范规范规定。规定。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SVt sv yv 0.3Af bsf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计算单元及荷载计算单元及荷载 计算单元: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与弹性方法相同。 总结:总结: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设计步骤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设计步骤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计算跨度:计算跨度: 荷载:荷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用实际恒载与实际活载。 )(025. 1 )( 2 , 2 0 0 0 梁 板 且 n n n ll h ll a ll 边跨边跨 中

33、间跨中间跨)( 0 板梁、ll n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等跨连续梁等跨连续梁 式中,式中, 、 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 剪力系数,见表剪力系数,见表1-4和表和表1-5。 等跨连续板等跨连续板 式中,式中, 为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见表为等跨连续板的弯矩系数,见表2-2。 内力计算内力计算 2 mb0 ()Mgq l vbn ()Vgq l vb mb 2 mp0 ()Mgq l mp 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转动约束作用,以及作用,以及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等等 因素,在

34、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因素,在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均已考虑均已考虑 。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表表2.2 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 支承情况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截面位置 端端 支座支座 边跨边跨 跨中跨中 距端第距端第 二支座二支座 距距端第二端第二 跨跨中跨跨中 中间中间 支座支座 中间跨中间跨 跨中跨中 A B C 梁、板搁置梁、板搁置 在墙上在墙上 0 1/11 2跨跨 连续:连续: -1/10 3跨以跨以 上连续:上连续: -1/11 1/16 -1/14 1/16 板板 与梁整与梁整 浇连接浇连接

35、 -1/16 1/14 梁梁-1/24 梁与柱整浇梁与柱整浇 连接连接 -1/16 1/14 mbmp 、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表表2.3 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 支承情况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截面位置 端支座内端支座内 侧侧Ain 距端第二支座距端第二支座 中间支座中间支座 外侧外侧B Bex ex 内侧内侧Bn 外侧外侧C Cex ex 内侧内侧Cin 搁置搁置 在墙上在墙上 0.45 0.60 0.550.550.55 与梁或柱与梁或柱 整浇连接整浇连接 0.50 0.55 vb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36、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搁置在墙上的板和次梁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搁置在墙上的板和次梁考虑内力重分布的 弯矩、剪力系数弯矩、剪力系数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v 按照前文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按照前文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受力纵筋沿短 跨方向布置跨方向布置。 v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v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拱效应使板中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

37、,其它截面不减少。计算,其它截面不减少。 1、 配筋计算特点配筋计算特点 板板 三、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三、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v 板厚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 v 板的支承长度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 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及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及120 mm。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钢筋种类钢筋种类 一般采用一般采用HPB300、HRB335 常用直径常用直径

38、 6mm、8mm、10mm、12mm,负钢筋宜采用较大直径,负钢筋宜采用较大直径 间间 距距 一般不小于一般不小于70mm 板厚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时,不宜大于200mm 板厚板厚h 150mm时,不宜大于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且不宜大于250mm 弯弯 起起 式式 锚固好锚固好 ,整体性好,整体性好 ,节约钢筋,施工复杂,节约钢筋,施工复杂 分分 离离 式式 锚固较差锚固较差 ,用钢量稍高,但施工方便,用钢量稍高,但施工方便 钢筋弯钩钢筋弯钩 板底钢筋:半圆弯钩,上部负弯矩钢筋:直钩板底钢筋:半圆弯钩,上部负弯矩钢筋:直钩 弯起、截断弯起、截断 一般按构造处理一般按构造处

39、理 板相邻跨度相差超过板相邻跨度相差超过20%或各跨荷载相差较大时,应按或各跨荷载相差较大时,应按 弯矩包络图确定弯矩包络图确定 v 受力钢筋受力钢筋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连续板受力钢筋两种配置方式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v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 包括包括分布钢筋分布钢筋和沿墙边、墙角、垂直于主梁梁肋布置的和沿墙边、墙角、垂直于主梁梁肋布置的板面附加筋板面附加筋 位位 置置 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 作作 用用 浇筑混凝

40、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抵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抵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 承担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承担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 直直 径径 不宜小于不宜小于6mm 间间 距距 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50mm 数数 量量 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 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 积的积的0.15% 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

41、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1、 配筋计算特点配筋计算特点 v 跨中按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v 正截面按第正截面按第5章计算,斜截面按第章计算,斜截面按第6章计算。章计算。 2、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v 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v 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 q/g 3时,

42、可按本教材中图时,可按本教材中图2-22确定。确定。 次梁次梁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设弯起钢筋时次梁的配筋构造设弯起钢筋时次梁的配筋构造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1、 计算特点计算特点 v 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 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v 跨中按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v 主梁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按下图确定。主梁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按下图确定。

43、 主梁主梁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v 主梁受力钢筋的切断位置要按弯矩包络图确定。主梁受力钢筋的切断位置要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v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附加箍筋和吊筋按右式计算:附加箍筋和吊筋按右式计算: 式中,式中,F 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m,n为长度为长度s范围内的箍筋根数和每根箍筋肢数;范围内的箍筋根数和每根箍筋肢数; fyv、fy为附加箍筋、吊筋的

44、抗拉强度设计值;为附加箍筋、吊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附加箍筋与水平线的交角。为附加箍筋与水平线的交角。 sin2 1sbysvyv AfAmnfF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一、双向板的受力特点一、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v 荷载向板的两个方向传递;荷载向板的两个方向传递; v 板在短跨方向上分配的荷载较大,所以板在短跨方向上分配的荷载较大,所以短向受力钢筋应短向受力钢筋应 放在长向受力筋的下方;放在长向受力筋的下方; 2.2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荷载两向传递。荷载两向传递。 l2 / l1

45、 2时按双向板设计时按双向板设计 2l2 / l1 3时宜按双向板设计时宜按双向板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按按弹性理论取微元体弹性理论取微元体,建,建 立微分方程式并求解,根立微分方程式并求解,根 据边界条件可以求出板的据边界条件可以求出板的 内力与变形。或纵横各取内力与变形。或纵横各取 一单元宽板带,按交点处一单元宽板带,按交点处 挠度相等进行荷载分配。挠度相等进行荷载分配。 1、单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单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2.3双向板肋

46、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式中,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的取值相关可查设计手册。式中,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的取值相关可查设计手册。 2 4 c / Mgql fgqlB c c 弯弯矩矩弯弯矩矩系系数数 () 挠挠度度 挠挠度度系系数数 ()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1) 计算跨中最大弯矩计算跨中最大弯矩 求区格求区格A时:时:A区格活载满布,然后跨区格布置活载。区格活载满布,然后跨区格布置活载。 A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

47、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v 支承条件支承条件 g+q/2荷载作用下,各中间支座可视为固支。若荷载作用下,各中间支座可视为固支。若A区格为区格为 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 在在q/2荷载作用下,中间各支座可视为简支。若荷载作用下,中间各支座可视为简支。若A区格为区格为 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边区格,则边支座有边梁时为固支,无边梁时为简支。 A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v 内力计算内力计算 a. 先求先求A区格在

48、区格在g+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中间支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中间支 座固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座固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 b. 再求再求A区格在区格在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中间支座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中间支座 铰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铰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 c. 将将a 、b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弯矩。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弯矩。 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计算支座最大弯矩计算支座最大弯矩 v 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 为简化计算,假定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各区格均布满活载。

49、 v 支承条件支承条件 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 v 内力计算内力计算 a. 根据支承情况和根据支承情况和g+q的荷载查单区格板的表格的荷载查单区格板的表格 计算相应的支座弯矩。计算相应的支座弯矩。 由以上讨论可见,虽然是多区格双向板,计算时由以上讨论可见,虽然是多区格双向板,计算时 仍是仍是个区格、一个区格地单独计算个区格、一个区格地单独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3) 支座梁内力计算支座梁内力计算 v 荷载分配荷载分配 由每区格四角按由每区格四角按 对对 角线将区格划分为四块,角线将区格划分为四块, 每块上

50、的恒载和活载传每块上的恒载和活载传 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 考虑板的连续性。考虑板的连续性。 0 45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v 内力内力 a. 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化为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计算; b. 梯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先按固端弯矩相等的条件梯形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先按固端弯矩相等的条件 换算成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5 8 pp e 23 11 1 (1 2) 0.5/ xy paap e all 0.5() x pgq l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

51、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1、截面设计、截面设计 (1) 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设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设 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 v 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20。 v 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lb / l 1.5 时,减少时,减少20;当;当1.5 lb / l 2.0时,减少时,减少10。 式式 中中l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lb为沿楼板为沿楼板 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

52、度。 v 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 三、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三、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截面有效高度截面有效高度 (3) 配筋计算: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筋,配筋计算: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筋, s s0y M A h f 2 ( mm /m)单单位位为为 s 0.9 0.95 式式中中, 01 02 20 mm 30 mm hh hh 短短跨跨方方向向: 长长跨跨方方向向: h式式中中, 为为板板厚厚。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1)板厚)

53、板厚 80160 mm,简支板,简支板h/l01 1/451/45;连续梁;连续梁h/l01 1/501/50 ( l01为短跨跨长为短跨跨长 )。)。 2、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2)钢筋的配置)钢筋的配置 v 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 v 可将每一方向分成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均可将每一方向分成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均 为为l01 /4 。边缘板带单位宽度范围内的配筋等于中间板。边缘板带单位宽度范围内的配筋等于中间板 带单位宽度范围的一半。带单位宽度范围的一半。 v 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按计算确定,沿支座均匀配支座上承受负

54、弯矩的钢筋按计算确定,沿支座均匀配 置,伸入支座长不小于置,伸入支座长不小于l01 /4 。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 2.3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4 4 无梁楼(屋)盖无梁楼(屋)盖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2.5 5 楼梯楼梯 一、楼梯常见的结构选型一、楼梯常见的结构选型 板式楼梯,梁式楼梯,螺旋式和悬挑楼梯板式楼梯,梁式楼梯,螺旋式和悬挑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

55、设计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二、楼梯的计算二、楼梯的计算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换算成与板面垂直的荷载后,按简支梁求跨中弯矩,换算成与板面垂直的荷载后,按简支梁求跨中弯矩, 考虑到支座构造后,近似取:考虑到支座构造后,近似取: 20 max0 0 22 0 2 0 1 (coscos) 10 1 ()cos 10 cos 1 () 10 ql Mgl l g q l gq l 式中式中: cos g g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梁式楼梯梁式楼梯 (1) 组成:踏步板、斜梁、平台梁、平台板。组成

56、:踏步板、斜梁、平台梁、平台板。 (2) 踏步板:厚度一般为踏步板:厚度一般为3050 mm。 取一个踏步板按简支计算,支承在斜梁上。取一个踏步板按简支计算,支承在斜梁上。 每一踏步的配筋不小于每一踏步的配筋不小于28。 30 50 mm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 max0 maxn 1 8 1 cos 2 Mgq l Vgq l cos g g 式中: (3) 斜梁:按梯为斜板公式计算内力并配筋。斜梁:按梯为斜板公式计算内力并配筋。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4)平台梁:按简支梁计算。斜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

57、载。平台梁:按简支梁计算。斜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 如:斜梁有沿梁轴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对平台梁产生水如:斜梁有沿梁轴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对平台梁产生水 平推力或拉力。平推力或拉力。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5)平台板:将平台板取出,与梁整浇时为固支,用墙支平台板:将平台板取出,与梁整浇时为固支,用墙支 承时为简支,如下图为三边由墙支承,一边由平台梁承时为简支,如下图为三边由墙支承,一边由平台梁 支承。由比支承。由比l2/ l1区分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区分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 2.5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组成:

58、组成:雨篷板雨篷板+雨篷梁雨篷梁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1)雨篷板设计;雨篷板设计;(2)雨篷梁设计(弯、剪、扭);雨篷梁设计(弯、剪、扭);(3)雨篷雨篷 抗倾覆验算。抗倾覆验算。 雨篷板设计雨篷板设计 取取1m宽板带,按悬臂构件设计,注意事项为:宽板带,按悬臂构件设计,注意事项为: (1)活荷载要考虑分布与集中两种形式,选弯矩大者配筋。活荷载要考虑分布与集中两种形式,选弯矩大者配筋。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2.2.6 6 雨篷设计要点雨篷设计要点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受力钢筋配在板的顶面受力钢筋配在板的顶面 雨篷梁设计雨篷梁设计 (1)雨篷梁上的荷载:雨篷梁上的

59、荷载: v 雨篷梁自重;雨篷梁自重; v 雨篷板自重及其上的活荷载;雨篷板自重及其上的活荷载; v 雨篷梁上墙体重。雨篷梁上墙体重。 注意:注意: 当当hw ln/3时,取全部墙重;时,取全部墙重; 当当hwln/3时,取时,取ln/3墙重墙重。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v 墙上梁板荷载墙上梁板荷载 注意:注意: 当当hw ln时,计入梁板上荷载;时,计入梁板上荷载; 当当hwln时,不计梁板荷载时,不计梁板荷载。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2)雨篷梁抗弯、抗剪计算雨篷梁抗弯、抗剪计算 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计算

60、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计算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3) 雨篷梁抗扭计算雨篷梁抗扭计算 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计算。按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计算。 T T 0 T 0n () 2 () 22 2 1.05 lb mgq l lbb mglPl l Tm ll 或或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雨篷抗倾覆验算雨篷抗倾覆验算 绕绕O点倾覆,倾覆点距墙内侧点倾覆,倾覆点距墙内侧x0 = 0.13b ,要满足:,要满足: rov MM 2.6 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 第第2篇篇 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设计 式中:式中: M0v倾覆力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