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及注意事项_第1页
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及注意事项_第2页
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及注意事项_第3页
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及注意事项_第4页
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目录目录 02 血液透析下机操作流 程 01血液透析上机操作流程 03 操作注意事项 2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3 血

2、液 透 析 操血 液 透 析 操 作步骤作步骤 01 03 02 04 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器及管路的 安装 密闭式预冲 开机自检 0506建立体外循环(上机)回血下机 4 血液透析机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3、 5 操 作 前 准操 作 前 准 备备 04病人评估 02 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 保护装置穿戴 01环境准备 03物品准备 05血管通路准备 6 血 管 通 路 的血 管 通 路 的 准备准备 0102动静脉内瘘穿刺导管 7 动静脉内瘘穿刺-评估 0 2 触 视 0 3 听 3 听 杂音大小,清晰 度和音调。 2 触 摸清血管走向和搏 动,震颤强度。 。 1 视 有无红肿,渗血, 硬结,皮肤破损 8 内瘘流入道(动脉 端)病变检查方法 1.病变常见部位:动脉吻合口、近 吻合口静脉。 2.方法:搏动增强实验,即阻断流 出道(静脉端)触摸内瘘搏动是否 增强。 9 内瘘流出道(静脉 端)病变检查方法

4、 当静脉狭窄时,搏动增强,震颤消 失。 抬臂实验 正常状况下抬起手臂后,内瘘血管 塌陷;如果静脉端有狭窄,则抬起 手臂后狭窄下游血管塌陷,狭窄上 游血管仍扩张。 10 使用含氯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大于10cm,分别消毒两遍。 动静脉内瘘穿刺-消毒 11 按照扣眼式,绳梯式方法穿刺, 避免采用区域式法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穿刺 12 13 14 传统分步固定与一体化胶贴固定 针眼和穿刺针。 动静脉内瘘穿刺-固定 15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 (一)透析前管路连接 1.打开中心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2.戴手套。 3.打开无菌治疗巾1/4面,垫于中心 静脉双腔导管下。 4.分别螺旋式消毒导管保护帽

5、及导 管管口,导管夹2遍。 5.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取 下螺帽,丢弃。将消毒后的导管置 于治疗巾1/2无菌面。 6.再次消毒管口。 16 17 7.分别用5毫升注射器回抽2ml导管 内封管肝素液,推住在纱布上。 8.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如有凝血块, 再次回抽1ml,推注。推注距纱布 距离大于10cm. 9.判断导管通畅后,连接体外循环 的动静脉管路,建立体外循环。 18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 查对患者身份,透析器资料,医嘱。 病人身份要有2种以上的识别方法, 透析器参考前三次资料。 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生命体征,是 否需要吸氧,心电监护,有无出血, 血管通路评估。 再次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预冲

6、 是否充分。核对并检查用物:透析 器,管路,抗凝剂,治疗模式及超 滤量。 19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 打开穿刺包,根据情况准备穿刺针; 注射器及置管换药敷料。 动静脉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连接 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肝素。 将管路动脉端与动脉端穿刺针或深 静脉置管动脉端连接。 开泵引出血液,血流速度成人 100ml/min,小儿,低血压或心更能 不全的患者50-80ml/min. 将血液引致静脉壶,关泵。连接管 路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置管静脉 端。 20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 将血液引致静脉壶,关泵。连接管 路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置管静脉 端。 检查各连接处,管路开口处固定是 否良好,根据医嘱再次核对治疗参

7、 数。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脱手套, 用快速手消洗手。执行双人核对制 度。 21 血液透析下机操作流程 关闭血泵,分离动脉端管路,连接 500ml生理盐水,开启血泵,回输 血液,血流速度80-100ml/min。 回血过程中,可使用双手揉搓滤器, 不得用手挤压静脉端管路。当生理 盐水回输到静脉壶后,停止继续回 血。夹闭静脉管路夹和静脉穿刺处 夹。 对于内瘘患者,先拔出动脉内瘘针, 再拔出静脉内瘘针。 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分别用10ml 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用肝素盐水封 管。锁紧肝素锁,用消毒纱布包裹 导管,固定。 22 内瘘穿刺注意事项 1.早期内瘘的穿刺原则:由经验丰 富的护士进行首次穿刺

8、,增加成功 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穿刺部位: 早期可穿刺内瘘上方的两根静脉 (贵要、肘正中、或头静脉),即 采用平行向心穿刺法。 2.2次穿刺之间距离应大于0.5cm, 护士对同一病人穿刺不能超过3次。 3.输液贴粘贴针眼时要完全覆盖针 眼,可减少针眼渗血。 4.对刚开始使用内瘘的病人和肢体 习惯性活动的病人,易发生穿刺针 移位和拖出,要特别提醒和监护病 人,必要时使用约束性保护。 23 4.对刚开始使用内瘘的病人和肢体 习惯性活动的病人,易发生穿刺针 移位和拖出,要特别提醒和监护病 人,必要时使用约束性保护。 24 教会患者及家属对内瘘并发症的观 察和处理。 25 26 中心静脉导管注意 事

9、项 1.置管部位如为颈部,协助病人戴口罩或者使用治疗巾遮盖口鼻,头偏对侧。 2.根据导管容积定量抽取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内肝素盐水。 3.导管端口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管路。 4.打开保护帽前,检查夹子处于夹闭状态,避免发生空气栓塞。 5.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 5.及时治疗鼻腔或其他部位致病菌感染。 6.注意身体卫生,指导患者擦洗及淋浴正确方法。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粘贴位置准确。 7.应注意保持导管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 8.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红肿,渗出等,有上述情况及时做相应处理。 9.血透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透析过程中,用无菌治疗巾覆盖导管及连

10、接处,以防感染。 27 28 29 上机及回血的注意 事项 1.上机血流量100ml/min。 2.所有开口均为双保险, 夹好夹子,盖好保护帽。 3.查对透析管路、透析器、 治疗参数设置、透析液。 4.回血过程注意力集中, 不能离开病人。 30 5.应用全程生理盐水回血,严禁 空气回血。 6.回血过程,严禁使用锤子、 止血钳等工具敲打透析器。 7.拔针后,评估内痿正常, 交代注意事项后,病人方可 离开透析室。 8.动脉管路血液靠自然重力 回输,严禁先回血泵管后段 的血液,后回泵前动脉端管 路血液,避免动脉管路形成 凝血块,直接进入内瘘。 31 感谢观看! 32 血 液 透 析 操血 液 透 析

11、 操 作步骤作步骤 01 03 02 04 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器及管路的 安装 密闭式预冲 开机自检 0506建立体外循环(上机)回血下机 33 34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 将血液引致静脉壶,关泵。连接管 路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置管静脉 端。 检查各连接处,管路开口处固定是 否良好,根据医嘱再次核对治疗参 数。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脱手套, 用快速手消洗手。执行双人核对制 度。 35 内瘘穿刺注意事项 1.早期内瘘的穿刺原则:由经验丰 富的护士进行首次穿刺,增加成功 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穿刺部位: 早期可穿刺内瘘上方的两根静脉 (贵要、肘正中、或头静脉),即 采用平行向心穿刺法。 2.2次穿刺之间距离应大于0.5cm, 护士对同一病人穿刺不能超过3次。 3.输液贴粘贴针眼时要完全覆盖针 眼,可减少针眼渗血。 4.对刚开始使用内瘘的病人和肢体 习惯性活动的病人,易发生穿刺针 移位和拖出,要特别提醒和监护病 人,必要时使用约束性保护。 36 中心静脉导管注意 事项 1.置管部位如为颈部,协助病人戴口罩或者使用治疗巾遮盖口鼻,头偏对侧。 2.根据导管容积定量抽取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内肝素盐水。 3.导管端口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管路。 4.打开保护帽前,检查夹子处于夹闭状态,避免发生空气栓塞。 5.导管动静脉夹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