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实验讲义发送版0507_第1页
仪器实验讲义发送版0507_第2页
仪器实验讲义发送版0507_第3页
仪器实验讲义发送版0507_第4页
仪器实验讲义发送版05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预习提纲1、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何种跃迁产生的、有哪几种跃迁类型,分为哪几个吸收带?2、什么叫紫外吸收曲线,有何特点?什么叫助色团、发色团,并举例。什么叫助色效应?3、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吸收带,有何特点?4、影响紫外吸收带的因素有哪些?5、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有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6、苯胺加入盐酸紫外吸收带会产生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一、目的要求通过测定几种典型的发色基团取代苯和助色基团取代苯的E2吸收带及B吸收带,掌握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对吸收带波长影响的规律,及它们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二、原理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与

2、取代基结构、取代基个数、位置有关。研究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规律,对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发色团取代的苯,由于含有键的发色团(、等)与苯相连时,共轭,产生更大的共轭体系,E2带(104)红移,在200250nm范围出现;同时B吸收带也产生较大红移。若取代基是含有n电子的发色团,分子除了可以发生跃迁之外,还可能发生跃迁,谱图中还会出现低强度的R吸收带。对于助色团取代苯,由于含有未成键电子对的助色团(-OH,-OR,-NH2,-NR2,-X等)与苯相连时,产生共轭,使E2带、B带均红移;B带吸收强度增大,精细结构消失。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试剂:浓度为5

3、.010-3 mol/L的苯/乙醇溶液;6.010-5 mol/L的苯甲酸/乙醇溶液;5.010-4 mol/L的苯胺/乙醇溶液;1mol/L 的HCl/乙醇溶液;无水乙醇。四、实验步骤1用1cm吸收池,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测定苯、苯甲酸、苯胺的乙醇溶液在波长200340nm区域内的紫外吸收光谱。2用1cm吸收池,以无水乙醇为参比,测定苯胺的紫外吸收光谱,在苯胺中加入1滴1mol/L HCl/乙醇溶液,再次测定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比较。五、数据处理1分别测定苯、苯甲酸的E2吸收带的、,同时观察B吸收带的位置,比较发色团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2比较苯胺与苯胺盐B吸收带波长与强度的变化。3根据取代基

4、电效应对以上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六、问题讨论1对上述实验中所列的化合物,如果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测定,吸收带将会有什么变化?2从苯胺及其盐的紫外吸收带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有何实际应用价值?图1.1 苯、苯甲酸、苯胺及苯胺加盐酸紫外吸收光谱图叠加实验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标准曲线法)预习提纲1、什么是朗伯-比尔定律,其表达式、物理含义和适用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标准曲线,如何绘制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的目的是什么?3、紫外光度法中测定条件选择什么波长作为检测波长,为什么?4、紫外光度法中选择的吸光度的范围是多少时相对误差最小?5、为什么要用0.04MHCl溶液为参比溶液进

5、行测定?6、考查仪器分析方法优劣的参数有哪些,有何含义?7、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或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一、目的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操作方法。2掌握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方法。二、提要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即用已知量的标准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以仪器的响应值(UV-Vis法中为吸光度A)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利用此曲线或它的回归方程,可以计算样品溶液中该组分的含量。式中a与b分别为标准曲线的截距与斜率。 苯甲酸钠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29nm处有最大吸收。制备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标准溶液,以229nm为检测波长,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回归

6、方程;可测定苯甲酸钠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图2.1 苯甲酸钠的紫外光谱图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甲酸钠/0.04MHCl储备液(100g /ml);0.04mol/L HCl水溶液;样品溶液三、方法 1 检测波长的选择 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200320nm),确定苯甲酸钠含量测定的测定波长( 229nm)。2苯甲酸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浓度为2、4、6、8、10 g/ml苯甲酸钠/0.04MHCl溶液。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溶液在229nm处

7、的吸光度,计算其回归方程。3 测定 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n=3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RSD%)。四、思考题1制备标准曲线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0.04MHCl溶液为参比溶液进行测定?实验三 柱色谱法测定氧化铝的活度预习提纲1、柱色谱操作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2、从分离机制上讲,色谱法的分类有哪些。3、柱色谱的装柱方法和上样方法有哪些,请描述其操作。4、色谱法的填料有哪些,列举不少于4种,并分别介绍其分离机理。5、简单描述氧化铝活度测定中如何根据染料位置来判断活度级别。 6、简述柱色谱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

8、面的应用。一、目的熟悉用柱色谱测定氧化铝活度的方法;了解吸附柱层析的一般操作方法。二、提要1氧化铝的吸附能力等级测定方法较常用的为Brockmann法,观察对多种偶氮染料的吸附情况衡量氧化铝的活度。所采用的染料按吸附性(极性)递增的排列顺序为:偶氮苯(1号)对甲氧基偶氮苯(2号)苏丹黄(3号)苏丹红(4号)对氨基偶氮苯(5号)对羟基偶氮苯(6号)。2根据上述染料的吸附情况,可将氧化铝的活度分为五级,吸附性能越小,活度级别越大。三、仪器与试剂(1)色谱柱(长10cm,内径1.5cm)1根;带橡皮套的玻璃棒1根;小漏斗1个;10ml量筒2个;精致棉及圆形滤纸若干;(2)六种染料溶液:偶氮苯、对甲氧

9、基偶氮苯、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各20mg,分别溶于10ml纯的无水苯中,加入适量石油醚定容至50ml;(3)苯和石油醚混和液(1:4);(4)氧化铝(活度待测)。活度级别染料位置IIIIIIIVV柱上层柱下层流出液21321432543654四、实验步骤1色谱柱的制备 准备1根洁净干燥的色谱管,于管底垫一层精制棉(不要太紧),垂直夹在滴定台上,然后称取8g待测氧化铝,通过一干燥小漏斗,仔细装入色谱管中,用一带橡皮套的玻璃棒轻轻地均匀地敲打至氧化铝至高度约5cm处,然后在其表面覆一层圆形滤纸。2氧化铝活度的测定 量取1、2号染料溶液各5ml(预先混匀),加入色谱柱中,待溶液全部通过

10、后,立即以苯和石油醚混和液(1:4)20ml淋洗色谱柱,控制流速为2030滴/min。 观察和记录色谱柱中染料的颜色和位置,判断氧化铝的活度级别。五、注意事项1用于配制染料溶液的石油醚及苯必须是无水的。2精制棉用量要少,要平整,但不要塞得太紧,以免流速过慢。3色谱柱必须具有均匀的紧密度,表面应力求水平,染料溶液应小心地加入,勿使氧化铝表面受到扰动。4倒入染料时,注意先把活塞打开,以利于空气排出。5流出液用小烧杯收集,倒入回收瓶中。6整个实验必须无水操作。六、思考题1根据各染料的结构,说明极性递增和递减的顺序。2如果加入2号、3号染料,色谱管流出液为无色,柱下层为淡黄色,柱上层为橙黄色,此氧化铝

11、为几级?注:定级所用的染料编号、名称、结构及其溶液颜色如下:1号 偶氮苯 淡黄色2号 对甲氧基偶氮苯 黄色3号 苏丹黄 橙色4号 苏丹红 紫红色5号 对氨基偶氮苯 黄色6号 对羟基偶氮苯 黄色实验四 纸色谱法分离分析有机酸预习提纲1、纸色谱按照分离机制去分类属于那种色谱方法?固定相是什么?2、根据酒石酸和羟乙酸的结构,推测哪个Rf值大,哪个Rf值小,为什么?3、影响纸色谱Rf 值的因素有哪些?4、显色前为什么一定要把色谱纸吹至无酸味?5、色谱筒和色谱纸为什么要用展开剂饱和?6、纸色谱的操作步骤有哪些?各步骤的注意事项?一、目的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了解纸色谱法在分离鉴定方面的应用。二、提要酒石

12、酸和羟乙酸由于结构上差异,可用纸色谱法分离鉴定。展开剂用正丁醇醋酸水(12:3:5),显色剂用0.04 溴酚蓝/乙醇溶液。三、仪器与试剂(1)色谱筒(高22cm,内径5.5cm)1只;培养皿(12cm);三角喷瓶1只;点样毛细管;色谱滤纸若干;电吹风1只;(2)有机酸:2酒石酸、2羟乙酸、混和酸(酒石酸、羟乙酸2),均为乙醇溶液;显色剂:0.04溴酚蓝的乙醇溶液。(3)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12:3:5)四、操作步骤1条形(1)点样:取色谱滤纸(3.5cm15cm)一条,在距纸的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作为起始线,距离起始线6cm处划一横线。在起始线分别点样(酒石酸、羟乙酸、混和酸),点

13、间距离约为1.2cm。待干后,再点第二次,一般每个样点2次即可,点的直径约为0.20.3cm。(2)展开:在色谱筒中放入展开剂20ml,将点好的色谱纸悬空吊在密闭色谱筒的挂钩上,饱和10min。再小心将挂钩往下推动,直至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展开剂中约0.5cm处,展开。待展距(展开剂前沿离起始线)6cm左右时取出(大约80min),立即用铅笔划下溶剂前沿,并用电吹风吹干,直至无酸味(可用热风吹5min左右)。(3)显色:在色谱纸上喷以显色剂0.04 溴酚蓝的乙醇溶液,用铅笔标出斑点的位置,并记录斑点的颜色。(4)定性:分别测量Rf值,并进行对照。2圆形(1)点样:剪一比培养皿直径大0.5cm的圆

14、形色谱滤纸,在中心划一十字,在距十字中心1.0cm处分别做一标记,每一标记处点一种样品,一般点样2次(点样方法同上)。(2)展开:在培养皿内放入展开剂10ml,卷一纸芯插在圆形色谱滤纸中间(十字中心),并将纸芯垂直浸入展开剂中展开。待展开剂前沿离原点44.5cm时取出(大约5060min),立即划下溶剂前沿,并用电吹风吹干,直至无酸味(可用热风吹5min左右)。(3)显色:同上。(4)定性:同上。五、注意事项1色谱纸要平整,不得沾污,点样时可在下面垫一白纸。2条形色谱纸要挂垂直;圆形色谱纸要放水平,纸芯要放垂直。3显色前必须把整张色谱吹干,直到无酸味为止。4铅笔、直尺自备。不准用钢笔或圆珠笔在

15、色谱纸上做记号。六、思考题1根据酒石酸和羟乙酸的结构,推测哪个Rf值大,哪个Rf值小,为什么?2影响纸色谱Rf 值的因素有哪些?3显色前为什么一定要把色谱纸吹至无酸味?4色谱筒和色谱纸为什么要用展开剂饱和?上行(条形)展开实验结果 水平(圆形)展开实验结果 图3.1 酒石酸、羟乙酸的纸色谱展开图实验五 薄层色谱法分离分析混合染料预习提纲1、本次实验属于什么分离机理?从操作模式上,属于什么色谱类型?2、本次实验的固定相是什么?在分离中,组分的Rf值与其极性之间的关系如何?3、在固定相不变的情况下,流动相极性的变化会如何影响组分的Rf值?4、TLC实验中,饱和的作用是什么?5、色谱定性的方法有哪些

16、?TLC实验中定性的参数是什么?一、目的掌握薄层硬板的制备方法;熟悉薄层色谱一般操作;掌握薄层色谱定性方法。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层析槽、玻璃板、毛细管、量筒、台秤;(2)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0.5)、苯;(3)3.0mg/ml对羟基偶氮苯,3.0mg/ml对氨基偶氮苯,2.0mg/ml二甲黄,1.5mg/ml苏丹;(4)混和染料。三、提要1TLC一般操作 样品 溶剂 显色剂 纯制制板点样展开检出定量2定性:比较组分的Rf、Rst及斑点的颜色。3分离效率评价:计算相邻斑点的分离度。 L:斑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 W:斑点的直径4定量:薄层扫描法四、方法1制板:称取硅胶3.5g

17、于研钵中,加CMC-Na溶液10 ml,研磨成均匀的糊状,倒在清洁的玻璃板上,用玻棒使其分布开(留有一空白处便于拿取薄板),轻轻晃动或摇动玻板,使成一均匀平坦的薄层,放在水平面上凉干。薄层板的活化:在110的烘箱内加热0.51h,拿出放干燥器中备用。2点样:取薄层板,在距一端2cm处,用铅笔轻轻画出一条直线作为起始线,离起始线6cm处再画一直线作为前沿线,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染料、及混和染料分别点样12下。3展开:将层析槽边缘上一层凡士林,将上盖合上拉磨数次;加入10ml苯于层析槽中,将层析槽一端垫高,将玻璃支架放在低端,并将薄层放入槽内的玻璃支架上(注意:薄层板不能浸入苯中)饱和10min后,展

18、开10cm,取出。4检出(定位):有色染料、在薄层板上的分离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就一目了然。分别计算它们的Rf值。以染料为参比物,分别计算、染料的Rst值。鉴定混合染料的组成。五、注意事项:1点样原点直径控制在23mm之间。2展开时层析槽要放平坦。3展开剂中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分离,故用干燥的仪器。4展开前,层析槽内先用蒸气饱和,组分的Rf值易于重现。5苯有毒,使用时注意防止污染环境。图5.1 染料的薄层展开图实验六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预习提纲1、本实验中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什么?属于什么色谱类型?2、本实验中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分配系数与组分的极性有什么关系?3、本实验中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分配系数与流动相

19、的极性有什么关系?4、本实验中组分间的分离度和流动相的极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5、色谱常用的保留值定性方法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6、HPLC中为什么要对流动相溶剂脱气?脱气方法有哪些?7、六通进样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保证进样精度,满阀进样时加载的样品体积应为多少?8、什么情况下要平衡色谱柱后再进样?为什么?9、紫外检测器适合什么组分的检测?如何选择检测波长?为什么?10、HPLC中影响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一、目的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2掌握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过程中,当流动相比例发生变化时,组分保留时间及分离度的变化。3学会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方法。二、提要本实验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

20、色谱法对已知组成的样品进行分离。在反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流动相中水的比例越大,流动相的洗脱强度越小;组分的极性越小,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能力越强。三、实验条件1高效液相色谱仪;2C18反相键合硅胶填充柱(4.6mm250mm, 5m);3流动相:甲醇水。流速:1ml/min。4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5对照品溶液:萘的甲醇溶液;样品溶液:苯、甲苯、萘、蒽的甲醇溶液。四、操作步骤1将高压泵启动,调节流速1.0ml/min,流动相组成为甲醇水(95:5),平衡色谱柱约10分钟。2吸取样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并打印出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3改变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85:1

21、5),平衡色谱柱约10分钟,取样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4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取萘的对照品溶液进样,通过保留时间对照,对混合样品中的色谱峰进行定性。5.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流动相的改变对各组分保留时间及分离度的影响。五、思考题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性的方法有几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2. 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性质(极性大小),分析各组分的出峰顺序,找出样品中各色谱峰的归属。3本实验的色谱原理属于哪一类? 图6.1 甲醇:水 = 95:5 样品色谱图 图6.2 甲醇:水 = 85:15 样品色谱图 图6.3 甲醇:水 = 85:15 对照品色谱图实验七 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预习提纲1、什么性质的样

22、品可以用气相色谱分析?2、气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气相色谱的分离机理有哪些(写出名称即可)?4、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是极性或非极性时,样品中不同组分各基于什么性质差异实现分离?出峰的顺序如何?5、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有哪些?检测原理是什么(简要概述)?各用于什么性质的化合物检测?6、毛细管气相色谱中,分流进样的作用是什么?尾吹气的作用是什么?隔垫吹扫气的作用是什么?7、分离度如何计算?影响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基本分离方程中的三个影响因子)?8、气相色谱中,如果要提高分离度,应如何调节分析温度?一、目的练习气相色谱仪的使用,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掌握柱温的变化对组分保留时间及分

23、离度的影响。学会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掌握通过已知物保留值对比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提要气相色谱是一种强有力的分离手段,实际工作中,有时遇到的样品其成分大体上是已知的,这时得到的气相色谱图可以借助纯的标样加以对照,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这样的定性鉴定是相当简单的。当干扰组分与待测组分tR 接近时,可采用峰高增加法定性:首先将样品进样,测定待测组分的峰面积;然后在样品中加入对照品,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如果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增加,且峰型对称,则为同一个组分;如果待测组分峰面积增加,但峰变形(加宽),或出现新的色谱峰,则不是同一个组分。三、仪器与试剂(1)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2)微量注射

24、器(1l);(3)标样:甲苯;(4)样品: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样品。四、操作步骤设置实验条件:色谱柱:甲基交联硅烷柱(25m0.32mm, 0.52m);温度:柱温35、80,检测室250,气化室250;载气N2;流量:1.2ml/min;分流比1:90。2设定柱温为150,待仪器稳定后,注射0.2 l混合样品,记录色谱图及各组分的保留时间。3设定柱温80,待仪器稳定后, 分别注射0.2 l混合样品和甲苯标样,记录色谱图及各组分的保留时间;通过保留时间对照,对混合样品中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4记录不同温度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半峰宽,列成表格,确定混合物中各峰为何物,并讨论柱温的改变对组分保

25、留时间及分离度的影响。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对色谱仪整个气路系统必须进行检漏。如有漏气点,应进行排除。微量注射器应小心使用,用力不可过猛,芯子不要折弯,也不要全部拉出套外。若有不清楚之处,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妥善处理,样品溶液中如有难挥发溶质,使用完毕立即用乙醇或丙酮多次清洗,以免芯子受污而卡死。六、思考题1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值如何定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2根据色谱原理,试推测在实验中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出峰先后顺序。3气相色谱法定性的原理是什么?图7.1 柱温150 样品色谱图图7.2 柱温80 样品色谱图图7.3 柱温80 对照品色谱图实验八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

26、析(外标一点法)预习提纲1、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外标法分为哪几种方法?3、标准曲线法需要做几个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4、外标法定量中样品溶液的浓度和标准品的浓度有什么关系?5、已知一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半峰宽,如何计算色谱柱的柱效? 6、外标法一点法进行定量时,如何进行操作?7、紫外检测器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一、目的练习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分析的使用。二、提要外标法可分为外标一点法、外标二点法及标准曲线法。当标准曲线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定量。在药物分析中,为了减小实验条件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随行外标一点法,即每次测定都平行测定对照品与样品溶液。三、仪器与试剂1高效液

27、相色谱仪;2ODS柱(4.6mm150mm,5m);3甲醇(色谱纯);纯净水; 4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色谱工作站。5混合样品;6. 萘对照品(40g/ml)四、操作步骤1色谱条件 C18反相键合硅胶填充柱;流动相: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2平衡色谱柱,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进样20l,测定萘的色谱峰面积,并计算混合溶液中萘的含量。五、思考题1外标一点法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2紫外检测器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图8.1 甲醇:水=85:15 样品色谱图 图8.2 甲醇:水=85:15 对照品色谱图实验九 固体及液体样品红外透射光

28、谱的测定预习提纲1、IR光谱属于什么光谱?由什么振动形式引起的?2、IR光谱中能够反映分子中的什么结构信息?3、解析IR光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IR光谱仪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测绘IR光谱时对样品有什么要求?不同样品的制备方法有哪些?6、聚苯乙烯、乙酸乙酯、乙醇、乙腈、丙酮分子中有什么典型的官能团?其相关峰有哪些?7、测绘IR光谱时为什么要求无水操作?IR光谱仪为什么怕一、目的1 掌握固体及液体样品的常规制样方法。2 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一般操作使用。3 对测定物质的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二、提要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粘稠样品)需要相应的制样方法。制样方法的选择和制

29、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的频率、数目和强度。(1)液膜法:样品的沸点高于100可采用液膜法测定。黏稠的样品也采用液膜法。这种方法较简单,只要在两个盐片之间,滴加12滴未知样品,使之形成一层薄的液膜。(2)液池法:样品的沸点低于100 可采用液池法。选择不同的垫片尺寸可调节液池的厚度,对强吸收的样品用溶剂稀释后再测定。(3)糊状法:需准确知道样品是否含OH基团(避免KBr中水的影响)时采用糊状法。这种方法是将干燥的粉末研细,然后加入几滴悬浮剂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均匀的糊状,涂在盐片上测定。常用的悬浮剂有石蜡油和氟化煤油。(4)压片法:粉末样品常用压片法。将研细的粉末分散在固体介质中,并用压片装置压

30、成透明的薄片后测定。固体分散截至一般是金属氯化物(如KBr),使用时要将其充分研细,颗粒直径最好小于2m (因为中红外区的波长是从2.5m开始的)。(5)薄膜法:对于熔点低,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他化学变化的物质,可采用加热熔融的方法压制成薄膜后测定。三、仪器与试剂1 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 压片机、模具、样品架;3 玛瑙研钵、钢铲、镊子、红外灯;4 KBr(光谱纯或分析纯);苯甲酸、丙酮、乙酸乙酯、乙腈、乙醇、聚苯乙烯薄膜。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取23mg苯甲酸与200300mg干燥的KBr粉末在玛瑙研钵中混匀,充分研磨后,用不锈钢铲约取7090mg 压片,扫描其IR谱图。取少量干燥的KB

31、r粉末在玛瑙研钵中混匀,充分研磨后,用不锈钢铲约取7090mg 压片;扫描IR背景后,在KBr片上滴加2滴丙酮,扫描其IR谱图。同上方法,分别测定乙酸乙酯、乙腈、乙醇的IR谱图。扫描空白光路的IR背景;扫描聚苯乙烯薄膜的IR谱图。五、思考题1用压片法制样时,研磨时不在红外灯下操作,对测定的谱图会有什么影响?实验十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预习提纲1、 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包括每个模块的具体组成。2、 质谱的原理方程如何描述,由此产生的质谱分别名称为何。3、 质谱的碎裂方式包括哪些,各自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化合物。4、 质谱仪碎裂的离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用途。5、 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32、?6、 如何判断分子离子峰,各有几种方法得到化合物的分子式。7、 目前关于质谱分析的杂志有哪些,中文英文各列举4种。一、目的1掌握质谱仪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掌握采用离子阱质谱进行一级、二级、三级质谱测定的方法。3掌握质谱中各种离子峰的类型及其在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二、提要采用质谱法对液体进样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而实现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为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为浅

33、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图10.1 芦丁分子结构图三、仪器与试剂1Agilent XCT Plus质谱仪(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蠕动泵;2样品溶液:芦丁的甲醇溶液(10g/ml)。四、操作步骤1调节蠕动泵流速0.3 ml/min;启动质谱仪,调节雾化器压力15psi,干燥气流速

34、5L/min,干燥器温度325。2进样芦丁的甲醇溶液,分别以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图。3根据化合物的结构推断质谱图中特征峰的归属。五、思考题1本次实验所用为电喷雾离子源、离子阱型质谱,质谱的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还有哪些?2. 质谱在化合物结构解析当中有什么功用,能够提供哪些信息。2化合物在质谱当中的碎裂方式有哪几种?图10.2 芦丁的一级质谱图实验十一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乙酯中苯的含量(内标两点法)一、目的1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2学会内标法定量分析方法。二、提要内标法是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在药物

35、分析和中药制剂分析中,校正因子多是未知的,可利用内标对比法进行含量测定。内标对比法是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内标物,并使内标物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的浓度相同;将两种溶液分别以相同体积进样,由下式计算出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5-1)本实验是以甲苯为内标物,测定样品中苯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2)微量注射器;(3)对照品溶液:苯/乙腈溶液(80mg/ml); 内标溶液:甲苯/乙腈溶液(60mg/ml)(4)样品溶液(含有苯的乙酸乙酯)四、操作步骤1 色谱条件色谱柱:甲基苯基柱(25m0.32mm0.52m);温度:柱温70,检测室250,气化室250

36、;载气流量:1.2ml/min(N2);分流比1:30,进样量0.4l。2 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苯对照品溶液0.1 ml和甲苯内标溶液0.2 ml,置5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1;精密量取苯对照品溶液0.3 ml和甲苯内标溶液0.2 ml,置5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2。精密量取样品溶液0.2 ml和甲苯内标溶液0.2 ml,置5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3. 测定 分别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对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根据色谱峰面积、采用内标两点法计算样品中苯的含量。五、思考题1 内标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 如果自行设计实验,如何确定样品的稀释倍数?图11.1 标准品溶液1色谱图图11.2 标准品溶液2色谱图图11.3 样品溶液 色谱图实验十二 大黄中大黄素的薄层鉴别及分析一、目的1、掌握大黄素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掌握薄层色谱优化分离的方法二、提要 薄层层析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于化学成分的预试、化学成分的鉴定及探索柱层分离的条件。大黄种类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