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中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及控制方法20130201_第1页
原料药中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及控制方法20130201_第2页
原料药中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及控制方法20130201_第3页
原料药中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及控制方法20130201_第4页
原料药中杂质研究基本思路及控制方法201302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1. 国内外对药物杂质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国内外对药物杂质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 2. 2. 杂质来源和控制杂质来源和控制 有机杂质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 残留溶剂残留溶剂 ICHI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Harmonizationof Technic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Harmonization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ofPharmaceuticalsfor Human Use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ofPharmac

2、euticalsfor Human Use) 美国药典(美国药典(USPUSP) 英国药典英国药典 (BP)(BP) 欧洲药典欧洲药典 (EP)(EP) 中国药典中国药典 (ChP)(ChP) 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 析、研究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析、研究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 内在关系而制定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 (二)杂质的分类(二)杂质的分类 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 工艺杂质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 试

3、剂、中间体、试剂、中间体、 副产物等)副产物等) 降解产物降解产物 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 毒性杂质、普通杂质毒性杂质、普通杂质 如甾体、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如甾体、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 聚合物等。聚合物等。 (一)定义(一)定义 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杂质的研究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杂质的研究 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 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 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

4、限度。这一研究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这一研究 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有机杂质:有机杂质: 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等,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等,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 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通常又可称之为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通常又可称之为有关物质有关物质。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 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这些杂质通常是已知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这些杂质通常是已知 的,主要包括: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它残留的金属、的,主要包括:反

5、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它残留的金属、 无机盐、助滤剂、活性炭等。无机盐、助滤剂、活性炭等。 残留溶剂:残留溶剂: 在合成、纯化、制剂过程中残留所使用的溶剂,这些溶剂通常是已知的。在合成、纯化、制剂过程中残留所使用的溶剂,这些溶剂通常是已知的。 最大日剂量最大日剂量 报告限度报告限度 鉴定限度鉴定限度 质控限度质控限度 2g 2g 0.05% 0.05% 0.10%0.10%或或1.0mg 1.0m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15%0.15%或或1.0mg 1.0m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2g 2g 0.03% 0.03% 0.05% 0.05% 0.05%0.05% 附

6、件附件1 1:原料药的杂质限度:原料药的杂质限度 报告限度报告限度 最大日剂量最大日剂量1g1g1g1g 限度限度0.1%0.1%0.05%0.05% 鉴定限度鉴定限度 最大日剂量最大日剂量1mg10mg-2g10mg-2g2g2g 限度限度 1.01.0或或5g5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50.5或或20g20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20.2或或2mg2m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10%0.10% 质控限度质控限度 最大日剂量最大日剂量10mg100mg-2g100mg-2g2g2g 限度限度 1.01.0或或50g50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50.5或或

7、200g200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20.2或或3mg3mg (取最小值)(取最小值) 0.15%0.15% 附件附件2 2:制剂的杂质限度:制剂的杂质限度 n报告限度(报告限度(Reporting ThresholdReporting Threshold): 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 体的检测数据。体的检测数据。 n鉴定限度(鉴定限度(Identification ThresholdIdentification Threshold): 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

8、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n质控限度(质控限度(Qualification ThresholdQualification Threshold): 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订的限度高于此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订的限度高于此 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 药品质量研究的进展药品质量研究的进展 n纯度控制 n杂质控制 第一次飞跃 n杂质谱控制 第二次飞跃 质量标准中对有机杂质的限度规定应包括:质量标准中对有机杂质的限度规定应包括: 每一个每一个已知杂质已知杂质、未知杂质未知杂质及及总杂质总杂质。 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的多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进行控共存的异构体

9、和抗生素的多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进行控 制,必要时作为共存物质在质量标准中规定其比例。制,必要时作为共存物质在质量标准中规定其比例。 单一的对映体药物,其单一的对映体药物,其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应作为杂质控制应作为杂质控制. .由由 于创新药物与仿制药情况不同,在确定杂质限度时,可于创新药物与仿制药情况不同,在确定杂质限度时,可 有所区别。有所区别。 (2 2)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可以根据已有的标准制订相应的杂质限度。可以根据已有的标准制订相应的杂质限度。 1 1、该标准中未规定杂质的限度:、该标准中未规定杂质的限度: 应与已上市同品种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应与已

10、上市同品种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 杂质的种类与含量杂质的种类与含量 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 2 2、难以获得已上市同品种的标准,但有相同原料药的、难以获得已上市同品种的标准,但有相同原料药的 其它剂型上市,则在制订杂质限度时,可参考此上市产品其它剂型上市,则在制订杂质限度时,可参考此上市产品 质量标准,对杂质进行控制。质量标准,对杂质进行控制。 (具体操作:将合成的原料制(具体操作:将合成的原料制 成相同剂型的制剂,有关项进行比较)成相同剂型的制剂,有关项进行比较) 3 3、工艺或处方的不同杂质的限度:、工艺或处方的不同杂质的限度: 新杂质的含量高于附件新杂质的含量高于附件1 1或或2 2规

11、定的合理限度规定的合理限度 在研产品的杂质含量明显高于已上市的同品种产品的在研产品的杂质含量明显高于已上市的同品种产品的 杂质实测值。杂质实测值。 优化产品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优化产品的处方与制备工艺 安全性、稳定性研究。安全性、稳定性研究。(与原研相比)(与原研相比) 原则:无机杂质的限度主要根据该杂质的毒性、对原则:无机杂质的限度主要根据该杂质的毒性、对 药品本身质量(如稳定性)的影响及各批次产品的实测药品本身质量(如稳定性)的影响及各批次产品的实测 结果而定。结果而定。 各国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及我国已批准上市产品的各国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及我国已批准上市产品的 注册标准中对于我们确定在研产品的

12、无机杂质限度具有注册标准中对于我们确定在研产品的无机杂质限度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重要的参考价值。 给药途径、适应症、剂量等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给药途径、适应症、剂量等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 确定合理的限度。确定合理的限度。 重金属重金属0.001%0.001% 铁盐铁盐0.003%0.003% 氯化物氯化物0.014%0.014% 硫酸盐硫酸盐0.04%-0.1%0.04%-0.1% 砷盐砷盐0.0002-0.0005%0.0002-0.0005% 药物中常见残留溶剂及其限度药物中常见残留溶剂及其限度 溶剂名称溶剂名称PDEPDE值值 (mg/(mg/天)天)限度限度 ()() 第一类溶剂(应

13、避免使用)第一类溶剂(应避免使用) 苯苯0.020.020.00020.0002 四氯化碳四氯化碳0.040.040.00040.0004 1,2-1,2-二氯乙烷二氯乙烷0.050.050.00050.0005 1,1-1,1-二氯乙烯二氯乙烯0.080.080.00080.0008 1,1,1-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烷15.015.00.150.15 溶剂名称溶剂名称PDEPDE值值 (mg/(mg/天)天)限度限度 ()() 第二类溶剂第二类溶剂 (应该限制使用)(应该限制使用) 乙腈乙腈 4.14.10.041 0.041 氯苯氯苯 3.6 3.6 0.036 0.036 氯仿氯仿

14、 0.60.60.006 0.006 环己烷环己烷 38.8 38.8 0.388 0.388 N,N-N,N-二甲氧基甲酰胺二甲氧基甲酰胺8.8 8.8 0.088 0.088 1,4-1,4-二氧六环二氧六环 3.8 3.8 0.038 0.038 正己烷正己烷 2.9 2.9 0.029 0.029 甲醇甲醇 30.0 30.0 0.3 0.3 四氢呋喃四氢呋喃 7.2 7.2 0.072 0.072 甲苯甲苯 8.9 8.9 0.089 0.089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6.0 6.0 0.06 0.06 溶剂名称溶剂名称PDEPDE值值 (mg/(mg/天)天)限度限度 ()() 第三类

15、溶剂第三类溶剂(GMP(GMP或或 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 ) 叔丁基甲基醚叔丁基甲基醚50.0 50.0 0.5 0.5 异丙基苯异丙基苯50.0 50.0 0.50.5 二甲亚砜二甲亚砜50.0 50.0 0.50.5 乙醇乙醇50.0 50.0 0.50.5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50.050.00.50.5 乙醚乙醚50.050.0 0.50.5 甲酸乙酯甲酸乙酯50.050.00.50.5 甲酸甲酸50.050.00.50.5 正庚烷正庚烷50.050.00.50.5 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丁酯50.050.00.50.5 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丙酯 50.050.00.50.5

16、申报临床研究:申报临床研究: 1 1、申报临床研究前,应对已有批次产品的杂质进行比、申报临床研究前,应对已有批次产品的杂质进行比 较,根据安全性研究用样品的杂质含量情况来证明临床研较,根据安全性研究用样品的杂质含量情况来证明临床研 究用药品是安全的。究用药品是安全的。 2 2、可在临床研究期间对杂质分析方法进行完善。、可在临床研究期间对杂质分析方法进行完善。 3 3、对于创新药物,可对杂质的限度做初步的规定。、对于创新药物,可对杂质的限度做初步的规定。 申报生产研究:申报生产研究: 1 1、产生了新的杂质、产生了新的杂质 2 2、已有杂质的含量超出限度、已有杂质的含量超出限度 根据附件根据附件

17、1 1或或2 2来判断该杂质的含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来判断该杂质的含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 则应参照决策树来考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则应参照决策树来考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分析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杂质测定结果的专属性分析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杂质测定结果的专属性 与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杂质研究时首要问题是选择合与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杂质研究时首要问题是选择合 适的杂质分析方法。适的杂质分析方法。 (1 1)有机杂质的分析方法)有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随着分离、检测技术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随着分离、检测技术 的发展与更新,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与灵敏、稳的发展与更新,高效

18、、快速的分离技术与灵敏、稳 定、准确、适用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定、准确、适用的检测手段相结合。 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 应根据药物及杂质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杂质的控应根据药物及杂质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杂质的控 制要求等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制要求等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 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如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

19、相互补充与验证,如HPLCHPLC与与TLCTLC及及 HPLCHPLC与与CECE的互相补充,反相的互相补充,反相HPLCHPLC系统与正相系统与正相HPLCHPLC系统的系统的 相互补充,相互补充,HPLCHPLC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等。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等。 (2 2)无机杂质的分析方法)无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无机杂质的产生主要与生产工艺过程有关。由于许多无机杂质的产生主要与生产工艺过程有关。由于许多 无机杂质直接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并可反映生产工艺无机杂质直接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并可反映生产工艺 本身的情况,了解药品中无机杂质的情况对评价药品本身的情况,了解药品中无机杂质的

20、情况对评价药品 生产工艺的状况有重要意义。生产工艺的状况有重要意义。 对于无机杂质,各国药典都收载了经典、简便而又行对于无机杂质,各国药典都收载了经典、简便而又行 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成熟生产工艺的仿制,可根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成熟生产工艺的仿制,可根 据实际情况,采用药典收载的方法进行质量考察及控据实际情况,采用药典收载的方法进行质量考察及控 制。对于采用新生产工艺生产的新药,鼓励采用离子制。对于采用新生产工艺生产的新药,鼓励采用离子 色谱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色谱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ICP-MSICP-MS) 等分析技术,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无机杂质进行等分析技

21、术,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无机杂质进行 定性、定量分析,以便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合理评价,定性、定量分析,以便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合理评价, 并为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并为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不挥发性无机杂质采用炽灼残渣法进行检测。不挥发性无机杂质采用炽灼残渣法进行检测。 某些金属阳离子杂质(银、铅、汞、铜、镉、铋、锑、某些金属阳离子杂质(银、铅、汞、铜、镉、铋、锑、 锡、砷、锌、钴与镍等)笼统地用重金属限度检查法进锡、砷、锌、钴与镍等)笼统地用重金属限度检查法进 行控制。因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行控制。因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 蓄中毒,故作为重金属的代

22、表,以铅的限量表示重金属蓄中毒,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以铅的限量表示重金属 限度。限度。 对某种(些)特定金属离子或上述方法不能检测到的对某种(些)特定金属离子或上述方法不能检测到的 金属离子作限度要求,可采用专属性较强的原子吸收金属离子作限度要求,可采用专属性较强的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或具有一定专属性的经典比色法(如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具有一定专属性的经典比色法(如采用 药典已收载的铁盐、铵盐、硒等的检查法检测药品中药典已收载的铁盐、铵盐、硒等的检查法检测药品中 微量铁盐、铵盐和硒等杂质)。虽然重金属检查法可微量铁盐、铵盐和硒等杂质)。虽然重金属检查法可 同时检测砷,但因其毒性大,且易带入产品中,

23、故需同时检测砷,但因其毒性大,且易带入产品中,故需 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砷盐检查法进行专项考察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砷盐检查法进行专项考察 和控制,各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已历经多年验证,行之和控制,各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已历经多年验证,行之 有效,应加以引用。有效,应加以引用。 (3 3)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 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 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as

24、Chromatography,GCGC),), 也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也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 工艺杂质工艺杂质 反应物反应物 试剂试剂 中间体中间体 副产物副产物 降解产物降解产物 混入的杂质混入的杂质 反应物反应物 试剂试剂 杂质控制的理念杂质控制的理念 n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相结合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相结合 (CTD格式的要求)格式的要求) n 杂质谱分析杂质谱分析 n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 杂质控制杂质控制 杂质验证杂质验证 n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 n质量源于设计,质量不是检验注入到产品中的,而是通过设质量源于设计,质量不是检验注入到产品中的,而是通过设 计赋予的。计赋予的。

25、n源头控制:工艺控制包括原料、副产物、降解产物(通过破源头控制:工艺控制包括原料、副产物、降解产物(通过破 坏实验完成)坏实验完成) n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 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 n1.1.研究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研究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 n 原则:仿产品而不是仿标准原则:仿产品而不是仿标准 前期工作:研究产品的结构特征、制备工艺、相关文献前期工作:研究产品的结构特征、制备工艺、相关文献 n项目设置:共性化项目、个性化项目、不同方法的互补。项目设置:共性化项目、个性化项目、不同方法的互补。 共性化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共性化项目包括:性状、

26、鉴别、检查、含量 个性化项目包括:检查、有关物质、溶残、无机杂质个性化项目包括:检查、有关物质、溶残、无机杂质 n2.2.质量标准制订中项目设置不全面,限度设定不质量标准制订中项目设置不全面,限度设定不 合理合理 n原则: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原则:质量可控、安全有效 n例:限度制订例:限度制订以有关物质为例以有关物质为例 n参考:参考:1.1.药典、药典、ICHICH、指导原则等、指导原则等 2. 2.文献(关于杂质的安全性文献)文献(关于杂质的安全性文献) 3. 3.原研原料或制剂原研原料或制剂 4. 4.其他国内上市的原料、制剂等其他国内上市的原料、制剂等 n问题:限度设定?问题:限度设定?

27、 如何能达到平衡?如何能达到平衡?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n 用药安全用药安全 限度不一定最低,但一定要限度不一定最低,但一定要 n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 保证安全!保证安全! 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 n3.实验内容很全面,资料表述模糊不清 n申报成功率:申报成功率:50%50%的实验的实验+50%+50%的资料的资料 1 1)正确理解)正确理解CTDCTD概念概念 2 2)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3 3)环环相扣)环环相扣 n以以CTDCTD格式(模块化)申报原料药杂质研究为例格式(模块化)申报原料药杂质研究为例 n分析是合成的眼睛分析是合成的眼睛 模块模块3.2.S.23.2.S

28、.33.2.S.4 关注人员合成合成、分析合成 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质量控制中共性问题探讨 n4.标准方法不同,如何统一 n1 1)分析不同出处标准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出处标准方法之间的差异 n2 2)实验验证比较,以数据分析)实验验证比较,以数据分析 n3 3)以质量可控为基础,取长补短)以质量可控为基础,取长补短 n总结:总结: n 1. 1.围绕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理念,开展质量围绕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理念,开展质量 控制工作控制工作 n 2. 2.质量控制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质量控制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 经典的纯化方法经典的纯化方法 n1.重结晶 n2.萃取 n3

29、.蒸馏 n4.色谱法 n5.化学法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n1.杂质较大的,先用柱分离,有些杂质重结晶难以除去杂质较大的,先用柱分离,有些杂质重结晶难以除去 n2.根据杂质的反应性差异确定选择什么方法根据杂质的反应性差异确定选择什么方法 n3.化学新路线的设计化学新路线的设计 n4.优化反应条件,提高选择性优化反应条件,提高选择性 n注:萃取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杂质,特别是溶残,需要注:萃取过程中可能引入新的杂质,特别是溶残,需要 重结晶除去。重结晶除去。 有机杂质的定量方法有机杂质的定量方法 有机杂质的检测一般多采用有机杂质的检测一般多采用HPLCHPLC法,有时也采用法,有时也采用TLCTLC、

30、 GCGC等其它方法。等其它方法。 如采用如采用HPLCHPLC法,须采用峰面积法,法,须采用峰面积法, 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峰面积归一化法。峰面积归一化法。 法定量比较准确法定量比较准确 法应对校正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法应对校正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 控制控制 法的前提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基本相法的前提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 法简便快捷,但因各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因子不一定相法简便快捷,但因各杂质与

31、主成分响应因子不一定相 同、杂质量与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同、杂质量与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 对微量杂质和常量主成分的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对微量杂质和常量主成分的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 因素,所以在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素,所以在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关物质中包括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已知杂质对主有关物质中包括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已知杂质对主 成分的相对响应因子在成分的相对响应因子在0.9-1.10.9-1.1范围内时,可以用主成范围内时,可以用主成 分的自身对照法计算含量,超出分的自身对照法计算含量,超出0.9-1.10.9-1.1范围时

32、,宜用范围时,宜用 杂质对照品法计算含量,也可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杂质对照品法计算含量,也可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 自身对照法。理想的定量方法为已知杂质对照品法与自身对照法。理想的定量方法为已知杂质对照品法与 未知杂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两者的结未知杂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两者的结 合。研究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定量方法。合。研究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定量方法。 有机杂质的定量要求有机杂质的定量要求 1 1、专属性、专属性 为了考察在其他成分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准确测为了考察在其他成分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准确测 定出待检测的有机杂质的能力。定出待检测的有机杂质的能力。 2 2、检测限、检测限 通常有机杂质量较低,而每种有机杂质的检测灵敏度又各不相同,通常有机杂质量较低,而每种有机杂质的检测灵敏度又各不相同, 为了考察所采用的方法能否将残留的少量或微量的有机杂质检出。为了考察所采用的方法能否将残留的少量或微量的有机杂质检出。 3 3、定量限、定量限 为保证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需要进行定量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