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_第1页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_第2页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_第3页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_第4页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咏史怀古诗优秀课件 第1页/共47页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余秋雨 第2页/共47页 第3页/共47页 第4页/共47页 (5 5)意象:历史人物)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事件 历历 史古迹(史古迹(吴钩吴钩 乌衣巷乌衣巷 淮水淮水 柳营柳营 后庭花后庭花六朝六朝 金陵金陵) (7 7)风格:或雄浑壮阔)风格: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或含蓄沉 郁郁 第5页/共47页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

2、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缅怀,敬仰敬仰之情;表达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悲叹 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 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 判。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忧国伤时,揭露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同情下层下层 人民的疾苦,人民的疾苦,担忧担忧国家

3、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第6页/共47页 第7页/共47页 第8页/共47页 第9页/共47页 第10页/共47页 第11页/共47页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 杜甫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题为咏

4、怀, 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 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 分析。分析。 4 第12页/共47页 4 4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第13页/共47页 分析:

5、分析: 第一步第一步:寻找连接点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归类,探求主旨: 1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 2、昭君、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去紫台连朔漠”,他,他“漂泊西南天地漂泊西南天地 间间”(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一);其一); 3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昭君敢于“怨恨怨恨 ”,他不敢怨君,他不敢怨君, 5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所以借王昭君之

6、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同病相怜) 第14页/共47页 答案:答案: 1 1、不同意、不同意 2 2、从诗的、从诗的表面表面来看,是咏昭君来看,是咏昭君 ,实际上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是借昭君来感怀,来 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 3、寄托自己、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不被重用的忧思和 怀才不遇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感伤。 第15页/共47页 5 贾生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

7、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前者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贾生贾生 王安石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诗通篇发议论,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前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 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和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 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1)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2)这两首诗都咏贾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请简要概述。(4分)

8、答(1)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 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 (2)李诗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王诗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第16页/共47页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小重山端午端午 元元舒舒 頔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

9、树 转午阴凉。转午阴凉。 注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 答案答案:8、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 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

10、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手法:对比。、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 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反衬”,且,且 简析合理也可。)简析合理也可。) 第17页/共47页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南乡子 辛弃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11、悠悠,时间时间 之漫长久远之漫长久远不尽长江滚滚流。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年少万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坐断,坐断坐镇坐镇 ,占据,割据占据,割据东南战未休。天下英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雄谁敌手?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曹刘,曹刘,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兜鍪(mu):指千军万马。兜 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

12、历说:曹操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 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 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 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 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1、这是一首怀古诗,追怀的人物是 ,“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化用了唐 代诗人 的登高中的 2、“生子当如孙仲谋”是点睛之笔,

13、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请根据辛 弃疾的时代和他的政治主张,谈谈他的创作意图。 答案1、孙权、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2、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 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 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 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 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第18页/共47页 第19页/共47页 第20页/共47页 第21页/共47页 第22页/共47页 飞入寻常百飞入寻常百 姓家姓家 第23页/共47页 乌衣巷乌衣巷 旧燕子旧燕子 车水马龙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人来人往

14、 人马喧闹人马喧闹 热闹繁华热闹繁华 栖息在王谢权门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之上 野草野野草野 花丛生花丛生 夕阳残照夕阳残照 飞入寻常飞入寻常 百姓家百姓家 今今 对对 比比 喧闹繁华喧闹繁华 寂寥苍凉寂寥苍凉 第24页/共47页 【明确】【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 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 人非,沧海桑田人非,沧海桑田 的感慨。的感慨。 乌衣巷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25页/共47页 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

15、第26页/共47页 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 感慨。感慨。 第27页/共47页 谓: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 王之宅也。王之宅也。” n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表达的主旨是表达这种感情的?表达的主旨是 什么?什么? 第28页/共47页 第29页/共47页 第30页/共47页 第31页/共47页 第32页/共47页 第33页/共47页 3 3、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孙仲谋处处。舞。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16、去。斜阳草树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寄奴曾住曾住。想当年。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可堪回首,佛狸祠佛狸祠下下,一片神鸦社鼓,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凭谁问: :廉颇廉颇老矣老矣,尚能饭否?,尚能饭否? 第34页/共47页 分析: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分析: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 建立丰功伟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对比自己,隐

17、约地表达自己 的的抗敌救国的心情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怀人伤己) 下阕:佛狸祠下阕:佛狸祠今昔对照,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昔盛昔盛 今衰的伤感今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怀古伤今)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怀古伤借古讽今,(怀古伤 今)廉颇今)廉颇同病相怜,不忘为国效力同病相怜,不忘为国效力( 怀人怀人 伤己伤己)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第35页/共47页 4 4、 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遥望中原,荒

18、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到而 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 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 1.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6分)

19、 答:.开篇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 歌舞升平,心中满是昔盛今衰昔盛今衰(对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 陷)的悲慨(2分);接着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 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愤恨之情油然而生;(2分)最后最后遥 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报 国信念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2分). 第36页/共47页 4 4、 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20、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6、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作具体赏析。(6分) 对比对比。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 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 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 惜之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 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 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 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虚实结虚实结 合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