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时 戊戌变法PPT学习教案_第1页
节时 戊戌变法PPT学习教案_第2页
节时 戊戌变法PPT学习教案_第3页
节时 戊戌变法PPT学习教案_第4页
节时 戊戌变法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节时节时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 1理论著作理论著作 (1)康有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和和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 (2)梁启超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通议。 2基本主张基本主张 (1)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2)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 思想传播: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 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新思

2、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第1页/共11页 三、百日维新三、百日维新 1变法内容变法内容 (1)政治:广开言论,精简机构等。政治:广开言论,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4)文教:提倡西学,废八股,培养人才等。文教:提倡西学,废八股,培养人才等。 2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1)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 (2)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的缺陷。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的缺陷。 第2页/共11页 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评价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评价

3、 1 1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 大,力量对比悬殊。大,力量对比悬殊。 (2)具体原因具体原因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群众。脱离群众。 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3页/共11页 2 2评价评价 (1)进步性进步性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体现了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体现了变法 图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图强、救亡图存的爱

4、国精神。 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 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代风 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 (2)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 妥妥 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

5、人民群众,其变法 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4页/共11页 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点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点 1 1社会背景不同社会背景不同 (1)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 对对 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变化。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变化。 (2)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

6、建统治者 与与 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 2领导力量不同领导力量不同 (1)日本下级武士拥有较强大的武装力量,通过武装斗争,建日本下级武士拥有较强大的武装力量,通过武装斗争,建 立立 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2)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以排除封建顽固势力的障碍,仅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以排除封建顽固势力的障碍,仅 仅仅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虽颁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书,但没有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虽颁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书,但没有 任何行政效力,基本无人理睬。任何行政效力,基本无人理睬

7、。 第5页/共11页 3 3国际环境不同国际环境不同 (1)日本明治维新期间,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和解决国内矛日本明治维新期间,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和解决国内矛 盾,客观上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盾,客观上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2)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西方列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更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西方列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更 加强大,加紧瓜分中国,维新变法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成功加强大,加紧瓜分中国,维新变法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成功 。 4 4结果不同结果不同 (1)明治维新成功了,逐渐使日本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明治维新成功了,

8、逐渐使日本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 (2)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外反动势力更加紧密地勾结在一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外反动势力更加紧密地勾结在一 起,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起,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第6页/共11页 【典例典例】 (2009 (2009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41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 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 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

9、彰,推移即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 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 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 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 法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 第7页/共11页 材料二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

10、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 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 国情,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按普鲁士方式组成 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论明治维新的失 误误 请回答: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的理由( 不得照抄原文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11、,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开制度局 而定宪法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第8页/共11页 解析:解析:第第(1)问,康有为对日本和欧美各国从地理位置远近、习俗、改问,康有为对日本和欧美各国从地理位置远近、习俗、改 革成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强调日本的情况与中国实际相符。革成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强调日本的情况与中国实际相符。应诏统应诏统 筹全局折筹全局折提出维新派政治、经济等方面主张,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提出维新派政治、经济等方面主张,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 领。第领。第(2)

12、问问“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要从其阶级属性方面考虑的实质,要从其阶级属性方面考虑 ,主张君主立宪政体,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其局限性要从两个方面考,主张君主立宪政体,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其局限性要从两个方面考 虑:一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最终失败;二是日本政虑:一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最终失败;二是日本政 体也有其弊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体也有其弊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 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 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