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_第1页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_第2页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_第3页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_第4页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讲解人:溪水 讲解的四大方面 l一、海洋地质灾害的概念 l二、研究海洋地质灾害的目的 l三、海洋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l四、防治对策 l五、相关法律 一、海洋地质灾害的概念 l地质灾害:由于地质作用使地质自然环境 恶化, 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毁损以及人类赖 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 l海洋地质灾害:在海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质作用使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 类生命财产毁损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 二、研究海洋地质灾害的目的? l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拥有辽阔的领海和漫 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和工

2、业比重较 大。海洋地质灾害常给沿海工业和人民生命 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l因此,提高海洋地质灾害的防灾、抗灾和预 报能力开展海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摸清其发 生、发展规律,从而减少海洋地质灾害给我 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三、海洋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具体的类型 l3.1 地震 l 海洋地震(seaquake)是指震中 位于海洋的地震。海洋地震可造成海 底断层,引起海啸。由于海水不能传 播横波,因此海震时在海面上感受到 的震动仅是纵波的冲击,当冲击力量 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船上的人有 触礁的感觉。 l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 l活动大陆边缘地震带。 l大洋中脊地震带。 3.2 海啸 海啸就

3、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 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 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 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 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 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 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 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 海啸的形成 l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 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 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 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 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 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 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 大,轨道运动

4、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 ,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 l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发生了强烈的地 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 ,沿岸的码头全部瘫痪,200万人无家可归,这 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海啸 灾难。 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海啸成为史上第二强震及 海啸。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 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 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l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 海啸,死亡失踪近30000人。环太平洋国家受灾 l北京时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

5、西北部附近 海域发生8.0级地震,海浪约高6.9英尺(约合2.1米 3.3 海底滑坡 l 海底斜坡上未固结的松软沉积 物或有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在重力 作用下沿斜坡中的软弱结构面发生 滑动的现象。 3.4 海水入侵 l 海水入侵是源于“人为超量开采地 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海水 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 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 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 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 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 成为不毛之地。 3.5 海岸侵蚀 l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 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 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 的过程,即海水动

6、力的冲击造成海 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 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 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 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举例: l英国约克郡东雷丁地区的霍尔德内斯 海岸遭受最严重的海岸侵蚀。在这段 长达61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多个村庄 受到海岸侵蚀的威胁。这里的年侵蚀 速度大约为每年两米。多个村庄已经 因为海岸侵蚀慢慢被大海吞没。 海洋地质灾害具体造成的影响范围? 四、防治对策 l.4.1 加强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 l为了防止或减轻由于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 后退等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海岸 防护 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对经常遭受侵蚀破坏和地势 较低洼而问题又较多的岸段,如废

7、弃河 口三角洲 、现代河口三角洲和堆积性海岸,不仅要加固和 加高护岸堤坝,而且还要在其岸外 建造一些,如 防波堤等坚固的护岸设施。另外,还可以建造生 物护岸工程,如扩大和发展红 树林,大力推广种 植大米草等,可起到促淤、保滩和护岸的作用。 4.2 严格控制滨海地区地下水的开采 l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超量开采地下水已造 成地面不断沉降,导致大片土地盐碱化和 海水倒灌的恶果。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并 采取有效的措施,特别对渤海湾、莱洲湾 和长江口等沿岸,采用严格控制开采地下 水和人工补给地下水办法,缓解地面沉降 和海水倒灌,减轻经济

8、损失。 4.3 加强对海岸带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l对海岸带地区要实行统一管理,要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完善 的海岸带管理办法。对开发利用海岸 地区各种资源和各种工程项目的建设 ,均按有关法律条文规定执行,杜 绝 各自为政,多头领导的现象产生。 4.4 加强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报 l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过程,就是同各种 自然灾害(包括海洋地质灾害 )作斗争的过 程。我们要争取主动战胜海洋地质灾害, 就得对各种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 变化进行深入 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找出规 律,然后作出科学的预报,及时采取预防 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 失。 五、相关法律 l参考

9、文献: l1 黄玲玲,成建梅,刘军,徐子东. 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 法研究进展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01) l2 夏真,郑涛,庞高存. 南海北部海底地质灾害因素J. 热带海 洋. 1999(04) l3 杨新安,于敏,程军.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 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5) l4 陈东景,李培英,刘乐军,杜军,李萍. 海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 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与普适性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9) l5 温孝胜. 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海洋通报. 2000(04) l6 王振红,潘国富,李冬,竺玮煌. 杭州湾海底地质灾害初步调查 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08) l7 王圣洁,蓝先洪,刘锡清,韩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