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9 9说说“木叶木叶” -2-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3-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是建构诗 歌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 象,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搞清了 意象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 就是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又 很擅长说理的艺术,因此行文中没有摆出大讲“文艺理论”的面孔来 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 并渗透于对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围绕“木叶”举出古典 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当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 性的特质,让读者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 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体味到“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 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有一 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4-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现代诗人、文学史家。 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 学教授,北京大
3、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诗集及中国文 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 语言的诗化等。 -5-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1.注字音 -6-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2.写汉字 -7-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3.解词语 万应锭:万能药。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迢远:遥远。 -8- 9 9说说“木
4、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4.辨近义 (1)不落言筌不落窠臼 辨析:“不落言筌”和“不落窠臼”是一组近义词。两者都有“从固 定的程式中摆脱出来”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不落言筌”侧重在 语言上有创新,“不落窠臼”侧重在形式或风格上有创新。 例:小李这篇文章用语清新,造句奇特,不落言筌,真可谓字字珠 玑。 小张的这篇文章构思新奇,不落窠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9-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2)一字千金一字千里 辨析:两个词语在使用对象上比较相近,但在意思上并不相同。 “一字
5、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一字千里”,一个字的差别,表 达的意思却相差千里之远,类似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两次来信,虽然仅仅更动了几个字,但措辞不同,情感也不同, 真是一字千里。 老王文笔犀利,所留皆短篇神品,一字千金,世人宝之。 -10- 9 9说说“木叶木叶” 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5.积名句 (1)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2)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5)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6、曹植野田黄雀行) (6)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 美女篇) (7)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 -11-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目标一】【目标一】 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思路 1.根据提示填空。 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 即,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和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 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参考答案:
7、“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含有落叶的因 素有颜色的暗示性 -12-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 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 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 3.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五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 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3-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
8、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目标二】【目标二】 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体会细节体会细节 1.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 参考答案: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 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 的何在? 参考答案: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的目的是阐 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14-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3.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
9、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 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木叶” 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 诗人的思念之情。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 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 -15-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1.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 叶”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 提示:可抓住“木叶”给人飘零的感受体会其审美意味。课文采用 了举例和比较的手法来说明“木叶”
10、的审美意味。 参考答案:“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 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 与干燥之感。 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 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 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 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 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 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 性格。 -16-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
11、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2.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作者却以说“木 叶”为题,若题目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提示:可以从题目的形象性、通俗化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 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 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 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抽象为形象,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17-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18- 9 9说说“木叶木叶”
12、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 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 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 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
13、出 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 -19-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 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 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 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 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 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4、”,“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 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 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20-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 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 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 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
15、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 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 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 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 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 (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有删改) -21-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思维训练 1.在描写山野草树时,诗人较多用“青”而较少用“绿”,请结合诗歌创 作中的意象问题说说其中的缘故。 参考答案:因为“绿”只是对现实世界中某些色彩的描摹
16、,而“青”则加 进了诗人热情赞美的情感因素。 -22-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2.怎样理解“青”比“绿”“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1)“青”比“绿”更为“单纯”,因为: (2)“青”比“绿”更为“凝净,清醒”,因为: (3)“青”比“绿”更为“永久”,因为: 参考答案:(1)“绿”是活生生客观世界“掺杂”其他事物的带有一定综 合性的色彩,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仅仅是诗人从“万紫千红” 的客观世界中抽象出其中特别喜爱的一种色彩。(2)“青”倾注并沉 淀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包含诗人对春天和青春的热爱与留
17、恋。 (3)“青”这种色彩是诗人思想升华的结果,这种色彩不随自然界的转 换而变换。 -23-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那一份晚唐的美丽 重读林庚 王文静 重读林庚,是在先生离世的第五个年头,在诗歌文学日渐边缘化 的今天,人们很少再提起诗人的时候。闲时偶尔从书架低处抽出一 本丰子恺的漫画册,看画时读到标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过 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的曼妙词句,不 知怎的一下子就想起林庚先生来。 -24-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
18、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看过林先生的评传,书里说193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 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转系的原因就是一本子恺漫画。 先生晚年曾经回忆说,自己的中学时代兴趣在理科,醉心于爱因斯 坦的相对论。到了清华后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 画,画的标题竟是“无言独上高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些美丽的古人诗句。看了画,就去找诗 词看,结果就入了迷。再读郑振铎为子恺漫画写的序言,先生 一下子就对古典诗词上了瘾。古老的诗歌艺术就是如此有魅力,美 丽的唐宋诗词使林庚的人生从此改变。 -25-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
19、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做诗人,创作旧体诗,让他得到了前辈大家俞平伯和朱自清的赏 识,毕业后成了朱自清的助教。自由诗创作,让他得到了另一种自 由“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他创作的朦 胧夜行等名作,受到沈从文等人的推崇,由此成为诗坛健将。 可作为一名自由诗的杰出创作者,林先生知道重新探索的艰难。不 过,在他看来,“创作应该是一番探险的事业,而不能是吃现成的”。 1935年,在包括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内的诸人的不解和劝阻中,林庚 开始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 读过林庚早期创作的诗歌,正像诗人废名说过的那样:“他的诗是 自然的,同时也是突然的,有着一份晚唐的美丽。
20、”如今重读林庚,更 喜欢他耄耋之年的作品。一本去年从书店购买到的清华大学出版 社出的,先生九十岁时问世的诗歌力作手迹影印本哲理诗集 空间的驰想,总是让我爱不释手。 -26-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正因为先生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学 识功底,才使他更加觉得有限的科学方法在无限的宇宙面前总是显 得那样苍白,而艺术的表现却可以超越,艺术的感受在一刹那可以 永恒,能“于一瞬见终古,于微小显大千”,能使人类超越有限,直面无 限的宇宙。诗歌足以实现人生的解放。先生每首诗中的哲理味道, 就在于“突然”里面,
21、包含着太多深邃隽永的“自然”。 捧读这本书,常让我浮想联翩: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自己的前途可 以选择,我一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进清华园,走进林先生的古 典诗词的课堂,亲耳聆听先生有关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 神”的独特讲解,在青春成长的路上不断承装“青春和美”的无尽财 富。我是多么渴望亲眼看见“身着丝绸长衫,神采奕奕”的林庚先生, 做一名台下虔诚弟子,屏息凝神,只等林先生的慢条斯理,京腔京韵, 还有那清秀、飘逸的书法板书 -27-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 品读提示林庚先生是诗人,他不仅以诗为己任,也以诗为精神
22、。 本文通过记述林先生转系的原因、对旧体诗的执着追求等逸事,表 达了对林庚先生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晓畅如流水,配以起承转合 自如的结构,以及对林庚先生的思念之幽情,语言、结构、情感三 美齐具,是怀人散文中的佳作。 -28-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 在林庚先生退休之前,北京大学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 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在 讲台上躬耕了半个世纪,但这“最后一课”,他整整准备了一个月。他 的讲课题目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 了一个月。这一课,讲的是“什
23、么是诗”。 讲课那天,名流如云,燕园为之拥塞,场面极一时之盛。铃声一响, 身高一米有八的老先生出现在讲台上。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 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 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整整一节课,先生只 讲了一首诗,然而,却讲得激情飞扬,贯通古今,纵横捭阖,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在先生的讲授中,长眠千古的屈子和诗仙奇迹般得以复 活,带着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精魂,洞穿时空,直击今人的心灵世界。 这堂课下来,大家都蒙了:诗歌竟然可以讲到这个境界! 运用方向敬业与乐业、精彩人生、追求完美 -29-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
24、课外拓展案 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 林庚、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四个人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他们并不是一个系,年龄相差两三岁,大概因为都热爱文学,不知怎 么一来,四个人便成了好友,被称为清华的“四剑客”。四个人“放言 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 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林庚早晨初醒,看到风吹帐动, 立即写了两句白话诗:“破晓时天旁的水声,深林中老虎的眼睛。”当 天就得意地念给其他三个人听。他们经常会面,曾一起听过当时名 噪一时的女作家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结 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却和郑振铎先生成了朋友。 运用方向友谊、理想、兴趣、爱好 -30- 9 9说说“木叶木叶”首 页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外拓展案 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素材开发 首句标义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 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