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病植物病害_第1页
PPT病植物病害_第2页
PPT病植物病害_第3页
PPT病植物病害_第4页
PPT病植物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园林植物病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 园林园林1401 冯志伟冯志伟 分布与危害 危害大叶黄杨,传染高,发现需及时防症状 在新叶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不规则的斑, 直径可达3-10毫米。后病斑变成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较深, 病斑上有轮纹及许多黑色小霉点。 病原 真菌。为半知菌的坏损尾孢菌(Cercospora destructiua Rav.)。 发生规律 该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9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后发病 基本停止。粗放管理、多雨、通风透光不好、春季天寒、夏季 炎热、肥水不足,病害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清除。 (2)发病季节喷1%先等量式波尔多液民,50%多

2、菌灵500倍液, 或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次喷药间隔10-15天。 大叶黄杨褐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 月季枝枯病月季枝枯病 分布与危害 月季枝枯病又名月季普通茎溃疡病或梢枯病等,在世界各地月季种 植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较大损失。除月季外,还为害玫瑰等 蔷薇属花卉。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月季枝条,包括嫁接枝、扦插枝等。发病初期,枝干 上出现淡黄色或浅红色的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后期 病斑边缘部分凸出于周边组织,中部灰白凹陷,表皮开裂,在溃疡 斑上产生针突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若溃疡斑环绕茎部一 周,则使病部以上枝叶枯死,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的开花。该病菌有 时也浸染

3、受黑斑病菌浸染的叶片。 病原 伏壳盾壳霉(Coninthyrium fucklii Sacc.)又名蔷薇盾壳霉,属真菌半 知菌亚门、盾壳霉属。 发生规律 病菌在茎枝的患病组织内越冬,有性阶段于翌年早春在病枝上形 成。随后由产生的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溅传播成为初 浸染源。一般通过休眠芽或伤口侵入而较注从无伤表皮侵入。整 个生长季主要由分生孢子浸染、传播和为害,有再浸染。 由于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最适温 度较高,为28-30,故夏季发病较重。干旱胁迫会使病害加重, 这主要可能由于寄主受旱抗性降低之故。 发病特点 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有些地方以子

4、囊壳 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特别 是修剪伤口、嫁接伤口侵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湿度 大、管理跟不上、过度修剪发病重。广州6-9月发病。 传染途径 月季枝枯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植株病组织内越冬,为次 年初侵染来源。病菌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特别是修剪 后的伤口或虫伤等,嫁接苗也可以从嫁接口侵入。 防治方法 及时修剪病枯枝烧毁。台风雨后的伤拆枝也应剪除,剪切口尽量 靠近腋芽处,并应连同部分健枝同时剪去。晴天修剪,伤口易干 燥愈合。剪口用1:1:15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浆涂抹更佳。 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 兰花炭疽病 兰花炭疽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

5、是由兰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ch f. Cymbidii Allesch)危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叶片,也 可危害茎部,是兰花常见的重要病害。该病不仅严重阻碍兰花生长,还 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特别是一些以观叶为主的叶艺品种。 发病症状:兰花炭疽病发生轻时,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使其观 赏价值下降;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兰株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国 兰炭疽病发病初期,叶尖呈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下延致使叶片成段枯死。 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 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 防治方法如下:

6、1、加强兰花养护管理:如种植不要过密,注意避免冻害和霜害,养护过 程中尽量不伤及植株。不宜用瓷盆种植,浇水尽量选择灌水、不要淋浇。 室内要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兰花的抗病性。 2、消灭病原:冬、春季剪除病叶,及时清除落叶及拔除病叶、残叶,集 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然后向地面、盆面、株上全面喷施0.5%至1% 波尔多液1至2次。 通风、控湿、控温 将病叶、病株剪除,烧毁将病叶、病株剪除,烧毁 对已患炭疽病的兰叶要忍痛割爱,剪除发病部分;整株发生、确实没有抢救 希望的,要整株拔除,绝不能手软,免得蔓延为害,造成更大的损失。个 别兰盆发病,也可隔离栽培。应注意两点:在剪叶过程中,剪

7、刀应不断用酒 精消毒,防止剪口染病;二是剪去的病叶和清除的病株,应集中烧毁,不能 到处乱放,以免造成再次传染。 喷药、浸药喷药、浸药 防治炭疽病的农药很多,传统的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锌等,新药 有必菌鲨,喷克,喷克菌等,是专治各种园林花卉炭疽病的抑菌剂,具有 内吸、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低毒、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易产 生抗药性的农药 在发病初期,喷10000倍稀释液,发病严重时适当加大药量。该药可与多 种农药混合使用,但不宜与强酸强碱混合。炭疽病重在预防。预防从冬眠 期就应开始,而且喷药要全面,兰叶、兰株、兰盆、兰土和兰圃都要全面 喷药,把病菌消灭在萌发阶段。 基本症状 在新梢下部

8、先长出的叶片受害较严重,长出迟的叶片则较轻。如新梢本身未 受害、病叶枯落后,其上的不定芽仍能抽出健全的新叶。新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 色,比正常的枝条短而粗,其上病叶丛生,受害严重的枝条会枯死。花和幼果受 害后多数脱落,故不易觉察。未脱落的病果,发育不均,有块状隆起斑,黄色至 红褐色,果面常龟裂。这种畸形果实,不久也要脱落。 桃缩桃缩叶病叶病 桃缩叶病的病原物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病菌有性时期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多数子囊栅状排列成子实层,形成灰 病发原物 白色粉状物。 发病规律 桃缩叶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次

9、年春 季桃树萌芽时,越冬孢子也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初侵染发 病后产生新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桃芽鳞片上并潜伏在内进 行越冬,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 发病诱因 春季桃树萌芽期气温低,桃缩叶病常严重发生。一般气温在1016时, 桃树最易发病,而温度在21以上时,发病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气温低, 桃幼叶生长慢,寄主组织不易成熟,有利于病菌侵入。反之,气温高, 桃叶生长较快,就减少了染病的机会。另外,湿度高的地区,有利于病 害的发生,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期)低温多雨的年份或地区,桃缩叶病发 生严重;如早春温暖干燥,则发病轻。从品种上看,以早熟桃发病较重, 晚熟桃发病轻。 病害循环

10、 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冬。到第二 年春天,当桃芽展开时,孢子萌发侵害嫩叶或新梢。子囊孢子能直接 产生侵染丝侵入寄主,芽孢子还有接合作用,接合后再产生侵染丝侵 入寄主。病菌侵入后能刺激叶片中细胞大量分裂,同时细胞壁加厚, 造成病叶膨大和皱缩。以后在病叶角质层及上表皮细胞间形成产囊细 胞,发育成子囊,再产生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子囊孢子及芽孢子,不 作再次侵染,就在芽鳞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夏越冬。所以,桃缩叶病 一年只有一次侵染。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 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

11、露红而 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发生。 (2)摘除病梢,加强管理 当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银灰色粉状物前摘除销毁,可 减少来年的越冬菌量。对发病树应加强管理,追施肥料,使树势得到恢复, 增强抗性。 症状识别 枣疯病主要侵害枣树和酸枣树。一般于开花后出现明显症状。 枣疯 病主要表现: (1)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 雌蕊转化为小枝。 (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 ,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 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叶片小而萎黄。 (3)叶片病变,先是

12、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 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 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有时在 叶背面主脉 上再长出一小的明脉叶片,呈鼠耳状。 (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 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 织松软,不堪食用。 枣疯病枣疯病 枣疯病可通过嫁接和分根传播。经嫁接传播, 枣疯病病害潜育期在25天至 1年以上。金丝小枣最易感病。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严重。 发生规律 病原 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

13、称MLO,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 形态质粒。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单位的膜所包围。易受外界环境 条件的影响,形状多样,大多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一般直径为250-400纳 米。 传播途径 该病的传播途径有:1、媒介昆虫2、嫁接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1)清除疯枝,铲除无经济价值的病株。(2)选用抗病的酸枣品种作砧 木。(3)培育无病苗木。即在无枣疯病的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 以培育无病苗木。(4)加强果园管理,增施碱性肥和农家肥。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1)在发病初期,用手摇钻在病树根茎部钻孔,于春季枣树萌芽期 或10月间,每株病树滴注浓度0.1%的四环素药液500毫升。(2)在树干基部或 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