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_第1页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_第2页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_第3页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_第4页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3 3章章 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消火栓给水 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布置敷 设与安装要求 ;了解其他消防灭火系统。 关键词关键词:建筑消防系统、自动喷水系统 第第3 3章章 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 设置在建筑物内,用于扑灭建筑物内的火灾,设置在建筑物内,用于扑灭建筑物内的火灾, 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给水 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水幕系统。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水幕系统。 一低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一低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特点:特点:用于向九层及以下的住宅建筑,及高度在用于向九层及

2、以下的住宅建筑,及高度在24m24m以以 下的其它建筑。提供消防用水。下的其它建筑。提供消防用水。 发生火灾时,首先报警,同时启动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发生火灾时,首先报警,同时启动消防给水系统灭火。 只能起到防止火灾扩大和蔓延,不具备完全灭火的能只能起到防止火灾扩大和蔓延,不具备完全灭火的能 力。力。 对较大火灾,须由消防车担当主要灭火任务对较大火灾,须由消防车担当主要灭火任务. . 二二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特点:特点:10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24米以上的其 它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此时,消防车不能扑 救火灾,需自救灭火。 系统由消防贮水池,水泵站,消防给水管网, 消

3、防灭火设备及存水箱等部分组成。 给水管网无论在水平面上及垂直立面上都要成 环状。 进水管不少于两条,且由不同的方向进入建筑 体。 3.1 3.1 建筑消防系统的分类及组成建筑消防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3.1.1 3.1.1 建筑消防系统的分类建筑消防系统的分类 1.1.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分类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分类 2.2.按消防给水压力分类按消防给水压力分类 (1)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1)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3.1.2 3.1.2 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 1.1.消防供水水源消防供水

4、水源 市政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消防水池 2.2.消防供水设备消防供水设备 消防水箱、消防水泵等、水泵接合器 3.3.消防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 4.4.室内用水系统室内用水系统 主要有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系统。 3.2 3.2 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 3.2.1 3.2.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卷、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卷、 消防管网、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器及增压水泵等消防管网、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器及增压水泵等 组成。组成。 1.1.消火栓设备消火栓设备 水枪、水带、消防龙头 2.2.

5、消防卷盘消防卷盘 3.3.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 4.4.消防管道消防管道 5.5.消防水箱消防水箱 6.6.消防水池消防水池 3.2.1 3.2.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消火栓消火栓:由消防龙头,水带,水枪组成。一个建 筑的消防器材必须用同样的规格。以备替换。 A.A.消防龙头消防龙头:控制水流的阀门,离地 1.1米,铜制。 口径50mm,65mm两种。有单,双出口两种龙头型 式,出水方向与墙呈900角。 B B水带水带:导引水的软管,有尼龙编织,帆布等材料 织成。直径50。65mm两种,长度10米,15米,20 米。 C C水枪:水枪:流量不变,面积缩小,流速增加。用1

6、3, 16,19mm三种尺寸的喷嘴。有铜制,铝合金材料, 工程塑料等各种材质。 3.2.1 3.2.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消防卷盘:消防卷盘:由阀门、软管、卷盘、喷枪组成, 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消火栓设置在一起。 .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是消防车向建筑内消防管网送水 的接口设备。 当建筑遇到火灾,消防水量不足于消防用量,或消 防泵发生故障时,通过接合器向建筑管网输送水 量。每个接合器的输送量为1015L/s。 设置位置:消防车方便取水的位置。距消火拴和贮 水池1540米之内。 形式有地上式,地下式,墙壁式地上式,地下式,墙壁式三种。如图 : 3.2.1 3.2.1

7、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消防管道:消防管道: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管径DN100采用螺纹 连接,管径DN100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基本图示见下页: 消防水箱消防水箱:贮存扑救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其构造同生 活水箱。 消防水池消防水池:是人工建造的贮存消防用水的构造物,一般 为钢筋砼水池。可设于室外地下或地面上,也可设在室内 地下室,或与室内游泳池、水景水池兼用。 消防水池应设有水位控制阀的进水管和溢水管、通气管、泄 水管、出水管及水位指示器等附属装置。 根据各种用水系统的供水水质要求是否一致,可将消防水池 与生活或生产贮水池合用,也可单独设置。 3.2.2 3.2.2 消火栓及

8、管道的布置消火栓及管道的布置 1.1.消火栓的布置消火栓的布置 1 1)消火栓的布置位置:明显,使用方便的地方。如走廊,明显,使用方便的地方。如走廊, 楼梯间,门厅、消防电梯旁等处的墙龛内。楼梯间,门厅、消防电梯旁等处的墙龛内。 2)消火栓的设置范围:详见P73。 3)消火栓栓口安装: A、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 B、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垂直。 3.2.2 3.2.2 消火栓及管道的布置消火栓及管道的布置 2.2.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布置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布置 1 1)引入管:)引入管:一般为单独设置消防引入管; 2 2)管网布置:)管网布置:为保证供水安全,一般采用环式管网供

9、水。 3)消防竖管布置:消防竖管布置: 消防竖管布置时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 水柱能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每根消防竖管的直 径不小于100mm,消防竖管不应通过危险区域,应设置在可以防 止机械破坏和火灾破坏的地方。 3.3 3.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定义: 是一种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打开喷头喷水灭 火并同时发出火警信号的消防灭火设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征: 通过加压设备将水送入管网至带有热敏元件的 喷头处,喷头在火灾的热环境中自动开启洒水火。 通常喷头下方的覆盖面积大约为12m2。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扑灭初期火灾的效率在97%以上。 3.3

10、.13.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 1.1.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喷水灭火系统 . .组成组成:闭式喷头,给水管网,湿式警报器,其它报警装置 (警铃,温感,烟感探测器,水流指示器),各种阀门等。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管网内充满压力水,报警阀前后压力相同, 管内水压处于平衡状态。火灾发生时,探测器向收信号机 报警,同时闭式喷头打开喷水。由于水的流出,报警阀前 后出现压差,使阀瓣开启供水开始,同时阀内一股水,流 入延迟器及水力警铃,使之发出报警铃声。随之,管网上 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也同时动作,将信号传给报告控 制台,便于整体指挥灭火。 适用温度适用温度:室温在470。 特点

11、特点:构造简单,工作可靠,灭火快,效率高,适用范 围广。 1.1.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喷水灭火系统 工作过程:单击左键播放Flash 5.3.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组成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 火灾发生喷头开启 水力警铃 动 作 水流指示 器动作 报警阀动作 末端试验 阀开启 高位水箱 供 水 水泵接合器供水 压力开关 动 作 消防中心 控制室 水泵开启 供 水 喷头正常 喷水灭火 报告发出 指 令 喷头开启火灾发生 末端试验 阀开启 水力警铃 动 作 水泵开启 供 水 报告发出 指 令 压力开关 动 作 消防中心 控制室 水流指示 器动作 喷头正常 喷水灭火 报警阀动作 高位水箱 供

12、水 水泵接合器供水 2.2.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特点特点: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管网中平时不充水, 充有有压空气(或氮气)。当建筑物发生火 灾火点温度达到开启闭时喷头时,喷头开启 排气、充水灭火。 优点优点:管网中平时不充水,对建筑物装饰无影响,对环境 温度也无要求,适用于采暖期长而建筑内无采暖的场所。 缺点缺点:该系统灭火时需先排气,故喷头出水灭火不如湿式 系统及时。 2. 2.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5.3.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 火灾发生 水力警铃 动 作 水流指示器 动 作 高位水箱 气压罐供水 水流进入喷水管网 消防中心 控

13、制室 水泵开启 供 水 喷头正常 喷水灭火 火灾发生 水力警铃 动 作 水泵开启 供 水 消防中心 控制室 水流指示器 动 作 喷头正常 喷水灭火 高位水箱 气压罐供水 水流进入喷水管网 喷头或排气 阀开启放气 干式报警 阀开启 干式报警 阀开启 压力开关 动 作 压力开关 动 作 喷头或排气 阀开启放气 3.3.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 该系统组成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闭式喷 头、预作用阀、充气设备、管道系统、控制组件、 供水设施等。 特点: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管网中平时不充 水。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自 动控制系统控制阀门排气、充水,由干式 变为湿式系统。只有当着火

14、点温度达到开 启闭式喷头时,才开始喷水灭火。 这种系统综合运用了火灾自动探测控制技术和自 动喷水灭火技术,兼有干式和湿式系统的优点。 系统平时为干式,火灾发生时变为湿式。系统由 干式转为湿式的过程含有灭火预备功能,所以称为 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 4.4.雨淋式灭火系统雨淋式灭火系统 组成:组成:该系统由开式喷头、管道系统、雨淋阀、火灾探测 器、报警控制装置、控制组件和供水设备等组成。 特点特点:为喷头常开的灭火系统,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由 自动控制装置打开集中控制闸门,使整个保护区域所有喷头 喷水灭火,形似下雨降水。 优点:优点:出水量大,灭火及时,适用火灾蔓延快、危险性大的 建筑或部位。 5

15、.5.水幕系统水幕系统 组成:组成:由水幕喷头、给水管网、控制阀及控制设备 等组成。 作用:作用:该系统喷头沿线状布置,用以阻火、隔火、 冷却放火分隔物的一种自动喷水系统。 特点:特点:水幕系统不能直接用于扑灭火灾,而是与防 火卷帘、防火幕配合使用,用于防火隔断、防火 分区及局部降温保护等。它也可以单独设置,用 于保护建筑物门窗洞口等部位。 适用场所:适用场所:需防火隔离的开口部位,如舞台与观众 之间的隔离水帘、消防防火卷帘的冷却 等。 6.6.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 组成:组成:由水源、供水设备、管道、雨淋阀组、过滤 器和水喷雾喷头组成。 灭火原理:灭火原理:该系统采用喷雾喷头把水粉碎

16、成细小的 水雾滴之后喷射到正在燃烧的物质面, 通过冷却、窒息以及乳化、稀释的同时 作用实现灭火。水雾的自身具有电绝缘 性能,可安全地用于电气火灾的扑救 特点特点:是固定式自动灭火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在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3.2 喷头及自动喷淋系统控制配件 1.喷头 a.a.闭式喷头闭式喷头:喷口用由热敏元件组成的释放机构封闭,当达到 一定温度时能自动开启,如玻璃球爆炸、易熔合金脱离。 其构造按溅水盘的形式和安装位置有直立型、下垂型、边墙型、 普通型、吊顶型和干式下垂型洒水喷头之分。 b. b. 开式喷头开式喷头:根据用途分为开启式、水幕式、喷雾式。 1.1.喷头喷头 闭式

17、喷头 开式喷头 2.报警阀报警阀 作用作用:开启和关闭管网的水流,传递控制信号至控制系统并 启动水力警铃直接报警。有湿式、干式、干湿式和雨淋 式4种类型。 a.湿式报警阀:用于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干式报警阀: 用于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湿式、干式报警 阀依次连接而成,在温暖季节用湿式装置,在寒冷季 节则用干式装置; c.雨淋阀: 用于雨淋、预作用、水幕、水喷雾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 湿式报警阀湿式报警阀 雨淋报警阀雨淋报警阀 3.3.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报警装置 水流报警装置主要有: 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和压力开关。 水力警铃 水流指示器 压力开关 5. 5. 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 是自动

18、喷水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 的有感烟、感温探测器。 a.a.感烟探测器感烟探测器: : 利用火灾发生地点的烟雾浓度进行探测; b.b.感温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通过火灾引起的温升进行探测。 火灾探测器布置在房间或走道的天花板下面,其 数量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探测区面积计算而定。 3.43.4其他常用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其他常用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 1.1.卤代烷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 2.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3.3.七氟丙烷(七氟丙烷(FM200FM200)灭火系统)灭火系统 3.53.5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安装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安装 3.5.13.5.1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1 1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要求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要求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