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总 则1.0.1为了加强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检测方法,保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的质量,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中基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测试,以及采暖、通风、空调、洁净、恒温恒湿工程的试验、试运行及调试的检测。1.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本 规 定2. 0.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可分为过程检测施工过程中部分系统组件、半成品、设备或部件进行检测。、试运行与调试检测。2. 0. 2 委托第三方检测的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委托方应提出检测要求

2、,并应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与检测要求相适应的、完整的技术资料。这要求设计单位的配合。 2 委托方与检测机构应签订委托合同; 3 检测机构应组成检测小组,制订检测方案与检测活动相适应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案。实践中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检测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并实施; 4 需要有第三方对检测活动进行见证,这一点很重要。上海市主要实行抽样检测,样品的产生及随后与检测方案一致的检测活动是需要现场见证的。 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2. 0. 3 参加检测的工作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应在合格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2. 0. 4 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范围,选择和操作相关检测仪器设备,与检测设

3、备相关的技术资料应便于检测人员的取用。2. 0. 5 检测时应妥善保管检测资料和检测结果,检测后应做好技术档案归档工作。2. 0. 6 检测报告的保存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报告发出后,报告副本、原始记录和相关资料应统一管理; 2 报告的保存和销毁应按相应制度执行。3 基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正确含义。基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方法3.1 一般规定3. 1.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各项性能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实际动行状态还是适宜检测的运行状态?这是个在非空调季能否实施检测的问题。下进行检测。3. 1. 2 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水系统检测工况必须达

4、到的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的规定。它规定了检测时系统的运行状态有关约束条件。从下列条件可以看出,这个检测必须在空调季中的某个时段进行,这与竣工验收的时间未必吻合。这个规定中看着很复杂,其实对水系统检测来讲也就是个温度检测问题,对水流量来说是不会有影响的。如果在委托中没有明确水温度要检测,则水流量检测可以不受此条影响。3. 1. 3 基本参数检测项目应包括风系统基本参数、水系统基本参数、室内环境基本参数、电器及其他参数,以及系统性能参数。3.2风系统基本参数3. 2. 1 风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使用的主要仪表应符合表3.2.1规定:表3. 2. 1 风系统基本

5、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1送、回风温度()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各类温度计(仪)0.52风速(m/s)风速仪、毕托管和微压计0.5m/s3风量(m3/h)毕托管和微压计、风速仪、风量罩5%(测量值)4动压、静压(Pa)毕托管和微压显示计1.0Pa5大气压力(Pa)大气压力计2 hPa3. 2. 2 送、回风温度送风回风温度检测目的主要是估算或确定(二者检测精度要求不同)热交换量,为瞬时参数,应注意检测时间、负荷状况等约束条件的核查。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送、回风温度的测点布置方法?下列二条仅说明测点位置未说明测点布置方法。送回风温度只要检

6、测位置距离热交换设备较远,可以只取一个点,检测的前提要求是热交换设备运行稳定没有波动。如果是检测热交换设备的交换效率则必须与风速测点布置相同的方法来布置测试测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口送、回风干球温度可直接用温度计在风口表面气流直接触及的位置测得(包含散流器出口);2)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一般都规定要插入一定深度,位置在管中央但要斜插,插入浓度要大于200mm。读数则要在充分热交换后(一般要5min)后开始。或机组预留点。2 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1)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由委托方来定?验收类检测主要根据质监站的验收要求确定检测

7、项目。2)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确定检测约束条件。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目位置按上款要求,测点数怎么定?按实际抽样要求确定。;4)使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3 送、回风温度应按下式计算如果多点检测,则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温度。: (3.2.2) 式中 受检风口平均温度(); 受检风口的测试点的个数; 受检风口第个测点温度();3. 2. 3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测点布置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的规定。附录E风量检测方法 图E.1.3-1 矩形风管25个测点时测点布置表E.1.3-1 矩形断面测点位置横线数或每条横线上

8、的测点数目测点测点位置X/L或Y/H510.07420.28830.50040.71250.926610.06120.23530.43740.56350.76560.939710.05320.20330.36640.50050.63460.79770.947注意事项:1、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1.5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和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目均不宜少于5个。当长边大于2m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2、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大于或等于1.5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目宜增加到5个以上。3、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或等于1.2时,也可按等面积

9、划分小截面,每个小截面边长宜为200250mm。DL/T 469 - 2004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及GB/T 10178 - 2006工业通风机 现场性能试验从以上电力及国标中矩形管道测点布置方法来看,JGJ/T 177引用的这种方法称为切贝切夫法。 ISO 3966-2008 封闭管道中液体流量的测量用皮托静压管的速度场法线性法圆形截面矩形截面切贝切夫法圆形截面矩形截面JGJ/T 177附录E“风量检测方法”中矩形风管测点布置至少要25个点。就检测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来讲,布点越多,检测结果就越接近。但布点数到一定程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就会减小,相反检测的操作难度却会越来越大。实验室检验

10、或产品出厂检验与工程现场检测有很大的差别,检测精度要求不应该定的太高,因为现场检测还有其它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存在。JGJ 141 - 2004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第2.0.10条给出了一个风管规格表(如下)。例如800630的管道,这在新风系统中属于常见规格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4.2.2条第一款规定: 矩形断面的测点数可按等面积划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的矩形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的边长200250mm,测点布置在每个小区域的中心(见图1-2);对于短边在250mm及以下的矩形风管,中间增加布置两点。 图1-2 矩形风管测点布置示意图GB/T 12138-1989 袋

11、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现场使用性能测试”第12. 3 测点布置要求如下:GB/T 16758 200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也引用这种方法。切贝切夫法测点布置计算示例长边(mm)630测点数123456布置要求0.0610.2350.4370.5630.7650.939测点位置38 148 275 355 482 592 短边(mm)320测点数123456布置要求0.0740.2880.50.7120.926 测点位置24 92 160 228 296 长边(mm)800测点数123456布置要求0.0610.2350.4370.5630.7650.939测点位置49188350450612

12、751短边(mm)400测点数123456布置要求0.0740.2880.50.7120.926 测点位置30 115 200 285 370 图E.1.3-2 圆形风管3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表E.1.3-2 圆形截面测点布置圆形风管直径(mm)200200400400700700圆环数(个)3456测点编号测点到管壁的距离(r的倍数)10.100.100.050.0520.300.200.200.1530.600.400.300.2541.400.700.500.3551.701.300.700.561.901.601.300.771.801.501.381.901.701.591.801.6

13、5101.951.75111.85121.95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4.2.2条第二款规定:2 圆形截面测点按等面积分环,直径每200300mm增加一圆环,十字布点(中心点重复)。对于直径为200mm及以下的圆形风管,至少分二环,纵横各3点布置,中心点重复共计5点JGJ/T 177条文解释:综上所述:1、 圆形管道及大截面矩形管道的管内风量测点布置参照JGJ/T 1772、 小截面矩形管道参照DGTJ08-802-2005,即与JGJ/T 177条文解释的方法。 2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检查系统和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调整到检

14、测状态试运转及调试完成且符合设计要求。这里说的是检测的基础问题,如果系统未经调试合格,则检测反复较多、效率较低。;2)确定风量测量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目和布置方法,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4倍5倍管径以上(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1.5倍2倍这与测点引用标准JGJ/T 177的要求不符,应该统一为5倍与2倍。管径以上(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图3.2.3)。3)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用仪表到测量状态;4) 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5)当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

15、线平行有些规范对偏差的最小角度提出了要求。,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毕托管与微压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漏气;GB/T10178-2006工业通风机 现场性能试验对测量断面位置的校核要求。6)记录所测空气温度管内空气温度和当时的大气压力为换算需要检测。 3.2.3 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3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根据后面的计算规定,这个微压计有二个要求:一是量程要小;二是以Pa为计算单位。测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风量: (3.2.3-1) 这个计算公式没有说明皮托管系数的运用。风速系数在根号外,风压系数在根号内。 (3.2.3-2) (3.2.3-3) (3.2.3-4) (3.2

16、.3-5)这个公式与大气压单位不符。式中: 平均动压,(Pa);、 各测点的动压,(Pa)。 断面平均风速,(m/s); 空气密度,(kg/m3);B 大气压力,(kPa);t 空气温度,()。 断面面积,(m2); 机组或系统风量,(m3/h)。标准空气状态下风量,(m3/h)。空气密度计算公式标准状态下空气密度(Kg/m3)01.293标准大气压(kPa)B0101.325工程所在地大气压力(kPa)B实测测试截面位置管内静压(kPa)Pj实测计算常数项273.15*1.293/101.3253.4856 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上式中工程所在地大气压力及测点管内静压的单位为kPa。JGJ/T 2

17、60-2011中式3.2.3-5该公式的大气压力单位为Pa。如果单位为Pa,则管内静压是不是不应该忽略?2)采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算术平均值。,实测风量和标准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计算方法相同。这里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用皮托管测,什么样的情况下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有些规范规定动压小于4Pa时用风速仪。3.2.4大气压力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大气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大气压力测试装置放置于当地测点水平处,保持与测试环境充分接触,并不受外界相关因素干扰。在建筑物附近,当风速较大时,肯定会有附加气压影响。应该放在

18、屋顶肯周边2米内无高大障碍物的地方检测,建筑高度对大气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 应在测试环境稳定后,对仪表进行读值。3 大气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3. 2. 5 室内换气次数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 18204.19的规定。这个标准是用示踪气体法来检测室内换气率,不适用空调工程室内换气次数的检测。引用这个标准是个笑话!空调工程室内换气次数通常不是一个必须要检测的参数,室内有有害物发生源的房间则需要检测其换气次数。3. 2. 6 室内气流速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这是室内流场检测,通常舒适性空调工程不需要做流场,只需要检测空调服务区

19、域内的气流速度即可。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被测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在每个小的正方体内悬挂布置小型风速自动记录仪,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由被测空间的大小和工艺要求确定。2室内气流速度可按下列步骤及其方法检测:1)对所有测点的风速自动记录仪校对时间,设置启动自动记录的时间和测试的时间间隔;2)启动被测空间工艺设备进行送风,待稳定后人员离开被试空间;3)风速自动记录仪按照预先设定进行测量和存储,测试完成后使用相应的软件将数据下载进行分析。3 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依据采集的数据,做出室内风场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分布图。3.3 水系统基本参数3. 3. 1 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使用

20、的主要仪表应符合表3.3.1的要求:表3.3.1: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器性能要求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1温度玻璃水银温度计、 铂电阻温度计等各类温度计应该包括热电偶温度计。(仪)0.2(空调)0.5(采暖)2流量m3/h超声波流量计或其它型式流量计 2(测试值)3压力Pa压力仪表 5(测试值)3. 3. 2 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温检测的测点布置温度计应尽量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以减少由于管道散热所造成的热损失。当被检测系统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可将原来系统中的安装的温度计暂时取出,以得到放置检测温度计的位置,进行测试。当被检测系统没有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

21、可将热电偶温度计帖在管壁上进行检测。方法与要求。2 水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确定检测状态,安装检测仪表;2)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4)测试过程中,若测试工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需对测试状态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测试。3 水温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将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3.3 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流量检测的测点布置流量计应设置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一般对于超声波流量计,其最佳位置为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之间的管段上。方法与要求并不明确。2 水流量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确定检测

22、状态,安装检测仪表;2)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0min。3 水流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 3. 4压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在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位置。2压力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确定检测状态,拆卸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已标定或校准过的压力表。2)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3 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4室内环境基本参数3.4.1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使用的主要仪表应符合表3.4.1的要求表3.

23、4.1: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要求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1温度温度计(仪)0.5热响应时间应不大于90s2相对湿度RH相对湿度仪5RH3风速m/s风速仪0.5m/s4噪声dB(A)声级计0.5 dB(A)5洁净度粒/m3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速率大于1L/min6静压差Pa微压计1.0Pa3. 4. 2 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空调房间,室内面积不足16m2,测室中央1点;2)16m2及以上不足30 m2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30 m2及以上不足60 m2测3点(居

24、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4)60 m2及以上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 5)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50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6) 测点离地面高度0.7m1.8m,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5m,避免辐射影响。2 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间进行统一编号这里涉及一个抽样的样品集产生方法的问题及检测的随机抽样问题。;2) 检查测试仪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3) 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少于6h; 4)据系统形式和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5)待系统运行稳定

25、后,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对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6)对于舒适性空调和洁净空调系统测量一次。房间编号:所有房间应有唯一确定编号。房间的编号可按设计要求来统计,当设计未明确时,可自行编号。采用自行编号的,应在检测方案中明确编号规则。自行编号时,应结合建筑整体形状及其房间分布格局连续编号。如果建筑外形为规则矩形,房间分布在外圈时,可按地理方位法来编号。首先明确第一个房间的位置,再按方位由南向北,自东向西进行编号。编号可采用三段法,第一段为数字(二位数)表示楼层;第二段为英文字母表示方位:E为东、ES为东南、S为南、 WS为西南、 W为西、WN为西北、N为北、EN为东北;第三段为数字(二位数

26、或三位数,根据同一方位房间总数确定)表示房间顺序,某个方位有不至一个房间时,按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顺序连续编号。如果房间不只分布在外圈,有中圈或内圈的,编号可采用四段法编号,增加一个表示内、中、外圈的字母段放在最后。如果建筑外形为不规则棱形、椭圆及圆形,房间分布在外圈时,可按时钟法来编号。首先面对建筑,确定某个时间(如六点、十二点)的房间为起始房间,再顺时针连续编号。编号采用三段法,第一段为数字(二位数)表示楼层;第二段为英文字母表示房间分布位置(内、中、外圈);第三段为数字表示房间顺序。 3 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方法中并没有明确需要逐时测量,: (3.4.2-1) (3.4.2-2

27、)式中: 检测持续时间自记式温湿度计。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i个室内逐时温度();n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检测持续时间瞬时温湿度计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i个温度逐时值();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点数。4 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4.2-3) (3.4.2-4)式中: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相对湿度(%);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i个室内逐时相对湿度(%);n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个数;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i个相对湿度逐时值();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

28、相对湿度测点的点数。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方法最终没明确什么情况下要用自记式温湿度计,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瞬时温湿度计,检测时间应该在什么时段,进行几次测量?从“系统运行时间不少于6h”来推算,应该是下午23点开始检测,一般间隔12小时进行一次,同一房间至少检测二次,因此测点位置应该在地面做好标记以方便后续时段检测的定位。3. 4. 3 风口风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布置:1)当风口面积较大时,可用定点测量法,测点不应少于5个,计算在风口断面的平均风速,检测方法如图3.4.3-1;2 )当风口为散流器风口时,检测方法如图3.4.3-2,并对结果进行修正如何修正?。2检测步骤及方法:1) 当风

29、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可用叶轮式这种风速仪对流场干扰较大,应尽是避免使用。风速仪紧贴做检测截面位置的参照面。风口平面测定风速;2)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应临时安装长度为0.51.0m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的短管进行测定。3 风口的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 (3.4.3)式中:V1V2Vn各测点之风速(m/s); n测点总数(个) 图3.4.3-1 各种形式风口测点布置 图3.4.3-2 用风速仪测定 a较大矩形风口;b较小矩形风口; 散流器出口平均风速 c条缝形风口; d圆形风口 上面是一种风口平均风速测定方法3. 4. 4 风口风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风口风量检测测点布置应符

30、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风速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应按测点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2)当采用风量罩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风口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示意图即可,主要为溯源。,并对各房间风口进行统一编号。2 风口风量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当采用风速计法时,根据风口的尺寸,制作辅助风管;辅助风管用“聚氨酯铝箔复合板”现场加工,用风量罩支架固定。辅助风管法对同规格风口较多的情况很适用。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度不小于2倍风口边长且不小于1米。;利用辅助风管将待测风口罩住,保证无漏风;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根据待测风口的尺寸、面积,选择与风口的面积

31、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且罩体的长边长度不得超过风口长边长度的3倍;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罩体边界面积的15%,确定罩体的摆放位置来罩住风口,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保证无漏风。 3 风口风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风速法时,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截面积计算风口风量,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L=3600FV (3. 4. 4)式中:F送风口的外框面积辅助风管的内载面积!(m2);V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观察仪表的显示值,待显示值趋于稳定后,读取风量值,依据读取的风量值,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背压补偿,当风量值不大于

32、1500m3/h时,无需进行背压补偿,所读风量值即为所测风口的风量值;当风量值大于1500 m3/h时,使用背压补偿挡板进行背压补偿,读取仪表显示值即为所测的风口补偿后风量值。需要更新风量罩的单位在采购新风量罩时可以采购带自补偿的风量罩!3. 4. 5 室内环境噪声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室内面积小于50 m2时,测点位于室内中心,距地1.11.5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者0.5m左右,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2)当室内面积大于50m2,每增加50m2增加1个测点。3)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应使传声器

33、指向被测声源。2 室内环境噪声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间进行统一编号;2)检查测试仪表现场校对。是否满足使用要求;3)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4)根据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5) 关掉所有空调设备,测量背景噪声;6)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测量各测点噪声。4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3dB(A),测量无效;2)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3dB(A),实测值 -3 dB(A);3)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45 dB(A),实测值 -2dB(A);4)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610 dB(A),实

34、测值 -1dB(A);5)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10 dB(A),不用修正。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修正值 3dB(A)无效 3dB(A)4dB(A)-3dB(A) 4dB(A)6dB(A)-2dB(A) 6dB(A)10dB(A)-1dB(A)10dB(A)无需修正临界判定:声级计的显示值可以到小数一位,在结果判定时,判据为整数时应保持检测结果有一位小数,这样就不会对临界判定产生影响。本规范修正方法对临界判定有影响。3. 4. 6 截面风速适用于工作区域或工作台有气流速度有要求场合,主要用于工艺空调中。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点布置: 1)对于为检测送风量而进行的单向流风速检测,

35、一般在距离过滤器出风面100mm300mm的截面处进行。对于工作面平均风速的检测应和委托方协商确认工作面的位置,垂直单向流应选择距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大于0.5米,离地面0.8米作为工作区;水平单向流以距送风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0.5米处的纵断面为第一工作面。2)确定测点数时,可采用送风面积有气流速度要求的工作区或工作台的面积。乘以10,再计算平方根确定测点数量,不得少于4个点,且每个高效过滤风口或风机过滤器机组至少测量1个点。3)确定测量时间时,为保证检测的可重复性,每点风速检测应保证一定的测量时间注意气流速度的变化,对于定风量系统来说,这个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取不同时间的平均值,对于变风量系统来

36、说,检测也应该在某个相对稳定的风量下检测,也不需要取时间平均值,但对变风量系统的运行状态应作为约束条件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建议上句用词为“应”,此处为“建议”,用词不规范,让人无法理解。采用一定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检测值。2 应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测量并记录各测点截面风速。3 截面风速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为检测送风量和截面平均风速进行的风速检测,应以各点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2)工作面风速不均匀度可按下式计算: (3. 4. 6)式中: 风速不均匀度;任一点实测风速;平均风速;n 测点数。3. 4. 7 空气洁净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选择:

37、1)空气洁净度检测宜采用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应大于1L/ min;2)测试粒径大于或等于0.5m 粒子时,宜采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3) 测试粒径大于等于0.1m的粒子时,宜采用大流量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大于或等于28.3L/min);4)测试粒径小于0.1m 的超微粒子时,宜采用凝结核激光粒子计数器。2 空气洁净度检测采样点应按下式计算:(3.4.7-1)式中:NL 最少采样点数;A 洁净室(区)的面积(m2)。3 空气洁净度检测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每个采样点要采集足够的空气量,保证能检测出至少20个粒子,每个采样点的每次采样量(VS)应按下式(3. 3. 7-2

38、)计算: (3. 4. 7-2)式中:VS 采样量(L);Cnm被测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的允许限制(p/m3)。2)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应至少为2L,采样时间最少应为1min;当洁净室(区)仅有1 个采样点时,则在该点至少采样3次。4 空气洁净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采样次数为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点,该采样点平均粒子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3. 4. 7- 3)式中: 采样点i(代表任何位置)的平均粒子浓度;Xi。1.Xi。n 每次采样的粒子浓度;n 在采样点i的采样次数。2) 采样点为1个时,应按本规程式3. 4. 7- 3计算该点平均粒子浓度。采样点为10个或1

39、0个以上时,按本规程式3. 4. 7- 3计算各点的平均浓度后,再按下式计算洁净室(区)总平均值: (3. 3. 7- 4)式中:采样点平均值的总均值;m采样点的总数。3. 4. 8 静压差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静压差检测点应在所有门关闭的条件下与正常使用状态一致。关门只是条件之一,最主要的是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平衡已经完成且合格。因为压差是靠控制排风来完成的。进行,宜由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通过门缝或预留孔等位置进行检测。检测由里向外,通过预留测孔进行,一般不留门缝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是在压差较小时) 2 静压差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静压差的测

40、试应在风量调试平衡调整。完成后进行;2)根据房间平面图,制定检测顺序,检测前确认所有房门关闭;)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3)根据安排好的顺序,依次对各房间的静压差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3.5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3. 5. 1 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等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 5. 1的要求。表3. 5. 1:电参数和其它参数等检测仪器性能要求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1电流A交流电流表交流钳形电流表2.0级2电压V电压表1.0级3功率kW功率表或电流电压表1.5级4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表1.5级5转速r/min各类接触式非接触式转速表1.5级3. 5. 2 电流的检测应符合下

41、列规定:1 电流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电流的位置;2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3 电流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待被测电流稳定后,进行记录读值,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3. 5. 3 电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压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电压的位置;2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3 电压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待被测电压稳定后,进行记录读值,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3. 5. 4 转速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点布置: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2 检测步骤: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3 数据处理

42、直接测量机组主轴转速,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测量三次,取算术平均值。3. 5. 5 功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点布置: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电机输入功率检测应按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 1032进行。该标准为电动机试验方法,相对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电动设备输入功率检测而言,要求是高了点,按该标准的方法进行检测有许多的要求,如果只是参照第4.4.3条要求来做就简单了。2 检测步骤:功率检测宜优先采用两表法(两台单相功率表)测量,也可采用一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3 数据处理采用两表法(两台单相功率表)测量时,输入功率为两表测试功率之和。3. 5. 6 功率因数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43、定:1 测点布置: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设备的位置。2 检测步骤: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3 数据处理1)当测试仪器能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直接读取功率因数作为测试值;2)当测试仪器无法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根据功率表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试的有功功率值和视在功率计算得出功率因数。3. 6系统性能参数3. 6. 1 制冷(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点布置: 1)对于2台及以下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对于3台及以上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 2)温度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流量传感器应设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测试要求。2 检测步骤与方

44、法1)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10870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进行检测;2)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处水温和流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算得到系统的供冷(供热)量;3)每隔5-10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2 数据处理机组的制冷(热)量按下式计算: . (3. 6. 1) 式中:机组制冷(热)量,W;循环侧水平均流量,m3/h;循环侧水进、出口平均温差,;水平均密度,kg/m3;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3.6.2 冷水机组

45、性能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步骤与方法1)应在被测机组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水机组的冷量,并同时测量冷水机组耗功率。2)每隔5-10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2 数据处理1)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按下式计算: (3.6.2-1)式中:Q0 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Ni机组平均实际输入功率,kW。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按公式(3.5.2-2)计算 (3.6.2-2)式中:Q0 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 燃料耗量:燃气消耗量(),m3/h;燃油消耗量,kg/h;燃料低位热

46、值:,kJ/m3或kJ/kg ;P消耗电力:kW;3.6.3 水泵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步骤与方法1)被测水泵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2)测试过程中,测量水泵流量,并测试水泵进出口压差,同时记录水泵输入功率。3)检测工况下,每隔5-10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检测值。 2 数据处理水泵效率按下式计算 (3.6.3-1) (3.6.3-2) 式中: 水泵平均水流量,(m3/h);水平均的密度,(kg/m3);自由落体加速度,9.8(m/s2);水泵出口压力(Pa)水泵进口压力(Pa)水泵平均扬程:进、出口平均压差,(m);Z水泵进、出口压力表

47、高度(m)W水泵平均输入功率(kW)3.6.4冷却塔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步骤与方法1)被测冷却塔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却水量不低于额定水量的80%;2)测量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并测试冷却塔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2 数据处理冷却塔效率应按式(3.5.4-1)计算: (36.4)式中: 冷却塔效率();冷却塔进水温度();冷却塔出水温度();环境空气湿球温度()。3.6.5冷源系统的能效比(EERsys)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步骤与方法1)被测冷源系统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2)分别对系统的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冷冻水泵输入功率、冷却水泵输入功率、冷却塔风机输入功率进行测试

48、。2 数据处理冷源系统的能效比(EERsys)按公式(3.5.5-1)计算 (3.6.5) 式中:EERsys冷源系统能效比,kW/kW。Q0 冷源系统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冷源系统各设备的平均输入功率之和,kW。3.6.6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步骤与方法1)被测风机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2)分别对风机的风量和输入功率进行测试。2 数据处理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按公式(3.5.6-1)计算: (3.6.6)式中: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风机的输入功率,W。风机的实际风量,m3/h。3.6.7 水力平衡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点布置应满足下列规定:1)当热力入口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2)当热力入口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入口距热远距离的远近,按近端、远端、中间区域各选2处确定受检热力入口。2 检测步骤与方法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保证系统总循环水量应维持恒定且为设计值的100%110%。3 数据处理水力平衡度应按式(3.5.71)计算: (3.5.7-1)式中: - 第个支路处的系统水力平衡度; - 第个支路处的实际水流量(m3/h); - 第个支路处的设计水流量(m3/h); - 支路处编号。3.6.8 补水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点布置在补水管道上适宜的位置2 检测步骤与方法补水率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