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青衣2011.08.29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医是我国固有的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医是我国固有的 医学,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医务工医学,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医务工 作者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一门医学。它具有自身特作者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一门医学。它具有自身特 有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而且,正是运用这种理论的有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而且,正是运用这种理论的 指导和方法的诊疗,才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指导和方法的诊疗,才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 和健康。并且,从古到今,也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引进和健康。并且,从古到今,也为许多国家所
2、重视、引进 和应用,甚至许多中医学家也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有重大和应用,甚至许多中医学家也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有重大 影响的科学家,如李时珍等。影响的科学家,如李时珍等。.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2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4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瑰宝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瑰宝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医学阶段之后,至战国时期其理 论体系已基本建立,经秦汉得到进一步完善。最终建立了以整 体观念为指导,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 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
3、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 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内经的辉煌与悲哀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用内经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治 疗,在很多方面能够达到现代西方医学难以达到、无法解 释的治疗效果。甚至使不少西方学者瞠目。一部两千年前 的医学著作,竟然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在科学史上确属 罕见。就内经而言,无疑是它的幸运和骄傲。 然而作为一门科学,理应后浪推前浪,不断创新, 各领时代风骚。内经今天
4、的地位,表明当今的中医学 术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相比,还没有质的飞跃,古代的幽 灵还时时左右着今天的一切。就中医这门学科而言,不能 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中伤寒 论以六经辨治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论 治杂病。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中医学的基础 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法、方、药四位一体) 青衣2011.08.29 1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的起源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载药365种,根 据功用及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该书不
5、仅记载 了每种药物的性能、主治,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四气五 味”和“七情各合”等药性理论,将中医的治疗理论通 过中药与临床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为临床组方提供了 重要理论依据。 上述典籍不仅构筑起中医学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 有成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医学理、法、方、 药的独特理论体系。 青衣2011.08.29 2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 科、养生保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脉经(晋代王叔和编撰)我国 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我国现 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综合性著作: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 外台秘要王焘 新修本草唐
6、政府颁布 (1)魏晋隋唐时期 青衣2011.08.29 2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 (2)宋金元时期 四大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学派(寒凉派).以宋金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以探讨 火热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来治疗火热病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一个学术 流派。 贡献:打破了和剂局方一统天下的沉默局面;在内经、难 经、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以及 三阴三阳结为热证的崭新理论;变革了辛温法,及时的总结和提出了以 辛凉解表和寒凉清热治疗热病的治法与方药。 张从正攻邪学派,在祖国医学领域里,以宋金著名医家张从正为代 表,力主病由邪生,治病善用寒冷攻邪为中心学术内容的一大医学流 派。 贡献:发
7、展了内经发病学观点;继承和发展了伤寒论的祛邪三 法;继承和发展了刘完素的火热学说。因此,对温病学派产生了巨大 影响。 青衣2011.08.29 2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 李东垣补土学派:以探讨脏腑病机及其辨证治疗为 研究课题的一个医学派。 贡献:丰富了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为明代温补学派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朱丹溪滋阴学派 :以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为代表 的,以阐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为中心学术思想, 以善用滋阴降火为治疗特点的一个医学流派称滋阴学派。 贡献:丰富了祖国医学治疗内伤杂病的内容。对温补 学派和温病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青衣2011.08.29 温病四大家 叶天士温热 论创立了卫 气
8、营血学说, 奠定了温病辨 证施治的理论 体系。丰富和 发展了温病诊 断学的内容。 2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 (3)明清时期 薛生白湿热病 篇概括湿热病 邪“蒙上、流下、 上闭、下壅”以 及闭阻三焦的特 点,提出湿热病 当从三焦辨证, 治疗当立足分解 湿热,分利三焦。 吴鞠通温病条 辨创立了温病 的三焦辨证。根 据三焦所属脏腑 的生理功能,传 变规律,作为立 法处方的依据, 称之为三焦辨证。 王孟英温热 经纬集温病 学之大成;对 暑、湿、火三 气辨证尤有阐 发,把传染病、 流行病的理论 从认识到治疗 推向了一个新 阶段。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近几年,中医学养生
9、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的知 识,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点,不管 是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做出的一系列推广活动, 还是从中医保健与诊病疗疾的电视节目和科普书籍 大量增加上,都可见一斑。 中医是怎么对待健康的?中医认为一个人的健 康标准就是,是不是和谐。要达到三个“和”:人 与自然要和谐,这叫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 这叫人我合一;人自己心身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 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和”,才是健康的人。黄帝 内经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调理阴阳,“以平为期”,就体现了 阴阳和谐的理念。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健康长寿的秘诀 中医
10、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对养生保健、健康长寿的秘诀概括为 以下四句话: 1.不治已病治未病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 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 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3.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 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 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4.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 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 以自我
11、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养生的概念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天人相应” 与养生 “天人相应”是中医“ 整体观”的体现。 天,是指自然界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循环。 人,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需随自然界的 变化主动地适应,才可以保障健康。 内经强调:“顺之则昌,逆之则灾害 生。”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中医专家根据根据体 质分型的结果,对每个人 的体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与评估,制定出个性化的 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方案, 对受检者的日常生活、饮 食、起居、情
12、绪、运动锻 炼等进行恰当的指导。从 而达到改善亚健康和疲劳 状态、增强身体素质、抗 衰延年的目的。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冬季养阴补肾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滋补肾阴也应注意选择偏于温性的补益中药, 如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等。 最好用药膳等药食结合的方式。 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 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 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 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山药 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
13、肾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 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具有携带 和服用方便的特点,也是养生较好选择。 如肾阴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 服用肾气丸、鹿茸膏,气血两虚者服用十全 大补丸等都有较好的进补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中药养生保健要遵循中 医药的理论原则,首先要辨证,再根据具体 的证候进行调补,所以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 下进行辨证进补。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 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中,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 中必
14、不可少。 饮茶不但是生活中的乐趣, 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其中还 蕴藏着深厚的养生文化内涵。 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大有讲 究。中医学主张:春饮花茶, 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 茶。 茶道养生 四季有别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高血压“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 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 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1.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 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 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 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
15、目、清热解 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2.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 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 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 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 饮用。 高血压“茶疗”十法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高血压“茶疗”十法 3.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 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 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 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 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4. 槐花茶: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 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
16、饮用数次,对高 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同时,槐花还 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5.首乌茶:首乌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 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 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 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6.葛根茶: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 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 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 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其制作方法为将葛根 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高血压“茶疗”十法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
17、的特色 高血压“茶疗”十法 7.莲子心茶:所谓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 的胚芽,其味极苦,但却具有极好的降压去脂之效。 用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 一次,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有清热、安神、强心 之特效。 8.决明子茶: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 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 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 用,不啻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 品。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9.桑寄生茶:中草药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 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 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
18、 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 晚各一次。 10.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 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 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在临 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 的疗效尤为明显。 高血压“茶疗”十法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食”亦有道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 温、夏热、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 一自然规律之时,亦彰显饮食之道。 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人应当适应自然规律,饮食方面更是如此。 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因人、因地、因 时膳食”。 比如西瓜具有祛
19、暑、清热、利尿的作用, 很适合在夏天食用,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而 言,就不宜多吃。而在地域方面,由于夏季 南方多为梅雨季节,因此应多吃健脾燥湿食 物,如薏米。 青衣2011.08.29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除了注意因人、因 地膳食之外,还要因时 膳食。 中医认为,春养肝, 夏养心,秋养肺,冬养 肾,四季养脾胃。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 就应注意补肾养肺润燥。 “食”亦有道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食”亦有道 冬季应多食哪些食品?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食”亦有道 冬季应多食哪些食品? 山药:特点是补而
20、不滞,不 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 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 食用。 核桃:能补肾固精、温肺 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 燥润肠。取核桃仁捣碎同 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 润肠的功用。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食”亦有道 冬季应多食哪些食品?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的作用。栗子肉与粳米共煮, 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 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 用。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 粥,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 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 热,干咳劳咳。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食”亦有道 冬季应多食哪些食品
21、? 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的清补食品。与银耳、百合、 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用山药、苡仁、荸荠、大枣、 糯米同煮的红枣糯米粥,放 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 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 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及 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 慢性肠炎等患者食用。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熬夜后不适 中药来调理 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 夜生活丰富,爱熬夜,还有 一些职业如医生、护士等夜 班工作者常需通宵工作,长 期熬夜易出现失眠、肌肤干 燥、上火等症状,这时应该 及时调理,下面介绍一些中 医治疗的简法。 青衣2011.08.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失眠 喝
22、酸枣仁粥 熬夜后不适 中药来调理 症状:坚持着做完工作,可当晕晕乎乎地倒在床上时, 大脑却非常清醒,失眠了 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镇静助眠的功效,非 常适合因熬夜导致的虚烦不眠,如果能事先煮好酸枣仁 粥及百合酸枣仁,等到工作完喝上一些,对于安眠极有 帮助。 视线模糊 服杞菊地黄丸 症状:盯着电脑的眼睛越来越涩,视线慢慢模糊。 熬夜最伤的是眼睛,视疲劳与中医眼科肝劳一症相似。 因目为肝窍,故名肝劳。因此,具有养肝益肾、明目益 睛作用的中成药,比如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成了缓 解视疲劳的经典药品。平日里爱熬夜的人不妨常备上述 两种地黄丸,工作时吃上一枚,对护眼大有益处。 青衣2011.08
23、.29 3中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的特色 肌肤干燥 服菊花蜜汁 熬夜后不适 中药来调理 症状:一宿未过,镜子里的人已是肤色晦暗、面如土灰,细看看, 眼角还有几丝鱼尾纹。 菊花不仅清肝明目,祛毒散火,制成饮料喝还能润泽肌肤,延缓衰 老。做法如下:取鲜菊花30克,蜂蜜适量。把鲜菊花用水煮开,熬 至浓汁以后,再加入少量炼蜜制成膏。每晚取15克用白开水冲服。 上火 饮薄荷枸杞茶 症状:空气干燥,工作繁忙,劳碌一天后再熬夜很容易“上火”, 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的症状。 熬夜后上火最好不要靠喝清热解毒的凉茶来败火,因为熬夜容易耗 阴,所以才导致“上火”,为了人体“阴”的恢复,此时,应该多 喝具有滋阴清热的茶饮,如薄荷、枸杞、金银花、麦冬等花草茶。 需要注意的是,金银花、麦冬易伤胃并会引起腹泻,不适宜长期饮 用,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不要再饮用了。而薄荷、枸杞性质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领域中智能教室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与实施
- 政策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 专题06 读后续写校园生活类话题(讲义)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情感智力驱动学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 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正面伦理视角
- 中职教育自我管理课件
- 2025届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教师课件
- 未来职业教育的趋势基于情感智商的培养策略分析
- 教育技术法规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 2023蓝桥杯科学素养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小学校长招聘考试试题
- 大报告厅EASE声场模拟分析
- (完整版)土的参数换算(计算饱和重度)
- 境外汇款申请书样板
-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教学课件
- 2023年浙江温州技师学院招聘教师(共500题含答案解析)高频考点题库参考模拟练习试卷
- 抚养费纠纷答辩状
- 压铸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 河南暴雨参数计算表
- 产品质量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