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_第1页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_第2页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_第3页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_第4页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nly people who are full of self-confidence can immerse themselves in life with confidence everywhere and realize their will.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5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7页内容二、教材分析中括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

2、序打下知识基础。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式: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抽象性,我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2、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五、评价方式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

3、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六、教学流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一)好奇中创造授课伊始,通过几个数字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的数字符号游戏,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二)讨论中理解360(12 + 6 )5360(12 + 6 )5通过学生的计

4、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三)尝试中规范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2403(177)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四)质疑中发展120(8+4)2 400(51-46)8120(8+4)2 400(51-46)8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两组共四道算式,看看在有中括号和没有中括号的情况下,算式发生了哪

5、些改变?进一步体会中括号的作用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

6、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例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知识

7、_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二、说教法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个例题的教学。三、说学法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之后,扶着学生认识,独立让学生认识,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

8、方法。四、说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一)复习。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二)新授。导入新课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教学例题()教学例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

9、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指导写。()教学例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教学例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教学例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教学例指导学生画出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份,提问:把分米

10、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教学各部分名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以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练习。练习二十七第题给予一定的指导。练习二十七第题要回答为什么。完成-题。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1、。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

12、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教学关键:通分三、 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13、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四、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坐缆车要 小时爬山要 小时宾馆 游船码头乘汽车要 小时骑自行车要 小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设计

14、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_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1、独立探险究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

15、表全班交流3、算法优化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

16、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

17、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个层次的练习。】2、创设生活情境: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1)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科技书占总数的 1/6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12、24作公分母时,

18、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2) 综合练习: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列出:1/41/61/5【设计意图:一方面由2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3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3) 思考练习;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设计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19、。】(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板书设计 通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_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

20、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7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充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实践性、研究性,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研究,逐渐明白所学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达到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转化为已学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从而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根据

21、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准确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推导和运用。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22、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学具与教具的准备: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两个。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这样,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唤醒学生对有关知识及其形成过程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2.

23、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你们有兴趣吗?(揭示课题)(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_于生活”的思想,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明确了探索的目标与方向)(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启发要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2.分组操作交流第一组学具让学生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2)小组展示、交流。(可能展示以下

24、几种图形)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回答)3.分组操作交流第二组学具我让学生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用上面的方法,能摆出几种图形?(1)分组进行操作(2)小组交流、展示(3)启发: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你们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联系。(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回答。(5)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旋转、平移掩饰,让学生感知。4.分组操作交流第三组学具拿出第三组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同样方法进行操作,交流。从而总结

25、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引导总结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同组之间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讨论回答,自由发言。(学生的叙述可能不够全面)根据回答引导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进行回答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 = ah2 形成板书。6.巩固练习与应用拓展接下来,我设计了多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1)完成“做一做”,有助于学生

26、对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加深印象与理解,知道三角形面积与它的底及高地关系,并熟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2)课堂作业:练习十七第1-3题。通过练习,是他们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当堂反馈,提高效果。(3)在方格纸上设计几个面积为6平凡厘米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灵活地应用知识,使学生明白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就要找底和高,底和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4)请学生量出流动红旗的底和高,计算做一面流动红旗需要多少布?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全课小结这节课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本节课大家通过动手

27、操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用“重叠、旋转、平移”等数学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s = ah2(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使学生明显地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

28、法。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

29、备。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习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

30、新意识。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电脑显示红花榜:(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设计“作业评比”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小雪多,小磊少。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华多几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生a:12820(朵)生b:1284(朵)师:为什么用减法?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