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颍上县土地整治规划目 录第一章 前言1第一节 规划目的1第二节 规划任务2第三节 规划依据3第四节 规划范围6第五节 规划期限6第二章 背景与形势7第一节 颍上县概况7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7第三节 近期土地开发整理评价8第四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0第三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13第一节 规划原则13第二节 战略定位14第三节 目标和任务16第四章 全面推进土地整治18第一节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8第二节 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19第三节 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21第四节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22第五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23第五章 土地整治项目安排25第一节 农用地
2、整理项目安排25第二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安排31第三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安排34第四节 土地复垦项目安排38第五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安排40第六节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安排44第六章 投资分析与效益评价46第一节 土地整治投资估算46第二节 资金筹措46第三节 规划效益评价47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51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51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51第三节 提高规划实施的管理水平52第四节 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53第五节 增强规划实施的科技支撑54第六节 大力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54第八章 附表56第一章 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3、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土地整理复垦,改造中低产田,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解决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颍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形成颍上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等任务要求的实施性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安徽省颍上县土地整治的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合
4、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是未来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也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土地内部挖潜,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依据。第一节 规划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建设,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加快土地复垦和开发,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鼓励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土地整治与耕地
5、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关系。第二节 规划任务一、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组织实施农用地整治重点项目;科学划定基本农田示范区,优化耕地多功能布局,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二、稳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以“空心村”、废弃地、闲置地整治和乡(镇)企业用地整治为重点,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严格控制增减挂钩规模与
6、范围,合理使用节余指标,确保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治,重点改造旧城镇、旧厂矿和“城中村”,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完善区域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三、加快土地复垦步伐以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土地复垦步伐。加大县域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完善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加强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复垦监管,全面推进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大力推进生态型灾毁土地整治,及时开展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四、积极开展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以增加优质耕地资源为目的,积极开展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加大工矿废弃地、荒
7、草地、内陆滩涂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力度,确保规划期内颍上县耕地面积不减少,保障颍上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须的基本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耕地布局,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五、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以建立和健全体制机制法制委手段,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统筹县域土地整治,构建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模式;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整治实施监测监管;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土地整治法制、科技支撑能力、队伍等建设,夯实规划实施基础。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文件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7土地复垦条例;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二)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共发20101号);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4国土资源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5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
9、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7国务院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02015年)的批复(国函201223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11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12172号);12国土资源部关于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4
10、4号);13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好乡村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6号)。(三)相关部门资料1阜阳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年);3阜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0-2020年);4颍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5颍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6颍上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7颍上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8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6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二、数据和图件规划基期地籍数据采用2010年变更调查核准数据。在第二次
11、全国土地调查2010年变更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调整形成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第四节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颍上县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包括21个镇(耿棚镇、黄桥镇、新集镇、王岗镇、红星镇、迪沟镇、西三十铺镇、鲁口镇、陈桥镇、六十铺镇、杨湖镇、润河镇、南照镇、夏桥镇、谢桥镇、半岗镇、慎城镇、江店孜镇、十八里铺镇、江口镇、八里河镇)、9个乡(关屯乡、赛涧回族乡、黄坝乡、五十铺乡、古城镇、垂岗乡、刘集乡、盛堂乡、建颍乡)、3个农场(焦岗湖农场、花园良种繁殖场、唐垛湖分场),土地总面积为1987.24平方公里。第五节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10年;规划期限:
12、2011-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展望到2020年。第二章 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颍上县概况一、自然概况颍上县隶属阜阳市,位于北纬32273254,东经1155611638之间,属于黄淮平原,淮河与颍河于此交汇。全县东靠凤台县、西接颍州区、北依颍东区和利辛县、南邻霍邱县和寿县,具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二、社会经济状况颍上县土地总面积1987.24平方公里,人口约171.9万,非农业人口约19.94万人,下辖30个乡(镇)和3个农场、346个村(居)委会。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约145.47亿元,工业总产值117亿元,财政收入18.5亿元;颍上县是全国平原旅游县、煤电化工
13、基地、生态示范区,境内的“八里河”和“小张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10年颍上县变更后土地利用现状的结果,颍上县土地总面积198723.93公顷,其中农用地149993.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48%;建设用地36749.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49%;其它土地1198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3%,部分分类面积及比重如下:耕地面积为133140.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00%,人均耕地1.16亩,主要为水田和旱地,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但颍上县水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分布导致水浇地在灌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压力。农村居
14、民点用地为26253.41公顷。2010年,全县总人口为171.9万,城镇人口19.9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00%,农村人口151.96万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72.76平方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颍上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对较大。城镇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为5195.11公顷。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19.94万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达到260.60平方米。这也表明颍上县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主要是内陆滩涂地,面积为5515.43公顷。主要分布于颍上县南部和西部,地面坡度较小、土层厚度较大,具备一定的开发条件。第三节 近期土地开发整理评价一、近期土地开发整理
15、实施情况自2009年以来,颍上县先后实施了2个整村推进项目和3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8089.23公顷,补充耕地392.7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拟置换复垦区面积53.43公顷,置换农用地指标52.01公顷。二、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成效近几年来,颍上县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尤其是提高当地各乡镇申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土地整治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进行改造中低产田,修建排水灌溉沟渠、农村生产道路等措施,实现了耕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中低产田土所占比重大幅降低,实现了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不断提高,项目区充分利用整理后
16、的农用地良好种植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三、近期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一)整治类型中土地开发比例较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期间,颍上县补充耕地面积392.71公顷,主要为土地开发。但土地资源有限,过度的开发将加大土地的承载能力,水资源更紧缺,也不利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二)土地整治资金整合不够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整合难。土地整治工作具体涉及路、水、电力、电信、卫生、文化、教育等多项内容的配套建设,涉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多个部门,它们都只负责各自领域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导致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低微,没有形成集中扶持、规模扶持的效益。(三)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实施的土地开发
17、整理复垦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等衔接不够,本轮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实施性规划,在规划编制时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充分结合城镇发展专项规划和产业规划。由于土地整治规划中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布局是结合了新农村规划布点,当农民意愿发生变化时,新农村规划布点也会随之变化,最后影响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布局。因此本轮规划中,应采取一定措施,保障避免因相关规划反复调整而导致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四)加强耕地由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转变从2010年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都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级耕地的比
18、重,明确将“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列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之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县土地整治工作重点以补充耕地面积为主,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和保护耕地生产能力方面工作力度不够,本轮规划应建立“提等级、优布局”的耕地资源保护理念,实现耕地由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转变。(五)缺乏补充耕地质量评估颍上县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一定规模的耕地面积,但是对补充耕地质量到底如何,是否真正做到了“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所减少的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当”的要求,很难确认,因此本轮规划必须对补充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本轮规划期内,更是颍上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社会经济
19、建设与耕地保护共赢,就必须保障耕地质量。对确认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是技术性问题,涉及到耕地面积与地力的平衡。对如何判断占用减少的与整治补充耕地的质量是否相当,现有的有关评价指标与方法则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需制定耕地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用于确认建设占用减少的与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质量是否相当。第四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外部机遇(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带来的机遇为按照国务院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012年4月6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下达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2012年6月6日安徽省国土厅下达安徽省县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
20、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规划期内下达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52966.67公顷,这为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加强组织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制度探索与创新力度提供了契机。(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的机遇颍上县区域发展定位的实施使得全县能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进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业、商贸两大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率。二、内部挑战(一)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难度加大颍上县全县采煤沉陷总面积2100.85公顷,煤炭开采带来了地表塌陷、农田荒芜、村庄迁徙、建筑物破坏、矸石堆积、地表水流量减少以
21、及地下水供水水源干枯等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处理好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未来颍上县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颍上县将迎来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规划期内需要保持较高的城镇工矿用地增长;颍上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使得全县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长期保持旺盛的用地需求;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一定的用地规模。这些都形成了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土地资源供需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能满足颍上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三)基础设施较差颍上县内部通往各乡镇公路已全部硬质化,但大部分田间路和生产路的条件
22、还是相对较差。由于多数道路年久失修以及部分道路无硬化处理,导致田间路和生产路极不平整,路基磨损,桥涵破损情况普遍,只能保证低速行车,通车能量小,尤其是在春秋两季路面尘土飞扬,雨后路面泥泞无法行车,给乡村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道路条件迫切需要改善,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乡村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条件,同时也为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第一节 规划原则一、坚持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全程吸收群众代表
23、参与,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土地整治为项目依托,推动城乡资金和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与优化配置,打通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通道,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把各项支农资金集中投入到土地整治和村庄建设,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打造良好平台,开辟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并通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向农村的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坚持严格控制城乡用地规模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严格控制城乡用地规模,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努力转
24、变用地方式,防止用地浪费,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严格控制城乡用地总规模的要求,在确保可控、有序、渐进、稳妥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开展用地模式探索创新。四、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土地综合整治要始终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土地资源基础,立足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对腾退宅基地和废弃地合理开发利用,要以复垦还田增加耕地为原则。同时正确处理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坚持土地整治与农田水利建设
25、相结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五、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推进根据颍上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分类指导,既要考虑当前,又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土地整治规划要充分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等规划衔接。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为前提,优先安排农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土地整治应从当地实际出发,适应地形地貌,保护传统文化。第二节 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调整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兴县这一主题,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城乡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协调颍上县
26、,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快土地整治的步伐和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原则,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未来颍上县土地整治的战略重点:(一)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对田、水、路、林、沟进行有效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切实保护耕地,
27、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全力维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积极发展有机农业,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加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的治理,解决因沉陷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民生问题,解决颍上县的经济发展问题,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沉陷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工作,保障农民生活安全。第三节 目标和任务规划期内,面对颍上县城镇化、工业化快速
28、发展的趋势,结合颍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美化城乡生态环境,转变建设用地的供给方式,实现用地模式从外延扩张型走向内涵挖潜型的转变,做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的双赢,为颍上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提供重要保障。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规划期内补充耕地3335.70公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等级。规划期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为84470.63顷,其自然质量等别可提高0-1等,利用等别可提高1-2等,经济等别可提高1-2等。挖掘农用地整理
29、潜力,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到2015年,农用地整理面积为85383.68公顷,补充耕地867.40公顷。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策支持,规划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200.00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规模110.14公顷。加大旧城镇、旧厂矿和“城中村”的改造力度,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大力推进土地复垦,以采煤沉陷治理为契机,加强土地复垦力度,规划期内复垦土地224.62公顷,补充耕地179.69公顷,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矿区社会经济发展。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规划期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为3051.48公顷,补充耕地2288
30、.61公顷。规划至2020年,颍上县土地整治规划预计农用地整理规模为99460.7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6568.32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10533.90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541.66公顷;土地复垦规模为4873.5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898.87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为7614.17公顷,补充耕地面积5710.63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00000.00公顷。第四章 全面推进土地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点生活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统筹安排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活动。构建区域
31、土地生态格局,强化生态核心区建设,恢复和保护自然格局,维护土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统筹区域内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第一节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在全县大规模推进农用地整理,安排农用地整理规模85383.68公顷,预计补充耕地867.40公顷,需投资53421.53万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84470.63公顷,需投资50682.38万元;通过在全县主要连片的耕地区域开展农用地整理,将大大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和产出水平,改善农田气候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
32、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要求,安徽省建设连片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175.40万公顷(2631万亩)。规划期内阜阳市下达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5.30万公顷(79.45万亩),规划期内,我县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45万公顷(126.75万亩),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二)加强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与管理建设优质、集中连片、基地化的基本农田保护体系,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标准和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规定,结合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结果,严格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的措施,稳步提高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33、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重点保护优质耕地。(三)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按照耕地增加、用地节约、布局优化、要素集聚的要求,选取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区域,采取“整村推进”模式,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争取颍上县基本农用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立项,全面提高颍上县耕地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第二节 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经济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优化居民点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规划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7439.41公顷,预计投资446364.76万元。一、统筹
34、规划乡村土地利用(一)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衔接,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结合农村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特点,科学编制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乡镇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整体格局,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二)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集约节约用地、改善环境为原则,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逐步推行分散
35、居民点的适度集中归并,重点发展中心村,稳妥撤并自然村,适时拆除空心村,形成等级、职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在城镇发展区,严格限制现有村庄旧房改建扩建,鼓励农民腾退宅基地,实施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业生产区,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充分征求农民意愿,规范有序开展迁村并点,按照规划推进中心村建设,吸引农民自愿适度集中居住。在生态保护区,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外迁和适度归并。迁村并点涉及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村民组织等变动的,要加强政策指导,做好细致工作,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三)加强乡村景观特色保护乡村环境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
36、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营造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的村口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二、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一)加强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和闲置地,促进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严格划定农村居民点扩展边界,村内有空闲地或宅基地总面积严重超标的,原则上不再增加新增宅基地规模。依
37、法引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合理流转,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村庄建设用地整理要以“空心村”整治和“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科学规划新建居民点,全面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合理进行村庄功能分区,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庄内部绿化建设,着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第三节 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全力实施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协调推进沉陷治理
38、与景区建设,统筹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布局,打造现代城市商圈,促进人口集聚、市场繁荣。规划安排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110.14公顷,预计投资1387.74万元。一、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鼓励开发利用废弃工矿土地,探索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补偿平衡机制。根据工矿废弃地专项调查成果,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改善废弃工矿区生态和生活环境。二、促进旧工业企业改造充分挖掘现有工业用地潜力。制定工业园用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政策,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工业用地经济效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改造区的产业更新升级。制定合理的产业用地政策,积极
39、发挥用地标准和价格手段的调控作用,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能。引导工业集聚发展。探索建立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新建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引导分散企业向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中,促进集中布局、集约用地。第四节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紧紧围绕“县指导、镇负责、村为主、民监督”的工作思路,坚持调度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县主导协调作用、矿支持配合作用、镇主体作用、村主人翁作用、村民代表监督作用),加大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规划期内,颍上县土地复垦规模为224.62公顷,可补充耕地179.69公顷,预计投资2830.16万元。一、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土地复垦颍上县土地复垦主要以采煤沉陷地复垦为主,规划
40、将依据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理念,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副则副。科学规划,争取以最低投入实现最高产出。颍上县采煤塌陷区大部分为非稳沉塌陷区,积水较深。通过土地平整、配套水利等措施把无积水、积水较浅的采煤塌陷地优先发展农业,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效生态农业。二、建立综合治理项目库依据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规划,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沉陷地整治开发、修复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沉陷区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实施已列入省“861”项目和阜阳市矿产资源规划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项目;盘活采煤沉陷区存量资源,吸纳社会资金进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第五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适度开发宜耕后
41、备土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适宜开发利用的地块,采取先进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通过土地平整与改造、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田间道路、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耕地质量。规划期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为3051.48公顷,土地开发对象多为荒草地、裸地中的裸土地内陆滩涂等。预计可补充耕地2288.61公顷,预计投资20139.75万元。补充耕地量能够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要求。一、合理选择土地开发最优区域开展宜耕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合理选择土地开发最优区域,充分
42、挖掘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颍上县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开发最优区域可选择城市规划范围外、等别较高的现状农用地周边的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二、因地制宜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根据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特性,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程度,在此基础上实施开发利用。合理开发滩涂地,对坡度较小、水源充足、土层较厚的地块,应优先考虑开发为耕地,其余可考虑开发为其他农用地。待开发地块最好能处于耕地集中区,开发成高等别耕地,能够形成连片耕地并纳入基本农田进行永久保护。三、协调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适度开发宜农土地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
43、到土地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开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当服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尽可能选择坡度较小、生态条件较适宜的地区进行开发利用。要配套必要的保水保土措施,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区。严格禁止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开发。第五章 土地整治项目安排为了确保颍上县土地整治规划任务和目标,切实落实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部署,在上一级规划重点工程的控制下,结合颍上县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土地整治资源的集中度,颍上县共计部署土地整治重点项目118个,其中农用地整理重点项目29个(包括7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项目29个,城镇工矿建设
44、用地整理重点项目18个,土地复垦重点项目14个,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项目28个,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22个,建设项目面积96209.32公顷;预计投资524143.94万元。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一、项目安排根据对历年农用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来源的调查及项目完成后沟渠、道路、林网及农业设施用地等地类比重的测算,颍上县农用地整理主要通过降低田埂系数、整理沟渠、农村道路及养殖用地等农用地中的非耕地来增加耕地面积。颍上县农用地整理项目主要安排在耿棚镇、江口镇、刘集乡等29个乡镇。补充耕地潜力主要来自坑塘、田埂、沟渠及农村道路等非耕地的整理,综合各乡镇农用地整理典型项目区的调查和补充耕地潜力的测
45、算,规划期间,确定颍上县农用地整理重点项目29个,整理规模85383.68公顷,补充耕地面积867.40公顷,预计投资53421.53万元。二、项目布局关屯乡农用地整理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关屯村、凡庄村、古城村等村,建设规模1783.88公顷,补充耕地36.91公顷,预计投资1162.38万元。赛涧回族乡农用地整理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赛涧村、李台村、周台等村,建设规模2088.30公顷,补充耕地216.11公顷,预计投资1798.93万元。黄坝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吕塘村、小店村、花水村等村,建设规模3237.51公顷,补充耕地0.28公顷,预计投资1943.21万元。五十铺
46、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蒋王村、公桥村等村,建设规模2396.90公顷,补充耕地11.72公顷,预计投资1467.74万元。古城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安排在赵楼村,建设规模808.87公顷,预计投资485.32万元。垂岗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杨圩村、新台村、陶大郢村等村,建设规模2120.30公顷,补充耕地23.55公顷,预计投资1331.68万元。刘集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苏杨村、甘罗村等村,建设规模2964.66公顷,补充耕地19.09公顷,预计投资1827.03万元。盛堂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朱洋村、周庄村等村
47、,建设规模3771.85公顷;补充耕地32.73公顷,预计投资2345.80万元。耿棚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耿棚村、韩庄村等村,建设规模4862.23公顷,补充耕地9.47公顷,预计投资2941.25万元。建颍乡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顺河村、迟沟村、管谷村等村,建设规模3994.00公顷,补充耕地15.54公顷,预计投资2435.65万元。黄桥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黄桥村、牛庙村等村,建设规模1971.27公顷,补充耕地28.61公顷,预计投资1255.04万元。新集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黄郢村、韩庄村等村,建设规模2665
48、.24公顷;补充耕地17.41公顷,预计投资1643.14万元。王岗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周楼村、郑湾村、姚庄村等村,建设规模3409.83公顷,补充耕地140.48公顷,预计投资2400.78万元。红星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郭元村、老海村、尹寨村等村,建设规模2218.42公顷,补充耕地40.29公顷,预计投资1432.84万元。迪沟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谢棚村、五岔村、三河村,建设规模1862.43公顷,预计投资1117.46万元。西三十铺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仁和村,建设规模3501.28公顷,补充耕地2.15公顷,
49、预计投资2106.19万元。鲁口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鲁口村、周巷村、王楼村等村,建设规模3171.99公顷,补充耕地25.66公顷,预计投资1968.02万元。陈桥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主要安排在陈桥社区、陈彭村、金元村等村,建设规模3119.37公顷,补充耕地2.51公顷,预计投资1877.98万元。六十铺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主要安排在马桥村、马小村、赵庄村、五十铺村等村,建设规模3892.10公顷,补充耕地4.18公顷,预计投资2345.82万元。杨湖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主要安排在魏台村、陈巷村等村,建设规模2201.18公顷,补充耕地0.20公顷
50、,预计投资1321.22万元。润河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陶徐村、沿河村、洪庄湖村、富坝村等村,建设规模4397.68公顷;补充耕地22.66公顷,预计投资2695.86万元。南照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鲁庄村、闫庄村等村,建设规模2289.72公顷;补充耕地40.03公顷,预计投资1474.97万元。夏桥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颍林村、郭桥村、双岗村等村,建设规模3670.96公顷,补充耕地0.47公顷,预计投资2203.76万元。谢桥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谢桥村、小张庄村等村,建设规模3369.55公顷,补充耕地64.80公
51、顷,预计投资2185.44万元。半岗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庙台村、孔台村、黄连沟村,建设规模3461.62公顷,补充耕地33.28公顷,预计投资2161.05万元。江店孜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后坝村、幸福村等村,建设规模5728.27公顷,补充耕地1.20公顷,预计投资3440.00万元。十八里铺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魏庄村、谢庄村、大海村等村,建设规模2246.71公顷,补充耕地1.32公顷,预计投资1351.35万元。江口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马圩村、王李村、江北村等村,建设规模2947.02公顷,预计投资1768.2
52、1万元。八里河镇农用地整理重点建设项目1个,主要安排在王新庄村、韩郢村等村,建设规模1232.55公顷,补充耕地76.74公顷,预计投资933.41万元。三、耕地质量建设2010年颍上县耕地面积为133140.42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17166.19公顷。根据颍上县农用地分等,颍上县耕地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和养分含量总体水平中等水平居多,全县中、低等别的农用地比例大,高等别的农用地比例小,耕地等别主要集中在7-10等之间。目前,部分水利设施老化损毁,不能满足现如今灌溉排涝要求;部分地区缺乏基础的水利设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对农业生产水平的造成很大的影响。(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过
53、程中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整治工程标准,确保整治后基本农田实现“四化”,即机耕路网络化、排灌渠硬底化、主干道林网化、农田方格化,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强田间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稳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明显增强。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合理确定田块规模、改进田块形状,耕地面积集中连片,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不断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优化田间道、生产路布局,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做好路田交接,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推进农田林网工程建设,选择合理树种,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步提高农田
54、防护比例,景观生态效果明显。加强耕地地力培肥工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有效减少农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二)加强农田整治的后期管护农用地整理后加强农田后期管护,进一步加强对补充耕地的监管,整治补充耕地,应及时确权、登记、颁证。强化宜耕土层建设,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改良土壤性状;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增加有机质含量,防止重用轻养,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加大农田水利、耕作道路、林网等配套设施的维护和改善,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采用农业补贴杠杆保护整治后的基本农田,建立专项补贴,平衡因管制带来的发展
55、机会不平等,提高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政府还可以利用补贴的间接作用,引导社会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建立基本农田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基本农田变化动态。第二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安排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安排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作为农田整治的主要目标,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特别强调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规划到2015年末,颍上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73个,其中关屯乡3个,赛涧回族乡2个,黄坝乡3个,五十铺乡3个,古城镇2个,垂岗
56、乡3个,刘集乡2个,盛堂乡2个,耿棚镇3个,建颍乡3个,黄桥镇2个,新集镇3个,王岗镇2个,红星镇3个,迪沟镇2个,西三十铺镇2个,鲁口镇3个,陈桥镇3个,六十铺镇3个,杨湖镇3个,南照镇2个,夏桥镇2个,谢桥镇2个,半岗镇3个,江店孜镇2个,十八里铺镇3个,江口镇2个,八里河镇2个。建设规模84470.63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84470.63公顷,预计投资50682.38万元,完成了阜阳市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52966.67公顷的指标任务。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整理后的基本农田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土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则;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达;防护林网完备。基础工作规范化
57、要求达到档案工作完整齐全、数据与图件资料及时更新、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完善基本农田责任体系、明确保护责任,探索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机制。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效率、保证基本农田信息的现势性,规范业务管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土地平整颍上县地形平坦,属平原地貌。现有渠系灌溉基本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耕地按照自然坡降进行平整,因为项目区内基本农田的地块面积都比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而且滴灌系统对田块平整度要求不高,不需进行大面积田块平整。土地平整对象主要针对耕地间零星坑塘、部分有起伏的耕地及部分废弃农渠填平。沟渠的填平可利用开挖排水沟的土方填平,土地平整时尽量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合理设计高程,在田块内挖填平衡,使挖填土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排、农作物耕种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遗产大班课件
- 亲子教育第7讲: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
- 2025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随堂测试第6单元《6.4数学思考》(含答案)
-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5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高一数学课程讲解
- 2024-2025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突破训练)
- 职业暴露与防护应急演练培训
-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
- 【中国信科-中信科移动】2023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
-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卓越)
- 《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礼仪与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海南声茂羊和禽类半自动屠宰场项目环评报告
-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及司法解释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