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解剖(2)精编版_第1页
脊柱解剖(2)精编版_第2页
脊柱解剖(2)精编版_第3页
脊柱解剖(2)精编版_第4页
脊柱解剖(2)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包括:项部、背部(胸背部、腰部)和骶包括:项部、背部(胸背部、腰部)和骶 尾部尾部 项部:上界:上项线;两侧斜方肌前缘项部:上界:上项线;两侧斜方肌前缘 背部(胸背部和腰部):两侧腋后线背部(胸背部和腰部):两侧腋后线 骶尾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骶尾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 广义背部是指躯干的背侧(脊柱区)广义背部是指躯干的背侧(脊柱区) 3 4 椎骨棘突定位:椎骨棘突定位: 颈颈7: 胸胸3: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 胸胸7: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 腰腰3:脐平面:脐平面 腰腰4: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 骶骶2: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两侧

2、髂后上棘连线 骶中嵴和骶管裂孔骶中嵴和骶管裂孔 骶角:为判断骶管裂孔标志骶角:为判断骶管裂孔标志 尾骨尖尾骨尖 第第12肋、第肋、第11肋肋 竖脊肌竖脊肌 5 由椎骨和椎骨连结组成由椎骨和椎骨连结组成 (一)、(一)、椎骨椎骨vertebrae vertebrae : 组成:幼年椎骨组成:幼年椎骨3333块,块, 颈椎颈椎7 7 胸椎胸椎1212 腰椎腰椎5 5 骶椎骶椎5 5(成年融合成(成年融合成1 1块骶骨)块骶骨) 尾椎尾椎3 34 4(成年融合成(成年融合成1 1块尾骨)。块尾骨)。 6 椎骨一般形态:椎骨一般形态: 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 1 1、椎体、椎

3、体vertebral bodyvertebral body: 位于前部,短柱状,表面密质较位于前部,短柱状,表面密质较 薄,主要由松质构成。负重主要薄,主要由松质构成。负重主要 部分,易发生压缩骨折。部分,易发生压缩骨折。 2 2、椎弓、椎弓vertebral archvertebral arch: 椎弓根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arch 椎弓板椎弓板lamina of vertebral lamina of vertebral archarch 椎孔椎孔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forame

4、n 椎间孔椎间孔intervertebral intervertebral foraminaforamina 7 7 7个突起:个突起: 棘突棘突spinous process1spinous process1 个个 横突横突transverse transverse process1process1对对 上关节突上关节突superior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1articular process1对对 下关节突下关节突inferior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1articular process1对。对。 8 各部椎骨的特点:各部椎骨

5、的特点: 1 1、颈椎、颈椎cervical cervical vertibraevertibrae: 椎体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体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第第3 37 7椎体上面侧缘向上椎体上面侧缘向上 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 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 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 又称为又称为LuschkaLuschka关节。可使关节。可使 椎间孔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transverse foramentransverse foramen,有,有 椎动脉通过。

6、颈椎动脉通过。颈6 6横突末端横突末端 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 动脉结节。动脉结节。 棘突末端分叉。棘突末端分叉。 关节突面近似水平位。斜关节突面近似水平位。斜 行或横行暴力下易导致脱行或横行暴力下易导致脱 位,很少骨折。位,很少骨折。 9 颈颈1 1寰椎寰椎atlasatlas: 呈环状,由前弓、后呈环状,由前弓、后 弓及两侧块。无椎体,弓及两侧块。无椎体, 无棘突,无关节突。无棘突,无关节突。 前弓较短,后面正中有前弓较短,后面正中有 齿突凹齿突凹dental foveadental fovea。 前面有前节结。前面有前节结。 后弓较长,上面有横行后弓较长,上面有横行

7、 的椎动脉沟的椎动脉沟groove for groove for vertebral arteryvertebral artery。后。后 面有后节结。面有后节结。 侧块连接前后弓,上面侧块连接前后弓,上面 为椭圆形关节面,与枕为椭圆形关节面,与枕 髁相关节;下面为圆形髁相关节;下面为圆形 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 面相关节。面相关节。 横突长有横突孔。横突长有横突孔。 10 颈颈2 2枢椎枢椎axisaxis: 椎体上面有齿突椎体上面有齿突dens of dens of axisaxis。齿突前面有关节面。齿突前面有关节面。 两侧有上关节面。两侧有上关节面。 椎上切迹浅,椎下

8、切迹深。椎上切迹浅,椎下切迹深。 横突短,只有一个节结横突短,只有一个节结 棘突大末端分叉。棘突大末端分叉。 颈颈7 7隆椎隆椎vertebra vertebra prominensprominens: 棘突长,末端不分叉。为棘突长,末端不分叉。为 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11 2 2、胸椎、胸椎thoracic vertebraethoracic vertebrae: 椎体和横突末端前面有肋凹椎体和横突末端前面有肋凹costal foveacostal fovea。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关节突关节面几呈冠状位。暴力后

9、易骨折,不易脱位关节突关节面几呈冠状位。暴力后易骨折,不易脱位 12 3 3、腰椎、腰椎lumbar vertebraelumbar vertebrae: 椎体大椎体大 椎孔呈三角形椎孔呈三角形 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且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为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且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为下 一椎骨的上关节突所抱拢。不易发生单纯脱位,往往合并一侧一椎骨的上关节突所抱拢。不易发生单纯脱位,往往合并一侧 关节突骨折。关节突骨折。 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后伸。 13 4 4、骶骨、骶骨sacral bonesacral bone: 由由5 5块骶椎融合而成。块

10、骶椎融合而成。 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岬岬promontory:promontory:为骶骨底中分的向前为骶骨底中分的向前 的隆凸。的隆凸。 4 4对骶前孔对骶前孔anterior sacral anterior sacral foraminaforamina 4 4对骶后孔对骶后孔posterior sacral 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 foramina 。 骶管骶管sacral canalsacral canal 骶管裂孔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sacral hiatus 骶角骶角sacral cornusacral c

11、ornu。 耳状面耳状面auricular surface auricular surface 5 5、尾骨、尾骨coccyxcoccyx:尾骨尖:尾骨尖 14 颈肋颈肋 腰肋腰肋 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骶椎腰化骶椎腰化:可引起慢:可引起慢性性腰痛腰痛 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 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 15 (二)、椎骨连结:(二)、椎骨连结: 1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间的连结: 椎间盘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连结 相邻两个椎体

12、之间纤维软骨板(颈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纤维软骨板(颈1 1、 2 2之间除外),成人之间除外),成人2323个。外周部为个。外周部为 纤维环,中部为髓核。纤维环,中部为髓核。 胸部薄,颈部和腰部较厚。胸部薄,颈部和腰部较厚。 颈部和腰部前稍厚,后稍薄,而胸部颈部和腰部前稍厚,后稍薄,而胸部 前稍薄后稍厚。前稍薄后稍厚。 椎间盘脱出多见于腰部,退行性病变椎间盘脱出多见于腰部,退行性病变 多发生于颈部。多发生于颈部。 前纵韧带前纵韧带anterior longitudinal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ligament: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前面,: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前面,

13、与椎体附着牢固,与椎间盘结合疏与椎体附着牢固,与椎间盘结合疏 松。为纵行长韧带。限制脊柱过伸。松。为纵行长韧带。限制脊柱过伸。 后纵韧带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ligament: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面,: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面, 与椎体结合较松,与椎间盘结合紧与椎体结合较松,与椎间盘结合紧 密。为纵行长韧带。限密。为纵行长韧带。限制脊柱过制脊柱过屈。屈。 16 2 2、椎弓之间连结:、椎弓之间连结: 黄韧带黄韧带ligamenta flavaligamenta flava:连于相:连于相 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

14、韧带,由黄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 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 棘间韧带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sinterspinal ligaments: 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 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supraspinal ligament: 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 带。带。 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 jiontszygapophysia jionts

15、: 由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由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属于平面关节,作轻微滑动。属于平面关节,作轻微滑动。 项韧带项韧带ligamentum nuchaeligamentum nuchae: 横突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17 3 3、寰枢关节、寰枢关节atlantoaxial jiontatlantoaxial jiont: 包括寰枢正中关节,寰枢外侧关节:包括寰枢正中关节,寰枢外侧关节: 寰枢正中关节:寰枢正中关节:由由寰椎齿突凹与齿突构成,齿突后为一滑膜囊。寰椎齿突凹与齿突构成,齿突后为一滑膜囊。 寰椎横韧带,及其上、下束构成寰椎十字韧带,限制齿突后移。寰椎横韧带,及其上、下束构成寰

16、椎十字韧带,限制齿突后移。 当暴力引起韧带断裂时,齿突后移压迫脊髓,将引起严重后果。当暴力引起韧带断裂时,齿突后移压迫脊髓,将引起严重后果。 翼状韧带翼状韧带, ,有限制头部过渡前俯和侧旋的作用。齿突尖韧带。有限制头部过渡前俯和侧旋的作用。齿突尖韧带。 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囊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囊 薄而松弛。薄而松弛。 运动:垂直轴,旋转运动:垂直轴,旋转 4 4、寰枕关节、寰枕关节atlantooccipital jiontatlantooccipital jiont: 由枕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由枕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 寰枕

17、前膜、寰枕后膜、寰枕外侧韧带寰枕前膜、寰枕后膜、寰枕外侧韧带 属于双轴性椭圆关节。作头俯仰和侧屈。属于双轴性椭圆关节。作头俯仰和侧屈。 18 19 20 6 6、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 前面观:前面观: 后面观:后面观: 侧面观:侧面观:4 4个生理弯曲:个生理弯曲: 颈曲颈曲cervical curvecervical curve:凸:凸 向前,为后天。向前,为后天。 胸曲胸曲thoracic curvethoracic curve:凸:凸 向后,向后,为为先天。先天。 腰曲腰曲lumbar curvaturelumbar curvature: 凸向前,凸向前,为为后天。

18、后天。 骶曲骶曲sacral curvaturesacral curvature: 凸向后,凸向后,为为先天。先天。 运动:屈、伸、侧屈、旋运动:屈、伸、侧屈、旋 转和环转。颈腰部运动灵转和环转。颈腰部运动灵 活,损伤较多见。活,损伤较多见。 21 颈椎光片颈椎光片 22 腰椎光片腰椎光片 23 胸廓胸廓thoraxthorax: 由由1212块胸椎、块胸椎、1212对肋和对肋和1 1块胸块胸 骨和它们之间连结构成。骨和它们之间连结构成。 1 1、肋椎关节、肋椎关节costovertebral costovertebral jointjoint: 肋头关节:肋头关节: 肋横突关节:肋横突关节:

19、 2 2、胸肋关节、胸肋关节 sternocostal jointsternocostal joint: 24 钩椎关节:钩椎关节: 第第3 37 7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 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又称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又称 为为LuschkaLuschka关节。关节。 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1/41/5 颈部、胸上部较薄、腰部较厚颈部、胸上部较薄、腰部较厚 颈部、腰部前厚,后薄;胸部则相反颈部、腰部前厚,后薄;胸部则相反

20、成人椎间盘供血差,易变性,而且易受结核菌感染而成人椎间盘供血差,易变性,而且易受结核菌感染而 坏死。坏死。 过渡劳损可引起纤维环破裂,形成椎间盘突出症,压过渡劳损可引起纤维环破裂,形成椎间盘突出症,压 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以腰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以腰45多见。多见。 颈部椎间盘易出现慢性萎缩,导致椎间隙变窄,椎体颈部椎间盘易出现慢性萎缩,导致椎间隙变窄,椎体 后缘唇形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由于病变是后缘唇形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由于病变是 组织变性而不是炎症,故称颈椎病。有时整个纤维环组织变性而不是炎症,故称颈椎病。有时整个纤维环 萎缩变性,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相互摩擦,萎缩变性

21、,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相互摩擦, 产生唇形增殖,最后形成一个环形骨嵴,压迫脊髓。产生唇形增殖,最后形成一个环形骨嵴,压迫脊髓。 产生脊髓受压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痉挛性瘫痪。产生脊髓受压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痉挛性瘫痪。 25 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 颈部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关节囊较松弛,易颈部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关节囊较松弛,易 脱位脱位 胸部几乎呈冠状位,不易脱位胸部几乎呈冠状位,不易脱位 腰部几乎呈矢状位,不易发生单纯性脱位腰部几乎呈矢状位,不易发生单纯性脱位 黄韧带:黄韧带: 发生肥厚(可能与慢性连续性损伤有关),类发生肥厚(可能与慢性连续性损伤有关),类 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似腰

22、椎间盘突出症 寰枢关节:寰枢关节: 寰椎横韧带损伤,齿突后移位,压迫脊髓,后寰椎横韧带损伤,齿突后移位,压迫脊髓,后 果严重。果严重。 26 (一)、皮肤和浅筋膜:(一)、皮肤和浅筋膜: 皮肤较厚,汗腺、皮脂腺较丰富皮肤较厚,汗腺、皮脂腺较丰富 浅筋膜脂肪较多,较致密,与皮肤紧密相连浅筋膜脂肪较多,较致密,与皮肤紧密相连 (二)、深筋膜:(二)、深筋膜: 分浅、深两层分浅、深两层 浅层:覆盖在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浅层:覆盖在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 深层:项区为项筋膜,胸背区和腰区为胸腰筋膜。深层:项区为项筋膜,胸背区和腰区为胸腰筋膜。 项筋膜:斜方肌深面,包裹夹肌和半棘肌项筋膜:斜方肌深面,包裹夹肌

23、和半棘肌 胸腰筋膜:胸腰筋膜: 后层:竖脊肌后面后层:竖脊肌后面 中层: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后、中两层包裹竖脊肌形成竖脊肌中层: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后、中两层包裹竖脊肌形成竖脊肌 鞘鞘 前层:腰方肌前面前层:腰方肌前面 27 (三)、肌层:(三)、肌层: 分分4层:层: 第第1层:斜方肌、背阔肌层:斜方肌、背阔肌 第第2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 后锯肌后锯肌 第第3层:竖脊肌、横突棘肌层:竖脊肌、横突棘肌 第第4层:椎枕肌群、腰方肌、腰大肌、脊柱两侧的层:椎枕肌群、腰方肌、腰大肌、脊柱两侧的 短小肌肉。短小肌肉。 斜方肌斜方肌 枕下肌:枕

24、下肌: 28 第第1层:斜方肌、背层:斜方肌、背 阔肌阔肌 1 1、斜方肌、斜方肌trapeziustrapezius: 作用:使肩胛骨上提,下作用:使肩胛骨上提,下 降,向脊柱靠拢。肩胛骨降,向脊柱靠拢。肩胛骨 固定,可使头后仰,一侧固定,可使头后仰,一侧 收缩,颈向同侧屈,面部收缩,颈向同侧屈,面部 转向对侧。转向对侧。 2 2、背阔肌、背阔肌latissimus latissimus dorsidorsi: 作用:可使肱骨内收、旋作用:可使肱骨内收、旋 内、后伸。上肢固定,可内、后伸。上肢固定,可 引体向上。引体向上。 29 第第2层:夹肌、肩胛提层:夹肌、肩胛提 肌、菱形肌、上后锯肌、

25、菱形肌、上后锯 肌、下后锯肌肌、下后锯肌 1、夹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夹肌、颈 夹肌夹肌 2、肩胛提肌:、肩胛提肌: 3、菱形肌:、菱形肌: 4、上后锯肌、下后锯、上后锯肌、下后锯 肌肌 30 第第3层:竖脊肌、横突棘层:竖脊肌、横突棘 肌肌 1、竖脊肌:、竖脊肌: 髂肋肌:髂肋肌: 腰髂肋肌腰髂肋肌 胸髂肋肌胸髂肋肌 颈髂肋肌颈髂肋肌 最长肌:最长肌: 胸最长肌胸最长肌 颈最长肌颈最长肌 头最长肌头最长肌 棘肌:棘肌: 胸棘肌胸棘肌 颈棘肌颈棘肌 头棘肌头棘肌 2、横突棘肌:、横突棘肌: 半棘肌半棘肌 多裂肌多裂肌 回旋肌回旋肌 31 枕下肌:枕下肌: 1、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

26、项线外侧部、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外侧部 2、头后小直肌:位于头后大直肌的内侧,起自寰椎后、头后小直肌:位于头后大直肌的内侧,起自寰椎后 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 3、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止于下项线、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止于下项线 以上的骨面以上的骨面 4、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下,止于寰椎横、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下,止于寰椎横 突突 功能:参与头的回旋和后仰运动功能:参与头的回旋和后仰运动 枕下三角:枕下三角: 三角内有寰椎后弓、椎动脉、第三角内有寰椎后弓、椎动脉、第1颈神经、枕大神经等。颈神经、枕大神经等。 3

27、2 33 腰上三角: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上界:第上界:第12肋下缘肋下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底:腹横肌起始部腱膜底:腹横肌起始部腱膜 腱膜深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腱膜深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腰方肌和肾腰方肌和肾 腰下三角:腰下三角: 下界:髂嵴下界:髂嵴 外侧界:腹外斜肌后缘外侧界:腹外斜肌后缘 内侧界:背阔肌下缘内侧界:背阔肌下缘 右侧腰下三角的前方有盲肠、阑尾右侧腰下三角的前方有盲肠、阑尾 34 35 36 (四)、血管和神经(四)、血管和神经 血管:血管: 项部深层的血管:项部深层的血管: 椎

28、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分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分4段:段: 第第1段:穿第段:穿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颈椎横突孔以前 第第2段段:穿行横突孔内。内侧与椎体相邻,后面与颈神经前支邻:穿行横突孔内。内侧与椎体相邻,后面与颈神经前支邻 接,全程被椎静脉丛包绕,老年人椎动脉的该段可出现迂曲,颈接,全程被椎静脉丛包绕,老年人椎动脉的该段可出现迂曲,颈 椎体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影响血流。椎体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影响血流。 第第3段段:出寰椎横突孔后穿寰枕后膜入椎管之前:出寰椎横突孔后穿寰枕后膜入椎管之前 第第4段段:位于颅内:位于颅内 枕动脉、肩胛背动脉、颈深动脉、颈深静脉枕动脉、肩胛背动脉、颈深动

29、脉、颈深静脉 胸背部:肋间后动脉等胸背部:肋间后动脉等 腰部:肋下动脉、腰动脉等腰部:肋下动脉、腰动脉等 骶部: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等骶部: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等 37 38 神经: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肩胛背神经: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肩胛背 神经神经 脊神经后支:脊神经后支: 自椎间孔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自椎间孔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 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和外侧支。 1、颈神经后支:、颈神经后支: C1后支:枕下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C2后支:外侧支为肌支;内侧支枕大神经分布枕部皮肤后支:外侧支为肌支;内侧支枕大神经分布枕部皮肤

30、 C3后支:外侧支为后支:外侧支为肌支肌支;内侧支第;内侧支第3枕神经分布于枕外隆枕神经分布于枕外隆 凸附近皮肤凸附近皮肤 2、胸神经后支:、胸神经后支: T16后支:内侧支为皮支,外侧支为肌支后支:内侧支为皮支,外侧支为肌支 T712后支:外侧支为皮支,内侧支为肌支后支:外侧支为皮支,内侧支为肌支 T2后支的皮支最长,可达肩峰,其他皮支依次细小,并逐渐斜后支的皮支最长,可达肩峰,其他皮支依次细小,并逐渐斜 向外下方向外下方 T12后支的皮支可越过髂嵴分布于臀部皮肤后支的皮支可越过髂嵴分布于臀部皮肤 39 40 3、腰神经后支:、腰神经后支: 腰神经后支分出后向后行,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内侧缘

31、腰神经后支分出后向后行,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内侧缘 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根部经纤维骨管至椎弓板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根部经纤维骨管至椎弓板 后面下行,分布于深肌和关节突关节。后面下行,分布于深肌和关节突关节。 外侧支在下位横突背面进入竖脊肌,然后在不同部位外侧支在下位横突背面进入竖脊肌,然后在不同部位 穿胸腰筋膜浅出斜向外下行。穿胸腰筋膜浅出斜向外下行。L13后支外侧支除支后支外侧支除支 配竖脊肌外,其皮支跨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皮肤为配竖脊肌外,其皮支跨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皮肤为 臀上皮神经。有时由于外伤等因素,可引起腰腿痛。臀上皮神经。有时由于外伤

32、等因素,可引起腰腿痛。 骨纤维孔:又称脊神经后支骨纤维孔骨纤维孔:又称脊神经后支骨纤维孔 位于椎间孔的后外方,开口向后,与椎间孔方向垂直。位于椎间孔的后外方,开口向后,与椎间孔方向垂直。 上外侧界:横突间韧带内侧缘上外侧界:横突间韧带内侧缘 下界:下位椎骨横突上缘下界:下位椎骨横突上缘 内侧界: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侧缘内侧界: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侧缘 体表投影:位于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的,腰体表投影:位于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的,腰1平面正平面正 中线外侧约中线外侧约2.3cm和腰和腰5平面正中线外侧约平面正中线外侧约3.2cm连连 线上。线上。 41 骨纤维管:又称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骨纤维管:

33、又称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 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内,自外上斜向内下。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内,自外上斜向内下。 前壁: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前壁: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上壁:乳突;下壁:副突。上壁:乳突;下壁:副突。 有时后壁韧带骨化,形成完全骨管。有时后壁韧带骨化,形成完全骨管。 体表投影:位于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下方的,腰体表投影:位于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下方的,腰1平面平面 正中线外侧约正中线外侧约2.1cm和腰和腰5平面正中线外侧约平面正中线外侧约2.5cm 连线上。连线上。 可见,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都分可见,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后

34、内侧支和后外侧支,都分 别经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穿过胸腰筋膜裂隙。正常情别经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穿过胸腰筋膜裂隙。正常情 况下,这些孔、管和裂隙对通过其内的神经、血管具有保况下,这些孔、管和裂隙对通过其内的神经、血管具有保 护作用。但是由于孔道细小,周围结构缺乏弹性,且腰部护作用。但是由于孔道细小,周围结构缺乏弹性,且腰部 活动度大,故在病理情况下孔道变形、变窄,压迫血管神活动度大,故在病理情况下孔道变形、变窄,压迫血管神 经而导致腰腿痛。经而导致腰腿痛。 42 43 4、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后支:、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后支: 上上4对骶神经后支出骶后孔,对骶神经后支出骶后孔,S5后支出骶管裂

35、孔。后支出骶管裂孔。 S13后支的内侧支细小,外侧支为臀中皮神经,分布于后支的内侧支细小,外侧支为臀中皮神经,分布于 臀中部皮肤。臀中部皮肤。 S45和尾神经的后支均细小,不分内、外侧支,它们连和尾神经的后支均细小,不分内、外侧支,它们连 结成襻,分布于尾骨后面的皮肤。结成襻,分布于尾骨后面的皮肤。 各脊神经后支的行程与关节突关节关系密切,而且各脊神经后支的行程与关节突关节关系密切,而且 都行于背部深肌的肌纤维或腱纤维之间,常因横突都行于背部深肌的肌纤维或腱纤维之间,常因横突 或关节突肥大,背部深肌劳损、撕裂,肌纤维、腱或关节突肥大,背部深肌劳损、撕裂,肌纤维、腱 纤维或韧带的肿胀,使脊神经后支受压,张力增加,纤维或韧带的肿胀,使脊神经后支受压,张力增加, 导致腰痛。导致腰痛。 44 45 由由24块椎骨的椎孔和骶管连接而成。块椎骨的椎孔和骶管连接而成。 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 下:达骶管裂孔下:达骶管裂孔 前壁: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后纵韧带前壁:椎体后面、椎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