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复习思考题介绍.doc_第1页
土力学复习思考题介绍.doc_第2页
土力学复习思考题介绍.doc_第3页
土力学复习思考题介绍.doc_第4页
土力学复习思考题介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习思考题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一填空题1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颗粒分析试验,分为筛分法和 比重计法。2砂粒与粉粒的分界粒径是0.075mm。3当砾类土或砂类土同时满足Cu 5Cc =1-3两个条件时,视为良好级配。5粘性土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 、塑态 及流动状态。7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有三个基本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它们分别是密度 、 比重 Gs和含水率 。8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饱和度可描述土体中孔隙被水充满的程度。9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10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土粒体积之比称为孔隙比。二单项选择题和度 SrD 土粒比重 Gs7常用来控制填土工程施工

2、质量的指标是: (D)1某粘性土的液限为40%,塑限为20%,则该土为A 孔隙比 e B 孔隙率 n C饱和度 SrD干密度( D)A砂土B粉土C粉质粘土D粘土8在土工试验室中,通常用(B )测定土的密度2某土的液性指数为2,则该土处于(C )状A 联合测定法 B环刀法 C比重计法D击实仪态。 A 坚硬B可塑C流动10对粘性土进行分类定名的依据是(B)6下列哪个物理性质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A 液限B 塑性指数C液性指数D塑限( D)。 A孔隙比eB 孔隙率 nC饱三判断题1砾与砂的分界粒径是1mm 。()2颗粒级配曲线的粒径坐标是采用对数坐标。()3某砂的不均匀系数为10,曲率系数为5,

3、则该砂为良好级配。 ()4级配良好的土,较粗颗粒间的孔隙被较细的颗粒所填充,因而土的密实度较好。()5土的含水量为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总质量之比。()6孔隙比为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10如果某土的饱和度为100%,则其含水量为100%。( )11对于同一种土,孔隙比或孔隙率愈大表明土愈疏松,反之愈密实。( )12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不是常数。()13在同一类土中,土的级配良好的土,易于压实,反之,则不易于压实。( )14土粒的比重在数值上等于土的密度。()15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16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 )17若土

4、呈固体状态时,其含水率为零。()18若土的液性指数 I L 0 时,土处于坚硬状态。 ()19粘性土土的含水率越高,越容易被压实。()20若今有两种土,其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试通过计算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土样B性质指标A含水率( %)156土粒比重2.752.68饱和度( %)5030土力学习题 - 1 -( 1) .土样 A 的密度比土样B 的大。()( 2) .土样 A 的干密度比土样B 的大。()( 3) .土样 A 的孔隙比比土样B 的大。()21粘性土的含水率越低,越容易被压实。()22依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若土的塑性指数大于 10,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

5、超过总量的 50% ,则该土属于黏性土。 ( )23若土中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重的 50%,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量 50%,则该土属于砂土。 ( )24若土中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则该土属于碎石土。 ()25若土的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量的50%,则该土属于粉土。 ()四计算题2( 1)根据颗粒级配曲线,按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11 )给土样进行分类定名并判断其级配情况。10090) 80( 70量含60粒50土的40径粒30某于20小1001001010.10.010.00

6、1土粒粒径d ( mm )土的粒径分布曲线(1)(2)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解: a. 由图得: d 2mm的颗粒含量为30% 50%,而 d 0.075mm的颗粒含量为80% 50%该土属于砂土。又因 d 2mm的土的含量为 30%在 25%-50%之间,该土定名为砾砂。b. 由图得: d 60=1.0 , d30=0.2,d 10=0.02d601.0d 20.20.2而30在之间,所以该土级配良好。Cu0.0250 5, Ccd10 d6010.022 13d10( 2)根据颗粒级配曲线,按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11 )给土样进行分类定名并判

7、断其级配情况,已知该土的塑限 p=18% ,液限 L=26% 。解: a. 由图得:而d 0.075mm的颗粒含量为60%50%而且 I p( LP ) 100 (22% 13%) 100 8该土定名为粉土。b. 由图得:d 60=0.075 ,d30=0.025,d 10 =0.003而d600.075d3020.0250.025在之间,所以该土级配良好。Cu25 5 , Ccd10d600.0750.0032.78 1 3d100.003土力学习题 - 2 -3全 饱和粘性土 的含水量为=40%,土粒的相对密度Gs =2. 7,求土的孔隙比e 和干密度 d。由 srGs得 eGs= 2.7

8、40% =1.08esr100%又由 eGsw -1 得 dGsw =2.7 1 =1.30g / cm3d1e1 1.084经勘察,某土料场有土料 3 106m3,其天然孔隙比 e 1 =1.20,问这些土料可填筑 e 2 =0.70 的土堤多少 m3。e1Vv11. 20Vv 得Vs3 106Vs3 106由 e又Vv1+Vs =3 106 m31.20VsVv2Vs2.2Vse20. 70VsVv2e2VS0.73106539.55 10m2.25 粘性土的含水量=36.4%,液限L =48%,塑限p =25.4%,根据塑性指数I P 确定该土的名称;计算该土的液性指数 I L;按液性指

9、数确定土的状态。I P( LP )100(48% 25.4%)100 22.6I LP (36.4% 25.4%)1000.4922.6LP6某土样经试验测得体积为100cm 3,湿土质量为187g,烘干后,干土质量为167g。若土的相对密度 Gs 为 2. 66,试求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 、孔隙比 e、饱和度 Sr。由已知得m =187 =1.87g / cm3mw=187 167 =12.0%V 100ms167e Gs (1) w -1= 2.66 (1 12.0%) 1 1 0.59 1.87Gs2.6612.0%54%sr0.59e7某碾压土坝的土方量为20 万方,设计填筑干密度为1

10、.65g/cm3。料场的含水率为12.0%,天然密度为1.70g/cm3,液限为 32.0%,塑限为20.0%,土粒比重为 2.72。问:( 1)为满足填筑土坝的需要,料场至少要有多少方土料?由已知得d料场=1.70=1.52g/cm 31112%d土坝ms1. 65m sd 土坝V土坝 =1.6520万方 =33 1010gmsV土坝又有 d所以10VmsV料场m s=33 10=21.7 万方=1. 52d料场V料场d 料场1.52土力学习题 - 3 -( 2)如每日坝体的填筑量为3000m3,该土的最优含水率为塑限的95%,为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每天共需加水多少?由 d土坝ms每日1.65

11、得ms每日 =1.65 3109 =4950吨V每日m w填筑后19%吨opmw填筑后95%m s每日4950 19%=940.5opp19%mw填筑前4950 12%=594吨m w 填筑前12%m s每日mw940.5 594 346.5t( 3)土坝填筑后的饱和度是多少?e土坝Gs w12.721=0.65d土坝1.65Gsop2.7219sr=79.5%e土坝0.65土的渗透性和渗透问题一填空题1土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流土、管涌。2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大小与级配、土的密实度、水温等。3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它的大小和水力坡降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方向相一致。二判断题1土样的渗透系

12、数与流过土样断面的水的流量成正比。()2土样中渗透水流的流速与水力坡降成正比。( )3常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较强的粗粒土。()4变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较弱的粘性土。()5渗透系数与土的级配、水温、土的密实度及土中封闭气体有关。()6成层土水平方向渗流的平均渗透系数取决于最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7成层土垂直方向渗流的平均渗透系数取决于最不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8含有细砂夹层的粘性土中垂直渗透系数K y 大于水平渗透系数K x。()9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 ()11管涌常发生在砂砾土中。 ()12流土常发生在粘性土中。 ()三选择题1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透力(A)A 随水力坡降(水力梯度)

13、增加而增加;B 随水力坡降(水力梯度)增加而减少;C与水力坡降无关。2在防治渗透变形措施中,那种措施不是控制水力坡降?(C)A 上游做垂直防渗帷幕或设水平铺盖;B 下游挖减压沟;C溢出部位铺设反滤层。土力学习题 - 4 -3下列关于影响土的渗透系数的因素中描述正确的:粒径的大小和级配;结构与孔隙比;饱和度;矿物成分;渗透水的性质(C)A 仅对渗透系数有影响;B 对渗透系数无影响;C对渗透系数均有影响。4不透水岩基上有水平分布的三层土,厚度为1m,渗透系数分别为k1 =1m/d ,k2 =2m/d , k3 =10m/d,则等效土渗透系数kx 为多少?(B)A 12m/dB 4.33m/dC 1

14、.87m/d5下述关于渗透力的描述正确的为: ( C )其方向与渗透路径方向一致;其数值与水力坡降成正比;是一种体积力A 仅正确B 仅正确C都正确四计算题1室内做常水头渗透试验,土样截面积为 70cm3,两测压管间的土样长为 10cm,两端作用的水头为 7cm,在 60s 时间内测得渗透水量为 100cm3,水温为 15oC。试计算渗透系数 k20。k TVL100103.410 2 cm / sk20kT153.4 10 2 1.133 3.8510 2 cm / sAht70760202一原状土样进行变水头试验,土样截面积为30 2,长度为4 ,水头管截面积为0.3 2,观测开始水头为16

15、0 ,终了水头为 150 ,经历时间为5min ,试验水温为12.50C,试计算渗透系数 k20。k 12.52.3aL lg h12.30.34lg1608.60 10 6 cm / sAth230 560150k20k12.512.58.601061.2111.04 105cm/ s203如图 2 2 所示,水流经厚2m 土层,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粉土,渗透系数如图所示,试计算其水平向等效渗透系数和垂直向等效渗透系数。k xk1h1k2h2(3.8100280 100) 10 61.4210 4 cm / sh1h2200k yh1h21002001005.5610 4 cm / sh1h

16、2k1k23.8 10 62.8 10 44. 已知某粘性土土样的孔隙比为 0.55,土粒比重为 2.72,该土样溢出处的水力梯度为 0.47,安全系数为 2.0,判断该土样的状态。解: icr= Gs 12.7211.11图 221e1 0.55icr1.110.560.47i k 2故而该土体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土力学习题 - 5 -土的力学性质一判断题1由侧限压缩试验得出的ep 曲线愈陡,说明土的压缩性愈高。()3土的压缩系数越大,则其压缩模量就越高。()4土体的破坏最先沿具有最大剪应力的平面发生。()5对同一种土,剪切试验方法有多种,但测出的c、值都是一样的。()6用总应力

17、法和有效应力法表示土的强度时,其理论剪破面并不发生在同一平面上。()7土的灵敏度愈高,其结构性愈强,受扰动后的土的强度降低就愈显著。()8十字板剪切试验是一种现场测定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原位试验方法。()9当土中某点任一方向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称该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10依照库仑定律和摩尔应力圆原理可知,当1 不变时,3 越小越易破坏。()11土的抗剪强度是一个定值。()12土体中发生剪切破坏的平面是剪应力最大的平面。()二填空题1把粘性土地基按历史上曾受过的最大压力与现在所受的土的自重应力相比较,可将其分为超固结土、 欠 固结土与 正常固结土。2土体的压缩系数被认为是由于土体中孔隙

18、减小的结果。4压缩曲线的坡度越陡,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的孔隙比的减小愈多,因而土的压缩性愈高 。反之,压缩曲线的坡度越缓,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孔隙比的减小愈少,因而土的压缩性愈低。规范采用-1时,属低压缩性土;当 a12-1之间-1时,a12 0.1MPa在 0.10.5 MPa时,属中压缩性土;当 a1 2 0.5 MPa属高压缩性土。5由库仑定律可知,对于粘性土,其抗剪强度由内摩擦力和粘聚力两部分构成。8为了模拟土体在现场可能受到的剪切条件,按剪切前的固结程度、剪切时的排水条件及加荷速率,把直接剪切试验分为 快剪 、 慢剪 和 固结快剪 三种试验方法。9如果施工进度快, 而地基上的透水

19、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例如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开挖基坑时的基坑稳定验算),可采用 快剪 试验或不排水剪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10某无粘性土地基o3=100kPa,大主应力 1=300kPa,则地基中可能产生的最大=30 ,若地基中某点的小主应力剪应力为 100 kPa ,最大剪应力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60 。11用直接剪切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时,对同一种土通常取4 个土样。三选择题2室内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的试验为(B)A 剪切试验B 侧限压缩试验C无侧限压缩试验D静载试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压缩系数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B 压缩指数越大,土的压缩性越低C压缩模量越大,土的压缩性

20、越高D 上述说法都不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孔隙体积减小B 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土颗粒体积减小C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水和气体体积减小D 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5某场地地表挖去5m,则该场地土成为(A)A 超固结土B 欠固结土C正常固结土土力学习题 - 6 -7土的强度是特指土的(A)A 抗剪强度B 抗压强度C抗拉强度8某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该土受剪时将首先沿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成(B)的面被剪破。A 450B 450 +/2C 450/2D 450 +9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且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时,应选择(A)方法测定其抗剪强度指标。A 不排水

21、剪(快剪)B 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C固结排水剪(慢剪)10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好,排水条件较佳, 建筑物加荷速率较慢时,应选择(C)方法测定其抗剪强度指标。A 不排水剪(快剪)B 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C固结排水剪(慢剪)11某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该土受剪时将首先沿与小主应力作用面成(C)的面被剪破。A 450B 450 +/2C 450/2D 450 +12下列各组试验当,必须使用原状土样的是(D)。A含水率(量)、液限、塑限、和比重B含水率、压缩系数、和比重C最优含水率、压缩指数、和内摩擦角D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和粘聚力1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适用于(D)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A砂

22、土B粘性土C粉土D饱和粘性土四计算题1已知原状土样高h =2cm,截面积 A =30cm2,重度 =19kN/m 3,颗粒比重 Gs =2.70,含水率=25%,进行侧限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1,试绘制压缩曲线,并求土的压缩系数a1 2 判别土的压缩性。表 31压力( kPa)050100200300400稳定后的变形量 h( mm)00.4800.8081.2321.5261.735解: 由已知得 e0Gs(1) w -1=2.70(1 25%)1010.77619根据 e1 e0 (1e0 ) si 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比,如下表:H 0压力( kPa)05010020030040

23、0稳定后的变形量 h( mm)00.4800.8081.2321.5261.735e0.7760.7330.7040.6670.6400.622根据上表绘制如下如所示的ep曲线:a1 2= e1e20.704 0.6670.37MPa 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 GB50007-2011 )该土属于中压缩性土。p1p20.1土力学习题 - 7 -2设砂土地基中某点的大主应力1=400kPa,小主应力30,粘聚力 c=0,试判断该=200 kPa,砂土的内摩擦角=26土是否破坏。解:( 1)13400 200 0.33sin实sin 26o0.44sin f2C cot400200013实故

24、而 f实 , 土体稳定,不发生剪切破坏。( 2) 1 f3 tan2 (45 o)200tan2 58o511.0kPa12故而土体稳定,不发生剪切破坏。( 3) 3 f1 tan2 (45 o2)200tan2 32o156.0kPa3故而土体稳定,不发生剪切破坏。(4)f 4558o2=1212cos2400200400200(58o)256.3kPa22f22cos 2=12sin 2400200(258o)89.4kPa2f2sin而 f=tan+C=256.3tan26o126.8kPa所以土中没有发生剪切破坏,处于稳定状态。3地基中某一单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1=400kPa,小主应力

25、3 =180 kPa。通过试验测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18kPa,=200。试问 ( 1) 土中最大剪应力是多少?( 2) 土中最大剪应力面是否已剪破?(3)该土处于何种状态?解:()土中最大剪应力在与大主应力成45o 角的面上:1即=12sin 2400180(45o)110kPamax22sin 2( ) 土中最大剪应力的面上正应力为:2=1212cos2400180400180(o)290kPa2222cos 245tan20o而 f=tan+C=29018123.49kPamax所以土中最大剪应力面没有被剪破。(3)用于第 2题相同的任意一种方法判别结论:该土体处于稳定状态。土中应力

26、计算一填空题1地基中的应力一般包括由土体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和由新增外荷引起的附加应力 。3地下水位升降会引起土中自重应力的变化,地下水位升高则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大。4在中心荷载作用下, 基底压力近似呈矩形分布;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偏心距 el/6 时,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当 e =l/6 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5某均质地基,已知其重度=17.6kN/m 3,则地面下深度为3m 处由上部土层所产生的竖直方向自重应力为17.6 3=52.8kPa。土力学习题 - 8 -6 已知某地基土,重度=19.3kN/m 3,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 2m处

27、,则 2m处由上部土层所产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19.3 2=38.6 kPa 。若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3sat =20.6kN/m , 则地面以下 4m处由上部土层所产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38.6+ ( 20.6-10) 2=59.8 kPa。7已知某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基础地面尺寸为3.5m 5.0m ,埋深 d =2m,由上部结构传下的竖向荷载F =4500kN ,则基底压力为400 kPa。8计算条形基础的基底压力时,在基础的长边方向通常取L =1计算。二判断题1在任何情况下,土体自重应力都不会引起地基的沉降。()2地基土受压时间越长,变形越大,孔隙水压力也越大。()3地下水位下降会增

28、加地基中的有效自重应力。()4附加应力z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外相当大的面积之下。()5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任意点沿垂线的附加应力z 值,随深度愈向下愈大。()6土体只有竖向自重应力没有水平方向自重应力。()7假设作用于基础底面的总压力不变,若埋置深度增加,土中某点的附加应力值将比埋深增加前少。()8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应力也能在地基中引起附加应力。()三选择题1由建筑物荷载或其它外载在地基内产生的应力称为(B )A 自重应力B附加应力C基底压力D 基底附加压力2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底面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C)A 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

29、力大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3自重应力在均质土中呈(C)分布。A 折线分布B曲线分布C直线分布D均匀分布4地基中,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地基中的自重应力(D)A 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5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 厚 3m,重度 =18kN/m 3;第二层粘土, 厚 5m,重度=18.4kN/m 3,饱和重度 sat =19kN/m 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 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A 99.8kPaB109.8kPaC111kPaD 109.2kPa3*18+2*18.4+1*(1

30、9-10)=6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 2m,埋深 d =1.5m,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F =800kN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 处,则基底压力 P为(A)。800/4+20*0.5+10*1=A 220kPaB 230kPaC 210kPaD 215kPa7在上题中,设地基为粘土,重度=18kN/m 3,饱和重度sat =19kN/m 3,则基底附加压力Po 为(A )。A 202kPaB 220kPaC 192kpaD 191.5kPa220-(18*0.5+9*1)=8下面有关自重应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A 在求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时,应取其有效重度计算B 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1、C地下水位以下的同一土 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或按折线变化D 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曲线是一条折线,拐点在土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四计算题1某地基剖面图如图3 1 所示,计算各分层处的自重应力,并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自学)图 31土力学习题 - 9 -2有一矩形基础,埋深1m,上部结构传至地面标高处的中心荷载为P =2106kN ,试求基底中心点O 和边点 A 下 3m深度处的竖向附加应力。解:基底压力PFG 2106 +20 1 137A3 6kPa基底附加压力 P0PkPacz =137-181=119kPa中心点 O下 3m处的附加应力z4kc1 p040.120211957.22k

32、Pa其中 kc1 f ( l, z)f (3,3 )0.1202bb1.51.5角点 A下 3m处的附加应力zkc p0 0.204511924.34kPa其中 kc f ( l , z )f ( 6 , 3)0.2045bb3 3地基沉降计算一判断题1由侧限压缩试验得出的ep 曲线愈陡,说明土的压缩性愈高。()3土的压缩系数越大,则其压缩模量就越高。()二选择题3地基的变形一般是由(B)引起A 土的自重应力B附加应力C孔隙水压力D 超静水压力三计算题1某条形基础,宽度 b =10m ,基础埋深 d =2m,受有铅直中心荷载 F =1300kN/m ,地面 10m 以下为不可压缩层,土层重度

33、=18.5kN/m 3,初始孔隙比 e0=0.776,压缩试验结果如表 5-1 所示,求基础中点下的稳定沉降量。表 51压力( kPa)050100200300400稳定后的变形量 h( mm)00.4800.8081.2321.5261.735解:( 1)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比,如下表:压力( kPa)050100200300400稳定后的变形量 h( mm)00.4800.8081.2321.5261.735e0.7760.7330.7040.6670.6400.622根据上表绘制如下如所示的ep曲线:土力学习题 - 10 -( 2)绘制如图所示剖面图: (分层厚度如图)(以第一层为例

34、进行计算)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F G1330P0 P17018.5 2133kPaP20 2=170kPaczb10计算层顶底面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或者计算层中点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第一层:()()cz顶h1 18.5 237kPacz底h1 h218.5 22.5 83.25kPa其它层结果如下表:附加应力 (kPa)距基底深自重应力x/b=0.5度( m)(kPa)z/bkzs z03700.999132.8672.583.250.250.954126.8825129.50.50.8185108.86057.5175.750.750.670589549

35、73.017计算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cz顶cz底3783.25c顶c底=132. 867 126. 882cz=60.13 kPac2= 1 2 9. kPa87222查 e p曲线得初始应力为60.13kPa 所对应的孔隙比e60.13+129.87=190kPa 所对应的孔隙比1=0.726 ,最终应力e2=0.670 。 计算 s1e1e2H1= 0.726 0.670 250=8.11cm1e11 0.726其他层的计算结果如下表编号分层厚初始应力最终应e1ie2 i Hi (cm)s(cm)力ee2si度( cm) (kPa)11ei(kPa)2.560.13129.870.7260.6708.1122.182.5106.38117.870.7020.6596.322.5152.6399.020.6820.6534.312.5198.8881.100.6680.6453.452地基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分布如图所示,压缩模量Es=50MPa ,试用分层总和法求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解:以第层为例z 120 100 110kPa2s11zH1=1110 1000=2.2mmEs35010(其它层自行计算)土力学习题 - 11 -3已知某基础中点下的附加应力如图所示,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