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管理思想_第1页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_第2页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_第3页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_第4页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政法系1103班郭佳宝韩非子的管理思想韩非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秦王嬴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

2、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毒死了。韩非认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已经过时了,统治者要从人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新的治国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法家学说逐渐成熟起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商鞅重“法”,主张用法作为富国强兵的工具;申不害重“术”,推崇循名责实,以各种秘密的手段驾驭群臣,达到统治的目的;而慎到重“势”,主张君尊臣卑,上下有别,令行禁止。韩非将这三人的学说融合在一起,又参考了儒、道的主张,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

3、论: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韩非子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他做的事是否一致。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

4、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内储说七术)。这七种策略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

5、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韩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内储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组织内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

6、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必须要加以防范。韩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齐王出门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守门人回答说:“没见谁,可是中大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

7、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臣下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6)“乱国废置”,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做了一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

8、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南面)。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韩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喻老)。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

9、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

10、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想“法”、“术”、“势”是韩非子著作中三个最重要的概念,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了韩非子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核所谓法,就是以法治国,不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法为本”,做到“矫上之失”、“一民之轨”、“法不阿贵”、“令行禁止”,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儒家思想相比,无疑是历史的重大进步。韩非子在其一篇中指出“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故法者,王之首也;刑者,爱之首也。”在此

11、,韩非子特别指出,制定、实施刑、法,不是因为憎恨老百姓,而是爱老百姓表现。因为唯如此,才可以使民静,并防奸于未然。在一篇中,韩非子更是对法的地位、作用、原则进行了全面阐释。首先,韩非子对法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励)又如:“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在韩非子看来,奉法强几乎成了国强的充要条件。所谓术,是指君主驭臣之术。在韩非子看来,术和法一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术者,因任而

12、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俯,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定法)在该篇中,韩非子还分析了申不害佐韩和公孙鞅治秦不能获得完全成功的原因,申不害是“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公孙鞅则是“法虽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定法)可见,君主治国,术和法是不可分离的。关于术的特点,韩非予概括了其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即所谓“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4K管理的层面看,术也就是管理的技,虿。因此,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所需要的管理技巧(术)也是不一样的

13、。关于如何保住权势、如何利用权势来治理国家,韩非子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两条:赏和罚。韩非子论述道:“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人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二柄)可见,在韩非子看来,赏、罚是体观权势的两个最重要工具,君主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两个工具旁落他人,否则,君主的势位难保,甚至性命堪忧。在运用权势方面,韩非子一贯强调要赏厚罚重。“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伏反)“圣人权其轻重,求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日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

14、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不仅如此,在韩非子著作中,“法”、“术”、“势”是三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只有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君主的霸业。借用现代管理学语言,韩非子实质上提出了管理中应将制度、权威、技巧三者有机结合的重大命题,在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占有霉要地位。三。霞名责实。的目标管理思想在韩非子著棒串,与管理密切相关的还有他对目标的重视、强调。“循名贵实”、“审合刑名”、“名存实亡”等都体现了韩非子的目标管理思想。对设立目标的重要性,韩非子在其一篇中给予了生动说明:“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英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结合实际的国家治理,韩

15、非子也同样强调预先设立目标对以后进行管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他论述道:“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变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之害,甚于有大功,故罚。”(二柄)可见,在韩非子看来,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君主为每一个参与者设定行为目标,就可以在以后很方便地对属下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了。这一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目标管理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中所论及的诸多技术对现代管理不无借鉴价值。当然,韩非子作为距今已二千多年的历史人

16、物,其管理思想不可避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和受到历史的束缚。如对君权本身的合洳陡未作任何置疑,对人的主动性、善良性严重忽视,只承认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狭隘的“为君主进言”的功利主义,等等。但无论如何,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即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仍可谓“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国以后管理思想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前的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且对整个人类解决新世纪管理难题也具有重要的智慧启迪价值_一。治吏不治民。的管理对象界定基于为君主进言献策这一特定政治目的,韩非子所论述的管理对象是各级政府官员及君主的亲属、侍者,而不是普通民众。他论述道:“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

17、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若一一摄万目而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夕P储说右下)也即,摇树的人如果一一去掀动每一片树叶,那么即使累的筋疲力尽,也无法使树叶全部抖动;而如果左右摇动树干,那么,树上所有的叶子都会一起晃动。同样道理,善于张网揣鱼的人,只要拉住渔网的纲绳,鱼儿就能尽收网中;而如果一个个地拨弄网眼,不仅劳苦不堪,还将一无所获。在此,官吏就如同民众的“本”和“纲”。韩非的这一比喻不仅贴切、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的确,为数众多的民众恰似“叶”、“目

18、”,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难以一一对其进行管理控制。而如果抓住官吏这一管理民众的“本”、“纲”,就能够取得“撼木摄叶”、“纲举目张”的控制成效。为此,韩非得出结论:“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强调,只要最高统治者能够选准、用好各级官吏,就可以借助他们而管理控制好众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尽职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悠闲自得于闲暇之中,即使清净无为,也能把国家治理好。韩非子的这一管理对象界定对现代管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的。20世纪,管理学家们称之为管理的世纪。世纪之初,经泰罗、法约尔等早期管理学家的努力,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萌芽、诞生,并进入到科学管理时代;霍

19、桑实验之后,行为学派在管理学中大行其道,使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了革命性变革;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随着各种新的管理学理论不断提出,管理学进入了丛林时代。纵观20世纪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可谓莲蓬勃勃、枝繁叶茂。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却蓦然发现,整个20世纪人类在管理学研究对象界定方面出现了重大缺失,即只看鲥了对工人和普遍民众的管理,而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置于了管理的视野之外。于是不少学者提出,21世纪就是“管理管理者”的世纪。相比之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韩非子就已在实质上提出了管理管理者的思想,并就此提出了大量管理之术。这些思想、技予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管理管理者”

20、的世纪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自利的人性论假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本质、行为规律的判断无疑会决定着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在此,韩非子摒弃了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的争论,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人是自利的这一基本人性论假说。对此,他举例说:“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天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死也。”(韩非子备内,以后的仅注篇名)也即,王良爱他的马,勾践爱他的民众,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仁义之心,只是因为“利”而已,马能供王良驱使

21、,民众能为勾践打仗。而医生为病人吮伤口脓血,也不是因其高尚或与病人很亲,只是因为有利在其中。做轿子的人希望人富贵,做棺的人希望人死,也不是因为他们或仁或贼,只是受各自的利益驱使罢了。由此可见,在韩非子那里,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应该说韩非子关于人是自利的假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基本符合人的本质特征的。正是在此基础上,韩非子提出了通过“赏罚二柄”使人们趋利避害,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思想,主张应通过“法”、“利”而不是“仁”、“义”、“礼”等来管理民众。与此类似,西方主流文化的人性假说也是以“人是自利的”为主的。由此形成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和权利制衡意识。到近代的亚当斯密,其“经济人”假设更

22、是以人是自利性的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有效性。由此可见,韩非子的人性论假设与西方文化及其管理思想是具有很强共通性的。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此前各位法家思想家如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的思想,而且也广泛吸取了儒(荀子)、道(老子)、墨(墨子)等学派的精神成果。兼容并蓄,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一、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概述和所有的法家思想家一样,韩非子也是旗帜鲜明地把富国强兵作为国家管理的直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韩非子提出了如下管理原则和手段:首先,构建权责明晰的层级关系。韩非子认为,君主的责任就

23、是选好官员,并以赏罚加以督察,而不是事必躬亲,事事亲力亲为,即“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皆出韩非子)因此,韩非子明确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认为“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这才是当好君主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政府的管理应当进一步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有智慧的最高管理者,只要掌控住包括权力枢纽在内的原则性的东西,则自然会使下级各部门围绕基本原则与要求开展工作。上级把握原则,下级处理事务,一切都由此而井然有序。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超五帝,侔三王”的伟业。第二,依靠法治。法治

24、的思想是包括韩非子在内的所有法家的核心思想。按照韩非子的理解,法是管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即“法者,王之本也。”国君如果能够依赖法术治国,则国家富强,反之,国君如果放弃法治,则国家的管理必定会陷于混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不仅普通君主如此,即便古来圣王,其在管理上取得的成功,归根到底也是因为依靠法治。因此,中常之主,只要遵守法制管理国家,就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定:“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使中主守法术,则万不失矣。”第三,执法必须强势。执法是推行法治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力而彻底。一方面,必须毫不留情、坚决果断地打击那些违背法令、胡作非为的豪强和权贵,即“法不阿贵,绳不屈挠刑过不避大臣”;

25、另一方面,官员在执法时要有强直的品格,即“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第四,厚赏重罚。韩非子认为,君主推行法治,所依赖的基本手段或工具就是赏罚,他称之为“二柄”。因此,“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厚赏有意外之喜,因此能真正有效地起到劝善的作用;而严刑重罚就好像是让人面对一块烧红的金子一样,即便充满欲念,但也不敢伸手去拿。在此基础上,韩非子还提出了“重轻罪”策略,即通过加重对轻罪的处罚,而防止百姓犯轻罪。轻者不至,重者不来。这便是韩非子所谓“重刑止奸”,“以刑去刑”的思维。二、韩非子管理思想的价值韩非子管理思想的大致轮廓略

26、如上述。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韩非子管理思想仍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第一,韩非子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技巧和管理艺术,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例如他关于循名责实、信赏必罚、善用刑赏二柄的主张,和现代管理的精神就十分相近;他的术治思想所体现的领导艺术,也值得领导者学习体会。第二,韩非子的一些寓言和比比皆是的格言,也有极高的管理提示价值,有助于管理者整合各种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画鬼容易画马难、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等。第三,韩非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人性恶的思想家,虽然其思想难免偏颇,但是,他对人的逐利本性的观察和论述,应该

27、说,是深刻而犀利的,颇能发人深省。2000多年后,欧洲的傅立叶才有了类似的论述,这让人不能不感佩韩非子智性之高。第四,最重要的是韩非子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其一,韩非子的整个行文和论述,体现出目标明确,而整个思维又紧扣目标的清晰脉络。也许正是因此,我们在读韩非子时,才一方面有犀利痛快之感,另一方面又有明显的偏狭的缺陷感。但不论怎样,韩非子所展示的恰恰是追求事功者最典型的思维方式,对于今天的管理者而言,这是值得认真借鉴的。其二,重赏重罚、以刑去刑的思路。法家重赏重罚的主张和他们在变法实践过程中的严刑峻法使得法家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历史形象,但事实上,法家的以刑去刑使得多数人成了守法的良民。其三,

28、韩非子在系统论述人的逐利本性的基础上,为管理确立了一个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目标,这便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不做坏事的守法之人,而不是像儒家倡导的那样,让每个人成为有道德的好人。应当说,儒家的目标是一个理想化色彩极浓、管理难以完成的设想,而法家的目标则是现实的、管理可以完成的任务。在管理思维方面,儒法是完全不同的,但却是可以互补的。汉代以后,阳儒阴法的策略便成为一种主流的统治策略,标志着古代管理思想的真正成熟。总之,韩非子的思想是一座常读常新、取用不尽的管理精神宝库,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珍惜。自利的人性论假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本质、行为规律的判断无疑会决定着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在此

29、,韩非子摒弃了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的争论,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人是自利的这一基本人性论假说。对此,他举例说:“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死也。”(韩非子备内,以后的仅注篇名)也即,王良爱他的马,勾践爱他的民众,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仁义之心,只是因为“利”而已,马能供王良驱使,民众能为勾践打仗。而医生为病人吮伤口脓血,也不是因其高尚或与病人很亲,只是因为有利在其中。做轿子的人希望人富贵,做棺的人希望人死,也不是因为他们或仁

30、或贼,只是受各自的利益驱使罢了。由此可见,在韩非子那里,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应该说韩非子关于人是自利的假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基本符合人的本质特征的。正是在此基础上,韩非子提出了通过“赏罚二柄”使人们趋利避害,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思想,主张应通过“法”、“利”而不是“仁”、“义”、“礼”等来管理民众。与此类似,西方主流文化的人性假说也是以“人是自利的”为主的。由此形成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和权利制衡意识。到近代的亚当斯密,其“经济人”假设更是以人是自利性的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有效性。由此可见,韩非子的人性论假设与西方文化及其管理思想是具有很强共通性的。一、

31、“治吏不治民”的管理对象界定基于为君主进言献策这一特定政治目的,韩非子所论述的管理对象是各级政府官员及君主的亲属、侍者,而不是普通民众。他论述道:“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外储说右下)也即,摇树的人如果一一去掀动每一片树叶,那么即使累的筋疲力尽,也无法使树叶全部抖动;而如果左右摇动树干,那么,树上所有的叶子都会一起晃动。同样道理,善于张网捕鱼的人,只要拉住渔网的纲绳,鱼儿

32、就能尽收网中;而如果一个个地拨弄网眼,不仅劳苦不堪,还将一无所获。在此,官吏就如同民众的“本”和“纲”。韩非的这一比喻不仅贴切、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的确,为数众多的民众恰似“叶”、“目”,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难以一一对其进行管理控制。而如果抓住官吏这一管理民众的“本”、“纲”,就能够取得“撼木摄叶”、“纲举目张”的控制成效。为此,韩非得出结论:“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强调,只要最高统治者能够选准、用好各级官吏,就可以借助他们而管理控制好众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尽职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悠闲自得于闲暇之中,即使清净无为,也能把国家治理好。韩非子的这一管理对象界定对

33、现代管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的。20世纪,管理学家们称之为管理的世纪。世纪之初,经泰罗、法约尔等早期管理学家的努力,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萌芽、诞生,并进入到科学管理时代;霍桑实验之后,行为学派在管理学中大行其道,使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了革命性变革;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随着各种新的管理学理论不断提出,管理学进入了丛林时代。纵观20世纪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可谓蓬蓬勃勃、枝繁叶茂。但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却蓦然发现,整个20世纪人类在管理学研究对象界定方面出现了重大缺失,即只看到了对工人和普遍民众的管理,而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置于了管理的视野之外。于是不少学者提出,21世

34、纪就是“管理管理者”的世纪。相比之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韩非子就已在实质上提出了管理管理者的思想,并就此提出了大量管理之术。这些思想、技巧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管理管理者”的世纪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二、“法、术、势”的管理控制思想“法”、“术”、“势”是韩非子著作中三个最重要的概念,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了韩非子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所谓法,就是以法治国,不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法为本”,做到“矫上之失”、“一民之轨”、“法不阿贵”、“令行禁止”,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儒家思想相比,无疑是历史的重大进步。韩非子在其心度一篇中指出“圣人之治民,度于本

35、,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故法者,王之首也;刑者,爱之首也。”在此,韩非子特别指出,制定、实施刑、法,不是因为憎恨老百姓,而是爱老百姓表现。因为唯如此,才可以使民静,并防奸于未然。在有度一篇中,韩非子更是对法的地位、作用、原则进行了全面阐释。首先,韩非子对法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度)又如:“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

36、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有度)在韩非子看来,奉法强几乎成了国强的充要条件。所谓术,是指君主驭臣之术。在韩非子看来,术和法一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俯,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定法)在该篇中,韩非子还分析了申不害佐韩和公孙鞅治秦不能获得完全成功的原因,申不害是“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公孙鞅则是“法虽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定法)可见,君主治国,术和法是不可分离的。关于术的特点,

37、韩非子概括了其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即所谓“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从管理的层面看,术也就是管理的技巧。因此,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所需要的管理技巧(术)也是不一样的。关于如何保住权势、如何利用权势来治理国家,韩非子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两条:赏和罚。韩非子论述道:“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人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二柄)可见,在韩非子看来,赏、罚是体现权势的两个最重要工具,君主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两个工具旁落他人,否则,君主的势位难保,甚至性命堪忧。在运用权势方面,韩非子一贯强调要赏厚罚重。“故明主之治国

38、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六反)“圣人权其轻重,求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不仅如此,在韩非子著作中,“法”、“术”、“势”是三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只有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君主的霸业。借用现代管理学语言,韩非子实质上提出了管理中应将制度、权威、技巧三者有机结合的重大命题,在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循名责实”的目标管理思想在韩非子著作中,与管理密切相关的还有他对目标的重视、强调。“循名责实”、“审合刑名”、“名存实亡”等都体现了韩非子的目标管理思

39、想。对设立目标的重要性,韩非子在其外储说左上一篇中给予了生动说明:“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结合实际的国家治理,韩非子也同样强调预先设立目标对以后进行管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他论述道:“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变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之害,甚于有大功,故罚。”(二柄)可见,在韩非子看来,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君主为每一个参与者设定行

40、为目标,就可以在以后很方便地对属下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了。这一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目标管理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中所论及的诸多技术对现代管理不无借鉴价值。当然,韩非子作为距今已二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其管理思想不可避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和受到历史的束缚。如对君权本身的合法性未作任何置疑,对人的主动性、善良性严重忽视,只承认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狭隘的“为君主进言”的功利主义,等等。但无论如何,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即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仍可谓“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国以后管理思想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前的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且对整个人类解决新世纪管理难题也具有重要的智慧启迪价值。

41、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去做才叫坚定了理想信念,如何去做才算做到了奉献、坚守,做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rational concept to allow network more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 law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1.5.2 planning research areas: throughout the city, with an area of 13,000 km2, cover 2 districts and 8 counties of the city, including downtown and city levels. Planning range: main for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