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_第1页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_第2页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_第3页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_第4页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修辞方式修辞方式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古诗常用古诗常用记叙、议论、抒情、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描写四种表达方式。有的诗歌直接四种表达方式。有的诗歌直接 抒情,有的借描写、记叙、议论来抒情,有的借描写、记叙、议论来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1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乐景衬哀情,一倍增其哀 春日偶成(陈颢)春日偶成(陈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 此诗描绘了风和日丽、花红柳绿的美丽的春景,抒发此诗描绘了风和日丽、花红柳绿的美丽的春景,抒发 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和怡然自得之情。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和怡然自得之情。 绝句(杜甫)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以乐景反衬哀情。前两句描写春天美景:碧江、此诗以乐景反衬哀情。前两句描写春天美景:碧江、 白鸟、青山、红花,色彩鲜明,意境清新明快、赏心白鸟、青山、红花,色彩鲜明,意境清新明快、赏心 悦目。但一年又一年,何时是归期?作者以美景来反悦目。但一年又一年,何时是归期?作者以美景来反 衬自己漂泊流亡、归期遥

3、遥的无限感伤之情。衬自己漂泊流亡、归期遥遥的无限感伤之情。 如何来写景呢?方法也很多。如何来写景呢?方法也很多。 第一,注意色彩的对比衬托,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画面第一,注意色彩的对比衬托,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画面 感感以画入诗。如杜甫的以画入诗。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白鹭上青天”。四种色彩非常醒目。四种色彩非常醒目。 第二,注意动静结合。如王维的第二,注意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明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句写静态,后句写动态,前句写静态,后句写动态, 动静结合,写出了动静结合,写出了“宁静清幽宁静清幽”的山间美景。的山

4、间美景。 第三,注意虚实结合。如李煜第三,注意虚实结合。如李煜虞美人虞美人“ “ 雕栏玉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第四,注意写景层次,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等等。第四,注意写景层次,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等等。 第五,要运用多种感官去把握景物的形状、色彩、声第五,要运用多种感官去把握景物的形状、色彩、声 音、气味音、气味多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 2 2即事抒情即事抒情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5、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是首别致的送别诗。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两这是首别致的送别诗。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两 方面作赏析方面作赏析 用反衬手法:以短暂相逢的喜来反衬长久离别的悲。用反衬手法:以短暂相逢的喜来反衬长久离别的悲。 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相逢,虚写明天的分离。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相逢,虚写明天的分离。 诗歌描写了一个在离别中喜相逢又悲相离的人生聚散的诗歌描写了一个在离别中喜相逢又悲相离的人生聚散的 场面,抒发了诗人对至亲真挚的情谊。场面,抒发了诗人对至亲真挚的情谊。 3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墨墨 梅梅 王冕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

6、朵花开淡墨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 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4 4议论抒情议论抒情 绝句绝句李清照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议论手法,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议论手法, 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赞颂楚霸

7、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 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表现方法表现方法 衬托、对比、化用(用典)、象征、衬托、对比、化用(用典)、象征、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 合、形声色多角度描写、联想想象、反向合、形声色多角度描写、联想想象、反向 构思(反客为主)、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构思(反客为主)、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 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以小见大。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以小见大。 衬托衬托( (烘托烘托)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8、陪衬,使所需 要的事物鲜明突出。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可以是人衬托人人衬托人,也叫,也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如。如秦罗敷秦罗敷 中借中借“行者行者”“”“少年少年”等的反应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等的反应来衬托秦罗敷惊人 的美貌。的美貌。 也可以是也可以是物衬托物物衬托物,如,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更多的是物烘托人物烘托人,如,如琵琶行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 凉、孤独、悲

9、伤的心情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动和静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 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前者属于衬托手法衬托手法; 后者如戴叔伦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 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 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珠调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

10、上溪头浅滩珠调 皮,是动景。全诗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 好和蓬勃生机。好和蓬勃生机。 白描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聂夷中如聂夷中田家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全诗以小见大以小见大,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 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 榨农民的深

11、刻主题。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虚和实虚和实: :诗歌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诗歌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 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诗歌中,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诗歌中,“实实”是指客是指客 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眼前所见的实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眼前所见的实 有景象)。有景象)。“虚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亦指想象中的异时异地的情景)(亦指想象中的异时异地的情景) 塞上听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

12、戍楼间。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三四句虚写景,将析:一二句实写景,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梅花落”拆拆 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 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 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 ):

13、: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 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辛弃疾如辛弃疾破阵子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声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声 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用典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14、增强艺术感染力。这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这种 方法主要在方法主要在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中,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中,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双调蟾宫曲双调蟾宫曲怀古(查德卿)怀古(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 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六韬书书 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 风。风。 这首元曲用了两个人尽皆知的典故,它们是:这首元曲用了两个人尽皆知的典故,它们是: 诸葛亮和姜太公诸葛亮和

15、姜太公 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了作评价,流露了怎样的思想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了作评价,流露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感情? 千古功勋无非是过眼烟云,抒发内心的激愤和不平。千古功勋无非是过眼烟云,抒发内心的激愤和不平。 象征象征 石灰吟石灰吟 于谦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本诗运用了象征象征的手法,的手法,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咏物言志。咏物言志。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 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

16、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以石灰为榜 样样的高尚情操。的高尚情操。 反向构思(反客为主)反向构思(反客为主) 除夜作(高适)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写诗中写“寒灯寒灯”这一这一“意象意象”,有何作用?,有何作用? 渲染了旅馆的清冷,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渲染了旅馆的清冷,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烘托了诗内心的凄寂。烘托了诗内心的凄寂。 简析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今夜思千里”的表现手法。的表现手法。 此句用借代手法:此句用借代手法:“故乡故乡”指故乡的亲人,指故

17、乡的亲人, “千里千里”指远离故乡千里的自己。指远离故乡千里的自己。 反向构思。不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反向构思。不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 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 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古典诗歌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问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问 、设问、互文、叠词、双关、顶针、谐音、设问、互文、叠词、双关、顶针、谐音 等。等。 咏柳(贺知章)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的绝句以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活泼著称,贺知章的绝句以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活泼著称, 这首这首咏柳咏柳堪称一绝。全诗名曰堪称一绝。全诗名曰“咏柳咏柳”,实则歌,实则歌 咏什么?咏什么? 实则歌咏实则歌咏“二月春风二月春风”,写,写“春柳之美春柳之美”,实则写,实则写 “春春”的生机勃勃。的生机勃勃。 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最后两句,自问自答。设问:最后两句,自问自答。 比喻:似剪刀,精心地裁剪出大自然的美景。比喻:似剪刀,精心地裁剪出大自然的美景。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重门深锁无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