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PPT学习教案_第1页
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PPT学习教案_第2页
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PPT学习教案_第3页
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PPT学习教案_第4页
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Chapter 办公地点:电气工程楼206东 办公电话:51687064-15 Email: (作业提交:) 作业文件命名规则: 学号+姓名+作业次数.doc 如:03291003邓潇01.doc 第1页/共42页 系统仿真概述。 电力电子仿真的建模方法。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基于Matlab的仿真研究。 Buck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 电压型逆变器、异步电动机等。 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后作业 成绩评定 作业+考试 第2页/共42页 电机 电器 电工理论 高压与绝缘 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 电力传动 新能源 汽车电子 电能系统 第3页/

2、共42页 对系统进行改造、完善、控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计算机仿真就是重要工具之一 仿真模拟 第4页/共42页 G.Golden- “系统这个术语已经在各个领域用 得如此广泛,以至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 1.1系统的定义 系统-最早见于世界大系统 德谟克利特( 公元前 460公元前370 年) “任何事物都是在联系中显现出来的,都是在 系统中存在的,系统联系规定每一事物,而每 一联系又能反映系统的联系的总貌。” 第5页/共42页 “系统就是按照某些规律结合起来,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的所有实体的集合或总和。” G.Golden 系统仿真 n 系统三要素: 实体 确定了系统的

3、构成,也确定了系统边界 ; 属性也称为描述变量,描述每一实体的特征; 活动 定义了系统内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确定了系统内部发生的变化过程。 第6页/共42页 1.1.1 系统状态 在任意给定的时间,对系统所有实体、 属性和活动的情况,都用系统状态加以 描述。 第7页/共42页 1.1.2 系统边界 n每个系统都置于一定的环境中。 n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分界称为边界。 n边界确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以外对系统 的作用称为系统的输入,系统对边界以外 环境的作用称为系统的输出。 第8页/共42页 1.1.3 系统的分类 n确定性系统与随机性系统 n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不同类型的系统要采用不同的仿真

4、方法。 第9页/共42页 1.2 系统与试验 n系统的复杂性决定需要进行试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两类试验 直接法:真实系统试验 间接法:构造模型,用模型试 验代替或部分代替真实试验 第10页/共42页 n模型试验成为主流 系统处于设计阶段时,真实系统还没有建 立,只能通过模型进行试验。 在实际系统上试验会引起系统破坏或发生 故障。 需多次试验时难以保证每次试验的条件相 同,无法准确判断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太长或费用昂贵。 n真实试验必不可少 第11页/共42页 1.3 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n数学模型: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系统内在规 律。 n物理模型:按一定比例尺度照真实系统的 “样子”制

5、作。 数学模型是计算机仿真的基础。 第12页/共42页 n数学模型的分类 模型类型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连续系统 离散事件 系统 集中参数 分布参数 时间离散 数学描述 代数方程 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 程 差分方程 概率分布、 排队论 应用 系统稳态 解(潮流 计算、短 路计算等) 系统动力 学(电路 暂态分析 等) 场计算 (电磁场、 热传导等) 计算机控 制 交通、市 场、战争 模拟 第13页/共42页 1.4 仿真(Simulation) 1.4.1 仿真定义 1961年,G.W.Morgenthator,“仿真意指在实际系 统尚不存在的情况下,对系统或活动本质的实现” 。 1978年,K

6、orn,“用能代表所研究系统的模型作实 验”。 1982年,Spriet,“所有支持模型建立及模型分析 的活动即为仿真活动”。 1984年,Oren,给出了仿真的基本概念框架,“建 模实验分析”框架,“仿真是基于模型的活动 ”。 第14页/共42页 1.4.2 系统、模型与仿真 系统是研究的对象 。 模型是系统的抽象。 仿真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 的目的。 第15页/共42页 1.4.3 计算机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就是以相似原理、系统技术、信息技 术以及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 计算机系统、与应用有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 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对系统(已有的或设想)进 行 研

7、究 的 一 门 多 学 科 的 综 合 性 的 技 术 。 现代仿真技术大多是在计算机支持下进行的, 因此系统仿真也称为计算机仿真。利用计算机求 解数学模型。 第16页/共42页 1.4.4 物理仿真与计算机仿真 在没有计算机以前,仿真都是利用实物模 型来进行研究的,又称物理仿真。 物理仿真的优点是直接、形象、易信,但 是模型受限、易破坏、难以重用。 第17页/共42页 而计算机仿真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数学描述 ,建模编程,且在计算机中运行实现。它不 怕破坏、易修改、可重用。 计算机仿真可以用于研制产品或设计系统 的全过程中,包括方案论证、技术指标确定 、设计分析、生产制造、试验测试、维护训 练、

8、故障处理等各个阶段。 计算机仿真的缺点:受限于系统建模技术 ,即系统数学模型不易建立。 第18页/共42页 半实物仿真 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甚至实物联合起来进行实验。 对系统中比较简单的部分或对其规律比较清楚的部 分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 对比较复杂的部分或对规律尚不十分清楚的系统, 其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困难,则采用物理模型或实 物。 仿真时将两者连接起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实验。 第19页/共42页 1.4.5 仿真时间 实际动态系统的时间基称为实际时钟。 系统仿真时所采用的时钟称为仿真时钟。 实时仿真:即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钟完全一 致,模型仿真的速度与实际系统运行的速度 相同。半实物仿

9、真时一般要进行实时仿真。 第20页/共42页 亚实时仿真:即仿真时钟慢于实际时钟, 模型仿真的速度慢于实际系统运行的速度。 亦称为离线仿真。 超实时仿真:即仿真时钟快于实际时钟, 模型仿真的速度快于实际系统运行的速度。 第21页/共42页 专业背景知识 确定模型边界:限定研究范围 建立数学模型 获取模型参数:实际系统和假想系统 确定实验框架:仿真的目的 n 建立模型 第22页/共42页 将模型用计算机程序来描述 程序中要包括实验框架 选择合适的仿真算法 编制算法程序求解模型 n 仿真程序设计 n 仿真模型验证 程序调试,验证所选算法的合理性 验证模型计算的正确性 第23页/共42页 n 仿真程

10、序运行并输出结果 n 仿真结果分析 验证仿真的正确性: 理论分析、实验验证 评价系统性能 第24页/共42页 n 举例 (1)建模 专业知识:电路理论 边界 输入:电源电压udc,负载P0/u 状态(输出):电容电压u,电感电流i 第25页/共42页 )( 1 )( 1 0 uRiu L i u P i C u dc 数学模型 确定参数 实验框架 研究目的:R、L、C参数匹配与稳定域的关系 0 22 00 4/PuRCuLP dc 小扰动稳定 大扰动稳定 0 2 4/PuRCL dc 实验框架: RLC取不同值时, udc110扰动,P 110扰动。 第26页/共42页 (2)程序设计 Mat

11、lab/Simulink 仿真算法 第27页/共42页 (3)运行调试、结果分析 第28页/共42页 (3)运行调试、结果分析 第29页/共42页 程序设计 运行调试 结果输出 数学建模 仿真软件 软件面包板 第30页/共42页 3.1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软件 3.1.1 ORCAD/PSpice 历史发展 1972年, 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C emphasis)由美国UC Berkeley开发,主要用于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988年,成为美国国家工业标准。 PSpice是MicroSim公司推出的用于PC的Spice版本。 1998年,

12、ORCAD公司收购MicroSim,推出ORCAD/PSpice。 第31页/共42页 模块及功能 Capture:电路原理图设计 PSpice AD:电路图仿真 Layout Plus:印刷电路板图设计 第32页/共42页 主要优点 具有模拟数字混合仿真功能。 提供了大量的器件模型。 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 可通过参数、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等自建器件模型。 存在问题 器件模型主要为小功率电子器件,大功率电力电子器 件误差较大。 功能扩展能力一般。 仿真算法的收敛性问题。 第33页/共42页 3.1.2 Saber 主要优点 系统级仿真:电、机、热、控制等。 更灵活的MAST语言。 更为全面的分析

13、功能。 较为丰富的软件接口。 高效的仿真算法。 更加适于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 美国Analogy公司与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Analogy亚洲系统仿真中心( ZASC) 第34页/共42页 三相逆变器的Saber仿真 图 第35页/共42页 3.2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3.2.1 EMTP类软件 EMTP电磁暂态仿真程序 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H.W.Dommel教授 于60年代创立。 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PA)、EMTP联合发展中心(DCG)、 欧洲EMTP用户协会(LEC) 等推动了EMTP的发展。 目前产生了多种商业软件: ATP/EMTP、

14、PSCAD/EMTDC、NETOMAC等 第36页/共42页 功能及特点 主要面向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 内建了丰富而详细的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路、变压 器、断路器等模型。 以理想开关模型来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目的是研 究电力系统中的HVDC和FACTS。 非常适于电力系统仿真,但不适于一般电力电子电路的 仿真。 第37页/共42页 3.2.2 电力系统潮流与稳定分析软件 BPA程序: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PA) PSASP程序: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功能: 稳态分析,潮流计算 故障分析,短路电流计算 机电暂态分析,稳定计算 特点: 适于大型电力网络的分析计算 特殊的输入输出文件格式,一般无图形界面 第38页/共42页 3.3 电磁场仿真软件 主要目的: 电磁场计算,有限元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 主要软件: ANSOFT:电磁场仿真 ANSYS:电磁、声、热等的仿真 主要应用: 电机内部电磁场计算 电磁兼容分析 散热设计等 第39页/共42页 3.4 Matlab/Simulink 开放的环境、灵活简便的语言、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