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材料2021.11.01实用标准文案实用标准文案文档大全文档大全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判断句主要形式: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用“者也”表判断。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四、用“即”“乃”“则”“皆”“耳”等副词表判断。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Eg: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臣本布衣。_(选自.出师表)六、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七、用“逗号()”表判断:Eg: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选自烛之武退秦师_)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选自师说)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选自一劝学(节选)一)一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I_|II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选自鸿门宴)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选自鸿门宴)_7、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选自鸿门宴)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选自鸿门宴)9、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选自五人墓碑记)10、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1111、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貞选)一)13、亚父者范增也。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貞选)一)13、亚父者范增也。(选自鸿门宴)1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1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匚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1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15、南冥者15、南冥者由使也。12、君知其难也。13、是寡人之过也。(选自鸿门宴)天池也。(选自逍遥游(节选)_)16、齐谐者志怪者也(选自逍遥游(节选)IIIIII-17、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选自史记.(选读)_一高祖本纪)句式特点:者也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_一2、莲花之君子者也。(选自爱莲说)3、夫战勇气也。(选自曹刿
4、论战)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选自五人墓碑记)(选自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寡人之于国也1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_(选自谏太宗十思疏)1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选自五人墓碑记.)._16、我之谓也。(选自秋水)1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迤自3师说)18、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19、斯用兵之效也。(选自六国论)20、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LI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自师说)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自师说)10、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5、)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选自寡人之于国也)7、邻之厚君之薄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8、死生昼夜事也(选自指南录后序)一一-一-?9、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匚(选自五人墓碑记)一(选自五人墓碑记)一.(选自阿房宫赋)2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选自阿房宫赋)22、沛公之参乘(cansheng)樊哙者也。(选自鸿门宴)23、夫秋刑官也。(选自秋声赋)24、报养刘之日短也。(选自陈情表)2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选自项資轩志一)妪先大母婢也。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信可乐也。去以六月息者也。(迤自项脊轩志)(选自项脊轩志)(选自兰亭集序)(选自逍遥游(节选)
6、一)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选_自_逍遥游.(节选)4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流俗之所轻也。用之所趋异也。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积威约之渐也。定计于鲜也。积威约之势也。且西伯伯也李斯,淮阴,魏其,勇怯,具于五刑(选自.报任安书节选)_一_)(选自.报任安书节选)(选自报任安书(节选)丄选自报任安.书(节选).).(选自报任安.书一.(节选)_._).一(选自报任安书(节选(选自报任安书节选)(选自报任安书(节选)王也。大将也。(选自报任安书?(节选)(选自报任安书?_.(节选)势也;强弱形也。(选自报任安书(节选)殆为此也。(选自报任安书(节选)III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选自报任安.书
7、(节选).).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此亡秦之续耳。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选自鸿门宴丄(选自出师表)(选自鸿门宴)(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寡人之于国也._.)(选自寡人之于国也._)一(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丄_(选自季氐将伐颛臾)9、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10、此秋声也。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12、此小、年也。13、此小大之辩也。14、此亦飞之至也。(选自季氐将伐颛臾.)一(选自秋声赋一)(选自出师表一)(选自.逍遥游.丄节选)._J丄选自逍遥游.(节选)丄(选自
8、.逍遥游.(节选)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也J(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也J(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_.)(选自.鸿门宴)(选自适板.)(选自木兰诗)(选自水週歌头_)(选自指南录后序)(选自非攻)“是”(选自秋声赋)年。可以纾祸。译为:15、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选自报任安书.(节选)一)16、此所以失天下17、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丄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句式特点:此;是译为“这(是)四、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不知木兰是女郎。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5、众谓予一行
9、_wei6、今至大为攻国。7、人为动物惟物之灵8、吾视沛公(是)大人长者。(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五、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选自岳阳楼记)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选自六国论)3、且相如素贱人。(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_)4、此亡秦之续耳。(选自鸿门宴)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_6、梁父即楚将项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_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匚(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8、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耳”
10、等表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二(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一一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选自六国论)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匚一(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选自赤壁赋)3、此非孟德之困(选自赤壁赋(选自扌曰南录后序)6、以乱易整不武。(选自烛之武退秦师)7、众人则非之。(选自非攻)5、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士所堪。53、此非孟德之困(选自赤壁赋(选自扌曰南录后序)6、以乱易整不武。(选自烛之武退秦师)7、众人则非之。(选自非攻)5、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士所堪。5、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4、不能容于远近。(选旦五墓碑
11、记_丿(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_(节选)语表示否定性判断。被动句主要形式:一、用介词“于”表被动。二、用“见”“见于”表被动。三、用“为”“为所”表被动。四、用介词“被”表被动。五、动词本身表被动。6、激于义而死焉者也。7、圣人不凝滞于物。8、而刘夙婴(于疾病。(选自五人墓碑记_)(选自渔父)(选自-陈情表.)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选自五人墓碑记_)(选自渔父)(选自-陈情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选自_廉颇蔺相如列传一_(节选)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替”被2、珍宝尽有之。3、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选自离骚)(选自鸿门宴).(选自.指南录后
12、序_)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迤自秋水丿4、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选自渔夫)5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替”被2、珍宝尽有之。3、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选自离骚)(选自鸿门宴).(选自.指南录后序_)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迤自秋水丿4、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选自渔夫)5、事多见从采纳。_(王羲之)东床快婿、爱鹅J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选自陈涉世家_)(选自师说)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选自过秦论)(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_)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选自活板)(选自一六国论)5、不者若属
13、皆且为所虏!6、吾属今为之虏矣。7、为巡船所物色。8、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_(.选自鸿门宴)(选自鸿门宴(选自指南录后序一)_(.选自鸿门宴)(选自鸿门宴(选自指南录后序一)(选自指南录后序)(选自五人墓碑记)丄选自永遇乐二京口北固亭怀古_)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_.(选自五人墓碑记_)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选自五人墓碑记)一一_12、重为乡党所笑。13、后为其父误去之。12、重为乡党所笑。13、后为其父误去之。14、其书为世所重。15、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16、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洎牧以谗诛。2、戍卒叫函谷举。3、王之蔽甚矣。4、予羁縻不得还。4、
1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一(选自报任安书一(节选L.(选自报任安书(节选L)(王羲之k.东床快婿、爱鹅(王羲之k.东床快婿、爱鹅_(彻里).一(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17、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没有被)丄选自.史记(选读k高祖本纪丄句式特点:用“为”“为所”表被动。四、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2、仍更被驱区遣何言复来还?(选自孔雀东南飞)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黄花岗上一抔(pou)土犹被湮没于荒烟蔓草间。(选自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句式特点:用介词“被”表被动与今相同五、(选自六国论_)一(选自阿房宫赋一).(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_
15、(选自指南录后序一(选自谏太宗十思疏)5、皆我有也。(“我有”即“为我所有”)(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选自陈情表)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一(选自项資轩志一)8、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一(选自渔夫.)9、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丄选自渔夫)10、拘于羑(you)里。_(选自.报任安书节选)._)11、囚于请室。(选自报任安书(节选)J1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选自报任安书(节选)13、屈原放逐。(选自报任安书节选)14、孙子膑(被挖去膝盖骨的酷刑)脚。(选自报任安书(节选)15、不韦迁(被贬)蜀。丄选自报任安书节选)._).16、韩非囚秦。(选自报任安书(节选)1
16、7、终不可用(被任用)。(选自报任安书.(节选)_).18、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没有被攻下)。(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19、父老苦(被苦)秦苛法久矣。(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20、所降(被攻取下)下者因以予之。一(选自史记_(选读)高祖.本纪)句式特点:无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省略句主要形式: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省略介词。(“于”“以”)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于其)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选自_鸿门宴)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函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二、省略谓语;三、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宾语;(2)省略介词宾语木)
17、尽死(选自捕蛇者说一)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选自鸿门宴丄4、3、(梁惠王)曰:也。”(孟子)曰:直不百步耳是亦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烛之武)许之。5、(晋)许君焦、瑕。6、(皇上)鸣琴垂拱。(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一)(选自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烛之武退秦师)(选自谏太宗十思疏)7、(船浆)击空明兮溯流光。(选自赤壁赋)8、|()|因坐法华(于)西亭。(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丄_9、(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选.自谏太宗土思疏丄10、(渔夫)遂去不复与言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2、蒙后省;3、对话省(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丄节选)(8)故为之文以志(之)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18、气再(鼓)而衰,(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一)(选自曹刿论战丄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四则)(10)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选自劝学(节选)(11)举(之)以予人。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12)谁得而族灭(秦国)乜?(选自六国论)(选自.阿房宫赋_)(选自触龙说赵太后)(13)吾羞(之)不忍为之下4、蟹躁也(有)六弋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丄选自劝学_(节迤)句式特点:省略谓语。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一(节选_)2、(1)竖子不足与(之)谋!(选自鸿门宴丄(2)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选自桃花源记(3)相如闻不肯与巨会。1
19、、(1)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选自陈涉世家J(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选自五人墓碑记._._)(2)屠惧投(之)以骨。(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选自一狼(5)敢以(之)烦执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私见张良,具告血以事。(6)谁为(之)哀者。(选自五人墓碑.记丄(选自鸿门宴)(4)将(之)以有为也。一遂宜.指南录后序_丄(5)传(之)以(之)示美人。(7)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选自烛之武退秦师)(8)乐盘游贝憎三驱以(之)为度(选自一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选自谏太宗十思疏)(6)拔剑撞(之)而破之(选自一鸿门宴丄(9)谁为(之)哀者。(选自五人墓碑记
20、)(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10)为(之击缻(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J)赵王以(之)为贤大夫句式特点: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宾语;(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2、省略介词宾语。(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选自鸿门宴)四、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选自鸿门宴)从而誉之谓之:为)义。_(选自.非攻)从而誉之谓之:为)义。_(选自.非攻)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2、大王见臣也列观礼节甚倨。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选自廉
21、颇蔺相如列传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J)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3、避哨(于)竹林中。(选自指南录后.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选自陈涉世家一)4、行|(于)城子河出入乱尸中。(选自指南录后序)(选自陈涉世家一)輮以(之)为轮。丄选自.劝学丄节选)_)臣窃以(之)为其人勇士輮以(之)为轮。丄选自.劝学丄节选)_)臣窃以(之)为其人勇士_(选自五人墓碑记_(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欲以(之)击柱(选自烛之武退秦师)欲以(之)击柱(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_(节选)为(之)击沛公军。_(选自鸿门宴丄7、臣尝从大王
22、与燕王会((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_(节选)为(之)击沛公军。_(选自鸿门宴丄(选自廉颇蔺相如口列传一.C节选)待圣人之出而(大阉)投缳道路。8、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选自鸿门宴)待圣人之出而(大阉)投缳道路。(选自五人墓碑记)9、欲王(于)关中。(选自鸿门宴)(选自五人墓碑记)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10、其不义又甚(于)_入人园圃窃桃李(者)。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选自寡人之于国也)(选自非攻.)_._(选自寡人之于国也)可以(之)元饥矣。丄选自寡人之于国也11、因坐法华(于)西亭。(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丄_可以(之)元饥矣。丄选自寡人之于国也遂去不复与:之)言。(选自渔父12、长桥
23、卧遂去不复与:之)言。(选自渔父(之)以k(之)以k(之)为流觞曲水。(选自鸿门宴)28、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于)垓下14、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选自五人墓碑记)(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丿15、时予方以讨贼督师(于)桂:炽机陧之象视清季有加16、而刘夙婴于)疾病。17、且臣少仕斤伪朝。18、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环顾国内贼氛方(选自五人墓碑记)一(选自陈情表)一.一(选自陈情表)一.(选自.渔父_)_29、大王起(于攵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丄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丿30、封皇帝玺符节降(于)轵道旁(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丿31、入都(于)关中。(选自.史记选读
24、)高祖本纪19、翱翔|(于)蓬蒿之间。20、悟言21、放浪|(于)形骸之外22、其次不辱于帀(于)一室之内。(选宜逍遥游一(节选)(选自兰亭集序)(选自兰亭集序)32、置酒(于)未央前殿。(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丿3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色其次不辱(于)辞令(选自报任安书一(节选)(选自战国册.燕策三)3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23、夫人不能早自裁(于)绳墨之外。(选自一促织_)(选自报任安书(节选)一)24、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于)门(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25、西与秦将杨熊战(于)白马,又战(于)曲遇东,大破之。一(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一)
25、26、沛公军先(于)诸侯至霸上一(选自史记(选读)一髙祖本纪)27、高祖置酒(于)洛阳南宫(选自史记(选读)一高祖本纪)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固定句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选自劝学_(节选)_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无所:没有的】(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3、至丹以卿为计始速祸焉。【以为:把作为】(选自.六国论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然则”为关联词组合:既然;这样;那么。然:这样】(选自六国论)5、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_|?【岂乎:难道吗?】(选自谏太宗十思疏)6、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6、。【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1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既又”】(选自陈情表)15、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不是吗?】(选自渔父丄1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选择是还是】(.选自鸿门宴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与比哪一个更】(选自鸿门宴)8、何辞为?【何为表反问句式可译为:“为呢”。“为”是语气词】(选自鸿门宴9、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选自季氐将伐颛臾)10、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选自季氐将伐颛臾丄.11、莫知计所出。【“所出”即所想出的;译为:米取办法】(选自指南录后序12、夜则以兵围所寓。【“所寓”即:所住;译为:
27、住的地方住所】(选自指南录后序)1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选.自一陈情表.一)(选自逍遥游(节选)【“其其”:表选择是还是】(选.自马说)18、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liao)乎【“无乃乎”:恐怕吧】_(.选自报任安书(.节选)_._)19、乃以週B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以为:把作为】(选自史记丄选读)一高祖本纪)20、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孰与:与比哪一个更】(选自史记.(选读)高祖本纪)21、21、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也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以为:把作为】(选自史记(选读)
28、高祖本纪一)倒装句: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一一状谓一一(定)一一宾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兵语前置;二、定语后置;三、状语后置;四、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句:谓(动)宾介词宾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一.(选自师说2、何为其然也?为何:为什么<疑问句(选自赤壁赋)3、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哀是谓语自是宾语一(选自阿房宫赋丄4、不吾知其亦已兮。“吾”作“知”的宾语成分(选自离骚)5、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有何满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6、以亏人自利也。“利自”(选自非攻L_7、何以知之
29、?“以何”(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丄节选)!)._8、君何以知燕王?“以何”(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丄节选)9、籍何以至此?“以何”(选.自鸿门宴10、客何为者?“以何”(选自鸿门宴)11、沛公安在?“在安”疑问代词做宾语(选.自鸿门宴丄.12、何辞为?何(以)为:为什么呢;“为”句末语气词(选自鸿门宴)_13、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选自季氐将伐颛臾一14、何以伐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选自季氐将伐颛臾)15、未之有也?“有之”_(选自.寡人之于国也)16、始有墓碣之(的)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口(取独)编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选自黄花岗烈土事略序)17、
30、以为莫己若如、及、比得上)者我之(兵语前置的标志)谓也。30、人未之奇。(王羲之文言训练一)31、当举群相赠耳31、当举群相赠耳32、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王羲之文言训练一)丄选自.秋水(节选)一)18、胡为乎来哉?”为胡&;为什么来呢?1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选.自秋声赋)“夭阏之”(选自史记丄选读)一高祖本纪)33、不然籍何以生此!一(选自逍遥游一(节选)一(选自逍遥游一(节选)“奚适”(选自.逍遥游一(节选)_)21、彼且恶乎待哉?“恶乎待”(选自史记丄选读)一高祖本纪)34、是以兵大败。丄选旦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
31、作宾语时宾语前置。(选自逍遥游(节选)722、之二虫又何知?“知何”_(选自逍遥遊(节选)“视自”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一(选自.逍遥游一(节选)_)24、奚以知其然也?“以奚”(选自逍遥游一(节选)25、与蝼蚁何以异?“以何”一(选自报任安书._(节选)26、若望仆不相师。(选自报任安书一(节选)27、思垂空文以自见。(选自报任安书(节选)28、曼辞以自饰。(选自.报任安书一(节选)29、逆旅主人不之顾。(马周文言训练)一、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32、“操”“在”“为”的宾语。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大王来何操?操何(选自鸿门宴丄沛公安在?在安(选自鸿门宴置的标志2、5、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置的标志2、5、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陆客何为者?为何(选自赤壁赋)二、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2、都由代词(“自”“之”“余”)充当宾语。Eg:自令放为?令自(选自渔父)其自视也。“视自”(选自逍遥游(节选)2)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无、弗等忌不自信。f不信自(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选自鸿门宴)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选自石钟山
33、记苏轼)._弗之劾之劾之(选自李密传)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一不知句读、不解惑(选自师说)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一唯从命(选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班固)一一唯图利(选自(清?颐琐-黄绣球1第五回)结论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何以战?一以何(选自曹刿论战)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与谁(选自烛之武退秦师.)项王项伯东向坐一向东(选自鸿门宴)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句:(定语一一中心词)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助词定语后_(选自劝学一(节选)
34、_)茫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选自赤壁赋)3、客有吹洞箫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选自赤壁赋)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者”是“山水”的定语即“以为凡是州有异态之山水”(选自始得酉山宴游记)离”分别作定语后置(选自离骚)6、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之人”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_(节选)一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选自五人墓碑记_.)8、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善传游侠”是“史迁”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选自黄花岗烈士事略序)9、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xu)。“者”定语后置的标志(选自黄花岗烈土事略序).10、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
35、以争者。“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定语;“者”定语后置的标志(选自黄花岗烈土事略序丄.11、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大之天下”。“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选自一六国论)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_.(选自-兰亭集序_)(选自.兰亭集序1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选自.兰亭集序14、诸将(过此)者多。(选自史记(_选读)高祖本纪)15、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选自史记(_选读)高祖本纪2一16、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选自史记(_选读)高祖本纪)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选自.愚公移山)_求人可使报秦
36、者一一可使报秦之人(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节选)_)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其事之宾客(选自荆轲刺秦王)一结论一:定语后置形式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选自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之石(选自一石钟山记)一结论二:定语后置形式之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蓝取之、于庙堂、远之江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蓝取之、于(选自岳阳楼记)(比)蓝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一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选自劝学(节选)_(选自劝学(节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一乎(对)己参省带长铗之陆离兮,冠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选自劝学
37、(节选)申之以孝悌之义一一以(用)孝悌之义申之(选自楚辞?九童?涉江?)(选自寡人之于.国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把)事具告身、汶汶之物(-选自渔父-)(选自鸿门宴丄结论三:定语后置形式之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四、四、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尝遗余核舟一(只)核舟L(选自核舟记中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十二(头)牛(选自一崤之战)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一双白璧、一双玉斗(选自鸿门宴结论四:定语后置形式之四:中心词+数量词将军战河北,臣一一于(在)河北作战、于(在)河南作战(选自鸿门宴)遂与秦王会渑池-于(在)渑池会见一(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一选)得璧传之美人。于(给)美人(选自廉颇蔺相女口列传一.丄节选)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一一于(给)秦王状语后置:(状语一一中心词)(选自廉颇蔺相如口列传一.丄节选)语;两者皆为介宾词组后置比;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语;两者皆为介宾词组后置比;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表比较关系介词,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别墅买卖合同范本
- 卖方怎样签订合同协议
- 公司转让协议书的样本
- 2025年办理低压电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合伙经营车辆合同范本
- 公司不给解除合同协议
- 核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务合同工资附加协议
- 可乐鸡翅买卖合同范本
- 利益共享协议合同范本
- 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影像诊断
-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素养综合测试卷 3套(含答案)
- 监理管理交底
-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 14斜面课件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检查记录表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他人眼中的我
- 鼻饲法定义目的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模拟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