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课件_第1页
地球与地图课件_第2页
地球与地图课件_第3页
地球与地图课件_第4页
地球与地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单元考情实录单元考情实录 三年考情三年考情 最新考纲最新考纲 2011年年2012年年2013年年 经纬网经纬网 上海卷上海卷T12T12,北北 京卷京卷T5T5 上海卷上海卷T16T16广东卷广东卷T40(1)T40(1) 地图上的方地图上的方 向、比例尺、向、比例尺、 常用图例和注常用图例和注 记记 海南卷海南卷T3T3未考未考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 卷卷T10,海南卷海南卷 T16T16 等高线地形等高线地形 图图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 卷卷T6T68 8,天津卷天津卷 T8T8、9 9,

2、浙江卷浙江卷T3T3、 4 4,江苏卷江苏卷T7T7、8 8 新课程全国新课程全国 卷卷T10T10、1111,天天 津卷津卷T2T2、3 3,山山 东卷东卷T26(1)T26(1),上上 海卷海卷T14T14、1515, 福建卷福建卷T37(1)T37(1) 四川卷四川卷T8T8,天天 津卷津卷T2T2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一、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地球是一个_、 _的不规则的椭球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2

3、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 图图1 11 1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两极稍扁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赤道略鼓 4 410104 4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二、地球仪二、地球仪 1 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的概念: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 例例_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 ,叫作地球仪。叫作地球仪。 2 2地轴地轴: :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 , 这个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作地轴。这个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作地轴。 3 3两极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

4、点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叫两极。指向叫两极。指向 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_, ,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 _。 4 4赤道赤道: :在地球仪表面在地球仪表面, ,与南北极距离与南北极距离_的大的大 圆圈圆圈, ,叫作赤道。叫作赤道。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缩小缩小 北极北极 南极南极 相等相等 三、经纬网三、经纬网 1 1纬线和经线纬线和经线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平行平行 纬线纬线经线经线 定义定义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赤道及与赤道 _的

5、圆圈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图示图示 纬线纬线经线经线 定义定义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赤道及与赤道 _的圆圈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图示图示 纬线纬线经线经线 定义定义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赤道及与赤道 _的圆圈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图示图示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纬线纬线经线经线 起始线起始线 赤道赤道

6、:与两极距离相等的与两极距离相等的 线线 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通过英国格林 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特点特点 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 (纬线圈纬线圈) ):_是最长是最长 的纬线圈的纬线圈,越往两极越往两极,纬线纬线 圈圈_,到两极缩成一到两极缩成一 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所有经线长度都_:经经 线是半圆线是半圆,相对应的两条经线相对应的两条经线 组成经线圈组成经线圈( (与赤道的长度与赤道的长度 相等相等) ) 作用作用 指示指示_方向方向 ( (无限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只有比较,才有才有 东西之分东西之分) ) 指示指示_方向方向( (有限

7、有限 方向方向,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地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地 点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 ) 赤道赤道 越小越小 相等相等 东西东西 南北南北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2.纬度和经度纬度和经度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纬度纬度经度经度 概念概念 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 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 度数度数,即纬度。纬度是一即纬度。纬度是一 个线面角个线面角,即纬线上一点即纬线上一点 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 之间的夹角之间的夹角 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人

8、们人们 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即 经度。经度是一个二面角经度。经度是一个二面角,即即 某经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和本某经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和本 初子午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之初子午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之 间的夹角间的夹角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纬度纬度经度经度 度数度数 划分划分 赤道为赤道为0 0,由赤道向南、由赤道向南、 北方向分属南、北纬度北方向分属南、北纬度,且其且其 值向两极值向两极_,极点度数为极点度数为 9090。纬度。纬度0 03030为低为低 纬纬,纬度纬度30306060为中纬为中纬,

9、纬度纬度60609090为高纬为高纬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 分作分作180180,以东为以东为_,以以 西为西为_,东经东经180180和和 西经西经180180重合为一条经线重合为一条经线 半球半球 划分划分 南北半球南北半球:以以_为界为界,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以南为南 半球半球 东西半球东西半球:以以_ 为界为界,2020W W向东至向东至160160E E为为 _,2020W W向西至向西至 160160E E为为_ 递增递增东经东经 西经西经 2020W W和和6060E E 赤道赤道 东半球东半球 西半球西半球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0、3. 3.经纬网经纬网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在地球仪或地图上,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网格网格, ,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 ,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 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 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 ,都有广泛的用途。都有广泛的用途。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1) (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 ,等于

11、该地看北等于该地看北 极星的仰角极星的仰角, ,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南半球看不到南半球看不到 北极星北极星) )。 (2)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 线的经度为线的经度为x,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 y180180 x(xx(x、y 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任意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 ,都可以都可以 将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将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返

12、回目录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探究点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1 1侧视经纬网图的判读侧视经纬网图的判读 图图1212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图中横线图中横线( (直线或弧线直线或弧线) )一般表示纬线一般表示纬线, ,竖线竖线( (直线直线 或弧线或弧线) )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 ,如图如图 1 12 2甲中甲中a a表示北回归线表示北回归线, ,b b表示南极圈。表示南极圈。 (2) (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同一幅经纬网图中, ,相邻

13、的两条经相邻的两条经( (纬纬) )线之间的经线之间的经 ( (纬纬) )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图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图1 12 2甲中相邻两条经线之甲中相邻两条经线之 间的经度间隔是间的经度间隔是3030, ,图图1 12 2乙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乙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 间隔是间隔是2020。 (3) (3)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 ,如图如图1 12 2甲中甲中A A点的点的 经度为经度为3030E E; ;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 ,如图如图1 12 2乙中乙中 B B点的经度为点的经度为4040W W。 考考 点点

14、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 ,如图如图1 12 2乙中乙中B B点的点的 纬度为纬度为6060N N; ;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如图如图1 12 2甲中甲中 A A点的纬度为点的纬度为3030S S。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俯视经纬网图俯视经纬网图( (极地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 )的判读的判读 图图1 13 3 (1) (1)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纬线是

15、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经线是由极点向四经线是由极点向四 周呈放射状的线段。周呈放射状的线段。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判断南北极判断南北极 根据中心处标注的根据中心处标注的S S或或N N确定确定,S,S表示南极表示南极,N,N表示北极。表示北极。 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 ,地球自转呈地球自转呈 逆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中心点为北极点中心点为北极点, ,如图如图1 13 3甲甲; ;地球自转呈顺时地球自转呈顺时 针方向针方向, ,中心点为南极点。中心点为南极点。

16、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 增大方向一致增大方向一致, ,与西经增大方向相反与西经增大方向相反, ,如图如图1 13 3乙乙, ,根据经度根据经度 的变化规律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的变化规律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故中心点为南极故中心点为南极 点。点。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 ,确定南北纬确定南北纬, ,如图如图1 13 3 甲中甲中A A点的纬度是点的纬度是3030N,N,图图1 13

17、 3乙中乙中B B点的纬度是点的纬度是6060S S。 (4) (4)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 ,如图如图 1 13 3甲中甲中A A点的经度是点的经度是4545E;E;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相反的是西经相反的是西经, ,如图如图1 13 3乙中乙中B B点的经度是点的经度是135135W W。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例例1 1读图读图14,14,图中地中地理坐标相同的是图中地中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 ) 图图1414 A A B B

18、 C C D D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解析解析 B B第一幅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第一幅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图图 中地的地理坐标是中地的地理坐标是(30(30N,30N,30E),E),地的地理坐标是地的地理坐标是 (30(30N,30N,30W);W);第二幅图是斜侧第二幅图是斜侧( (俯俯) )视图的一部分视图的一部分, ,图中图中 地的地理坐标是地的地理坐标是(30(30S,30S,30W);W);第三幅图是方格状经纬第三幅图是方格状经纬 网图网图, ,极点伸展得与赤道等长极点伸展得与赤道等长, ,

19、属地球的侧视图属地球的侧视图, ,图中地图中地 的地理坐标是的地理坐标是(30(30S,30S,30W),W),地的地理坐标是地的地理坐标是 (60(60N,90N,90E)E)。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探究点探究点二二经纬网的应用经纬网的应用 1 1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确定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确定的地理坐标, ,解解 题时可以根据给出的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题时可以根据给出的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 ,进而推知区域进而推知区域 内地理事象的成因、关系和分布规律。内地

20、理事象的成因、关系和分布规律。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 (1)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同一纬线上的同一纬线上的 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 ,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 , 在判断方向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在判断方向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又要判断两点又要判断两点 间的南北

21、方向。间的南北方向。 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 (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两点之间经度差小 于于180180的弧段的弧段) ), ,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用经纬度法判断用经纬度法判断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 ,减小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西; ;西经度增西经度增 大的方向为西大的方向为西, ,减小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东。 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 ,减小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南; ;南纬度增南纬

22、度增 大的方向为南大的方向为南, ,减小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北。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图图1515 (1) (1)在同一经线上在同一经线上, ,纬度相差纬度相差1 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 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 ,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能就能 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 (2)(2)在赤道上在赤道上, ,经度相差经度相差1 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千米。千米。

23、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 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千千 米乘以纬度数的余弦值米乘以纬度数的余弦值( (不是最短距离不是最短距离) )。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利用经纬度判定范围大小利用经纬度判定范围大小 (1) (1)跨相同经纬度数的两个地区跨相同经纬度数的两个地区, ,纬度越高面积越小。纬度越高面积越小。 (2) (2)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 ,纬度相当纬度相当, ,跨经纬度越广跨经纬度越广, ,所所 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比

24、例尺越小; ;纬度不同纬度不同, ,要进行计算比较。要进行计算比较。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5 5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航线及方向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航线及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即经过两点即经过两点 的大圆劣弧长度。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 交线交线) ) 图图1 16 6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同一经线

25、上的两点,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 上。如图上。如图1 16 6中弧中弧ABAB长即为长即为ABA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A A在在B B的正的正 南方。南方。 (2) (2)若两点的经度相加为若两点的经度相加为180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 经线圈经线圈, ,最短距离经过极点。如图最短距离经过极点。如图1 16 6中从中从B B到到C C的最短航线的最短航线 经过北极点经过北极点, ,从从B B到到N N是向正北方是向正北方, ,从从N N到到C C是向正南方。是向正南方。 (3) (3)出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出

26、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 ,过两点的大圆过两点的大圆 不与经线圈重合不与经线圈重合,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 段长段长, ,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如图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如图1 16 6中中E E、F F之间之间 的最短航线是弧的最短航线是弧EPFEPF的长的长, ,从从E E到到P P是向西北方向是向西北方向, ,从从P P到到F F是是 向西南方向。向西南方向。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6 6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图图1 17 7

27、 (1)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经度相同; ;纬度相反纬度相反, ,数值相数值相 等。如图等。如图1 17 7中中A(40A(40N,20N,20W)W)与与B(40B(40S,20S,20W)W)。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线相对经线相对, ,和为和为180180; ;纬度纬度 相同。如图相同。如图1 17 7中中A(40A(40N,20N,20W)W)与与C(40C(40N,160N,160E)E)。 (3) (3)关于地心对称的

28、两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对跖点对跖点):):经线相对经线相对, ,和为和为 180180; ;纬度相反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如图数值相等。如图1 17 7中中A(40A(40N,20N,20W)W)与与 D(40D(40S,160S,160E)E)。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在同一个地球大圆。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在同一个地球大圆 上上, ,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 2万千米。万千米。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7 7利用经度计算时间利用经度计算时间 经度相差经度相差1515, ,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1 1小时小时;

29、;经度相差经度相差1 1, ,地方地方 时相差时相差4 4分钟。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的地方时早。所求分钟。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的地方时早。所求 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 ( (度度) )4 4分钟。分钟。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例例2 2图图1818所示为以所示为以(38(38N,0N,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为极点的陆地相对 集中的集中的“陆半球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另一半球为“水半球水半球”) )。读图。读图, ,回答回答 (1)(1)(3)(3)题。题。 图图

30、1818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1)“水半球水半球”的极点应为的极点应为( () ) A A北极点北极点 B B南极点南极点 C C(38(38S,180S,180) ) D D(38(38S,0S,0) ) (2) (2)图中图中A A、B B两地沿纬线的距离约为两地沿纬线的距离约为( () ) A A833833千米千米 B B16651665千米千米 C C22002200千米千米 D D33303330千米千米 (3)(3)一架飞机从一架飞机从C C地飞往地飞往D D地地, ,沿最短航线飞行沿最短航线飞行

31、, ,其飞行其飞行 方向为方向为( () ) A A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B B自西北向东南自西北向东南 C C先向东南先向东南, ,后向东北后向东北 D D先向东北先向东北, ,后向东南后向东南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解析解析 (1)C (1)C(2)B(2)B(3)D(3)D第第(1)(1)题题,“,“水半球水半球”的的 极点与极点与“陆半球陆半球”的极点互为对跖点的极点互为对跖点, ,经度相差经度相差180180, ,纬纬 度度数相等度度数相等, ,南北纬相反。南北纬相反。(38(38N,0N,0) )的对跖点为的对跖点

32、为 (38(38S,180S,180) )。第。第(2)(2)题题, ,图中共画有图中共画有1212条经线条经线, ,将地球将地球1212 等分等分, ,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30。A A、B B在在6060N N纬纬 线上线上,60,60N N纬线上经度相差纬线上经度相差3030的两地之间的距离为的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111111cos60cos6030301665(1665(千米千米) )。第。第(3)(3)题题, ,图中图中C C、D D两点两点 在在3030N N纬线上纬线上, ,过两点的地球大圆劣弧段向北凸出过两点的地球大圆劣弧段向北凸出,D,D在在C

33、 C 的正东面的正东面, ,从从C C到到D D的最短航线的方向为先向东北的最短航线的方向为先向东北, ,后向东南。后向东南。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审题突破审题突破1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甲、乙两地的间距小于甲、乙两地的间距小于200200千米千米, ,无论是从甲地到乙地无论是从甲地到乙地, , 还是从乙地到甲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 ,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 ,后向北走。后向北走。 据此判断甲、乙两地的位置在据此判断甲、乙两地的位置在( () ) A A赤道附近赤

34、道附近B B南极点附近南极点附近 C C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 D D南极圈附近南极圈附近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信息获取信息获取学科知识链接学科知识链接标准答案标准答案 甲、乙两地的间甲、乙两地的间 距小于距小于200200千米。千米。从从 甲地到乙地或者是从甲地到乙地或者是从 乙地到甲地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最近的走 法都是先向南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后向 北走。北走。要求判断甲、要求判断甲、 乙两地的位置乙两地的位置 从地球上任意点向北极都从地球

35、上任意点向北极都 是向北方向是向北方向,从北极点向四周从北极点向四周 均是向南方向均是向南方向;从地球上任意从地球上任意 点向南极都是向南方向点向南极都是向南方向,从南从南 极点向四周均是向北方向。极点向四周均是向北方向。 同一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同一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 距离是经线圈上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经线圈上这两点之间的 劣弧长。劣弧长。南极圈距南极点有南极圈距南极点有 26002600多千米多千米(23.5(23.5111千米千米 2608.52608.5千米千米) ) B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需要做到需要做到: :确定信息确定

36、信息 分析方向分析方向, ,筛选有用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 向向; ;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 ,要善于要善于 抠字眼抠字眼, ,准确把握准确把握“题眼题眼”即关键词语即关键词语, ,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这是解决问题的重 要突破点。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要突破点。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 ,不仅要根据不仅要根据 要求分析材料要求分析材料, ,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还要善于归纳整理还要善于归纳整理, , 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综综 合合 能能

37、力力 提提 升升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南极磁点大约位于南极磁点大约位于(65(6536S,13936S,13924E)24E), ,据此回据此回 答答(1)(1)(2)(2)题。题。 (1)(1)南极点与南极磁点相距约南极点与南极磁点相距约( () ) A A0 0千米千米 B B27002700千米千米 C C35003500千米千米 D D45004500千米千米 (2) (2)在南极地区在南极地区, ,判断地理方位最好利用判断地理方位最好利用( () ) A A指南针指南针 B B北极星北极星 C C太阳太阳 D DGPSGPS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

38、力 提提 升升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解析解析 (1)B (1)B(2)D(2)D第第(1)(1)题题, ,南极磁点与南极点在同南极磁点与南极点在同 一经线上一经线上, ,纬度相差纬度相差9090656536362424242424.424.4。 在同一经线上在同一经线上, ,纬度相差纬度相差1 1, ,实际距离相差实际距离相差111111千米千米, ,故南故南 极点与南极磁点之间的距离为极点与南极磁点之间的距离为24.424.41111112708.4(2708.4(千米千米) )。 第第(2)(2)题题, ,指南针定位需要利用地球磁场指南针定位需要利用地

39、球磁场, ,因为南极点与南因为南极点与南 极磁点不重合极磁点不重合, ,在南极地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在南极地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A项项 错误错误; ;南极地区看不到北极星南极地区看不到北极星,B,B项错误项错误; ;南极地区有极昼、南极地区有极昼、 极夜现象极夜现象, ,利用太阳判断地理方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利用太阳判断地理方位有很大的局限性,C,C项错项错 误。利用误。利用GPSGPS定位不受地球磁场、极昼极夜等的影响定位不受地球磁场、极昼极夜等的影响, ,是用是用 来判断地理方位的最好方式。来判断地理方位的最好方式。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

40、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综综 合合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 1比例尺比例尺 (1) (1)概念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的程度。的程度。 (2) (2)公式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实地距离 (3) (3)表示方式表示方式 文字式文字式: :如图上如图上1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 5千米千米 数字式数字式: :如如1500 000(1500 000(或或 ) ) 线段式线段式: :如如 第第2 2讲讲 地

41、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缩小缩小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方向方向 (1) (1)一般地图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面对地图, ,上上_下下_, ,左左_右右_。 (2) (2)有指向标的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 ,要按照指向标的指向来判断方要按照指向标的指向来判断方 向。若指向标箭头指向的是北方向。若指向标箭头指向的是北方, ,与之相反的是南方与之相反的是南方, ,作指作指 向标的垂线向标的垂线, ,左西右东。也可以移动地图左西右东。也可以移动地图, ,使箭头指向正上使箭头指向正上 方方, ,这样又可以运用这样又可以运用“上北下南

42、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左西右东”的方法了。的方法了。 (3) (3)有经纬网的地图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北北南南西西东东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在地图上, ,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叫叫 _; ;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 ,叫叫 _。如。如: : 图图2 21 1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

43、主 梳梳 理理 图例图例 注记注记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二、等高线地形图二、等高线地形图 1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图图2 22 2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海平面海平面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陆地地形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总称为总称为_。陆地表。陆地表 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 高原、高原、_、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 3等高线和等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 在地图上在

44、地图上,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把地面上海拔高度_的各点联结的各点联结 成线成线, ,叫作等高线叫作等高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联结成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联结成线, ,叫叫 作作_。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地形地形 平原平原 山地山地 相同相同 等深线等深线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常见的地形部位常见的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 ,识别山峰、识别山峰、 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5 5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

45、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 ,把不同的高度和把不同的高度和 深度的范围深度的范围, ,着上不同的颜色着上不同的颜色( (海洋上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海洋上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 色色),),表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表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这种地图叫这种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用绿色一般用绿色黄色黄色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 由低到高的变化由低到高的变化, ,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 的变化。的变化。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

46、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 和洼地。和洼地。 表示山顶表示山顶, , 表示洼地。表示洼地。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三、地形剖面图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反它反 映了按等高线地形图上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映了按等高线地形图上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 剖面的状况。剖面的状况。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47、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四、地图的正确选用四、地图的正确选用 1 1根据使用目的根据使用目的, ,正确选择地图正确选择地图, ,才能及时、准确地才能及时、准确地 获取有用信息。如在某一陌生城市乘公交获取有用信息。如在某一陌生城市乘公交, ,应选用城市交应选用城市交 通图。通图。 2 2根据查找的信息根据查找的信息, ,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如查找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如查找 某地的详细资料某地的详细资料, ,应选择应选择_(_(大或小大或小)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地图。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基基 础础 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 大大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探

48、究点一探究点一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和应用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和应用 1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且分子是且分子是1 1, ,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 , 就看分母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 ,分母越大分母越大, ,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小; ;反之反之, ,分母越小分母越小, , 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 ,在同一幅地图

49、上在同一幅地图上, ,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 一样的一样的, ,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 ,如如 图图2323甲。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甲。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 ,不同纬度的比例尺不同纬度的比例尺 是不同的。如图是不同的。如图2323乙乙, ,纬度越低纬度越低, ,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小; ;纬度越高纬度越高, , 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 图图2323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

50、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 围大围大, ,表示的内容简略表示的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 , 表示的内容详细。表示的内容详细。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放 (1) (1)比例尺放大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 的比例尺放大的比例尺放大1 1倍倍, ,即比例尺放大到即比例尺放大到2 2倍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放大后的比例尺 是是 ,

51、,比例尺变大。比例尺变大。 (2)(2)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分数倍) )。 例如将例如将 的比例尺缩小的比例尺缩小 , ,即比例尺缩小到即比例尺缩小到 , ,缩小后的缩小后的 比例尺应为比例尺应为: : , ,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缩小。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 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 2

52、倍倍, ,则放大后图幅面积则放大后图幅面积 是原图的是原图的4 4倍。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 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 , ,则图幅面积为原图则图幅面积为原图 的的 。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图图2424甲中甲中, ,已知该图的比例尺已知该图的比例尺, ,求求A A、B B两点间的直线两点间的直线 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距

53、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 A、B B间的图上距离间的图上距离, ,然后除以比例然后除以比例 尺。尺。 甲乙甲乙 图图24 24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图图2 24 4乙中乙中, ,已知已知A A、B B间实地距离为间实地距离为3030千米千米, ,求该图的求该图的 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 A、B B间图上距离间图上距离, ,然后除以然后除以3030千千 米即可米即可, ,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考考 点点 互

54、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5 5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1)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 , 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 (2)(2)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 ,坡坡 度越陡度越陡; ;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小, ,坡度越缓。坡度越缓。 (3) (3)若等高线疏密、比例尺、图幅面积相同若等高线疏密、

55、比例尺、图幅面积相同, ,等高距越等高距越 大大, ,坡度越陡坡度越陡; ;等高距越小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缓。坡度越缓。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例例1 1读图读图2525, ,完成完成(1)(1)(2)(2)题。题。 甲甲 乙乙 图图2525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1)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 A比例尺乙大于甲比例尺乙大于甲 B B甲为地图甲为地图, ,乙为景观图乙为景观图 C C两图图幅

56、相等两图图幅相等, ,乙图表示的范围大乙图表示的范围大 D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 (2)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 A汽车站与学校相距约汽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375千米千米, ,与农业实验区相距与农业实验区相距 约约580580千米千米 B. B.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其方向大致是先向其方向大致是先向 正北后向正东正北后向正东 C C比例尺表示方式与乙图相同比例尺表示方式与乙图相同 D D若比例尺放大若比例尺放大1 1倍倍, ,则图幅面积将增大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 2倍倍

57、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解析解析 (1)C (1)C(2)B(2)B第第(1)(1)题题, ,乙图比例尺换算成数乙图比例尺换算成数 字式为字式为118 000118 000, ,其后项大于甲图比例尺的后项其后项大于甲图比例尺的后项(15 000)(15 000), , 乙图比例尺比甲图的小乙图比例尺比甲图的小; ;两图图幅相等两图图幅相等, ,乙图表示的范围大乙图表示的范围大; ; 甲、乙两图均为地图甲、乙两图均为地图; ;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 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物和现象的文字、数

58、字, ,动物形象不属于注记。第动物形象不属于注记。第(2)(2)题题, , 读图可知读图可知, ,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先是顺着指向标先是顺着指向标 的指向向北的指向向北, ,然后垂直指向标向东然后垂直指向标向东, ,B B项正确。根据图中比项正确。根据图中比 例尺可知例尺可知, ,汽车站与学校相距只有几百米汽车站与学校相距只有几百米, ,与农业实验区相与农业实验区相 距也是只有几百米距也是只有几百米; ;甲图的比例尺为数字式甲图的比例尺为数字式, ,乙图的比例尺乙图的比例尺 为线段式为线段式; ;比例尺放大比例尺放大1 1倍倍( (放大到原图的放大到原图的

59、2 2倍倍) ), ,图幅面积将图幅面积将 增大增大3 3倍倍( (增大到原图的增大到原图的4 4倍倍) )。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1)判断地形类型判断地形类型 平原平原: :海拔海拔200200米以下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 ,广阔平坦。广阔平坦。 高原高原: :海拔高度大海拔高度大( (一般在一般在500500米以上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相对高度小, ,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等高线在边

60、缘十分密集, ,而顶部明显稀疏。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丘陵: :海拔海拔500500米以下米以下, ,相对高度小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较稀疏等高线较稀疏, , 弯折部分和缓。弯折部分和缓。 山地山地: :海拔海拔500500米以上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大, ,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 ,河河 谷横剖面呈谷横剖面呈“V”“V”字形。字形。 盆地盆地: :周围高周围高, ,中间低中间低, ,四周有山岭环绕四周有山岭环绕; ;内部等高线内部等高线 比较稀疏比较稀疏, ,周围比较密集。周围比较密集。 考考 点点 互互 动动 探探 究究 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