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_第1页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_第2页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_第3页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_第4页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泵送混凝土施工工法伴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工程规模日益庞大,原有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泵送混凝土是一种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自其问世以来,已经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施工生产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特点1.1施工简便,安全操作性强。1.2科技含量较高,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1.3由于砼采用集中搅拌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环境的污染。2、使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所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作业。3、工艺原理3.1进行配合比设计,拌制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具有能顺利通过管

2、道、不离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滞性良好的可泵性性能的混凝土。3.2利用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到混凝土浇筑区域。4、工艺流程泵送混凝土的拌制泵送混凝土运送泵送混凝土配管设计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4.1泵送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搅拌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毕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4.2泵送混

3、凝土运送泵送混凝土的运送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现场搅拌站搅拌的泵送混凝土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送,但必须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分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根据所选用混凝土泵的输出量决定。4.3配管设计要点4.3.1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配管。应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为减少压力损失,少用弯管和软管。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管道清洗、故障的排除和装拆维修的方便。4.3.2在施工方案中要对考虑混凝土输送管道的布置,管线要求布置得横平竖直。应绘制布管简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管;同时

4、采用新、旧管段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4.3.3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泵型号、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输送难易程度等进行选择。输送管应具有与泵送条件相适应的强度。应使用无龟裂、无损伤和弯折的管。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4.3.4混凝土输送管道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一般不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并且不小于15cm;或者按照混凝土泵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配制在混凝土泵机y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应设止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反流。4.3.5混凝土输送管道向下倾斜配管时,当配管的倾斜角度大于4-7时,管内的混凝土会因自重下移动,造成

5、石子与砂浆的分离,容易堵塞管道,故应在斜管的上端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斜管下端设5位高差长度的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增加弯管或环形管,满足5倍高差长度的要求。泵送施工地下结构物时,地上水平管轴线应与y形管出料口轴线垂直,以达到上述目的。4.3.6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要求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管要求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预留处。在墙及柱上每节管子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能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应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根据需

6、要对脚手架进行加固。4.3.7在高温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输送管上遮盖湿置布或湿草袋,以避免阳光照射,并注意每隔一定的时间洒水湿润。这样能使管道中的混凝土不致于吸收大量热量而失水。导致堵塞,并能减少混凝土的温升。4.3.8在严寒冬季施工时,混凝土输送管道应用保温材料包裹,以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4.3.9在水平输送距离超过200m,垂直输送距离超过40m,输送管垂直向下或斜管前面布置水平管,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单位水泥用量低于300kg/m3时,必须重视合理选择配管方法和泵送工艺,宜用直径大的混凝土输送管和长的锥形管,少用弯管和软管。4.3.10混凝土输送管理应定期检查,

7、特点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件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4.4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4.4.1泵送混凝土对模板和钢筋的要求4.4.1.1对模板的要求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和施工的冲击力大,因此在设计模板时,必须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确保模板和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4.4.1.2对钢筋的要求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一旦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时纠正。混凝土板和块体结构的水平钢筋;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钢支架。钢筋骨架重要节点应采取加固措施。手动布料杆应设钢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骨架上。4.4.2混凝土的泵送4.4.2.1安置混凝土泵。4.4.2.2在安置混凝土泵时,应

8、根据要求将其支腿完成伸出,并插好安全销在场地软弱时应采取措施在支腿下垫枕木等,以防混凝土泵的移动或倾翻。4.4.2.3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没有异物后,可以采用与将要泵送的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也可以采用纯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4.4.2.4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

9、。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混凝土泵送就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4.4.2.5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一是提高混凝土泵的输出效率,二是有利于机械的保护。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泵送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进行反泵吸出混凝土,将其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4.4.2.6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如果需要接长输送管长于3米时,应按照前述要求仍应预先用水和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和润滑

10、管道内壁。混凝土泵送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4.4.2.7当浇混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一般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弯管、锥形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当输送管被堵塞时,应采取下列方法排除: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进行泵送;可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若确实查明了堵管部位,可在管外用击松混凝土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再接通管道。重新泵

11、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拧紧接头。4.4.2.8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要用计划中断泵送时,应预先考虑确定的中断浇筑部位,停止泵送;并且中断时间不要超过1h。同时就采取下列措施:(1)混凝土泵车卸料清洗后重新泵送,采取措施或利用臂架将混凝土泵入料斗中,进行慢速间循环泵送;有配管输送混凝时,可进行慢速间歇泵送。(2)固定式混凝土泵,可利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内的料,进行慢速间歇泵送;或利用料斗内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间歇反泵和正泵。(3)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min进行四个行程的正、反泵。4.4.2.9当向下泵送混凝土时,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了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4

12、.4.2.10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正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应及进告知混凝土搅拌处。4.4.2.11泵送过程中被废弃的各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及时进行妥善处理。4.4.2.12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施工或与其他输送方法组合输送混凝土时,应预先规定各自的输送能力、浇筑区域和浇筑顺序。并应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统一指挥。4.4.3泵送混凝土的浇筑4.4.3.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能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划分好混凝土浇筑区域。4.4.3.2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1、当在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

13、送凝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2、在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3、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4、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4.4.3.3泵达混凝土的布料方法1、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2、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于模板。4.4.3.4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

14、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4.4.3.5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4.4.3.6对于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件,应预先制订好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的振捣密实。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是动脑筋木抹子麻木磨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泵送混凝土最大的优点在于施工效率高,大大提高了经泵送混凝土经过在工程中的成功实践,

15、用于混凝土和输送管道输送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泵送混凝土。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除了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等之外,还要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所谓可泵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顺利通过管道、不离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滞性良好的性能。4.4.3.7用于混凝土和输送管道输送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泵送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与通常意义上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不同, 5材料准备5.1水泥配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所规定的标准。矿渣水泥保水性稍差,泌水性较大,但由于其水化热较低,多用于配制泵送的大体积混

16、凝土,但宜适当降低坍落度、掺入适量粉煤灰和适高提高砂率。5.2粗骨料粗骨料的粒径、级配和形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管径之比有直接的关系,因符合下列要求:1)泵送高度在50c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一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2)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3-1:4之间;3)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之间。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级配影响空隙率和砂浆用量,对混凝土可泵性有影响。泵送混凝土粗细

17、骨料最佳级配图说明:1)粗实线为最佳级配线;2)两条虚线之间区域为适宜泵送区;3)粗细骨料最佳级配区宜尽可能接近二条虚线之间范围的中间区域。5.3细骨料细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也有很在影响。混凝土拌合物之所以能在输送管中顺利流动,主要是由于粗骨料被包裹在砂浆中,而由砂浆直接与管壁接触起到的润滑作用。对细骨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外,一般有下列要求:1)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5-3.2;2)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少于15%;3)就用良好的级配,可按图19-41选用。5.4水配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因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8、规定。5.5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粉煤灰,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能使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显著增加,且能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和干缩,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当泵送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少或细骨料中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小于15%时,掺加粉煤灰是很适宜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掺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还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送规定。5.6外加剂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泵送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和引气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产生收缩缝还可掺入适宜的膨胀剂。6质量要求6.1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及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原材料水泥、砂、石子、外加剂、掺合料有出厂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6.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操作。7施工机具主要施工机具: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直管、弯管、软管、管接头、截止阀、砼振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