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环评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环评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环评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_第4页
环评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 概述概述 2 2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 3 3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 1 1 概述概述 一、污染源的概念一、污染源的概念 释放污染因子的发源地。污染因子可以是物理的(声、光、 能、磁等),化学的(有机、无机),生物的(病毒、细菌、植 物、动物),发源地可以是仪器、设备、场所等。 正因为污染因子和发源地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就出现了各种 各样的污染源,以下将对污染源进行分类。 二、污染源的分类二、污染源的分类 1 1、据污染源的空间形态划分、据污染源的空间形态划分 点状污染源(点源):污染源在平面上面积较小,可粗略 地看作是一个点。如烟囱。 线状污染源(线源):污染源呈线状或多个点源呈线状分

2、 布,这样的污染源叫线源。例如公路。 面状污染源(面源):呈面状展布的污染源。例如水稻田、 大气降水。 体状污染源(体源):多点源在空间上分布错落有致,可 看作体源。例如现代居民区。 2 2、据污染源的空间高度划分、据污染源的空间高度划分 高架源:几何高度大于35m的污染源。 低架源:几何高度等于或小于35m的污染源。 地面源:10m以下的污染源叫地面源。 3 3、根据污染源产生的机理划分、根据污染源产生的机理划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 源。 三、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获取有关污染源的相关信息。 2 2、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目

3、的 是了解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分布、排放状况、对人和环境 的危害。 3 3、调查的意义、调查的意义 为污染源评价提供依据。 四、污染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四、污染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 将污染源调查的结果通过整理和分析,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 确定出调查区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 2、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 找出调查区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 3、评价的意义、评价的意义 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治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2 2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 一、污染源调查程序一、污染源调查程序 1 1、准备、准备 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内容、 方法、准备

4、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车辆、人员组织、资金核 算等;调查前准备,人员培训、仪器效验、车辆检修等; 试点调查,实地检验人员、仪器的运行情况。 2 2、普查、普查 对调查区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确定出重点污染 源和重点污染物。 3 3、详查、详查 对普查阶段确定出的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进行现场观 测和取样分析,确定出调查区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能、水、原材料形式 和消耗,生产布局,管理调查,污染治理状况,污 染物排放状况,污染危害调查,发展规划。 2 2、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农业污染

5、源调查内容 农药使用情况,化肥使用情况,农业废弃物调查 畜、禽、水产养殖调查,农业污染状况调查。 3 3、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 人口调查,用水和排水调查,燃料调查,垃圾 处理调查。 4、交通污染源调查内容交通污染源调查内容 道路, 车辆,噪声及震动调查,尾气调查。 三、污染源调查的方法三、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1、普查阶段的调查方法普查阶段的调查方法 首先通过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然后以主管部门的名义发放污染源调查表。(见教材p23) 根据调查的结果计算出重点污染源(物),方法是: (1)确定重点污染源 计算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Q= ;计算每个污染源的排 污比R

6、i=Qi/Q; 确定重点污染源,将几个污染源最大排污比相 加,超出0.6(或60%)的污染源就是调查区重点污 染源,P= 0.6,P1、P2、P3Px就是重点污染源。 (2)确定重点污染物 计算全区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q= ;计算每种污染 物的排污比ri=qi/q;确定重点污染物,将几个污染物最大排 污比相加,超出0.6(或60%)的污染物就是调查区重点污染物, p= 0.6,p1、p2、p3px就是重点污染物。 2 2、详查阶段的调查方法详查阶段的调查方法 详查阶段调查的对象是普查阶段确定出的重点污染源和重 点污染物,调查的方法一般采取现场实测或取样分析;在条件不 具备的情况下,可采用物料衡

7、算法、经验计算法。 (1)实测法 在现场测出介质流量,污染物浓度含量,污染物的排放 量。 x 1i i R n 1i i Q n 1i i q n 1i i r (2)物料衡算法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投入原材料的数量为投,获得的产 品量为产,那么原材料的流失量为失投产,原材料的 流失量相当于污染物的排放量。 (3)经验计算法 排污系数法,单位产量(或产值)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污染物排放量,例如每生产吨纸,排放废水1.2吨, 年产万吨的纸厂排水量.2 吨; 经验公式法,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计算排污量的公 式,如废气量、烟尘量、等。在污染源调查中都可使用。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 就是根据污染源

8、详查的结果,计算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 物。评价的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将污染物原有浓度 稀释到与排放标准相同的浓度时,介质所具有的体积。 ,具体有6个步骤: 计算各详查污染源的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 (i=1,2,3污染物种类); 计算各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j 把中计算的Pi分污染源进行累加,得Pj。 计算所有详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m 把中的所有Pi进行累加,得Pm。 计算所有详查污染源的各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把中计算的Pi分污染物进行累加,得Pn。 确定主要污染物 先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Ki=Pn/Pm,然后将最大 的几个污染负荷比相加,结果0.8的几个污染物为主

9、要污染物 确定主要污染源 先计算各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y=Pj/Pm,然后将最大 几个污染负荷比相加,结果0.8的几个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 注意(p64):在进行污染源评价时,评价因子可分为三类: 随着浓度增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越大,如BOD5、CODcr、重金属、 SO2、NOx、TSP等,这类指标叫负效应指标;随着浓度增高, 对环境越有利,如DO,这类指标(因子)叫正效应指标;评价 因子在中值时对环境最有利,偏大偏小都不利,如pH值,这类指 标叫两性指标(范围指标)。 不同评价因子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才可在同一个公式中 运算。评价因子:pi=Ci/C0i;评价因子:p34; 评价因子:p3

10、4。 作业:作业: 1污染源是释放 的 。 2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 状污染源、 状污染源、 状污染源、 状污染源。 3根据污染源的空间高度可以分为 源、 源、 源。 4污染源调查分 、 、 三个阶段。 5污染源普查要确定出 污染源和 污染物,污 染源详查要确定出 污染源和 污染物。 6某河段有5个污水排放源,COD=100t/d, ss=150t/d, BOD=60t/d; COD=98t/d, ss=100t/d, BOD=50t/d;COD=105t/d, ss=155t/d, BOD=55t/d; COD=90t/d, ss=140t/d, BOD=70t/d;COD=91t/d

11、, ss=120t/d, BOD=53t/d。确定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 谋河段有四股废水BOD=260mg/L, COD=300mg/L,SS=200mg/L,pH=4,Q=3000t/d; BOD=160mg/L,COD=210mg/L,SS=130mg/L,pH=8, Q=1000t/d;BOD=300mg/L,COD=320mg/L, SS=230mg/L,pH=4.5,Q=4000t/d;BOD=180mg/L, COD=240mg/L,SS=140mg/L, pH=7,Q=2000t/d,确 定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 BOD=20mg/L,COD=60mg/L,ss=

12、20mg/L, pH=6-9。 8举例说明负效应指标、正效应指标、两性指标, 如何处理。 9污染源评价时采用 标准。 10某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放到地表水体的水域, 排放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该是多少。 11下次上课带计算器。 解6.(一)确定重点污染源,计算各污染源的 排污量:Q1=310,Q2=248,Q3=315,Q4=300, Q5=264;总排污量Q=1437;各污染源的排 污比:R1=0.216,R2=0.173,R3=0.219, R4=0.209,R5=0.184;确定重点污染源 R1+R3+R4=0.216+0.219+0.209=0.64,p1、p3、 p4为重点污染源。 (二)

13、确定重点污染物,计算各污染物排污量, qCOD=484,qss=665,qBOD=288;计算排污 总量q=1437;计算各污染物排污比 rCOD=0.337,rss=0.463,rBOD=0.2;确定重 点污染物, 和SS是重点污染物。 解7.计算各污染物等表污染负荷:P1BOD=260*3000/20=39000 P1COD=300*3000/60=15000,P1SS=200*3000/20=30000, P1pH=(7-4)/(7-6)*3000=9000; P2BOD=160*1000/20=8000,P2COD=210*1000/60=3500, P2SS=130*1000/20=

14、6500,P2pH=(8-7)/(9- 7)*1000=500;P3BOD=300*4000/20=6000, P3COD=320*4000/60=21333,P3SS=230*4000/20=46000, P3pH=(7-4.5)/(7-6)*4000=10000; P4BOD=180*2000/20=18000 P4COD=240*2000/60=8000,P4SS=140*2000/20=14000, P4pH=0; 计算各污染源的等表污染负荷: P1=39000+15000+30000+9000=93000; P2=8000+3500+6500+500=18500; P3=6000=21333+46000+10000=137333; P4=18000+8000+14000+0=40000。 计算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P=P1+P2+P3+P4=288833。 计算全区各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PBOD=P1BOD+P2BOD+P3BOD+P4BOD=39000+8000+6000+ 18000=125000; PCOD=P1COD+P2COD+P3COD+P4COD=15000+3500+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